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那句將夏夜月光比為霜的詩句嗎?

如上。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應該是這句,出自白居易的《江樓夕望招客》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哈哈哈,將夏夜月光比為霜的詩句

本來我不會,於是我就上了個百度,古詩詞大全告訴了我這個很多人都給的回答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使用了「晴天雨」「夏夜霜」兩個形象比喻。前者將風吹古木樹葉的蕭瑟聲同雨聲聯繫,說明酷似雨聲;後者將皓月臨照平沙的銀白色同霜色比並說明形如秋霜。以強烈的主觀想像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現象通過藝術的對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涼氣息。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或者題主你可以看看這些也沒有你想要的

夏日夜晚古詩詞 描述夏天夜晚的詩句

《納涼》宋代 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譯文:攜杖出門去尋找納涼聖地,畫橋南畔,綠樹成蔭,坐靠在胡床之上愜意非常。寂寂明月夜,參差的笛聲響起在耳邊縈繞不覺,晚風初定,池中蓮花盛開,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夏夜追涼》宋代 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譯文:夏天中午天氣炎熱,想不到夜晚還是那麼熱。打開門,到月光下去站一會兒吧。這時,遠處的竹林和樹叢里,傳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可是,這並不是風,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夏夜嘆》唐代 杜甫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譯文:天空升起皎潔的月亮,茂林上承映著稀疏的月光。仲夏之夜苦於太短,打開窗子享受一下微涼。

《烏夜啼·紈扇嬋娟素月》宋代 陸遊

紈扇嬋娟素月,紗巾縹緲輕煙。高槐葉長陰初合,清潤雨餘天。弄筆斜行小草,鉤簾淺醉閑眠。更無一點塵埃到,枕上聽新蟬。

譯文:手拿團扇在潔白的月下,紗巾被風吹得起伏飄動像輕輕的煙霧一樣。高高的槐樹葉子非常茂密,清新雨後天氣很好。拿著筆胡亂地寫著字,喝醉了放下帘子閑適地小睡一覺。一夜沒有更聲來打擾,只是在枕頭上靜靜地聽初夏的蟬鳴。

《夏夜苦熱登西樓》唐代 柳宗元

苦熱中夜起,登樓獨褰衣。山澤凝暑氣,星漢湛光輝。

譯文:酷熱難熬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到西樓乘涼。山澤凝聚著炎炎的暑氣,銀河閃耀著湛盧似的亮光。

複製不易願你珍惜(○?ω?)っ〔???〕


將夏夜月光比為霜的詩句,我認為最符合的有兩句,其中之一是白居易的「月照平沙夏夜霜」,很多答主已經回答了。

但還有一首情感截然不同的作品,白居易的「夏夜霜」夏夜涼爽消暑的暢快之感,而釋善珍的「夏月霜」則是以夏月之清涼襯內心之寒霜,以示明妃心寒至極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晴天時風吹古木,沙沙作響,好像是天在下雨一般。

夏夜裡皓月當空,月光傾瀉,如秋霜一般覆蓋大地。

能否來江樓消消暑氣?比起您的茅屋更涼爽。

另一首是宋代釋善珍所作的《古怨》。

少卿入胡庭,明妃辭漢殿。

君恩如雨絕,生死難再見。

至忠反為逆,至美反為賤。

含冤天地間,日月為誰轉。

河梁泣滿衣,琵琶啼背面。

千年傳樂府,曲變恨不變。

常恐胡冢傍,夏月零霜霰( xiàn,雪粒)

漢元帝宮人王嬙字昭君,晉代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後人又稱之為明妃。

《後漢書》中記載"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

昭君毅然出塞,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她的功績流傳至今。

無數騷人墨客為她作詩,抒發傷心同情之意,宋代釋善珍也是其中之一。

我覺得這首詩前面設想的明妃對漢元帝的思念憤恨,泣涕如雨應該是不存在的。

宮內不過小小一方天地,塞外卻有廣闊的蒼穹。

昭君出塞是為民族大義,無關兒女私情。

如果昭君埋骨胡塵後有知,有的應該只是思念故鄉的真情摯意。

&-->

霜為水汽冷結,詩詞多用秋霜。夏霜其實相當有創意。

白居易將月照平沙的銀光比作秋天的霜白,用了霜之色

釋善珍則表達了兩層意思,一層是夏月流銀,如落霜雪,是霜之色。而另一層是明妃葬於胡冢,至死不得歸家,身沐夏月,而心如秋霜的徹骨冰冷,是霜之寒

色寒皆有,我覺得「夏月零霜霰」這句更佳。


你與其在這裡問不如先百度,我懷疑題主是知乎的員工吧


當然靜夜思

靜夜思

作者: 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反正沒點明時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推薦閱讀:

TAG:詩歌 | 詩詞 | 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