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一斤的茶葉和500一斤的茶葉除了口感外都有什麼區別?


如果同一品牌的產品,

價格區別在於

原料等級或者原料品種還有山場

做的早原料就貴,又短又好看毛也多。

後面的條索就長了

品種上有經濟品種名優品種,野生的啊家養的啊

山場的話海拔坑裡啊都有區別

工藝上貴的青葉肯定會比便宜的青葉耐心對待

可能區別甜度更高醇度好


首先要確定你買的茶對不對,如果你買的是金駿眉,那200的與500的區別並不大。

如果可以確定不是問題茶,那還要看你買的茶中間被留了多少利潤,換句話說是溢價多少。假定你買的茶中間溢價比例是固定的,那麼這樣的兩款茶才具有可比性,我就以這樣的情況為例。

影響茶葉成本的因素包括鮮葉成本、工藝成本、倉儲成本。

1、鮮葉成本

在有「鮮葉市場」的產區,鮮葉成本是非常透明的,也有一些茶區供不應求,也就不會出售自家的鮮葉,成本也就不那麼透明。一般來說,春天越早採摘的鮮葉成本就越高,採摘一芽一葉或單芽的成本一定會高過一芽兩葉。而雨天採的茶含水量高、以及因為采工造成的浪費等因素,就會導致成茶效率就低。這些都會影響鮮葉成本,我們以白茶為例,500元買的白牡丹與200元買的壽眉,兩者即便是同一棵樹上的鮮葉,售賣的價格也因為採摘標準而不同。

2、工藝成本

在規範一些的大茶區,工藝成本是相對很穩定的,有些是家族式的合作模式,有些是地方合作社出面整合資源。但在一些小茶區,其實工藝成本的落差還是很大的,有一些「自信」的茶農,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但是在工藝上與工藝成熟的師傅相比差了不少檔次,那麼這種情況下,也許你買到的茶是一模一樣的鮮葉,而師傅做的是500元,而茶農做的就是200元,並沒有鄙夷茶農朋友的意思,其實這樣子他們會少賺很多錢,對於茶友來說,不能說以200元買到500的茶就算佔了便宜,因為畢竟買到問題茶的概率也在增加。當然如果被冠以各種「大師之作」的名號,想必工藝成本甚至會超過鮮葉的成本。

3、倉儲成本

倉儲成本事實上是一個隱形的成本,也是茶友看不見摸不著的成本,舉個例子來說,存放了5年的白茶,那麼如何來計算這五年存放的成本呢,其實即便茶商給出一個合理的計算方式,茶友們也未必相信,更何況認為做舊的技術如此發達,但是已發生的成本是事實上擺在這裡的。對於一些不太明白有關陳化概念的茶友來說,很有可能花不一樣錢買到的兩個白茶一個是老茶,一個是新茶,甚至兩個茶的鮮葉也是出自同一棵樹,唯一的區別就在這5年的倉儲成本上。

其實對於大多數茶類來說,200與500的差距足以導致一個甚至多個等級的跨越,對於不同等級的茶,口感、滋味、香氣等等方面都會有明顯的區別,只要掌握了茶的特徵,分辨起來並不困難。


有沒有區別;試喝看看不就知道了么?

可以關注一下我們店哈:武夷三醉茶人,

武夷山正岩老樅水仙岩茶大紅袍特級烏龍茶香醇清香特級茶葉禮盒裝-淘寶網?

item.taobao.com圖標

聯繫客服,跟他說下你的喜好,他可以給你推薦200,500左右的茶葉;你買回去試喝一下,如果不滿意是可以包退的。


你想要什麼區別。

賣茶的人可能會跟你說,500的茶比200的茶茶青更好更嫩,品種更好,製作更好,甚至是師傅更厲害…

那你覺得是什麼區別。


主要還是看什麼時候採摘的


其實賣茶最講究的還是客緣,至於200百塊和500塊的區別,個人覺得除了一部分的包裝費之外,更多的還是看個別商家的抬價和名牌效應之類的,最後想說的是在茶一方面,每個人的定位和需求是不同的,所以也很難說清怎樣


推薦閱讀:

TAG:茶葉 | 茶葉選購 | 茶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