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層面講,兒童如何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

心理學有很多講俄狄浦斯的理論,但對於沒有理論功底的人,比較晦澀


這個問題呢,經常被濫用。從研究的實證來看,最早出現這一現象的大概是在3-5歲左右。可是也有用在青春期,還有用在成人,甚至是用在中年人身上的。

據我所知,很多對心理學學習不是特別深入的心理諮詢師,看過一本弗洛伊德的書,就敢到處瞎吹。凡事必提性。認為一切心理問題都是性心理問題。然後就各種大談特談,搞得很多諮詢者自己在不清楚自己情況的迷茫時刻,又加上了某種不必要的道德自責,可絕大多數時候,諮詢者的問題跟性沒有一毛錢關係。這種人卻因為自己的瞎扯淡,給這種假說製造了大量的輿論討論的陣地,促使某些人不得不考慮面對這樣一個問題。

兩性關係並不是只有性吸引這一種維度。從大量文獻來看,發生在幼兒時期的現象,大多數是一種兒童對社會成員的觀察與模仿。女孩並不是因為依戀父親,男孩也不是因為依戀母親。而是因為他們在通過觀察社會成員的過程當中,學習理解如何扮演相關的社會角色。所以當女孩對自身身份認同的情況下,往往觀察的是母親日常在做什麼,男孩觀察的是父親在做什麼。他們一般通過觀察和模仿,來試圖證明自己能夠承擔相應的角色工作與責任。這與小孩子第一次人格覺醒是同步的。

假如在這個過程里,家庭環境不是特別好,比如孩子學習的對象行動讓孩子感到非常負面,就有可能出現模仿對象的錯位問題。因為拒絕模仿,而又缺乏模仿目標而認知錯位。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於小孩子而言,性別身份,是一種觀察維度,而不是基於性動機的驅使。

真正性動機的覺醒大概是在青春期的時候。這個時候由於身體的發育,人會開始從扎堆於同性,向著觀察異性的思維發展。之前是趨同,之後是求異。一般來說,假如家庭氛圍比較好的話,人最開始接觸的異性模板就是父母,因此他們對於異性的挑選標準,往往會趨向於父母的標準。當然,理論上來講,這僅僅是一種可能性。考慮到青春的心理邏輯,絕大多數人會排除掉父母,而選擇自行尋找有別於家庭,自己獨立的價值判斷。只有那種過分依賴父母的孩子,會沉浸在父母標準里而拒絕用自己的經驗重新探索世界。

而到了成年,真正跟這個事有關的百不足一。絕大多數都是心裡自我察覺的元認知能力不足,找個心理諮詢師求證自己內心痛苦的根源,然後就被帶歪說是跟童年陰影有關係。然後就扯到戀父戀母的事。我一年能碰到十幾起類似的詢問。可見這類學藝不精的二貨干這行的還挺多。


其實,異常簡單。

做好父母在教育中的分工,不過份寵溺孩童。

應題主的要求而更嘮叨一些。

對於孩童的心理需求,父親應該更多男性的思維模式去正常展現,母親則女性。俄底普斯情節,是精神分析對孩童幼年期的某些表現的成人化解釋。對異性別父/母的親密與對同性別父/母的"敵視",完全可以通過孩童對父母之間親密情感的溝通,對父母分歧產生後處理與情感修復等的觀察,感受父母不同方式對自己的關愛,來逐漸認同對社會化男性,女性,以及情感溝通融洽的家庭的了解的最初。

當然,不同的心理學理論對同一個現象都有著各自的解釋。可能唯有保證整個原生家庭按照儘可能自然與正常的方式去互動,才是對孩子最有益的。當然,我們依然要在尊重父,母,及孩子天然個性的前提下。


這個問題超出我能力範圍啊,兒童一般不會到達俄狄浦斯情結階段的吧,按照我的理解,這個階段應該是青少年時期的


父母各歸其位,尊重孩子的天性,如果有這個焦慮,不如自己做做心理諮詢,畢竟自己成長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成長


保持對孩子的尊重和界限感,讓孩子提早認知即便是父母,異性的雙方不可以太親密,需要有界限就好啊。什麼俄狄浦斯期,不故意去和孩子過於親密,自然而然就度過了呀。中國家長就是愛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儘管這一理論假設仍在受到質疑和批判,但在心理諮詢實踐中不難發現這種戀母情結的確廣泛地存在,並成為心理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如果要從今天的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的話,我們可以與個體心理發展中最關鍵的一個詞「依戀」聯繫以來,在臨床心理諮詢實踐中我們也發現男性很多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其實都與「依戀」會發生一定的關係。

在男性的成長過程中,女性特別是母親發展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男性在心理上的成熟度也直接與其成長曆程中的女性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如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些成年男性會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媽媽說……」,再如有些成年男性在擇偶時會傾向於選擇那些與自己母親有著相似特質的男性,其實這些都是戀母情結的表現,通常情況下具有戀母情結的男人在兩大方面會表現得特別明顯:一是生活生活自理能力,二則是自主決策能力。

在生活自理方面,寸草心理專家強調一切依賴於母親不僅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心理上對母親的依賴;在自主決策方面,生活的大事小事都得聽從母親的決定,從小處來說,可以理解為這是孝順的表現,但就從實質上來講其實就是對母親的依賴,是心理上尚未脫離母親依戀的一種表現,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在成年男性中的這種心理傾向也越來越明顯,由此也會在婚姻生活中產生重要的影響,如在婚姻生活中會表現出更多的婆媳衝突、妻子將需要扮演雙重角色,這是很多女性所難以接受的,所以,在面對強烈的具有戀母情結的男性時,女性的婚姻也註定會經受更多的考驗,這也是當前婚姻心理諮詢中的熱點問題。

發佈於 2019-02-1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匿名用戶匿名用戶

我瞎扯一個。戀母情結,就是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和信任,以及過於親密的關係,超出了家庭倫理。應該是在青春期發育的時候,母親應該適當的減少過於親密的關係,適當的疏遠,父親應該及時的在性心理方面以同性的角度做一些健康的指導,以減少孩子在性心理方面產生的錯誤認知。孩子在青春期性行為方面是比較敏感的,應該在這個期間逐步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和擇偶觀念,比如喜歡什麼樣性格的女性,年齡,家庭條件等等,適當的灌輸一些理念,不要避諱性方面的知識,等孩子成年,觀念穩定下來,就自然的有健康的性知識。我們這個社會比較避諱性觀念,父母都不敢給孩子講性知識,孩子缺乏性知識,就會對性觀念產生很多錯誤認知,這樣在成年之後也很難得到糾正,對生活產生了很多不良影響。


我瞎扯一個。戀母情結,就是孩子對母親的依賴和信任,以及過於親密的關係,超出了家庭倫理。應該是在青春期發育的時候,母親應該適當的減少過於親密的關係,適當的疏遠,父親應該及時的在性心理方面以同性的角度做一些健康的指導,以減少孩子在性心理方面產生的錯誤認知。孩子在青春期性行為方面是比較敏感的,應該在這個期間逐步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和擇偶觀念,比如喜歡什麼樣性格的女性,年齡,家庭條件等等,適當的灌輸一些理念,不要避諱性方面的知識,等孩子成年,觀念穩定下來,就自然的有健康的性知識。我們這個社會比較避諱性觀念,父母都不敢給孩子講性知識,孩子缺乏性知識,就會對性觀念產生很多錯誤認知,這樣在成年之後也很難得到糾正,對生活產生了很多不良影響。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心理 | 幼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