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改變自己的生活,改掉缺點?

自控能力太差 做事三分鐘熱度 記憶力差 身體不好 脾氣有點小暴躁 玻璃心 貪玩 拖延症 懶惰 沒收拾 有點社恐 不願意主動社交卻想要人脈廣 打理不好自己的事情 跟很多人性格合得來卻沒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不願意和朋友出去玩 羨慕外向的人 活的並不開心,經常與家人吵架,感情史混亂 不喜歡分享自己的事情

我一身真的聚集了太多的缺點了,我接受不了這樣的自己卻無法改變什麼 這樣活著不如不活

好想有個能夠傾訴的人,我真的快要不行了,憋得難受


首先謝謝題主邀請,我覺得要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改掉缺點,只要找准原因對症下藥,改變自己真的不難。

我發現了6大使人固步自封而不去改變的根本原因

一、習得性無助

什麼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走,而且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

「習得性無助」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是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會有一點習得性無助,只是程度不同、每個人的應對不同而已。

導致「習得性無助」的原因主要有三:

1、他人對自己的消極評價:

很不幸,這個對我們給出消極評價的「他人」,往往是自己的父母和一些老師,其次是同學。每當你成績考差了,父母可能會說出「你的確是個笨蛋,看看別人家那誰,每次都名列前茅」;老師可能會說出「你真的無藥可救了,回家種田去吧」;同學可能會說出「別掙扎了,有些東西它就是天生的,再努力也沒用」;甚至會背後嘲笑:「你們知道那個笨蛋嗎,平時看起來挺勤奮的,結果每次考試還沒我閉著眼睛考得好,你們說搞不搞笑」。

等等諸如此類的話。當然,我這裡只是舉個例子,現實中可能會更輕微也可能會更沉重。總之,這些消極的評價,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底層自信。

所以為什麼《當幸福來敲門》中的那句話大家會感覺如此經典,你現在明白了吧,因為實在是太tm有共鳴了!

2、不良狀態的長期積澱:

有氣無力,恍恍惚惚,萎靡不振,頭昏腦漲,昏昏欲睡。這些不良的狀態,不過都是你任性欠下的債。當這些不良狀態在一個人身上長期積澱,這個人會變得越來越懶惰,啥也不想干,啥也沒心思去干,甚至啥也干不到。從而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得過且過,破罐子破摔。這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

3、自我錯誤歸因:

對產生的結果進行錯誤的歸因,是導致錯誤行為的主要原因。比如:一個人多次在學業、愛情、事業上都失敗了,他會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不可控的絕對因素,並認為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當他認為造成他學業、心理問題的因素,是內在的、穩定的、不可控制的時候,就容易感到內疚、沮喪和自卑。並認為無論盡多大努力,都將難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從而降低學習動機,不願做嘗試性努力,得過且過的心靈偏差。

二、認知局限:

我們假設一個例子:一個大山裡的放牛娃,沒有正兒八經接受過多少教育,他的腦子裡只有一日三餐和放牛 ,請問這種如何改變?或者,他能理解什麼是改變嗎?

如果說以上這個假想是「想不到」,所以難以改變;那麼在那些受過系統教育的人身上存在的是「不敢想」,或另一種相對的「想不到」。

正因為受過系統的教育,一隻渺小的井底之蛙跳出了井口,看見了廣闊天地之後,他卻怕了。而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由於從小深受老一輩人錯誤的認知和觀念的影響,所以即使從知識層面來講他們沒有被認知所局限,但是從人生的某些重大方面來講,他們骨子裡仍是被枷鎖困住了的。

以上這段話,不想過多解釋,能懂的會懂,不懂的也沒必要懂。自行體會吧。

三、僥倖心理:

如果說一和二中是由於極度的不自信導致,那麼這裡的三,就是極度的蜜汁自信所致。

我真的搞不懂有些朋友,普通家庭而已,啥正事兒不幹,啥資本沒有,然後還打心裡認為自己將來必定是要干一番事業的人。

其實這種心態我也能理解,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還不懂天文學。那時候我在田野間跑過來跑過去,我看見天上的太陽好像也在跟著我跑過來跑過去。

於是我高興極了,我覺得自己一定是個神人,不然為何連太陽都跟著我轉。直到後來長大了回首往昔,才認清了現實,泯然一笑。

說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很多人真的有這種幼稚又可怕的想法,他們居然認為自己即使啥也不幹,將來也一定會有貴人相助或者能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然後一飛衝天登上人生巔峰。

四、害怕競爭:

市場中有這麼一個效應:在裝沙丁魚的魚槽里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沙丁魚見了鯰魚四處躲避,這樣一來缺氧的問題得到解決,大多數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但人畢竟不是市場,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其實很厭惡競爭。

我發現有不少人骨子裡是恐懼競爭的,他們寧願放棄競爭勝出後能夠得到的豐厚回報。

是他們看淡了秋月春風淡泊名利嗎?

當然不是,其實是因為他們害怕失敗罷了。

因為害怕失敗,不能接受自己失敗,所以乾脆直接放棄了參與競爭。

這其實很「量子力學」,只要我不去做,誰也不能確定我到底是會成功還是失敗。

所以,我選擇不去做。

五、怕事情露出本來面目:

話糙理不糙,這一點其實和四中所說的很像。

在電影《一出好戲》中,有這麼一個主題:一坨狗屎被凍住了,你可以說它是冰淇淋,只要它不化。但是冰總有融化的時候,化了,它就是一坨狗屎。

張藝興飾演角色的那一句「我怕屎化了」至今仍令我記憶猶新,有多少人又豈不是如此呢?由於放縱自己,使自己變得越來越不堪,卻還不願承認自己是一坨屎,為了不讓凍住的屎化了,所以絕不做出任何改變。

這麼說好像有點抽象,我舉個例子吧:很多人進了大學之後就放縱自己,於是掛了很多科,看著其他人科科過還拿了獎學金,這群放縱自己的人會這麼安慰自己:切,是我沒好好去學而已,我要是努力起來,他們都得靠後,獎學金一定是我的。

看見了嗎,努力是他們的最後一張底牌,只要這張底牌不打出來,自己就會感覺很安心,因為有借口有理由。

一旦打了出來,屎就化了,自以為的冰淇淋瞬間化成了一堆臭狗屎,必將懷疑人生。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過來人。承認這一點並不可笑,不敢面對現實,才是真的無可救藥。

&-->

六、躺下認命(自甘平庸,attention!是平庸不是平凡。)

這世間,有人信命,有人不信;有人認命,有人不認。

有這麼一類人,他們出於某種原因,而向命運屈服了。

最好的解釋,是他們不想努力了。

這很好地印證了那句話: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真的很爽。

是啊,躺下認命,再也不用逼迫著自己去做反人性的事,以前告訴自己必須戒掉的事,躺下之後想做就做了,這確實很爽。一邊爽一邊告訴自己平凡可貴。

這其實也挺好的,沒什麼對不對的,世界需要這樣的人。

順便說一下我對命運的看法:命雖由天定,運卻由我轉,這才是命運。

請自行取捨,無需奉勸,無需吵鬧。

最後,說到這裡,我們回歸問題:一個人徹底改變自己有多難?需要多大的勇氣?

所以——

如果你還知道應該徹底改變自己,那麼根本一點都不難。你與改變之間,沒有任何東西攔著你,這中間站著的只有你自己。

變與不變,不過一念之間 ,變則通,通則達。

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並保持不停下來,那麼誰都不能阻止你的改變。


莊子說,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慾望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慾望,只會完蛋。

一個人有缺點是正常的,但錯誤的人生目標卻是危險的。你的人生目標到底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還是為了別的什麼?你最好先搞清楚這個問題。

改掉缺點,其實也並不難,難的是,改掉缺點以後,你用什麼來填補那些心靈上的空虛。如果你沒有正確的東西來替換,除了恢復舊狀,你沒有別的人生樂趣,也就是你沒有別的選擇,亦即你永遠也改不掉和擺脫不了這些缺點。這就是第二段我提問的目的。

只要明白這個道理,改掉缺點,只是形式上的問題,很簡單,用新的正確的有意義的事情(形式)去替換那些壞的缺點(形式)就行了。


謝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改需要經歷極大事件或者改變認知,極度自律,這麼多毛病不行就多抽抽自己吧,或者找個人肯犧牲天天罵你管你。 就這樣還得拚命努力這樣才有希望改變,三年左右吧。要是註定是個狠人


一名自覺一年來有所進步而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的中年少女前來報道。

想改變生活,先改變自己。做為一名自省力很強,執行力很差的人,我發現我的毛病本質從小到大沒有變過,只是形式的改變。比如拖延,不管是電視,電腦還是手機,媒介不同而已。比如屋子也總是亂了整,整了亂。

時好時壞的情況,讓我有時候有深深的無力感。但是,最近一年的改變很大。說不清楚真正的改變在哪一刻,因為一直在追尋改變,或者說進步吧,看心理學的書,看收納整理的書都讓我有所收穫,也有了一些成效,屋子變得越來越順眼舒服了,生活變得規律起來了。

但是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是:以讓自己快樂,舒坦為出發點和目的地。這個快樂不需藉助他人,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純粹的快樂。

我還有很多的問題,我依然在想辦法想渠道把它們解決掉。加油。


換個身份,換個生活。或者重新思考一下你到底需要什麼?你要改變什麼!或許你需要理性釋放一下。


推薦閱讀:

TAG:改變習慣 | 改變自己 | 性格缺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