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曲子不是用五聲音階寫的,聽起來卻有中國風?

我想問為什麼很多曲子含有f和b,甚至承擔了重要的情緒轉折,但是聽起來有濃郁的中國風,比如說《風雲雄霸天下》里的《風雲》,絕不僅僅是因為二胡或者洞簫的加持就有了中國風。再比如曾志豪的仙劍配樂,完全不避開b,一樣聽起來有中國仙俠的味道。同樣的還有《煙花易冷》前奏就很迷,不是五聲音階,卻是中國風。


因為中國風不只用五聲音階,五聲音階也不是中國風專屬。「中國風=五聲音階」這個等號兩個方向均不成立。裡邊的道道遠比表面上用什麼音階複雜得多。

PS:可以預見一定有人會提「清樂、雅樂、燕樂音階」這幾個廣為流傳實則陳舊不合適的命名,先嘆息一下。


在中國傳統音樂中除了宮商角徵羽之外的其他音稱為偏音,偏音是增加音樂色彩的很重要的音。比如在西北地區將7 si稱為苦音

甚至有些時候偏音還會承擔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下面這首民歌

&-->

馬子清《三十里鋪》?

c.y.qq.com

在第三句14511656525那句,偏音4出現在了一個很重要的切分音(兩邊短中間長)上,最後後一句4432 偏音4又佔到了很大的時值,從旋律的五聲性來分析後兩句出現了轉調,用首調來唱的話旋律如下:

&-->

所以在這裡偏音4變成了宮音,轉去了原調式的下方純五度,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後兩句為前一句1為徵的徵調式。而且還出現了偏音7。

再比如這首湖北民歌,用到的素材基本是135三個音而且還會連續出現,一般來說這樣會讓人有西方音樂的感覺,但是因為使用了圍繞軸心音和軸心音轉移的手法,所以不僅不呆板、像西方音樂反而非常中國。第一段,也就是第九小節之前,1這個音頻繁出現,因為它是這一段的軸心音,第二段軸心音變成了3,材料又開始圍繞著3發展。

《催咚催》(湖北民歌)?

c.y.qq.com

&-->

&-->


那我先反問一下,為什麼有的曲子幾乎全是用五聲音階寫的,聽起來卻沒有中國風?比如肖邦的《黑鍵練習曲》?相信有一定音樂理論基礎的都知道,《黑鍵練習曲》右手幾乎全都是黑鍵,而鋼琴黑鍵構成的只能是1=?G(#F)下的12356,但是在《黑鍵練習曲》中聽起來也沒有中國風。

這樣看來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到底怎樣才算是中國風格呢?顯然不會是因為用了12356就一定呈現出中國風。

本來想長篇大論寫得更明白點,但是想想,也確實沒啥可寫的,就簡單粗暴說兩句吧,忙著下班呢。五聲調式其實有他內在的組織邏輯,不是我們刻板印象中的,只要是12356,最後一個音落在1就是宮調式,最後一個音落在2就是商調式這麼簡單。其內部是有著非常嚴謹的邏輯和發展的。

先說說肖邦那個,為什麼沒有給人中國風的感覺,那是因為他本人在使用12356的時候,是按照西方的思維,?G大調的音階框架去構建旋律的,也就是說在黑鍵練習曲中,12356符合的是主,屬,下屬等這樣的從屬關係而構建,因此其會呈現自然大調的感覺,就沒有中國風了。

而一些曲子,像《風雲》等等,用了4和7,但是五聲音階是作為主要音而構成,其內在音樂組織架構符合五聲調式的特徵的。而五聲調式不是說不能用偏音4和7,而是說這些偏音的使用頻率沒有其他五音使用頻率高,再或者說,偏音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特點等等。中國一直以來,從來沒有任何規定說不能使用偏音,因此根本不會因為有了偏音而導致中國音樂就不是中國音樂了。區別是怎麼使用的問題,這無論是古代傳下來的古琴譜還是戲曲以及大量的民歌都有相當多的例子。

補充一下,可能大家都覺得中國傳統音樂是不能像鋼琴一樣,十二個調來迴轉調。其實在古琴中,像鋼琴一樣十二個調來迴轉是可以的,古琴的律制和十二平均律不一樣,但是依然不影響其轉調方便的特點,真的不是只有十二平均律才能轉調的哦

我們的老祖宗在十二平均律發明以前,也一直在探索怎麼樣才能轉調方便,因此出現了京房六十律,何承天十二等差律等等律制。明朝朱載堉計算得到了了十二平均律,其實清朝康熙等皇帝晚年也研究過音律學,最後也方發明了一套「平均律」,當代的音律研究,我知道的是「彈性十二平均律」……打住,說多了。這個就很複雜了,這裡不做具體論述。

其實發現也挺有趣,就是五聲調式裡面,這五個音的關係特別奇妙,他們之間沒有絕對的從屬關係,即使是有類似主屬等等的功能性,但是其自由性更大一些,不像西洋大小調那樣,屬音就是主音上方純五度關係。哪怕樂曲結尾是屬音結尾,但是還是屬音,它被主音「統治」的性質依然不變。

而五聲調式裡面,我曾經見到過雙主音的歌曲,而這兩個主音之間的關係是大二度……算了,未完待續吧


待續如下:

雙主音調式,為啥不是主屬關係呢?主屬比較明顯就是從屬關係,但是想想上面那句話:五聲調式裡面五個音之間沒有絕對的從屬關係,而是平等的關係,所以會不會跟五行的理論相似呢?金木水火土哪一個是哪一個的從屬?誰又是誰的主?顯然不好說吧。他們是相生相剋的關係,所以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曲子,給人的感覺都是連綿不絕的 。就像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一樣。

在這第一句屬音就是屬音,但是下句他就成了主音了,此時他又有了屬音等等。這裡只是極其簡單的描繪了其間的關係,不能一概而論,斷章取義。在這個形態下,沒有主音那音樂就沒有主旨了,不行,因此必須得有一個主音。

五行相生相剋本來就是兩種關係,相生是一種,相剋是另外一種,於是便可以有兩個主音統領樂曲。這裡的「相生相剋」指的就是一整套音的邏輯組織體系了,而不能簡單理解為兩個音。但是這兩者卻也微妙,既是相生又是相剋。這個相剋可不是老舍說的他一出生就把父親「克」死了的「克」,在這裡「克」是對比的意思。

古琴曲中有這種雙主音的曲子,但是貌似沒啥用是吧?但是我偏偏特別倒霉就遇到了兩個雙主音的曲子需要配伴奏,我用主屬下屬等等,怎麼都配不好聽。後來了解了雙主音調式才得以解決,希望大家都幸運一點,別學我這麼倒霉


&-->

說起來我還做過這麼個表格 如果哪裡做錯了還請dalao們指正

其中雅樂和燕樂的「聽覺上恰好等價於」就無視了調式音級的對應關係

回到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 我國的民樂本來也不止「宮商角徵羽」這五個正音

還有變宮(7) 變徵(#4) 清角(4)和閏(b7)這類偏音

民樂也不只有五聲調式,會根據一首歌曲里總共使用了多少個音來確定N聲調式,比如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甚至還有四聲調式的。

不過寫《基本樂理通用教材》的李重光老師不喜歡這麼瑣碎:「我主張無論五聲、六聲、七聲, 凡是以宮音為主音的, 都統稱『宮調式』。 以商音為主音的,都統稱『商調式』。 不加區分。 只有需要時, 才做進一步解釋。」這是他在書里的原話。

但不管怎麼說吧,我國民樂不只有五聲音階,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簡單答案。


首先,中國調式本來就不止五聲啊。還有有變宮變徴清角。。有燕樂,清樂,雅樂七聲音階。也可以各種轉調。 ?

第二,歌曲的中國味道也不只體現在曲上。還有歌詞。就你說的煙花易冷歌詞就很國風。

再說曲,就那煙花易冷舉例

&-->

煙花易冷主歌,67(1)235,是六聲音階,1出現很少也不重要,如果把他算是清角音。整個調式是A商清角六聲調式

副歌是6712345。這時候發揮主要作用,出現的較多的音是671235了,實際已經轉調成為以C為宮音的,A羽+變宮六聲調式。。個人認為4的出現更像是裝飾音,不過就把它算在調里也就加了個清角音 ?,變成標準的中國清樂七聲音階了。

光分析旋律是這樣的,可以說非常中國


廣東音樂步步高也不是五聲


推薦閱讀:

TAG:作曲 | 音階 | 樂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