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回家哭著講起,老師只將他的賀卡扔掉,該如何處理?

兒子四歲半,正在讀幼兒園。

為了營造感恩節氣氛,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張彩色卡紙,讓其帶回家,寫上有關感恩的語句。寫好後,將卡紙疊好,形狀不限。

我讓兒子說出他要感謝的話,然後幫其寫在紙上。內容兩句話,一是感謝老師的付出,二是感謝爸媽的付出。

重點:我用鉛筆寫的,字跡潦草,最後隨便疊了一下。這作業我做的太糊弄了。

兒子晚上回家講,在課堂上,老師直接將卡片扔進垃圾筒,並且只是扔了他自己的,說完就傷心地哭了。

接下來,我應該怎麼處理,主要是如何跟孩子說?望各位不吝賜教,謝謝。


可以學習哈工大博士生,直接舉報老師過洋節 XD


吸取教訓 不用對孩子有任何表示。

另外,四歲半孩子能表達這麼清楚,記憶如此準確,來龍去脈前因後果……這是個天才啊?

我孩子二年級了班上有什麼事後來都記不太清楚了。當然好事一般都清清楚楚,記不住都是被批評或者作業啥的。

我懷疑這是個主流媒體記者苗子。


要處理這事,主要不是「如何跟孩子說」,而是「如何帶孩子做」。

老師的做法,確實欠妥

咱們先說老師這邊。如果真的如同孩子所說:

在課堂上,老師直接將卡片扔進垃圾筒,並且只是扔了他自己的。

那麼,一個幼兒園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直接將孩子的卡片扔進垃圾筒,這樣的做法確實不妥。

倒不是說老師不能表達自己的不滿,但是當著其他同學的面扔卡片,多少帶了一些「羞辱」和「殺雞儆猴」的意味——不巧的是,孩子的作業,就是被殺掉的那隻雞。

不尊重,就會不被尊重

再來說說家長這邊。

我用鉛筆寫的,字跡潦草,最後隨便疊了一下。這作業我做的太糊弄了。

這份作業的目的,是希望讓孩子從「寫感恩節卡片」這件事中學會「感恩」的重要性,而「感恩」的基礎正是對對方的尊重。

字跡潦草、隨便摺疊……確實會讓人感覺不被尊重。我猜想,老師的初衷可能是為了讓孩子切身感受到什麼叫做「不被尊重」。

畢竟,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又談何感恩呢。

自己在家帶孩子吃飯,把雞腿、魚腩都留給孩子,自己啃雞爪、吃魚尾,心裡是委屈的。有時候,一問孩子:「寶寶,能給媽媽吃一口雞腿嗎?」

孩子一邊啃得滿嘴流油,一邊說:「不行,這是我的雞腿。」

真的,這一幕屢屢上演,讓很多媽媽瞬間心碎:為什麼孩子不懂體諒自己、不懂感恩呢?

我想說的是,咱們做父母的,不尊重自己的需要,孩子也不會尊重你;寫作業的時候,我們自己不尊重作業的分量,這份作業也不會被人所尊重。

感恩,不僅是謝謝

行為禮貌、會說「謝謝」,只是感恩的表象和禮節;在教會孩子「感恩」之前,我們得去理解,到底為什麼要學會感恩。

感恩,是知道並非所有獲得都「理所當然」。

很多孩子會覺得,父母給自己買昂貴的巧克力、漂亮的衣服都是理所應當的;事實上,很多家庭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滿足孩子的每個願望。

有次我帶孩子去商場,路過一個躺在地上大哭的孩子,一邊裹著外套在地上翻滾,一邊大哭著說:

「要買!就要買!不買打死你!」

老人一邊拽孩子,一邊勸道:「別哭了,奶奶今天沒帶錢包,下次給你買行不行啊?」

孩子不管不顧:「不行,就要現在買!你不是帶手機了嗎?用手機買呀!」

順著孩子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是一盒造型漂亮、一看就價格不菲的巧克力。想來老人是不希望孩子吃太多巧克力,而且也覺得這樣一盒近乎奢侈品價格的巧克力不划算,所以才拒絕給他買。但是,怎麼拉也拉不起來到地上哭鬧的孩子,反而引來了很多圍觀的路人,令場面越來越尷尬。

對孩子的滿足,一定是有個「度」的。

從3個月以內的「即時滿足」,到3歲之前的「及時回應」,再到4歲左右孩子心理理論逐漸形成後的「換位思考」,為孩子培養起基本的安全感和良性親子關係以後,需要慢慢切割開來,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努力並不只是為了滿足他。

感恩,不僅是會說「謝謝」。

我自己最近的觀察是,很多孩子可以輕鬆地說「對不起」和「謝謝」,但內心的感受並不和他禮貌的舉止同步。也就是說,那些嘴上說著「謝謝」的人,並不是發自內心地表達自己的感謝。

有的孩子,可以在打人以後說「對不起」,然後繼續打人;有的孩子,可以為了得到糖果說「謝謝」,沒有糖果就不肯說。

所以,在教孩子學會感恩的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理解感恩背後的邏輯。

題主說: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張彩色卡紙,讓其帶回家,寫上有關感恩的語句。

題主草草寫上了字,然後隨便地摺疊了一下,讓這種「感恩」只是流於形式。笑著說「謝謝」和敷衍地說「謝謝」,所表達出來的含義可能全然不同。

所以,老師的生氣也在情理之中。

我們經常說「家園配合」,老師可能無法說出每個小朋友生活中感恩的細節,但家長是更清楚的。今天孩子給自己遞了鞋子,昨天自己給孩子額外買了小甜點,都是「超過一般需求以外的付出」,這樣的付出,確實需要被感恩的。

因為,一個懷著感恩之心的人,才會心存敬畏,這就是人和人相處中基本的邊界感。

下一步怎麼做

根據阿德勒心理學,也就是個體心理學的基礎理論,要想改變孩子的信念,關鍵是給予新的經歷。

&-->

如果是我,大概會帶著孩子重新做一張感恩卡片,再交到學校。

在此之前,我也會跟老師主動溝通,先為自己之前的敷衍道個歉,然後希望老師收到這張卡片以後,能當著全班的面進行表揚。

一次當著全班面扔掉,一次當著全班面表揚——孩子的自尊心就被撿起來了。他會意識到,做錯事不要緊,還可以通過再做正確的事,去做出改變。

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心理陰影」,至少這類負面情緒不會持續對孩子產生影響了。


在這裡,多說幾句「感恩教育」。

我小學那陣,還流行過雷鋒節月,要求大家做好人好事,但後來難免有點流於形式。當時有句打趣的話叫做「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說的正是這麼一回事。

如果不希望感恩流於形式,那就不要只在感恩節、雷鋒月的特定時間段去教育孩子,而應當把這種懂得感恩的觀念滲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去:父母為孩子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這是監護人義不容辭的職責;但如果父母為孩子提供義務之外的付出,也不要強迫孩子去感恩。

讓孩子學會感恩,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就擁有感恩之心。

我們可以聊聊那些過去幫助過自己的人,比如曾經鼓勵自己走出失敗的朋友,比如額外幫助自己成長的師長,其實都值得感恩。

研究發現,學會感恩,確實對孩子的身心都有好處[1][2]。當孩子去思考周圍人對自己的關懷和幫助,會讓我們對現在身處的環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也能幫我們和小圈子建立聯結,從而更有效地處理焦慮和負面的想法[3]

說到底,「感恩教育」真的不是為了讓孩子對父母的付出感恩戴德,而是讓他們和自己周圍的圈子建立起更積極的關係

參考

  1. ^Simone P. Nguyen Cameron L. Gordon,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volume 21, pages2773–2787(20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titude and Happiness in Young Children
  2.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sleep/Pages/Sleep-and-Mental-Health.aspx
  3. ^US AAP. How to Practice Gratitude Improve Your Family』s Mental Health.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emotional-wellness/Building-Resilience/Pages/how-to-practice-gratitude.aspx


這件事情的發生,可以看出老師,孩子,和家長都是不愉快的。我們應該如何來解決這樣的矛盾呢?

首先,從感受出發,一個個來分析。

老師看到自己布置的作業被草草應對,並作出如此的舉動,可以看出老師是不愉快的。從題主的描述來看,題主也提到了自己的做法過於草率,猜測很可能引起了老師的不滿。

孩子在眾同學中,被老師針對性地扔了卡片,回家大哭,肯定感受到了不尊重,不友好,委屈,傷心,被孤立等負面情緒。

作為母親的你,孩子哭著訴苦,相信心裡一定不好受吧,而且整件事情還有自己的部分原因,一定是難過,愧疚,憤怒的,那麼下一步如何採取措施呢?

首先整理自己的情緒,這件事跟是不是你寫的沒關係。我們可以肯定,老師的做法是欠妥的,她的目的可能是,1. 通過打壓你的孩子,樹立權威給別的小朋友看。2. 通過打壓你的孩子,讓你的孩子意識到不能這樣「應付作業」。3. 純粹是發泄自己的情緒。那如何確定是哪一種?需要先安撫孩子,然後再問問孩子,你還說了什麼呀?老師還說了什麼呀?還原場景,來綜合判斷。但是無論哪種原因,老師的做法都是欠妥的,目的要心裡有個數這個老師跑偏了多少。心裡有數了,就要準備給老師打電話了(見面更好)。

注意??,我們這時候不是去興師問罪的,人無完人,我們的目的是要達成共識。有的家長氣勢轟轟地去找老師,找校長,要求給老師處罰,各種鬧,這是為孩子好嗎?說句難聽的,有些家長真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吧。而有的家長又會各種低聲下氣地請老師原諒,解釋一堆blabla,再次為自己的小孩跟老師道歉,希望老師以後能多照顧照顧小孩。這種老師,你還敢繼續讓他教?孩子只怕有陰影,並且和你一樣沒自信。

當你分析出老師這麼做的原因,可以先跟孩子溝通,說明老師的感受,以及老師這麼做不是為了傷害你,而是為了教育小朋友,她可能不知道這樣做會讓你這麼難受。(知道又是另外一回事)。然後可以當著孩子的面給老師打電話,先日常問候,寒暄幾句,然後這麼說:

「是這樣的,我今天打電話來呢,是因為洋洋。他今天回家跟我說老師把他的卡片丟進了垃圾桶,然後哭得特別傷心。」(陳述事實和感受,注意不要上來直接:你為什麼把我兒子卡片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扔到垃圾桶?其中區別自己體會)

一般老師這時候就會接話了,說是洋洋同學這次作業完成得不好,我這麼做沒別的原因,只是想讓他漲漲記性,能夠記住,畢竟好好完成作業孩子才能進步。

老師會說一些跟當時有關的話,不過沒關係,統一回答:

「嗯對,老師我理解您,您也是為了孩子好,其實這次作業呢我也有責任,洋洋來問我,是我沒有注意,字也是我寫的。」 錯!解釋這個幹嘛?打電話是為了道歉嗎?字不是你寫的老師就能扔垃圾桶?下次字是孩子自己寫的又要怎麼說?字是誰寫的都不能扔垃圾桶!不要這麼說,這是分不清主次。

正確回答:

「嗯對,老師我理解您,您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好像洋洋有些不適應,他說害怕老師是不喜歡他,害怕別的小朋友覺得他很沒用,他很傷心也有些害怕,是嗎洋洋?」(這時候小朋友在旁邊最好有些互動,這些感受要在之前問細節的時候就問到。)

老師這時候應該就會解釋, 洋洋,老師只是想讓你下次注意,沒有說你不好的意思,洋洋不要傷心。這是還行的老師。不行的老師: 洋洋記住了就好,其實沒有什麼事。(完全沒有同理心的老師,掰正困難,換班)優秀的老師:洋洋,洋洋家長,抱歉,老師當時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下次不會這麼做了。老師不是有意讓你傷心。洋洋下次能xxx(要求)作業嗎?(不太可能,因為優秀的老師不會做這種事)

統一回答:「老師,要不這樣,我今天讓洋洋重新認真做一份,明天給交給您,您在全班同學面前肯定他的努力成果可以嗎?您幫他說說話,發揮一下老師的威力,相信他肯定能受到激勵,以後做得更好。(這裡開始是跟老師的談話,可以先讓小朋友離開)

老師:一般情況下不會拒絕。如果這都拒絕了,沒得談,換班。

繼續說:老師,洋洋還小,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理解能力也有限,會犯錯,我希望老師下次您能直接告訴他哪裡做得不好,希望他怎麼做,並多多鼓勵他(重點),他很在意您說的話,相信在您的鼓勵下他能成長得更快,更自信!

老師:一般情況下都會答應,也都明白你在說什麼,並且表態。如果下次還發生,換班。

總結:

  1. 事情發生了,第一時間了解實情,詢問孩子的情緒,向孩子解釋原因,安撫孩子。
  2. 詢問老師,態度誠懇,說明希望以鼓勵為主的教學理念,達成一致。(為什麼不說請不要扔垃圾桶,自己體會)
  3. 明白老師不是你能聊幾次就改變得了的,如果發現她是沒有同理心的老師,及時換班,爭吵沒有任何意義。

感慨一下,我們追逐金錢,地位,很多時候的確是為了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點自由選擇老師,有一點能力保護孩子。


在這一題中,我認為主要的問題點是老師的處理方法,那麼次要的問題肯定是有的。每一件事都有很多個點可以拿出來說,比如這位母親敷衍作業,比如孩子為什麼不自己製作卡片等。其實退一步來看,我們這件事的主題,是讓學生感受尊敬師長,尊敬父母,請大家發自內心地回答,這是做一次作業,寫一句話就能教好的嗎?「我愛老師,我愛爸媽」,小朋友真的能知道這句話的意義在哪嗎?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在這個故事中,我並沒有看見老師尊重小朋友。小朋友不需要尊重嗎?小朋友字跡潦草,是不懂,還是不會寫?老師問過嗎?如果老師看出是家長寫的,為何還針對小朋友而不是給家長打電話?退而求其次,老師教小朋友尊敬長者,就是通過把他的作業扔到垃圾桶來「恐嚇」?

老師做的,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自己做的,可以自己決定。雖然事前家長沒有很好地藉此機會教育孩子,比如給孩子講講兒童讀物,告訴孩子如何與長者相處;比如藉機給孩子解釋為什麼要尊重長者,吃穿用度等,告訴孩子父母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等。希望父母也能藉此機會引起重視。事後也有補救的機會,在我之前說的做法中,給小朋友講解老師的心情,其實就是在教小朋友善意地理解老師,尊重老師的情緒,但這不代表我們要犧牲自己的自尊,臣服於權威。所以,作為家長,更要告訴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傷心,難過,並指導孩子接納情緒(明白他自己不笨,不傻,接納犯錯,感覺難受就勇於改正),這是一個孩子自信的根本。如果孩子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就更善於理解他人;理解了父母和老師,就更願意幫助他們,依靠他們,承擔責任。

為人師者,不利用自己的位置循循善誘,反而精通「無傷」打壓,威逼的手段,塑造「乖乖」班級,我認為是一種虐待。如果家長沒有認真對待作業,是沒有很好地示範,是摸魚型家長,那老師的做法完全就是「不尊重」的典範,無論給小朋友是被打擊了自信,還是給在場所有同學深埋了這顆「示威」的種子,讓他們長大成為類似的老師,對家庭,學校,乃至社會都是非常負面的。唯有儘可能消除這樣的影響,對孩子進行正面引導,解釋因果,才是正心之道。


你要告訴你兒子,這件事情他沒有錯,老師扔掉卡片是對你的不滿而不是對你兒子的不滿。你兒子把紙完好的拿回家,並且告訴你應該做什麼,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已經很好了,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你要讓他理解這一點。


做的時候就要有這種覺悟。

有了覺悟之後就有心理準備了,有心理準備了就不會怎麼樣。

然後就會發現其實作業被扔到垃圾桶裡面也是正常的,並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我幼兒園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老師給了一張正方形的紙要求分成兩個三角形做成兩個小紅旗,如果家裡還有同樣的紙,就再拿一張做成兩個小紅旗,切忌不能將一張紙分成四個三角形做成四個小紅旗。

我明白老師是要立威了(恕我當年太小,不知道立威這個詞,所以沒辦法給家長描述清楚這件事後果的嚴重性)。

但是我也知道當我選擇聽老師的話而不聽媽媽的話的時候她就會故意跟老師對著干。

但是作業肯定是要做的,我只好重複了一遍老師的話,並且強調老師說一定不能將一張紙分成四份。

這顯然激怒了媽媽,她硬要看看我聽誰的。

顯然避免當下被媽媽揍才是重點。那麼當然是得分成四份了。

第二天慘了,除了我這樣頭鐵的之外,還有一兩個娃頭和我一樣鐵。

老師將沒有製作小紅旗的小朋友略微批評了一番,將把一張紙裁成四份的小朋友的小紅旗揉成一團,扔到了簸箕裡面。接下來老師揮灑了她的怒火。

接下來,比較好的處理方法是向老師道歉,找一個合理的理由,比如說加班太辛苦了之類的。強調不是孩子的錯,都是你的錯。接下來不管老師怎麼說,都和孩子反饋媽媽告訴老師了都是媽媽的錯,老師說她不會責怪你的。

以上這段都是我的家長在數次「老師要求家長幫忙做作業但是家長操作效果不佳」之後的經驗。這樣老師和孩子雙方均感到滿意。並且家長也只需要付出一些道歉,花費的時間代價肯定比認真做作業要少。雖然我長大之後知道我的家長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糊弄我,不過在當年,這種糊弄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遇到一位對他重視不夠的家長,又遇到一位無視孩子心理健康的老師,也是夠讓人心疼的。

跟孩子坦誠地陳述事實,承認自己的錯誤,也跟孩子講清楚老師這件事做得確實是不對的,然後跟那位老師溝通,你和老師都跟孩子道個歉。


這個老師做事方式極其不妥,平時估摸沒少得罪其他家長。國家三令五申不過洋節,幼兒園屬於教育機構,可以安慰好孩子,直接向教育部門舉報,讓老師長長記性。


如果一個幼兒園老師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做出的是"扔掉孩子的賀卡",建議直接轉班或者轉園,後續再怎麼低聲下氣的去溝通都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因為一個合格的老師是絕對知道這種行為這對一個孩子的殺傷力是有多大的。

題主說了是自己"敷衍"導致的老師做出這種行為,希望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可以勇敢的承認這一點。但老師的做法對於一個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很明顯處理方式是過分的。

不建議去道歉。這個時候家長帶著孩子去給老師說好話很有可能會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是我做錯了,老師不喜歡我,所以爸爸媽媽要去和老師道歉。而學齡的孩子對於"老師喜不喜歡我"這件事的在意程度是很多大人都想像不到的,這件事情對孩子的自尊心是不小的打擊,而老師這樣做的目的,是"殺雞儆猴",要用這種暴力的方式逼迫家長"就範",很明顯這個老師是要想在家長和學生中樹立一個"權威"的形象,但恰恰是這種假權威,老師會不停的用各種方式打壓學生或者用這種方式挾制家長,也就是"誰讓我不順心我給誰穿小鞋",就問你怕不怕。題主的孩子才幼兒園,3-5歲孩子情緒和情感的發展迅速,如果經常處於不安和緊張的環境中,對性格發展是有害的。而這個老師在這樣一件事情上做出的行為,見微知著,一定會給孩子們創造一個這樣的環境。至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這個老師的情緒是很不穩定的。這種環境對孩子來說,容易自卑敏感自我懷疑。

告訴孩子,我們一起做一次,這次我們送給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不好?孩子自己動手,做好的成品給她好好的保存起來,這個過程里孩子已經被安撫一大半了。繼續跟孩子交流感受,問他老師把你的賀卡扔掉你是不是很傷心,也許這個時候孩子又會傷心的哭起來,但是沒關係,抱抱他擦擦眼淚,可以跟他說"你現在很傷心是不是,媽媽知道,老師把你送給他的卡片扔掉了,你很傷心,所以把別人的禮物扔掉是不好的行為,對不對,我們不能像這樣把別人送的禮物扔掉,對嗎?因為扔掉別人的禮物是不禮貌的,就像你現在的感覺,送禮物的人也會很傷心的,要好好愛護別人送的禮物是嗎?"這時候孩子會問你那為什麼老師扔掉了他送的賀卡,你可以告訴孩子"老師當時也許是因為覺得我們沒有用心準備卡片的事情有一點生氣,那下一次的家庭作業我們一起認真做好它吧!"到這裡孩子這裡這件事就過去了。

至於老師那裡,真的就建議直接轉班吧。你現在害怕穿小鞋的感受,再放大1倍大概就是你孩子面對這個老師時候的感受。教書是件良心活,當老師很辛苦的,但這種老師很可怕,不要讓孩子對老師有美好憧憬的時候感受到的是失望和不安。

希望大家愛護每一個喝胖大海的老師。


轉班不行么。你問如何處理,只要你孩子還待在它班上就得討好她。何必呢?你花了錢,卻讓你孩子卑微的討好,有必要麼?幹嘛呀。


先禮後兵,打個電話約老師出來吃個飯,說下自己之前不太重視,表示歉意。從新做一個,請老師第二天對孩子好一些。姿態低一些,小孩幾天就忘記這事了。如果老師態度不好,那麼種子已經種下了,以後小孩還會被針對,這個會影響小孩以後心理成長。本著換幼兒園的心態,直接教育局舉報過洋節,實在不行政府領導信箱也可以寫,更直接。也就為了娃才低聲下氣,不為了娃誰管你哪根蔥。


做為一個成年人你應該懂了,光有賀卡還不行,主要的得有購物卡!

此時有好多賀卡跑到你的桌子上,一會兒拍成S型,一會兒排成B字型,懂了沒?

賀卡能吃還是能怎麼的?能吃的是購物卡!


一顆甜棗不能抵消一個巴掌,對孩子的贊與罰主動權不能都讓老師憑其情緒、喜好掌握。家長和老師相處應有平等交流的心態和姿態,對於品行不端的老師,不應慫恿其惡行,更不應傳遞一種惡行是可以彌補的信號,否則無論對自己還是別人小孩都很大可能產生延續的傷害。

首先事件定性。公開人格侮辱不亞於暴力體罰,孩子或者家長有不對,老師可以溝通表達意見,但是不能公開對小孩「處刑」,這明顯是老師的為人和品行有問題,也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傷害,應認識到這事起因固然有家長做得不好,老師的處理也嚴重失當,喪失了為人師表的風度和品行。如果家長單方面彌補過失,是以自己的討好型人格來引導培養孩子的討好型人格,單純割地賠款只能今日丟一城明日丟十城,而且老師越發不尊重孩子和家長。

說說處理意見,以供探討,大概可以有兩步:

以退為進,佔住立場。先私下找老師先為自己的敷衍道歉並說明原委,同時給老師說明孩子的反應和想法,這樣表明了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之處,但也知道了你的惡行,我的姿態已經擺出來了,你的行為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得給他一個說法。接下來就是看老師的反應,再做出後續應對。

對等處置,適可而止。如果老師表現出認識到不妥或者道歉的意思,那麼很好,說明老師也不至於品行惡劣,姑且算她偶而出格還可以挽救,也沒必要非要摁著人家老師的頭要當著小孩面前道歉之類的,都是成年人互相留個台階留個面子,然後可以給孩子說老師已經表示過歉意了,鼓勵孩子今後要積極表達內心想法,也一起討論哪些可以做得更好,如此家長和孩子也不至於在心裡留下解不開的結,此事到此為止,當然後面應持續關注老師的行為表現,有沒有後續失當行為;如果老師表現還是推諉、冷漠甚至倨傲,那麼可以判定這老師品行有問題無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家長退讓是於事無補不了的,長期和這老師相處自己孩子很難不被影響,這種情況你進攻的道德立場已經佔據了,那麼就應該力爭,老師必須給個說法,老師不妥協表態可以讓校方介入,當然一切爭論還是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如果爭執已起,老師、家長、孩子之間都產生了隔閡,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已經不具備了,但能夠鑒明一個垃圾老師算是及時挽救了你的孩子,是你和孩子之幸,後面應堅決給孩子換班或者轉學,難不成還期望跟著這類素質的老師學到啥好東西呢,也順便從小給孩子樹立好的為人榜樣。這裡非常不建議家長直接升華到極端行為,畢竟家長的目的應該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激化問題甚至報復,否則給大家都會造成無意義的擴大性傷害,極端的家長誰見了都害怕,嚴重的估計會讓自己社死(耗子尾汁警告)。

現在大人很多都是被世俗的熏陶搞得沒有了稜角,為了生存也讓人放低了人格,為了利益得失忽視了原則。但是社會的現實是不太同情弱者的,特別是對於善於欺壓他人而牟利的人來說尤甚,無原則的退讓換來的只能是更多無原則的打壓,越是選擇忍讓,越是選擇讓自己走向平庸,也影響自己的能量場,你呵護的人都要跟著遭殃。

都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都理解大人的難處,也不是要批判大人某些時候的軟弱,要大家都做英雄,但如果家長是出於生存的需要而無奈低頭時,希望還是給幼小的孩子保留一份對美好的希望,要燃燒也只燃燒自己吧。


為什麼我上幼兒園那會兒我的老師永遠不會折騰家長呢?

為什麼現在孩子上個幼兒園,倒像是家長在上啊?

別說我幼兒園不正規,市第一幼兒園,公認的最好的幼兒園。平時手工是老師領著我們做,做不好不要緊,反正是幼兒園的孩子,慢慢練習總會做好的。

這件事情本來就是這個老師有問題好吧!

手工作業為什麼要給家長完成?明知是家長做的潦草,不去和家長溝通,把怒火發泄在一個幼兒園孩子身上?

這邊建議回爐重造呢。真的是專業的幼師嗎?我好害怕啊……


還是先了解清楚老師為什麼會扔掉,先和孩子聊一下,看他能不能說清楚,然後再從其他方面了解一下,盡量還原事情原貌。

然後就是有針對開導孩子,首先要讓孩子知道老師不是不喜歡他,這一點很重要,不然因為討厭老師而討厭這一學科就麻煩了。也要清楚告訴孩子老師為什麼會扔賀卡,這一點不說清楚,孩子心裡的坎是不會過去的。

接著引導孩子反思自己有沒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下次可以怎樣做得更好。


找園長。這老師沒資格從教


直接剛啊,怕什麼。孩子都受這麼大委屈了,寬慰有什麼用,直接跟老師剛唄,多大點事。


這樣的老師真不值得感恩


標題黨。是你自己先不尊重老師的。

就這份作業本身來講,跟洋不洋節有一毛錢關係,寫母親節卡你就會突然認真起來嗎?給孩子道歉,是你的原因讓他受辱了,而且要說明不應該隨便亂寫糊弄老師。重新做一張卡讓孩子私下帶給老師,不是說要舔老師,是要釋放一個不是故意不尊重老師的信號,可能是那天工作太忙了等的緣故應付了一下


跟兒子道歉啊:媽媽做的不好看老師不喜歡,媽媽再重做一張,這次不送給老師,做給爸爸/爺爺/奶奶。

這個幼兒園老師是有問題,但這個問題是經常出現還是只此一次?扔賀卡有沒有其他背景?比如這個作業敷衍到老師憤怒而扔賀卡時不小心被孩子看到了,這和上課時直接扔掉還是不一樣的。教師平時和家長的溝通情況如何?有沒有正面或負面的評價?是和老師委婉溝通,還是直接投訴,或者考慮換班或轉校,這些要基於你們綜合的實際情況考慮。

孩子在幼兒園受挫折很正常,幼兒園老師也不是靠溫柔來管孩子的。但是尊不尊重孩子,有沒有職業素養,家長應該能理性判斷的。

至於家長本人敷衍作業的事,還是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吧,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孩子,還指望別人來善待?即使老師基於職業素養沒有說什麼,心裡也給這一家子打上了標籤。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幼兒教育 | 學校教育 | 幼兒心理 | 幼兒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