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儒家思想何時失去了主流地位?


怕就怕在從來沒有失去過呀。

現在知乎上還有一堆人在討論儒家。

你確定在近代曾經失去過主流地位嗎?

我看不一定呀。

怕是有些思想很難去除的,尤其是在基層。


從時間節點來說,五四運動是儒家思想影響力徹底衰落的標誌性事件。從歷史演變來說,當西方文明對中華文明發動全面衝擊的時候,就是儒家思想節節敗退並最終失去其國家統治哲學地位的過程。

不過,儒家思想失去的也只是「國家統治哲學」的桂冠,其作為中華文明核心精神的地位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動搖!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社會始終是以家庭作為最基本的單元,以個人為基礎單元的西方式社會結構從沒有在中國成為主流。其實質就是儒家所倡導的家庭和孝道文化。

第二、公共利益優先於個人利益,從來都是中國社會所堅持的價值導向。這是家庭中心觀自然的外溢演化的結果。

第三、對教育和學習的重視已經植根於華人的基因層面,這背後就是儒家宣揚千年的「勸學思想」。


如第一位回答者所言。中國近代自鴉片戰爭開始,傳統的儒家思想的地位就在不斷衰落,跌落神壇。

但,我不認同第一位答者將辛亥革命定位儒家思想失去主流地位的節點。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人便開始不斷反思。從最早的林則徐製造大炮的嘗試,到李鴻章、曾國藩大搞洋務運動。這已經挑戰了傳統儒家重道輕術的觀念,機械性的技巧工藝越來越被重視。

之後,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不斷地否定傳統儒學所支持的一套社會制度、體系,最鮮明的便是科舉制度被廢除,儒學的地位顯然受到重創。

一直發展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矛頭更顯明,更直接尖銳地對準儒學,儒學開始受到全方位的抨擊。

但,直到現在,我都不敢說儒家思想已經不再是主流地位了。

我承認,新鮮的文化在不斷地湧入。

但我也確實想不出,

除了儒學,中國現在的代表文化是什麼?新文化在哪裡?距離新文化運動已經過去這麼久了,我們的新文化在哪裡?

儒家文化是我們撇不去的,挖不幹凈的根啊!

對儒家文化應該批判繼承,創新發展的口號家喻戶曉,可是成果在哪裡?

想到這些,我更加肯定,儒學在中國,至今,依然具有其他文化不可撼動的地位,依然是主流。


滿清入關之後,逐漸取締儒家形而上的道,實行奴隸統治。中國真正的儒家中斷了將近四百年。詳情可以看朱翔非先生所說的《通往國學的三重門》。


儒家思想從來沒有失去主流地位,我相信沒有哪個父母不在孩子小的時候教他們仁義禮智信


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開始!


僅論近代史

由1840年鴉片戰爭為始

到1912年溥儀退位為終

地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失去的

一定要提一個具體的時間的話 就是辛亥革命

(以辛亥革命為節點的原因是在於從辛亥革命到後來的歷次運動 改革 革命的政治上的指導思想都不再是儒家思想了 洪憲帝制和丁巳復辟另算)

(鑒於對「儒家思想」的定義類似於薛定諤的貓 這裡不去探討什麼是「真正的儒家思想」

按費孝通先生在《皇權與紳權》中探討「儒家」和「紳權」的關係的觀點 「儒家思想」作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 作用在政治群體上時 其內涵是學統 如「仁義禮智信」那般的道德與知識體系 其外延是政統 實際上就是面對「皇權」時「紳權」的訴求

做個定義 只要是以成為「士大夫」為目標 只要是以「儒學」表達政治訴求 只要是以「儒家」為名目自居 的思想體系就算作「儒家思想」 )

所以在這裡「主流」的定義在於政治上是否發揮作用 一種有政治主張的思想體系在政治上失去了效力 應該不算是「主流」了吧


辛亥之後


如果說的是政府層面,儒家思想在明朝滅亡之後就失去了國家的領導地位,淪為次要主流文化,但在漢人裡面儒學仍然處於主流地位。

如果說民間,則是在1953年全面推崇羅剎極權主義文化開始,儒家思想受到巨大衝擊而失去主流地位。


從檯面上掉下來而已,有些東西根深蒂固

不然中國人不信宗教、勤勞上進的基因從哪來的


推薦閱讀:

讓一個人接納一個全新的思想和讓一個人放棄一個固有的思想哪一個更難?
怎麼看待「很多事情沒有對錯,只有合不合適」?
有哪些你無意中看到並給你帶來思想上強烈衝擊的電影或書籍?
老一輩思想有多可怕?
對於一個人是否藝術應該更側重思想還是他的專業技能?

TAG:儒學 | 思想 | 儒家文化 | 儒家思想 | 歷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