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怎樣處理好自己與孩子老師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父母和老師之間應該最好的關係就是合作關係,而孩子就是你們共同投資的潛力股。需要共同經營才能讓這支潛力股升值。

但現實情況是:家長常常將教育的主要責任歸咎於老師,而老師也認為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是家長的原因,相互推卸責任變成一種普遍現象。結果就是:孩子在校不服老師,在家不服家長,總之就是家裡外頭都不服天朝管。當然,這類孩子也是我們口中的「熊孩子」。

那麼,老師和家長應該怎樣合作才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呢?

1、分工明確

在校,老師要負責的傳輸知識,確保孩子能夠聽懂自己所教授的知識點,且布置作業要適量,不要採取懲罰教育等極端方式;在家,父母要從小給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孩子懂得尊重老師,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並多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在愉快健康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2、勤溝通

我們常常說因材施教。是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認知能力、學習習慣等不盡相同。有時候老師的講解方式與孩子的接受能力並不對等,這時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經常溝通,比如自己的孩子比較敏感,雙方在教育孩子時就要盡量不給孩子施加壓力,用更溫和的方式說教;

3、寓教於樂

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不僅要面對各種競爭,還要在海量的作業中掙扎。父母和老師在常規教育孩子之外,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學習樂趣,而不是一味死學。比如在家父母可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準備一些有趣的學習工具(毛毛蟲點讀筆、有聲繪本等),幫助孩子對閱讀及學習產生興趣;在校老師可以帶領小朋友做遊戲,在遊戲中獲取知識,學以致用。

總之,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以孩子為主體,充分尊重孩子,讓孩子個性化發展。雙方做一對完美的合作者,而不是互相推卸責任的陌路人。

發佈於 01-2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willay2080willay2080?

上海中醫藥大學 教師

如果覺得這個老師還可以,那就要信任這個老師,多與老師溝通,多花心思做輔助工作。當然也不能忽略學習的主體是你家孩子。


如果覺得這個老師還可以,那就要信任這個老師,多與老師溝通,多花心思做輔助工作。當然也不能忽略學習的主體是你家孩子。


您好!我是一位託管老師,也接觸類似問題。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寵愛也是有原因的,寵愛可以,但是不能溺愛,學生上,應和老師達成意識,協助,不能,意見不同,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就是想讓學生品學兼優,也要相信老師的能力。相互溝通。


合作關係。而且應該把孩子也納入,形成一個三合作體系,當然父母意見不統一就變成4方了。體系核心應該是孩子,孩子依託家長與教師的資源成長,家長和老師對其成長結果給予評價;家長和老師保證信息交流渠道順暢。


尊重、多溝通,偶爾上些社交手段…

平時,抽著點,多肯定老師的工作…

有機會,恰到好處地ppmp…


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父母應該在平時和老師積極溝通。如果孩子在家裡出現了某些問題解決不了的情況下,也可以跟老師聯繫,尋求解決的辦法。老師也應該把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這樣一來,父母和老師之間就能夠營造一種和諧配合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孩子健康成長,快樂成長。


除非老師太過分,有一些違背道德的行為,甚至觸犯法律的行徑,否則,不要過多和孩子老師交涉,因為交涉太多,老師無所適從,最後導致會對孩子無視。


老師的權威不要樹立了,在你孩子那裡老師是至高的存在,發現老師有錯誤的地方,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直接指出,可以私下和老師溝通,老師犯錯誤也是正常。平時正常交際。道德不好的,一定把他搞走。


要想讓孩子聽老師的話,尊重老師以及認可老師,家長在面對孩子時一定要給足老師尊重與認可!當然如果有與老師不同的意見,可單獨和老師溝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反駁老師!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壞話,有損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平常多和老師互動,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教導孩子尊敬老師,按時完成各科作業,建立師生之間友好的關係。


當今社會,教師這行當你也明白,細的也不用多說!但我建議和老師從開頭就保持距離,把怎麼提高孩子成績作為重點!當然該參加的老師指定補習班必須參加!孩子成績是根本,才會看的起!


親情關係和社會關係


多跟老師交流孩子最近時間變化


尊敬師長,與老師孩子多溝通。


1. 人格關係上:尊重和平等。無論是面對孩子,還是在與老師的溝通中,首先,要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強行要求孩子一定要做什麼,要求老師一定要滿足什麼。其次,要進行民主平等的溝通和交流。比如說:孩子有自己想要在牆面上畫畫的想法,但是這時候會面臨牆壁會被弄髒的問題,這個時候不能直接否定孩子自我表達和自我創作的想法,可以嘗試和孩子溝通,表達出願意支持他想法的話以及提出問題,和孩子一起商量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或者減少弄髒的情況,或者弄髒之後的清潔等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父母都是獨立平等的個體,是有商有量的解決問題的。 同樣,在與教師溝通孩子的問題時,也應該抱著解決問題或者其他平和的態度和教師進行溝通。

2. 心理關係上:包容和理解,彼此信任。孩子的成長之路不會一帆風順,自會有缺點或犯錯誤,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指責,更不能辱罵,應該以慈悲、寬大的心胸去包容,跟孩子一道分析犯錯的原因和改進的辦法,鼓勵和相信孩子一定能改正。而教師,和父母一樣,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但是,應該明白,教師也是一個生命個體,在面對幾十個孩子的情況會存在一些疏忽,儘可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和教師相處。另外,也要相信教師的專業性,和教師一起配合,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3. 教育關係上: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看到自己的缺點外放或者優點的展現,能夠幫助我們審視自我,完善著自我。正如「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幸運的人一生都在回味童年」所反應的,童年的成長對於孩子的重要性,父母正好藉助這個美好的成長過程,實現和孩子的新生。在與教師的相處過程也是,抱著共同進步的心態,可以和教師探討教育、生活等方面的問題,積累育兒上的經驗,豐富看問題的視角等。

&-->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面多稜鏡,可以折射出家庭的養育、學校的教育以及全社會的方方面面。當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時,孩子自然會呈現出教育的應然的狀態。


無他,尊重即可。


推薦閱讀:

怎樣教一個十歲的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該怎麼做?
可以讓班上最凶的孩子管紀律嗎?
重組家庭中,孩子總覺得自己是多餘的怎麼辦?做父母的該怎麼引導教育?
有沒有親自扼殺自己的孩子的例子?

TAG:教育 | 孩子 | 父母 | 父母教育 | 父母與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