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有人只適合一個人生活?

本人女,最近和男友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生活很不規律,回家和家人一起也會出現這樣的不規律。這種不規律包括作息、進食時間、護膚保養、身材維持都被打亂。

我雖然不是一個特別自律的人,但一個人生活時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和頻率。

我不規律的這段時間,明顯感覺到很多不好,比如皮膚狀態、身體狀況(雖然不是很大年紀,但有注意養生),甚至個人情緒控制能力都不對。

但一個人生活時,就基本不會出現這樣的不規律,我該怎麼辦,能讓別人符合我的生活步調?還是說我這樣的人就只適合一個人?


正常人都需要愛與被愛


會,沒有人出生就這樣,但有人長大會這樣


我就是,但是必須說這是我的個人缺陷,最主要還是我的自控能力不夠好,容易被他人影響


把快樂與人分享,快樂變成了兩個;把痛苦與人分享,痛苦就只有半個;沒有人喜歡孤獨與寂寞。


不知道,但是我比較適合一個人生活,可能是個人情緒原因吧。住宿舍的時候,因為衛生問題或者是熄燈後室友打電話的聲音,我內心都是比較排斥的。

所以以好朋友比較少,和很多同學接觸一段時間,就會因為她們的一點缺點,或者是某句話刺激到我的敏感點。

我在家的時候也是待在自己的房間里,如果有人進房間,我會比較煩躁。整個人處於一種和別人接觸都是很應付的狀態。希望不要有人來打擾我,我不想去為了你怎麼樣怎麼樣,但是又顯得我很沒有禮貌。


謝謝

一個人挺好的,我就喜歡一個人,只是生活要柴米油鹽填肚子,要房屋禦寒,要熱愛每一天,要太多了,憑藉一個人間接換取所需品,過於不現實,難免要出去透透氣見見世面,我想能一個人獃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個星期沒人打擾,就是最合適的一個人生活了。


不是只適合一個人生活,目前社會上很多八零九零零零後,因為都是從小嬌慣的孩子,長大後性格都比較偏自私,做不到大度。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方面會有一點改變,會改掉那些受不得一點委屈的毛病。但是有些人改不掉,但是現在的年輕人誰都不願意退一步,總是覺得對方不對,給人的錯覺就是一個人生活怎麼樣都好。想幹嘛就幹嘛沒有人管、沒人說、自由,但自由的同時是孤獨!


在日本,據稱蟄居族人數超過100萬,蟄居族中最高的蟄居紀錄長達15年。這群被學者稱為「失蹤了的100萬人口」的蟄居族占日本總人口的1%,其中80%是男性。對於他們,日本的學者分析認為,男人在社會上的壓力太大,扛不住了,就採取了逃避手段。這類蟄居族的代表口號是「讓壓力見鬼去吧,我不喜歡它,我就是失敗,這(蟄居)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

其實,在我們生活的大都市裡,也存在這樣的一群人。如果仔細觀察,你甚至會發現自己身邊就有這樣喜歡蟄居在家的朋友。與西方社會的蟄居族相比,他們選擇逃離社會、蟄居在家的情況比較複雜。近日,記者通過網路和電話走進我們身邊的蟄居人群,探訪他們的蟄居狀態以及蟄居背後的故事。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寧肯獨自上網、看電視或讀書看報,也不願意外出工作,以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存在的一個族群———蟄居族

「頹廢、孤僻、拒絕溝通……沒工作意欲,依靠家人的接濟而生活,更嚴重者,斷絕與外界聯繫。」在他們的心目中,最重要的不是是否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而是可以通過「閉門不出」,來解脫心理上對於社交的恐懼感受。

工作難找、生存壓力大是這類人群出現的主要原因,面對壓力,一部分人被激發出了生存能力潛能,但也不可避免讓一部分人出現不適應,因「邊界感」模糊而出現煩惱,甚至哀傷、痛苦,這些感受又驅使人產生很強的焦慮感,潛意識地迴避壓力、逃避複雜的社交。

&-->

以前並沒有給自己生活下一個定義,看到這個才發現自己已差不多是這類人,不說全部但也是大半個身子踏入進拉這個族群,過著異樣的生活。整天無所事事,得過且過,有個網上感覺就已是最大的享受,不願去面對這個複雜的社會,不願為生計去奔波勞累,把自己關在這個虛擬的網路中,對任何事情都失去熱情,只想享受著這份安逸。不知不覺這樣的生活已伴隨我半年之久,每每想改變下自己,但總是三分熱,才發現這種想法已在心中深深埋下,我已愛上拉蟄居生活,人生的價值觀念已經發生轉變,成為拉社會的邊緣人。

&-->

搬自搜狗


推薦閱讀:

TAG:生活態度 | 孤獨終老 | 一個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