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有捷徑可走嗎?

槎枷矚g走捷徑,超近路。又是一個挺懶的人,但是對有利於自己利益的事情又會特別積極,不太會顧及別人。 但是現在年齡還小,野心卻很大。這樣的人會成功嗎


別做「聰明的傻瓜」,這世上哪有什麼捷徑!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張照片,畫面里是一個碩大的書架,並配著一句話:

我今年又看了 100 本書!快來圍觀!

這一 「壯舉」 給他帶來了上百個贊。

我很好奇他讀了什麼書,就把照片放大。結果發現書架里雖然擺滿了書,但其中很多居然尚未拆封。

書都沒拆怎麼讀書呢?

我開始翻閱他的朋友圈,試圖找出答案。他的朋友圈幾乎清一色的各種讀書會、音頻書、濃縮書等。

還有一句讓我驚呆的話:

原來還有這麼省時省力的讀書方法,我以前可能讀了假書!(捂臉)

我覺得,讀書這件事兒已經被他 「妖魔化」 了。

確實,有這麼多人幫他省時間,似乎也沒有必要一本一本啃下去。

他只需付錢就可以買到所謂的 「知識體系」,並假裝這些都是自己內化的東西。然後再買一些書放在書架上,以顯示自己確實是個 「讀書人」。

與人交談,也只要提前記下書名、作者,再從這些 「知識體系」 里挑一些重點句子背下來,自然會有人讚歎:高!實在是高!

都說 「知識改變命運」,可事實卻是:

知識無法改變命運,運用知識的能力才可以!

這不就是孔老夫子說的那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嗎?

想通過捷徑達成目的,最後都只會得不償失。

不只是讀書,任何學習都是一樣的。自從我開始寫作,身邊總會有人問我:「嘿!給我講講提高寫作能力的訣竅唄?」

我也每次都會和顏悅色地答道:「多讀多看多寫多想。」

對方几乎每次都會露出一副 「你說的不是廢話嗎?」 的表情。

我隱約覺得,他們都認為寫作這件事兒一定存在著某種深不可測的秘訣!

再說學英語,明明 「多聽多讀多記多說」 就足以學好,可就是有很多人想要尋找一條所謂的 「捷徑」。

老實說,我不是很明白:

為什麼一個人寧願花時間在尋找捷徑上,也不願花時間去踏踏實實做事呢?

每個知識領域都有著被人們稱為「套路」的存在,有點兒類似於武功中的招式。

但招式易學,內功難進。懂得再多的招式,沒有充盈內力做基礎都只是花拳繡腿罷了。

那麼,內力要如何提升呢?積累,大量、長期地積累。

沒有這些基本功作為底子,就算每天都去聽講座、學別人的經驗,也只是白費功夫。

如何通過寫作月入十萬?

辭職 XX 天,我通過寫作賺了 2 萬。

月入六位數,他只做了這一件事。

我以為,這樣的演講不乏有用的乾貨,但是我們務必明確的是:

知道與做到從來都是兩碼事。

社會不斷發展,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在逐漸發生改變,其中有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習慣,實際上已經不適應 「現代社會」 的需求了。

例如:原始社會時期,人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保證自己存活。因而無論在什麼時候,只要發現食物就會塞到肚子里去,以應對找不到食物的情況。但這一本能在現代社會卻成為了很多人的困擾。人們不會飢腸轆轆,卻也難以抵擋美食的誘惑,以至於脂肪越積越多,最終損害身體健康。

類似的還有:

大腦比我們想像的要懶得多。

遠古時期,我們依靠直覺更多,這是由於客觀環境需要我們做出快速反應所致。另一方面,避免「深入思考」還可以節約能量,保證基因的最低需求。

於是,這個偷懶的習慣就這麼順利傳了下來。而這一習慣又會使得我們在做決策時傾向於當下的利益最優解。

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心裡大概會是這樣的想法:

這件事太難了,要是努力過後最終還是解決不掉,為什麼不讓別人幫我做呢?

有問題嗎?沒有。聰明嗎?聰明。

但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真的就是最優解嗎?

也許是的。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會反覆出現的問題。

比如說,信息檢索。笑來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

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別問別人。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句話背後蘊藏的含義,但這句話帶給我的啟發有兩點:

1. 獨立思考的習慣

2. 發現更多可能性

要知道,生活是相互聯繫的整體,基本上解決一個問題之後還有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如果每次都尋找捷徑,而不去獨立思考,就意味著你永遠無法獨立得出答案,要一輩子依靠別人的大腦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開始尋找答案,就有很大的概率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你可能會找到精彩的書,可能會接觸一些牛人,可能還會發現有價值的網站。

最重要的是,你學會了如何尋找答案。

很多人都說生活是一場馬拉松,可我覺得生活更像是跨欄。

我們總會遇到障礙,有的人選擇跨越,就會一個接一個地跨過去。有的人選擇繞過,就只能不斷地繞路,等到繞不過去的那一天,才發現自己再也無法跨過障礙。

這世上本沒有捷徑,偷懶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捷徑。

警惕一切號稱 「捷徑」 的東西,因為不走彎路,才是真正的捷徑。

=====================================

下載新生大學APP,讓自我升級成為一種習慣。


因為別人說保健品好就用一堆藥片來代替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為了和朋友裝逼而借用某大V的影評向他推薦一部你從沒看過的電影,在微博上看到某些斷章取義的文字就以為自己懂得了從未經歷過的人生。沒有親身嘗試過的,都不是你的人生。所謂的人生捷徑,我不確定有沒有,看題主的題面,對於捷徑的負面理解是:在一些競爭中用一些非常手段更快通關,但是在我看來所謂的「捷徑」可以用一句來概括:得到的都是僥倖。人難免有僥倖心理,但是一輩子僥倖,一定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


有很多人問過我關於捷徑的問題,其實無外乎就是兩類,一類是看不慣別人走捷徑,靠關係、靠臉之類上位;一類是自己也想走捷徑,想看看有什麼別人不知道的竅門或渠道,讓自己也能在奮鬥的路上省點力氣。


我的觀點是,如果說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真有什麼靠譜的、可複製的捷徑的話,那麼大概只有一條,那就是有貴人相助。


這種幫助並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幫助,還可以是技巧、見識甚或精神上的幫助。比如,每屆奧運會上,再厲害的運動員也要有自己的教練。這個教練很可能自己取得的成就並不高,但這並不妨礙他能帶出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因為他們能看到你看不到的問題,發掘你的潛力,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


如果你能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遇到一兩個這樣的「教練」,為你指明道路,在關鍵的時刻給你點撥,甚至手把手將你帶入某個領域,傳授你一身本領,那才是真正的捷徑。


這樣的人,就是貴人。如果,你對名人傳記感興趣的話,會發現大部分傳奇人物在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時期,都與某些貴人的指點提攜分不開。

老克是我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貴人」,也是大我 10 多歲的忘年交。


在職場里摸爬滾打 20 多年,他早已取得了讓我難望項背的成就。我在剛工作不久時和他相識,後來慢慢熟了以後,每當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總會問問他的看法。


這些問題從如何與領導相處、職業發展怎麼設計,到如何看待一些社會問題、看什麼書等,他總能從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更高的視角里,給我一些極富啟發性的回答。這種感覺,就像是高中做數學題,苦思冥想找不到思路的時候,老師走到身邊講了下關鍵點,一通百通,豁然開朗。


這些年,隨著我自己年齡的增長和職場經驗的豐富,問出的問題經常讓老克也有些招架不住。有些時候,他甚至拒絕回答我的問題,因為在他看來,他的那些看法對我可能並沒有什麼啟發。


幾年前的春節前夕,我曾經問過我朋友老克一個問題:「我突然不想幹活了,怎麼辦?」那段時間我忙得疲憊不堪,日夜顛倒導致情緒很差。最重要的是,感覺自己遭遇了職業瓶頸,再努力也難以在短期內實現躍遷。忙完年底工作後,我整個人都很消沉。


老克說:「給自己放個假,跑跑步,睡個懶覺,等醒了後,你會覺得全世界都是你的。」但這樣的回答,顯然並不能讓我滿意。因為這種「乾貨」,我隨便打開一個網站就能找出幾十篇文章。


關於如何調整自己,讓自己保持進步的狀態,我自己都已經寫了那麼多心得。但假如有一天寫這種文章的人自己都找不到動力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深入骨髓的疲倦,焦頭爛額的雜事,撲面而來的壓力,還有就像原本一直繃緊的發條突然斷了一樣的情緒,都讓人倍感無力。是啊,當常規手段都無效的時候,到底還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於是,年後相聚,我又一次問了他這個問題。他在被我逼到沒辦法的時候,終於給了我一個讓我難以置信的回答:「說真的,我經常對自己吹牛皮。」

老克說:我對自己說,才 40 多歲,就混到了這個位子,我爸這輩子在工廠里連個車間主任都不是,我真牛;那個跟我同級的 ×××,每天家都不回,搞得妻離子散,我還可以經常輔導孩子學習,真牛;我的老闆每天不可一世,但一體檢就 10 多項指標不正常,而我能吃能喝能跑,還是牛……你說我都這麼牛了,那我還想不想更牛?


「當然想啊,大家都在創業,我也想自己當老闆啊。我想每年都去歐洲休假三個月,就在阿爾卑斯山腳下躺著,誰打電話,我都不接;我希望兒子將來考上清華,希望我爸媽身體好……我就告訴自己,你將來可不只是這樣,到 50 歲前你要有自己的公司,到 60 歲前把公司交給清華畢業、國外鍍金回來的兒子,然後去阿爾卑斯山,想滑雪滑雪,想躺著躺著……想完了,想夠了,就知道自己還得接著幹了。」


老克說得很真誠。對他而言,聊到這個份上,就是把壓箱底的貨拿出來了。我實在想不到,對於像老克這樣,已經走到了職場頂峰的人,居然也需要給自己「打雞血」。


但在和老克認真聊過之後,我才知道,老克所謂的「吹牛皮」,並不是簡單的自我安慰。這其中包含了兩套成體系的心理策略,而這正是許多像我一樣焦慮疲乏的年輕人所缺乏的。

策略一:賞識與認同

即使自己的日常生活再乏善可陳,也需要學會從裡面找到閃光點。學校里,不管是優秀的孩子,還是不那麼優秀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賞識。但進入社會,又去哪裡找到那麼多人來賞識你?很多時候,自我否定才是讓自己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策略二:目標與意義

目標與意義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繫,很多事情目標很明確但並沒有什麼意義,許多有意義的事情,又找不到目標。而這兩者的連接點就是自己。是你的存在,你的思考和行動,讓一件事的目標與意義有了一個交會點。


這種心理策略對三類人特別有效:一類是自信心不足,因為害怕困難寧願不去行動的人;一類是做什麼都不出色,經常自我否定的人;還有一類是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後勁不足的人。


老克壓箱底的「吹牛皮秘訣」告訴我的是:自我的激勵、自我的認同,能切切實實地產生強大的推動力量。


但要想讓這樣的心理策略真正發揮作用,而不至於淪為「阿 Q 精神」,還需要關注以下幾個關鍵點。


1.自己吹的牛,最好默默地吞下去。


韓非子說過:「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理想有時候比女孩子的體重還要私密,你說出來全世界不僅不會讓路,很可能還會給你添堵。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37 篇內容

鹽選專欄

成為極少數:個人成長的修鍊法則

栩先生 作者

¥29.40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20-08-03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唯易唯易寂滅天心

我所知道的捷徑,不算投胎,不算計別人的,探索自己,解剖自己,了解人類作為一種生物的局限性,以及自己可以做出哪些更改機制。就可以更好的使用自己,以及怎樣與他人進行交互,如何幫助他人,進行更優解。


我所知道的捷徑,不算投胎,不算計別人的,探索自己,解剖自己,了解人類作為一種生物的局限性,以及自己可以做出哪些更改機制。就可以更好的使用自己,以及怎樣與他人進行交互,如何幫助他人,進行更優解。


有 而且不少 而且這些人不是智商高就是情商高 特別高的那種 其實某些事情對於我們來說是走捷徑 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正常手段 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


推薦閱讀:

TAG:人生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