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如果有一個特別有主見,個人意識很強的孩子,該怎麼教育她?


兩條需要注意的事情。

第一反思,第二劃框。

反思部分,看看您是不是教育思路屬於控制性過強的類型,如果是,建議調整一下,以孩子為主比較適合你的情況。

自檢一下:你讓孩子疊衣服,ta非要按自己方式來,但是當然疊的不好看,你怎麼辦?

實際生活中,我遇見過因為這種事把孩子打了一頓,然後鬧得雞飛狗跳要出走自己回娘家的。

我建議,讓孩子為主。但是不袒護。可以的話倆辦法:

要麼一人一半,公平合理。疊完放一起,彆扭也先忍著。

要麼家長演示一遍,孩子不願意學,也要耐心看。然後你愛怎麼折騰,玩去吧。折騰完了,孩子玩別的。過一會家長回來再略微整理一下。

注意,尊重孩子,培養獨立情緒,好處不要太多太多了。

第二劃框就簡單了。孩子就算小,一般也知道各讓一步。你允許孩子自己做主,但是前提是有一個比較大的範圍。

舉例子。

孩子小時候都喜歡玩水。我親戚就是旁邊嘮叨,不要洒水,不要潑水,不要打濕衣服,不要不要不要……我都聽的煩。

我的劃框法:玩水只能去洗手間。沒別的要求。

當然當然,別抬杠,孩子也知道馬桶臟。

實際情況,要玩水,孩子會搖搖晃晃過來,「粑粑我要玩水水。」我會趁機訓練幾句「口令法」,「在哪裡玩知道嗎?在洗衣機里還是洗手間?」

孩子咯咯笑著搶答,「洗衣機不可以,洗手間可以玩水。」

然後我再一句,「幾分鐘?」

孩子照例,「十分鐘可以嗎?」

實際孩子小根本不知道十分鐘多久。

然後就自己搬個小板凳,搬運玩具進洗手間開始各種禍禍了。

我基本上不干涉,隨便折騰。

差不多了 就說,「時間到,太空艙要發射了,誰要來啊?」說的是洗澡。

孩子於是高高興興去洗澡,換衣服了。

當然不太臟光換個衣服也行。

就因為玩水換衣服罵孩子一頓,我是覺得沒必要。洗手間濕了干抹布踩一遍五分鐘而已,幹嘛不讓?

類似的,培養孩子自覺獨立,自我管理能力。上學以後省事很多。

晚上睡覺前,洗漱洗澡都是自己搞定。早上起床也不用大人管,但是吃飯要催。

學習作業各種事情,基本上都是自己搞定。家長需要做的,只是發現不足之處,幫孩子進步一下。

比如說彈琴樂理不好講講 運動姿勢不對糾正,做題思路死板點一下,英語啊作文啊深一點技巧說一說……

孩子當然可以保持進步和高效率做事和成長了。

最後再說一條,有一些家長 真事。不控制孩子,就

是因為怕孩子自己獨立了,就不粘自己不依賴自己,就很失落。

我……

我只能說,我自己孩子大了以後,雖然很多事不需要我了,但是那都是常規日常重複和簡單的事情,而和我的交集更多是更深更難更高層次的事。

比如說分享人生經驗啊?幫孩子解答難題啊?

前一種生活不能自理控制孩子的,家長像個保姆護士;而我這種「放任發展」的家長,更像導師領袖(不婆婆媽媽那種)。反而我覺得 孩子會對第一種家長厭煩抵抗,而對我這種充滿憧憬嚮往的感情。

不吹牛,我孩子經常發自內心的說,哎呀粑粑你比老師厲害,你比誰誰的爸爸厲害,你比……我能有你一半就好了。

我當然安慰孩子了,「哪裡哪裡……粑粑也有缺點嘛,不要個人崇拜嘛……我也是有很多不足的嘛……」(呸呸呸)

說正經,看到孩子崇拜的眼光,或者跟別人吹牛我爸爸如何如何的時候,我的心裡也是一陣「小人得志」感的。

手放開孩子,心裡抓緊自己,才會體會這種回報吧?


十年來我一直很努力地把我的孩子往這個方向培養,但每當孩子直拗地堅持他的主見,表現他的個人意識時,我還是會明顯感覺得到心底的擔憂和不安。

不是我葉公好龍,是為人父母的不願孩子去冒一絲風險,不想孩子去受一絲損傷的本心在做怪。

又不想扼殺了孩子的天性,怎麼辦呢?

遇事首先明確父母自己的能力範圍。

完全可以接受的。告訴孩子,你可以自己做主,大膽去試,弄錯了做砸了,有你爹媽給你做後盾。保護孩子的安全感,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更有勇氣探探索和嘗試。畢竟有太多的事,是別人怎麼教都教不會的,只有孩子自己去親身經歷才能明白。

部分可以接受,且有能力控制的。告訴孩子,你可以做決定,但決定要告訴父母,如果出現不良後果爹媽陪你一起承擔。做好控制,讓孩子承擔Ta能力範圍內的部分自然後果。幫孩子學習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任。

能做好上邊兩種情況的,孩子得到了足夠的尊重、支持,擁有了足夠的掌控感,在下邊兩種情況下,也會尊重體諒父母的。

部分可以接受,不能良好控制的。告訴孩子,你必須要和父母商量,我們一起做決定,因為要避免不可控的情況出現。孩子的成長的確可貴,但現實生活不可能不計代價,總不能為了孩子就無視父母。

父母堅決無法接受,根本無法面對的。盡量提前並簡單、明確地拒絕。堅決拒絕,不用猶豫會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這是在同時保護孩子和父母,退一萬步講,孩子願意也有能力承擔事情本身的後果,那麼給父母造成的不良影響這個後果呢?父母的狀態很差,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更大。

以上,

你想要的答案,我儘力寫給你看。我想要的點贊、點喜歡、點收藏,你也可以給我的。

觀念相同,請評論,助力。觀念相左,請評論,指正。


很湊巧,我家娃也是這種類型的。今年七歲,剛上一年級。平時遇事喜歡自已拿主意,我行我素。不太容易聽進別人的勸告。越是說不讓他做什麼,他偏要去試試。就是人常說的很"擰"。偶而能聽進去的時候,會很認真的點頭,以後也會記住,並且能很好的執行。心理素質不錯。平時喜歡張揚,喜歡吸引別人的注意。還愛指揮別的小朋友,做這做那。我看別的小朋友也挺配合他的。

其實,我挺喜歡我家娃這種性格類型的。我認為,教育這種類型的孩子,要本著「抓大放小」的原則。原則問題上,立好規矩,如果想要挑戰規矩,堅決死磕到底。

在能承受的範圍內允許孩子試錯。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我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定義原則性的錯誤,就是從各個角度上來講,都是絕對的錯誤,比如:馬路上亂跑,有意識的說髒話,欺負比自已弱小的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沒有原因的不完成作業。寫字不工整,邊玩邊寫作業。

批評孩子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要居高臨下,更不要命令脅迫。因為他們是不吃這一套的。即便是照著你說的做了,也是敷衍湊活。甚至故意給你添堵。

如果你有一個特別有主見的孩子,是很幸運的。一般有主見的孩子的智商都不錯。如果教育得當,會成為一個具有批判思維,不盲聽盲從,有頭腦,有思想的人。父母要多多學習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多看育兒書籍,最好研究一下兒童心理學。但不能盲目的拿來用。多思考多觀察。適合自已孩子的教育方法,才是好的方法。

不知題主有沒有看過《大宅門》這部電視劇,裡面的白景琦就是典型的這個類型得孩子。白景琦小的時候,他媽媽花大價錢給他請了好幾個有名的老師,沒過多久都被他故意氣走了。理由是:老師太過刻板,迂腐,還有很多不對的。再看看後來季先生是怎麼收服這位混世魔王的,又是怎麼培養他的。

雖然不是真人實事,但是也有不少值得學習的育兒理念。


獨立思考能力是領導力的核心能力之一。

如何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獨立思考。只有獨立思考,才會有創造性思考,才會有批判性思考,才會有「Think Different」,即不同的思考。彼得·蒂爾在《從0到1》這本書的一開頭,就舉出他在面試候選人時經常提出的一個問題:「哪些重要的真理,是很少有人同意你的?」他的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絕大多數真理是大家都同意的,而要說明那些與「共識」相反的你的看法是真理,非獨立思考是不能回答的。

我希望在大學教育中能夠改變「好學生」的定義,並改變學習的方式。真正的好學生,是「好學」的學生,是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好問且能問出有意思問題的、還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這種「好學」是一種可以伴隨學生一生的有關「怎樣學」的能力。

獨立思考能力更是一種稀缺的能力,一部分來自孩子的天賦,另一部分來自於後天的練習。

有主見是特別難得的事情,應該去鼓勵而不是教育。


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是非常值得慶幸的,至少他已經有了獨立人格的根基。自我意識很強恰恰不是壞事,但是現在國內很多父母以及一些輿論卻把這些看作是「問題」。但是真正有問題的恰恰是他們,而不是這些有自我意識的孩子。

結論:作為他們的父母,一方面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自我意識,讓他們做自己的決定;另一方面父母要學習心理學知識做好心裡建設成為孩子的後盾,並且學習各個學科的通識知識,讓自己和孩子的交流同頻。

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說一說,到底如何做到這些和我們的孩子相處。

1.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學習心理學的知識,成為一位在起跑線上的父母。

很多父母會覺得有自我意識的孩子很難教,恰恰是因為自己缺乏基礎認知。自我意識獨立人格的基礎,而且也是人成為人的基礎。動物也有意識,但是動物往往並沒有自我意識。因為只有擁有自我意識的人才能成為一個agency,並擁有主觀能動性

那為什麼很多人覺得這些有自我意識的孩子很難「」呢?問題就出在他們想管住孩子,也就是想讓孩子服從。換句話說,他們想要通過馴獸的方式來控制孩子的思維行為

教育是引導示範。引導並不是誘導給他們畫一個餅,或者用利益去誘騙他們走上我們希望他們走上的道路。

真正的引導是教會他們如何分析事物的利與弊做和如何設計方案。

示範引導同樣重要。很多人覺得光是說教、引導孩子根本不聽。沒錯,如果真的是說教,那麼別人自然不聽。因為說教的核心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和自己的立場去說服別人,聽從自己的價值觀與立場,把別人同化了。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會拒絕被他人吞併和同化,所以不會聽。

如果有些父母嘴巴上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從來自己都不做,讓孩子怎麼做呢?比如因為回家就抱著手機看著電視的父母卻天天叫的孩子,要多讀書不要看電視,這樣能有效嗎?因為父母的言行不一致,他們就找不到父母的價值觀與他們言行的一致性,這樣他們就無法信服父母的言語。

2. 其次,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凡事用談判來溝通協商(結果導向)。

人的內在動力比任何的利誘和威逼都有效。這種內在動力就叫做自我驅動力。現在職場上各個公司都挖空心思想找到這些自我驅動力的職員,甚至把其他沒有自我驅動力的員工也培養成這樣的人。

您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這就是自我驅動力的源泉。所以只要我們依靠孩子的自我驅動力,便能完成很多一般孩子很難完成的項目。

自我驅動力只有在本人認同的前提下才會被激發,否則他反而會成為「阻力」。這種阻力並不是阻礙孩子的自我成長,而是他人的侵犯和吞併。

那怎麼能讓孩子認同呢?方法很簡單,就是談判。有些人會覺得談判冷冰冰的,不過是誤區罷了。談判並不是把兩個人擺在對立的雙方,而是把我們的目標目的風險獲益放在檯面上,讓參與談判的各方都能夠明確自己的現狀與預期,並且能夠讓雙方站在各自的立場上思考風險與獲益。於是,作為一個有理性的人,很能看清此事的利在哪裡,弊又在何處。

當這件事情的獲益與孩子的立場相一致時。他就會認同這件事。於是他的自我驅動力就會被發動它,不僅會想盡辦法去完成這件事情,並且還可以收羅他所有的資源,發揮他的創造力。既有主觀能動性又有創造力,那麼孩子取得的成績就非常突出。

設計解決方案,也是學會理性思考的重要步驟。很多人並不是不想做,而是不會做。因為不會做,也不知道從何做起,於是乾脆自己就不做了。即使是有自我意識的孩子,他們也會有想要拖延和逃避的情況。而正因為他們自我意識充分,往往不願意向他人尋求幫助。在這時,如果父母能夠教會他們如何做出解決方案,把我們的問題抽絲剝繭分析遇到的事態的各種要素,並針對這些要素作出風險評估和機遇評估,最後對應他們所做的具體行動方案。孩子們就會迫不及待去和這個世界打個交道,試試自己的拳腳了。

3. 再次,不要給這樣的孩子下命令,也不要嘗試用自己的觀念來控制他們的想法。更不要希望讓這樣的孩子來依賴自己而讓自己獲得存在感。

那些認為這些孩子有問題的人,都被他們的時代里印象禁錮了。那時,這些孩子是少數,甚至是他們的敵對方。現在,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和這樣的孩子相處,甚至他們想讓這些孩子服從他們。但是,這些孩子的服從性卻非常弱。因此,就給他們提上了問題的標籤。

這些期待控制孩子,並且希望孩子服從的父母往往是因為自己的防禦機制所致。他們面對著極大的生存焦慮,而自己處理不了,於是他們的防禦機制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戲劇化的修飾。這些修飾不僅是針對他們的認知,也針對他們的行為,於是他們所看到的世界都變了。昨天我剛好寫了一篇關於這樣的一位母親的文章,鏈接在這裡:

柯南老師:媽媽管教溝通的時候喜歡把問題誇大,強詞奪理怎麼辦??

www.zhihu.com圖標

如果希望通過控制孩子,讓孩子服從來改善自己的生存焦慮,並且從中提升自己的自尊,而找到存在感是一定不可取的。

4. 最後,做好這些孩子的社會支持,永遠當做他們的後盾。

別看著這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能幹,但是他們比所有的孩子都更需要社會支持。因為他們受挫後,很可能會比其他人更感到孤立無援。

人是社會動物,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群體,而只要有群體就有排他性和趨同性。在一個群體當中大部分人會趨同,在他們的群體當中形成獨特的文化,而這些文化就是一系列大多數人所認同的概念的集合。而小孩子的社會當中,他們會極大的反映出赤裸裸的動物性競爭。

不要小看孩子們的社會,認為孩子們的社會更簡單和單純。孩子到三歲之後,他們的社會就充滿了各種各樣赤裸裸的的動物性競爭。如果說他們的世界更簡單和單純的話,應該說他們的社會更是簡單和單純的動物性競爭,並且很可能會又簡單,又單純的給這個群體當中的異類造成嚴重的傷害。

這樣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往往都趨同。小部分想要爭做領袖的孩子,要麼勝出,要麼就認輸,即使自己不站起手不被大家歡迎的孩子,還想要保持自己的獨立觀點和立場是非常困難的。當一個人落單之後,往往遭到的就是赤裸裸的排擠,而這種現象就會演化成校園霸凌。很多孩子雖然在被分化之前都還有很多朋友,但是一旦被分化了,他們的朋友也會離他們而去。他們不想跟他沾上關係,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世界就這麼奇特,往往對這個世界有見解並且有創造力的孩子在孩童的小社會當中,很多都是不合群的那一個。他們要最終成長成這個世界的天才,要遭受的痛苦與磨難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如果您的孩子從小就有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要麼他可能成為眾人的焦點,要麼他可能成為另一種焦點。即使沒有成為這些焦點,那麼他心中的孤獨感也是很強烈的。

這些孩子們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去不停的參加競爭或突破自我,以此來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如果一切順利,那麼他們的自尊會保持在穩定的高自尊水平,有充足的自尊養分。但是一旦他們失敗又缺乏社會支持,於是他們的孤獨感會逆襲。在這個時候,來自父母的社會支持,對他們來說可以說是雪中送炭。在孩子成長經歷當中一直有父母作為他們堅強的後盾,他們在自己的自我驅動力下不停的探索這個世界。長此以往,父母們的社會支持便會內化成他們人格的一部分,成為他們自尊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成人後他們會比一般人更確信自己要做什麼,並且很有信心一定能夠完成。這樣的人往往才能取得更大的社會成就。

綜上所述,自己的孩子有非常強大的自我意識,是值得開心的事,也是這孩子的天賦。作為他們的父母更應該好好的學習心理學的知識,能夠真正的理解他們,成為他們的好夥伴好朋友。因為他們有自我驅動力,所以探索新的世界會比一般孩子更快更全面,也更深刻。要跟他們交流,一定要有專業的水準,不能去忽悠他們或者敷衍他們。他們是能感覺到的。如果要和他們進行同頻交流,就一定要有專業的學者。學習學科的通識對和這些孩子交流有重要的幫助。激發孩子自我驅動力,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客觀的和自己達成一致。談判便是很好的溝通渠道。談判並不是對立的雙方,而是抱著理性和坦誠的態度來分析事物。既要有理性的思考,更要有理性的分析和行動方案。教會孩子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製作解決方案的方法,對有自我驅動力的孩子至關重要。永遠成為他們的後盾,讓他們在父母溫暖的注視當中長大。這些注視和支持便會成為他們自尊的一部分。有了強大的自尊,有了自我驅動力下的探索世界的精神和方法,將來的前途一定是無往而不利。


推薦閱讀:

很好奇,中國大陸的教育為什麼會有精日分子的產生?
怎麼樣解決長輩教育理念的不同,過多呵護。過多關注,過多督促對孩子的影響!?
如果孩子長大了問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客觀簡單的引導孩子?
作為家長或老師,你覺得最好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父母的激勵式教育對於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有哪些?

TAG:育兒 | 孩子 | 家庭教育 | 教育方式 | 親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