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關注自身被封閉的感受?

和心理醫生諮詢時,我被定義為「忽略感受的理智思考者」。具體情況如下:無法感知自己的當下情緒,由判斷對錯的頭腦主導一切,下意識的忽略自身感受。這樣的情況持續時間五年以上。舉個例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確診抑鬱症的第一反應是「我是不是裝的?」(後醫生說我不是假裝,只是自己無法判斷)。遇事先想到「我應該……」,而分不清「我是否喜歡」。

醫生給我的建議是關注感受。所以請問大家怎樣才能關注自身被封閉的感受呢?

(很抱歉我的語言組織能力有所下降,如果未表述清楚問題可以私信我解釋。)


題主你好。諮詢中,有一些客人也有類似的情況的。若是單純探索對當下什麼感覺,他們很容易感覺不到自己的感覺、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某種感覺、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這種感覺……

他們可能很容易跳出自身的感受,以後設認知的視角,分析自己,分析問題,分析環境,思考能力挺好的,就是思考落腳點容易落在「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應不應該」上面……

常常會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失聯,切斷了與自我感覺的聯結。長期這樣的生活,情緒積壓著,其實是頗沉重的。

心理諮詢中,不同流派會有不同的技巧,協助當事人聚焦在自己當下的感受和情緒上,並幫助他們維持住這個與自己情緒感受的聯結,或是在切斷或隔離時輕輕點一下。

漸漸的,當事人有自己的能力,一點一點,更熟悉如何和自己聯結、能更快意識到自己又忽略自己的感受了,也可以更快把自己帶回來的。

如果是在生活中…… 長期累積的習慣,一時半會要調整起來是不容易的(有的客人練冥想覺得不管用,有的管用。配合心理治療協助調整可能效果比較快些。)不過,如果你有興趣,還是可以試試,找到一些能維持自我聯結(就是更清晰你自身感受與情緒)的事情,好比說,記日記、內觀冥想、做瑜伽、畫畫、攝影等方式,適配程度就看人啦。在過程中多多感受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有什麼情緒感受,堅持下去可能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咦?剛剛回答了一個類似的問題,那我來這裡說說我自己的一些嘗試,我也還在ing中~

1.嘗試放開並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建立一些等號

比如:我流淚了=我很難過

不要杠我這個很簡單或者這個等號不完全,我真的體驗過那種眼淚嘩嘩嘩流,腦子裡還在高速分析,完全感覺不到自己的難過的情況

2.找到一些信賴的朋友,做一個這個小嘗試

不要給任何分析,就只表達感受,看看大家的反應

比如說「我現在很難過」

我會這麼建議是因為,我覺得我們需要明白:1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自己一樣,必須得一個事兒說的嚴絲合縫才願意接受、承認。其實很多關心我們的朋友,他們聽到我們很難過,就說到這個程度,他們也會關心我們的(不需要你把自己的「難受」解釋地特別應該、合理,講清楚前因後果)

但如果你身邊沒有讓你信賴的朋友,這條我建議謹慎嘗試,但,在一個合格的諮詢師那邊,其實也可以試試這種表達~

3.先用一些籠統的詞描述自己,如「我很好」,「我不好」。然後慢慢細化,但是不是向著分析那個方向走,而是問問自己

我的(情感)需要是什麼?如:我好希望有人可以陪陪我……

當這個過程慢慢細化的時候,可以用心去感受一下自己的那種小小情緒,自己嘗試命名一下,對應上述例子,如:我感覺好孤獨……

……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

告訴自己,人所有的感受都是合理的。

其實,我覺得有些人之所以會放棄使用感受,大多是因為:自己覺得自己的感受是不合理的、環境認為自己的感受是不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對解決問題彷彿沒用,尤其是和邏輯相比…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也不妨試試去化解上面說的這些信念。

沒有不應該存在的感受,只是我們每個人受限於自己的認知與經歷,導致

1.表達感受的方式有所不同,同時習慣於以【自己感受的表現形式】來理解別人的感受。但實際上這個過程中隔了很多層

2.大部分的人都沒什麼能力理解不同框架下的人

3.許多人對於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東西時,態度未必是包容的

4.否認對方的感受其實有的時候只是一種手段,其最終是為了維護他們自己的話語權或地位。如果這一點在你的生活中成立,那就算對方能理解你,也會表現出不理解的樣子。

但是,不管怎樣,你的感受對於你自己來說,就是就是存在的,它不會因為任何人的不理解、看不到而不存在。

就好像,哪怕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很能理解理性人的人,在這裡說了這麼多,可我如果沒有說到你感受的點子上,舉的都是讓你覺得很陌生似乎沒有什麼共鳴的例子,你的感受也是存在的,它不會因為我的不感同身受而消失。


找一個完形取向的心理諮詢師。這個ta們擅長處理。


謝邀。

看到你的提問,有一些感同身受。我以前頭腦里會有很多想法,而且這些想法相互衝突,就像有很多小人在吵架,我不知道該聽誰的,好像每個人都有一些道理,搞的我不厭其煩,內耗嚴重。

舉個例子,我頭腦里突然出現一個念頭,前兩天看了兩集巜清平樂》,不錯,挺有意思的,我想接著看。我正打算興緻勃勃的開電視,另一個念頭馬上跳出來指責,看什麼電視,浪費時間,幾十集,看起來沒個完,伸向電視的手縮了回來;第三個念頭慢慢來了,哎呀,是不是可以學會英語呀,抓緊時間,要不然網課白報了,浪費時間,又浪費錢。最後的結果是,我不情不願的打開電腦,機械的開始聽英文對話、記單詞、背句型。

看看,第一個念頭就是身體感受在支配你的行動,看喜歡的影視作品讓人沉浸其中,心情放鬆、無壓、愉悅。第二、第三個念頭就是自己的理智化,用有用、無用、浪費之類的價值取向來評判、衡量你的行為,然後標籤化,固定化,引導你做一些世俗上有意義、價值的事情。

聽從自己內心的感受、想法很好,理智化的一些念頭、行為也很好,我們都是生活在現實世界的凡夫俗子,先得讓自己努力奮鬥、爭取過的好一些,畢竟上有老、下有小,背負了一些責任在肩上。做到了以上,閑暇時間,讓自己放鬆心情,從容一些,聽從內心的感受。

具體來說說如何讓感覺蘇醒。你的感受一直在你的身體里,可能你理智化太久了,忘記了、忽略了身體的真正感覺。沒關係,你現在意識到,想把感受找回來,這就是一個勇敢探索身心的開始。

我的經驗,什麼讓你開心就去做什麼。我想看電視,打開電視,看的哈哈大笑;我想玩遊戲,下載個熱門遊戲,玩的無比嗨皮;想錄抖音,找件漂亮衣服,化個淡妝,馬上玩起來。

總而言之,聽從內心的聲音,去做,去感受。不在太多念頭中糾纏、內耗,讓內心指引行動,行動給你反饋,加強感受。慢慢的你就能發現自己如此豐富多彩,有情緒真好,感覺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不指責自己,不攻擊自己,理智化也好,情緒化也好,承認自己當下的狀態,全身心的接納自己,慢慢調整身心到一個舒服、愉悅的狀態。

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祝你順利。如果喜歡我的回答,點個贊,喜歡也是一種感覺,會對你有幫助的!


一定要注意第一感覺

我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一開始會有煩躁的感覺,到後來想到這是必要的社交過程,自我催眠,就好了一些,所以一定要注意你自己的第一感受,你下意識,還沒有給自己開脫時候的感受


推薦閱讀:

TAG:思考 | 心理學 | 感受 | 抑鬱症 | 心理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