標籤:

某一時刻你感受到歷史學科思維對你的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


看到某個觀點,某個事例,不會馬上認可和接受,會試著從多角度去觀察,反覆探究,甚至會陰謀論(這不是個好習慣,簡言之想得太多)。

對於輿論也不會很容易逐流。會質疑,會求真證偽(當然大多數時候能力不及,就跟隨自己的感覺,好像有點草率)。

對於眼前的艱難,會讓把自己從那個「點」裡面提出來,放在縱觀全局的「線」裡面,會寬慰自己,「點」只是小小的一部分,「線」才是最重要的,眼前不愉快的「點」很快就會過去,成為「過去的點」。

慢慢能接受「各有所愛」與「和而不同」,不一定誰就是真理,誰的觀點都能很精彩。

引用張曉風的一段話,「今日零落的塵泥,昨日枝頭喧鬧的春意,兩者之間,誰才是那花?」(書不在手邊,大體相近。)

對的,錯的,好的,壞的,喜歡的,不愛的,都是因為一個叫時間的傢伙走過,時間會證明一切。


當我開始意識到後來的事情發生必定是與先前的事物有一定關聯的時候。這種思維就使得當我知道突然發生某件事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想到為什麼發生了這件事,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這件事情發生,這件事情又會對後來產生什麼影響。

當我開始知道一件事情可能是在多種因素聯合作用下發生的時候。這就使我在生活中不會對事物和人物妄下評論,學會更加全面的去看待事物。

當我開始明白一份材料說一分話的含義,我就開始堅持做什麼事都要講證據,孤證不立。不能光憑一件事物或者一個人的看法就對某個東西、事物或人物有了偏見,始終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

當我學的東西越多,了解的世界越廣,越會深感自己的無知,讓我始終懷揣著一顆敬畏之心來看待人事。


遇到觀點不是先想怎麼接受。。

而是找論據去想如何批判。。。。


大概是客觀與謹慎吧。

一是對待事物不會簡單直接地就接受他人的觀點,而是主張自己考察後再思考別人的觀點。

二是對待其他學科,以及不懂的事物,絕不大放厥詞,絕不不懂裝懂,主動說不知道或者不懂,這沒什麼丟臉的。


歷史學思維最大的影響就是讓你在生活中避免去談論歷史


對當下流行文化有一種不自覺的抵制。


就淡定了

很難鑽牛角尖了

更務實了

然而,並不知道是因為學歷史還是因為長大了


讀史可以明鑒,知古可以鑒今。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在讀有關歷史中戰爭的書籍時,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想,如果我生在那時,我會怎麼做,想完之後再繼續往下翻,每次都是對古人的智慧佩服的五體投地。閑來無事時也會不由自主的去品位那些精彩的片段,甚至在生活中也會用上來完成自己的一些小目的

開國之君大都勤儉努力,亡國之主大都暴虐荒淫,與人爭吵相罵時,總是情不自禁的想到那亡國之主的面貌,便不由覺得好笑,也便無力與人爭吵了

因我單名一個煜字,身邊總有人用南唐後主李煜來說笑,竟一氣之下說出來,那李煜是亡國之主,而我則是那開國之君,至此以後,每當想放棄時,這句話總是在腦海中出現


群趨東鄰受國史

神州士夫羞欲死


從歷史來研究因果,比單純從理論上去推測歷史能讓人更懂得,什麼是歷史、什麼是歷史課


看小說時,我覺得男主在江山面前放棄女主是十分理智,完全正確的操作,不這樣做的男主不配做男主。


推薦閱讀:

TAG:思維 | 歷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