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是講妖魔鬼怪的題材,西遊記就連小孩子都看得津津有味,可是聊齋大家就不敢看?

主要是指影視作品 而且很奇怪的是 現在很多影視作品都把聊齋中的鬼變成了妖 比如倩女幽魂 比如畫皮等等


首先聊齋不是一個連續的故事,他更類似於安徒生童話一類的。

其次聊齋里除了狐妖那一段以外,其他的實在是……比方說,裡面有不少人獸雜交的片段。。。

雖然西遊記里也有不少的血腥暴力加黃色場面,例如什麼天生一個仙人洞……但只能說吳承恩在開車這方面遠勝蒲松齡吧,開車能開出兩層意思,小孩子一般聯想不到。

而且西遊記每一個故事的篇章,大部分都是偏向大團圓結局的,師傅沒死,好人也有好報,例如寇員外,妖怪也繩之以法,最次也被他主人帶走了。但聊齋則不然,很多撲街結局,對於從小就接受王子拯救了公主的小孩子來說,還是太難接受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西遊記有很多詼諧搞笑的劇情,而聊齋幾乎沒有。

例如:

雲里霧 霧裡雲 急如火 快如風 興烘掀 掀烘興(紅孩兒的六個心腹小妖)

奔波兒霸 霸波兒奔(九頭蟲手下)

刁鑽古怪 古怪刁鑽(黃獅精手下)

現在的年輕人看到奔波兒灞這倆兄弟都不免會心一笑,更別說相對見識淺薄很多的古代人了。


西遊記寫的是人性本善,既然寫的是人性善,一方面突出真善美,勇忠義,一方面弱化惡的一面,儘管會用惡來凸顯善,也會較為圓融淡化。

聊齋寫的是人性本惡,為了凸顯和放大惡的一面,醜化扭曲誇張的手法就不在少數,哪怕是個嬌滴滴的美人,也要描繪一番深層的血淋淋。

當然善通常伴隨著圓滿歡樂的結局,同樣儘管這樣那樣諷刺暗喻其中的惡,對於小孩子而言,更加專註於美好的一面。就好像小孩子喜歡偉光正的英雄,他們卻不會去考慮英雄是不是手上血債累累,是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反之惡呢,遺憾悲傷懺悔這些沉重的東西都是小孩子不喜歡的,就好像假如每集死一個奧特曼,那奧特曼估計也沒人看了。

小孩子天性上來講是單純的,對於善的美好和歡愉是喜歡的,反之對於惡的醜陋和悲慘是抗拒的。

同樣離不開大人的言傳身教,畢竟老祖宗傳承到骨頭裡的東西,不是說忘記就忘記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關於楊家將的讚美,對於潘美的貶低。


聊齋沒有連續性。


西遊拍成電視劇已經是去血腥去暴力化了,很多文中屍山血海的場景並沒有被拍出來,例如獅駝國。即便如此,白骨精吸干一家三口,老鼠精吃小和尚這倆場景依舊是不少人的童年陰影。而西遊動畫片則更進一步去血腥去暴力,畢竟管的嚴,小孩子看起來毫無壓力。當然,關鍵的一點就是西遊記里有個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在,跟奧特曼、超人似的,每集都能救場或找來幫手救場,有這麼大一個定心丸在那,看起來自然毫無壓力。

而聊齋則全然不同,聊齋片吸引人的噱頭就是主打恐怖,聊齋里可沒有孫悟空這種鎮場子的存在。聊齋片就是愛情+恐怖,什麼換頭術,什麼畫皮,什麼要吸人魂魄的女鬼....怎麼詭異怎麼來。而且劇中的主角都不一定會有好下場,能給小孩子看才怪了


《西遊記》比較善意的。《聊齋》比較隨意了。


推薦閱讀:

TAG:西遊記書籍 | 妖怪 | 神仙妖魔鬼靈精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