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周易有什麼用處?


目錄

0、前言

1、為什麼台灣是中國的台灣

2、易學大廈是如何構建起來的

3、《易經》的「無意義」性

4.《易經》的三大意義

4.1 《易經》的天地人意義

4.2 《易經》的邏輯學意義

4.3 《易經》的投射意義

5、生生不息,開啟易經的無窮意義

彩蛋來了:

&-->

文章結構

0、前言

《易經》這本書,我經常翻閱,常讀常新。不同階段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當我猶豫不前時候,讀一讀《易經》的乾卦,它告訴我要在有限而珍貴的一生中,自強不息,剛健有為。

當我面臨困境的時候,看一看《易經》的困卦,它告訴我要堅守正道,身處險境而心中保持和悅,遭遇困境而不改操守。

當我有了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的時候,我想起來乾卦中的「亢龍有悔」,它告訴我不可驕傲自大,否則會有悔恨。

《易經》是我的人生指南,每當我遇到問題,我總會反覆閱讀,從中尋找解決方法。

本回答長期更新。

1、為什麼台灣是中國的台灣

為什麼台灣是中國的?很多人可能回答: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啊。

&-->

下面,我教你一種文化人的回答,從文化層面解釋為什麼台灣是中國的。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指出:

「文化的特質與差異較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更難改變,也更不容易妥協和解決。在前蘇聯,共產主義者可以變成民主主義者,貧富亦可易位。可是,俄羅斯人卻不能變成愛沙尼亞人,亞塞拜然人亦不能變成亞美尼亞人。就階級與意識形態衝突而言,關鍵的問題是:『你到底站到哪一方?』人們可以,並且事實上回選擇並改變立場。而文化衝突的問題則在:『你是什麼?』這是既定且不能改變的」。

這也就是說,我們所處的立場、世界觀都是可以改變的,甚至連信仰都有可能改變。但是,我們所屬的文化背景是無法改變的。文化高於血統,高於種族,高於信仰。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我們是什麼?本質在於文化,而不在於「種」。接受了中國文化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中國人。沒有接受中國文化的人,哪怕是漢種,有最純正的中國血統,也有共產主義信仰,他也不能稱為真正的中國人。

而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傳統文化,要繼承我們的文化傳統,學習《易經》是必不可少的。

「文化」一詞源自《易經》賁卦彖傳:

「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這段話大意為:觀測天象,以了解時序的變化;通過觀察人類社會中的現象,用文明手段進行教育感化,以此治理天下。也正是在這裡,《易經》將「文」與「化」並聯使用,「人文」與「化成天下」緊密聯繫,「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顯。從這個角度看,《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源無可辯駁。

再回到亨廷頓教授的論斷,結合中國文化。我們有理由做出如下推論:比如台灣,即使與我們分隔兩地,即使政治體制不同,又抑或信仰也不同。但是沒有關係,他們接受了中國文化,我們的文化的根基相同,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因此。我們也依然認為他們是中國人,並且遲早會歸來 。同意的點贊!

怎麼樣,這樣的解釋有點逼格了吧。是不是頓時覺得自己是個文化人了!

&-->

如果以上不解渴的話,精彩馬上開始。

能看到這裡,說明你也是個愛學習、愛思考、有正能量的人,不妨點個贊把這篇文章Mark一下再繼續看。以便於以後更方便地找到本內容。

2、易學大廈是如何構建起來的

學習易經到底有什麼用呢?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

有的人認為《易經》是聖人之書,蘊含著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學易可以明白人生道理,提高道德修養;當然,還有人認為《易經》是卜筮的,學易能預測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趨吉避凶。

一部易學史已經告訴了我們,《易經》的意義,已經輻射到了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

易學史的發展,構建了一座「倒金字塔」型的易學大廈。底部是《易經》,這是根基;中間一層就是《易傳》;最上面一層就是龐大複雜的象數易學和義理易學。

&-->
易學大廈

如此龐大的易學大廈,就是基於那一點點的《易經》之上,可謂是「四兩承千斤」,而且歷經千年依然牢固異常。我們不禁要要追問:如此單薄的《易經》何以承載如此厚重的意義呢?

在我看來,易學史就是《易經》的意義不斷被發掘的歷史。而易學大廈,就是歷代易學愛好者從《易經》中發掘出來的意義,不斷壘砌起來的「意義大廈」。

3、《易經》的「無意義」性

對於不了解《易經》的萌新來說,我們必須承認《易經》是「無意義」的。

我們都知道《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然而,當我初學《易經》的時候,其文字本身似乎並不帶給我能給我什麼價值感,《易經》是古文中的古文,文字晦澀難懂,《易經》簡直就是「毫無意義的」。

《易經》的文體既不是散文,也不是詩歌,更不是小說,只能算是按一定的格式排列起來的「便簽」而已。

這些「便簽」看似雜亂無章、令人厭煩。對於一個初學《易經》的人,即便他有足夠的耐心(事實是許多人不會有這樣的耐心),將《易經》從頭讀到尾,我敢保證,即使一遍讀完,也讀不出什麼令他感興趣的東西。

他不可能像看小說故事一樣津津有味,既讀不到什麼人生大道理,也不能預測吉凶,反倒是會使他原本平和的心態變得煩躁鬱悶。我想,這也是大部分初讀《易經》之人的感受吧。

僅從文字和文體角度,我們很難看出《易經》到底有什麼深刻的意義。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外表拙劣 、索然無味的《易經》卻被冠以中國文化的「群經之首」,難道是浪得虛名?

絕對不是,而是名至實歸。因為一部洋洋大觀的易學史已經告訴了我們,無數先賢們,都在竭盡全力研究《易經》,它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

那麼,《易經》的這些豐富意義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其實,《易經》的文字本身,並不能直接向人們呈現出什麼意義,最多也只是十分單薄有限的意義。因此,我們必須繞到《易經》文字的背後,去探尋《易經》意義的來源。

4.《易經》的三大意義

4.1 《易經》的天地人意義

《易經》的產生,來源於對天地的觀察。

《易經·繫辭·下》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伏羲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發明了先天八卦。周文王在八卦的基礎上推演出六十四卦。

《易經·繫辭·下》曰:「是故《周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這句話表明:從八卦到六十四卦, 再到每一卦的卦辭和爻辭,都是對天地的客觀表達,也可以說是效法天地。也就是說,《易經》和天地之間是等值同構的。

既然是效法天地,那麼,《易經》講的就是天地之道。因此,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易經》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指導人生。

有人要問,既然是天地人意義,那麼,人的意義在哪裡呢?《易經·說卦傳》說了:

「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

這句話表明,《易經》中的天地,實際上是指天地人三才,天地人「三才」又分別指向六畫卦。

天地人「三才」,是中國哲學思想「天人合一」的原型。《易經》的天地人意義,是《易經》中最原始、最基本的意義,可以說是《易經》意義的根基。我們所閱讀到的龐大的易學意義,其實就是從《易經》的天地人所演變發展得到的後天意義。易經的「意義大廈」,就是基於此構建起來的。

4.2 《易經》的邏輯學意義

《易經》中有一套獨立完善的符號體系,其符號是對天地的抽象概括得來的。它來源於天地,但不受限於天地。《易經·繫辭上》曰: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易經》就是從陽爻「—」和陰爻「 - -」,按照一定的規律,發展演變成64卦的。《易經》的邏輯意義就是來源於符號之間的相互關係,其相互關係可以用「錯綜複雜」四個字來概括。

大致有以下幾類:

一、卦爻畫和卦爻辭之間的關係,可以理解為卦象和解釋卦象的卦辭之間的關係。對於爻象和爻辭也是同樣的道理。

二、64卦卦象之間的關係。

這兩種關係,是象數易學的主要意義來源。那麼,義理易學的意義來源於哪裡呢?

這就是第三類:卦爻辭內部的之間關係。

《易經》的形式就是象數,內容就是義理。由於形式與內容不可分割,象數與義理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講象數,目的在於闡發某種義理;談義理,也不能脫離象數這種表現工具。

前面講的「便簽」就是指易經的卦爻辭,表面上看,它們之間並沒有語義上的聯繫,但是它們之間卻有著「蒙太奇」式的邏輯意義。

「蒙太奇」源於法語Montage,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電影發明後又在法語中引申為「剪輯」。「蒙太奇手法」是俄國導演發展出來的理論,普多夫金認為兩個鏡頭的並列意義大於單個鏡頭的意義,甚至將電影認為是鏡頭與鏡頭構築並列的藝術。至少用遠景而用大量特寫的連接造成心理,情緒,與抽象意念的結果。艾森斯坦則受俄國辯證性哲學思維的影響,認為鏡頭間的並列甚至激烈衝突將造成第三種新的意義。當我們在描述一個主題時,我們可以將一連串相關或不相關的鏡頭放在一起,以產生暗喻的作用,這就是蒙太奇。

易經的卦爻辭,表面看起來象一些不相關的、雜亂無章的鏡頭或者磚塊。但是,當我們用「蒙太奇」的方法去構建卦爻辭之間的關係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就像是把磚頭、鋼筋和水泥串聯組合起來,這樣一來,卦爻辭便向我們展現出了一座無比精密的「意義大樓」。

比如,在清朝學者李光地看來:

《易經》的不同爻辭中蘊含著一個共同的思想,那就是基本所有的「凶」都是可以轉化的,「大轉則變為吉, 小轉則凶亦輕」。正是基於這一點,零散的爻辭可以呈現出相對統一的意義。

這裡,將《易經》乾卦的六個爻串聯起來,對君子是怎樣煉成的,試圖構建起一座簡易的「意義大樓」。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 ,夕惕若厲,無咎 。

九四:或躍在淵 ,無咎 。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上九:亢龍有悔 。

他們的構建順序,就是乾卦中六個爻的順序。

第一階段:君子應當潛心修鍊,用一個「潛」字概括。

第二階段:君子有所顯現,有利於見到德高望重的大人物。用一個「見」字概括。

第三階段:君子應當慎獨自省,有高度的憂患意識。用一個「惕」字概括。

第四階段:君子應當留有餘地,進退自如。用一個「躍」字概括。

第五階段:君子飛上天空,一鳴驚人。我懷疑寫「你要偷偷努力,然後驚艷所有人」肯定是學過《易經》。用一個「飛」字概括。

第六階段:君子不能飛得太高,否則會有悔恨。這告誡君子,物極必反,盈滿自負,充盈的狀態不可能太長久。用一個「亢」字概括。

從初九到上九的六個爻辭,從「潛」到「飛」,再到「亢」,表達了「君子」修身這座「意義大樓」從低到高的完整構建過程。

4.3 《易經》的投射意義

這裡以玄學為例,對《易經》的投射意義進行簡要闡述。

先看看百度百科對玄學的解釋:

玄學,此處的「玄」字,起源於《老子》中的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學指的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儒家哲學思潮。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即「玄遠之學」,它以「祖述老莊」立論,把《老子》、《莊子》、《周易》稱作「三玄」。

玄學其實是在解釋《易經》中運用庄老思想。而不是大家理解的所謂的【神秘莫測】的東西。

魏國王弼[bì],創立了「玄學」。他在解釋《易經》經文中引入老莊哲學和東漢「古文經學」的傳統,以老莊玄學觀點解釋經文,注重義理,從而開創了義理易學的先河。

這種以庄老思想解易的結果,就是從《易經》讀出了庄老思想的意義。我們不禁要追問:玄學出現之前,《易經》早就有了,我們怎麼會在《易經》中讀出玄學意義呢?

從這種現象中表明,以庄老思想解易,就是把庄老思想的意義投射到《易經》上,並不意味著《易經》中真的有庄老思想。這就是《易經》的投射意義。

那麼,《易經》為什麼具有投射意義呢?這裡引用《易經·繫辭上》一段話進行解釋: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 俯以察於地理 ,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 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 遊魂為變 ,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 ,而道濟天下 ,故不過;旁行而不流 ,樂天知命 , 故不憂 。安土敦乎仁, 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曲成萬物而不遺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這句話的主旨是「神無方而《易》無體」,前面都是解釋這句話的。人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明暗,知生死,知天地,故「神無方」。

那麼, 什麼叫「易無體」呢?我們都知道,《易經》的文字是有限的,但這有限的文本中卻包含著宇宙無限的意義,這就叫「易無體」。因為「易無體」,《易經》不定其所指 ,所以凡是我們「知」之所及的意義皆屬於《易經》之意義 ,這就是「神無方而易無體」。

因為「神無方而易無體」,所以我們可以將《易經》沒有說而我們所「知」又能認識到的意義投射到《易經》上而不失其合法性,即投射上去的意義也是《易經》中的意義 。有點類似佛教的「佛法無邊,一切法即使佛法」。

因此,只要能在《易經》中找到合適的投射點,我們所認知的任何意義,都可從《易經》外部投射到《易經》上,從而成為《易經》的意義這也是學習《易經》最大魅力所在,我們可以從中源源不斷地汲取智慧之源。

《易經》的這種投射意義,有較大的主觀性。這也是導致象數派和義理派歷史上出現激烈鬥爭的原因之一。

5、生生不息,開啟易經的無窮意義

《易經》在中國文化中的影響, 用《易經·繫辭上》的一句「百姓日用而不知」概括也不為過。不僅表現在易學自「十翼」以來的百家爭鳴局面,而且對於我國文學 、哲學、醫學、軍事學天文學等 ,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易經》的三大意義,尤其是投射意義,直接表明,《易經》具有無限開啟的意義 。

《易經》的這種無限開啟的意義,是易學史上對《易經》的研究百家爭鳴,研究《易經》的人不記其數,易學著作浩瀚如煙的根本原因。

《易經》中的文字是過去的文字,它本身的意義總是有時代性的, 也是有限的,比如《易經》一開始是本卜筮之書。但是《易經》有一種能夠不斷地接受並承載新的投射意義的機制, 從這個角度講,它就是一個日日新、月月新的《易經》。

我們對《易經》廣闊意義的追尋,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停止,就像易學史的發展不會停滯一樣。

彩蛋來了:

本回答歷時15天,5600餘字,後續又修改了8遍。如果你有一定的獲得感,不妨點個贊再走。

1、曾仕強《易經的奧秘》;

2、號稱「帝王之術」的奇門遁甲入門經典《神奇之門》(張志春);

3、橫排漢字簡化版《周易淺述》(清)陳夢雷;

4、野鶴老人《增刪卜易》;

5、蘇軾《東坡易傳》。

【創作聲明】:該回答首發於同名公眾號,三陽開泰。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標註來源三陽開泰,它有關鍵詞自動回復的功能

該問題的擴展閱讀:

怎樣自學易經??

www.zhihu.com圖標想學易學,入門有什麼書籍推薦??

www.zhihu.com圖標易經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www.zhihu.com圖標如何在三次內將《易經》64卦倒背如流??

www.zhihu.com圖標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玄學存在嗎??

www.zhihu.com圖標&-->

【參考文獻】:

[1] 玄學(魏晉哲學思想)_百度百科

[2] 朱伯崑.周易知識通覽[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8.

[3] 蒙太奇手法_百度百科

[4] 馬恆君.周易正宗[M].華夏出版社,2007.

[5] 蒙太奇(一種剪輯理論)_百度百科

[6] 金景芳.周易通解[M].長春出版社,2007.

[7] 文化(詞語)_百度百科

[8] 張其成.易學大辭典[M].華夏版社,1992.

[9]陳堅. 《易經》意義的來源[ J] . 周易研究, 2005,(3).

[10]李光地. 榕村續語錄(上)[ M] . 北京:中華書局,1995.

[11]亨廷頓.文明的衝突[M].新華出版社,2013.

[12]廖名春.《周易》經傳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不要學,我以過來人的體會告訴你,一入易學深似海。這坑進去就難出來了!!!

&-->

當你翻開周易那一刻,虛空之門就已經向你打開了

隨著學習的逐漸深入

你會發現

光讀讀周易完全不夠

然而吸引力又那麼強大,完全無法抗拒

所以接下來,你就想學:

儒家典籍

道家典籍

佛家典籍

還想學:

六爻

梅花

風水

奇門

面相

八字

六壬

中醫

學完這些,你還是覺得底蘊不夠

於是又要學

歷史

文化

哲學

然而你發現還是不夠

又要學功法

可是功法不光是學就可以

還要天天堅持

當別人都在利用業餘時間逛個街啊,聊個天啊,打個遊戲啊,充滿快樂的時候,你卻要在吉凶悔吝、元亨利貞、之乎者也的書海里掙扎。

當別人花錢給女朋友買包包,買項鏈的時候,你省吃儉用的錢,全部都會用在淘書籍、找老師、路費等等上面。

至於用處,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去學這些東西,得來的可能不是房子、不是車子,也不是鈔票和美女,也許僅僅是內心的一點充實和滿足。對生活的淡然和平靜。

嚇人不??

&-->


千萬不要從玄學的角度去學習易經,那真的會讓你跌入迷霧的深淵,是一個巨大的坑。

易經原本及其簡單,無論是伏羲,還是周文王,他們也只是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對自然世界變化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總結。

所以,孔子他老人家對易經的評價有一句話很中肯,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經本質是中國古典哲學理論,裡面沒有玄而又玄的東西,千萬不要被一些算命之流被忽悠了。

所以易經解釋的就是人們日常所看到的現象,所遇到的事情,學習了易經背後的規律,就能看清當下的時勢,看明白自己遇到的事情發生、發展和最後的結局,你可以運用易經裡面所啟示的智慧、方法,作出正確的選擇,做對的事情,得到相對好的結局。

讀易的方法也極其簡單,只要你能夠得到 領會其中最核心的幾個概念,易經就像庖丁解牛一樣,一切都迎刃而解。

下面就先講一下易經中先天八卦的概念,看完以後,你就知道,易經確實很簡單。

在易經理論中,先哲們通過自然的物象來指代八卦。

用天來指代乾卦;用澤(湖、海)來指代兌卦;用火來指代離卦;用雷電來指代震卦;用風或木來指代巽卦;用水(降雨、河流)來指代坎卦;用山來指代艮卦;用大地來指代坤卦。

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中的規律:

對於八卦的上爻,向上的、在上的運動、變化和狀態都是陽爻,而向下的、在下的運動、變化和狀態,都是陰爻。

對於八卦的下爻,其運動變化、發揮作用,依靠的是內生動力或自身的吸引力的都是陽爻,其運動變化、發揮作用,依靠的都是外在的動力或者是被動地發揮作用的都是陰爻。

對於八卦的中爻,從四周向中間聚集的,其運動變化有固定方向和規律的都是陽爻,而從中間向四周輻射的,其運動變化或發揮作用沒有固定方向和特定對象的都是陰爻。

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乾卦

乾卦的三爻皆為陽爻,用天來作為指代物象,天象如日月星辰的運行,是在上的,而且其動能是生生不息的,所以上爻是陽爻。如果以古人的認知來看,日月星辰的運行並不需要藉助外在的力量,是內在的動力在發揮作用,而運動不止,所以下爻是陽爻。日月星辰其運動變化始終遵循著固定的方向和規律,所以其中爻是陽爻。

&-->

兌卦

兌卦用湖、海來作為指代物象,相對於匯入其中的河流來說,湖、海都處於低位,是在下的狀態,所以上爻是陰爻。無論是湖,還是海,雖然是地心引力的原因,但相對於河流來說,可以視之為是湖海自身的吸引力導致其他河流由陸地匯入,所以下爻是陽爻。由於湖、海是河流從其他各方向中心匯入,所以中爻是陽爻。

&-->

離卦

離卦的用火來作為指代物象。火是向上燃燒的,自然地,上爻就是陽爻。火的燃燒靠的是內生動力,是物質的化合反應向外釋放能量,所以下爻是陽爻。火的燃燒是從中心向四周輻射能量,其能量輻射也並不針對特定的對象,所以中爻就是陰爻。

&-->

震卦

震卦的指代物象是雷電。雷電都是由上向下傳播的,所以其運動變化是向下的,所以上爻是陰爻。現在我們知道雷電的產生是由於雲層中正負電荷的電位差導致的放電現象,所以可以將其視之為是內生動力產生的,所以下爻是陽爻。雷電發生作用沒有固定的方向,是隨機的,並不針對特定的對象,雖然和火的情況有區別,但情況類似,所以中爻是陰爻。

&-->

巽卦

巽卦的指代物象是風和木。現代氣象研究證明,自然界的空氣流動有上升氣流,也有下沉氣流。但在古人的認知里,風發揮作用主要是對物體的抬升作用,是風攜帶暖濕氣流從海洋來到陸地形成了降雨。所以可以認為風是向上運動的,也是向上作用的,而樹木非常明顯,就是向上生長的,所以上爻是陽爻。

風本身無法產生動力,是由於受到太陽的能量輻射,在不同的地方產生了氣壓差,才有了空氣的流動,而樹木需要從外界吸收能量和養分,才能向上生長,所以下爻是陰爻。

一年四季我們會感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風,東西南北風都有,但在一定時間內,風向卻是一定的,而樹木的生長也有一個固定向上的方向,所以中爻是陽爻。

&-->

坎卦

坎卦的指代物象是水(降雨、河流)。無論是降雨還是河流,都是向下的,雨從天空向下落,河流從高處向低處流,所以上爻是陰爻。無論是降雨還是河流,本身沒有動力,其運動變化依靠的是地心的引力,是被動產生作用的,所以下爻是陰爻。但降雨和河流都有固定一致的方向,所以中爻是陽爻。

&-->

艮卦

艮卦的指代物象是山。山所呈現的是在上的狀態,所以上爻是陽爻。山本身不動,但卻能被動發揮作用,阻止氣流運動形成降雨,阻止河流運動使其改道,所以下爻是陰爻。山因為不動,其發揮作用並沒有特定的方向,也不針對特定的對象,所以中爻是陰爻。

&-->

坤卦

坤卦的指代物象是大地。大地所呈現的是在下的狀態,所以上爻是陰爻。大地本身也不動,但大地承載萬物,是被動發揮作用,所以下爻是陰爻。大地承載萬物,被動發揮作用,也不針對特定的對象,所以中爻是陰爻。

&-->

以上的八卦概念,所描述自然環境中事物的運動變化,是華夏人文始祖伏羲所創製的八卦,被後世稱為伏羲八卦,也是是先天八卦。


推薦大家閱讀我的原創文章《易經到底講的是什麼?一文讀懂周文王是如何創製易經的》,文中詳細還原了周易創製的過程,徹底解決了易經讀不懂的問題,讓周易成為人人都能獲益的常識。

北冥有魚:易經到底講的是什麼?一文讀懂周文王是如何創製易經的?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對易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賬號,今後會持續發布關於易經的文章,可以輕鬆掌握周易的原理,並熟練運用。


在不少人印象里,周易屬於神秘學,似乎掌握其中要義,便能操縱天地間非自然的神秘力量,達到無所不能的境界。畢竟奇談怪論總能吸引眼球,不用動腦的玄幻故事看起來更符合大眾的口味,盲目誇大尤其是對一些年紀不大閱歷不深的讀者實則是誤導,唯獨缺少了真實性和深遠影響。

切記,周易是一門學問而非一門法術,學周易不是學雕蟲小技,任何學問最終的目的都是教人如何思考如何處事,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方法論。

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帕斯卡爾

易經的世界觀(一):

天道,地道,人道的哲學,闡述了最樸素的世界運轉規律。

道是中國文化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者有三,天道,地道,人道。

天地人三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天道。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尚書》

古人很早之前就有天道天命之說:

一個是主宰之天,命運之天,也就是指你我人生中所無可奈何的境遇,比如孟子所說的「若夫成功則天也」,項羽所說的「天要亡我,非戰之罪」,孔子所說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當然這裡的命運之天,並非是一個人格化的神跳出來阻擋你或者給你製造難題,天命也是自然存在的,它也是一種潮起潮落的規律。

還有一個就是義理之天,天地間的自然規律,宇宙間的至高原理,比如大家日常所說的天道,道家老子常談的道,也包括現代文明演化出的自然科學,尋求的都是宇宙間的至真之理。

並且,人活的越久越容易明白一個道理:很多事並不是僅憑個人努力就能做好實現的,任何一個個人、組織、團隊想發展壯大,離不開時代趨勢和歷史進程的推動,這就是天道。就連古人起義謀權都要打著「替天行道」、「天選之人」的旗號,等上位後又以「君權神授」之名安撫民心,鞏固統治(此處神一般指的也是天)。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語出《論語·顏淵》。顏淵就是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讚最多,贊其好學、仁人,可惜天意弄人,顏回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早早離開人世,孔子年長顏回30歲,自己的得意門生卻先自己而去,孔子當時的痛苦恐怕比喪子之痛更甚,世間再也不會有第二個知己,第二個顏回。以孔子的見識和認知,也會考慮人類生死這個問題,為什麼會存在那麼多天災人禍,為什麼如此有價值的人也不得長壽,洞悉人類社會規律(洞察人道)的孔子發現,仁義道德,善惡因果這些東西並不能影響人的命運走向,如此優秀的顏回也會短命,壽命根本不是積德積來的,客觀作用,不受主觀影響,最後只得感嘆,「噫!天喪予!天喪予!」。

有人看到這肯定要說了,果然一切都是命啊,大聖人孔子都難逃命運的擺布,看來我這輩子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也不用奮鬥了,就要聽天由命了吧?

這裡就要講人道了。

所謂人道,也就是為人之道,即是在遵循天地之道的基礎上,行使每個人的智慧和主觀能動性。古人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裡的讀書其實指的就是個人奮鬥。也就是說影響命運的因素有很多,但個人奮鬥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道也是影響成敗的決定因素,比如那麼多寒門學子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命運的,比如現在互聯網時代很多普通人在電商平台瞅準時機白手起家發家致富,這都是順應天地之道加上個人奮鬥才有的結果。

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之。

易經的世界觀(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大家日常關於周易方面聽的最多的應該就是這句話了,但很難理解其中的真諦:

要自強,先自知

大部分中國男性,因為教育和歷史的原因,都懷著一顆帝王心(就跟不少女性都懷著一顆公主夢,天天想的不是好好學習工作成長,而是什麼嫁入豪門),總想著自己有一天建功立業,成就千秋大業,稱霸一方,分析起國際形勢,經濟政治的時候侃侃而談,頭頭是道,甚至覺得人家特朗普就是個存在認知障礙的小丑,但是你仔細一看,喜歡議論這些甚至是網上跟人爭得頭破血流的,現實中要麼是一堆閑的蛋疼的學生,要麼是往往一名不文,很多都在做著最底層的工作,再看看他們的部門領導,每天上班下班在考慮某個項目怎麼規劃落地,哪的房子又漲價了哪支股票又升值了,再看看他們的老闆整天在考慮銀行這筆款項能不能貸下來,是不是要裁掉那幾個不幹正事整天胡思亂的人。

整天想著大格局,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心思自然就不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甚至心裡驀然升起優越感,自己是做大事的人,怎麼屑於做這些芝麻小事,甚至連人家那些考研考公的同學和朋友都看不上了,認為別人只是圖安逸混日子,而自己就是下一個劉邦,自己就是下一個馬化騰,導致的結果是,該做的沒有做好,也沒有任何成長和鍛煉,而自己又出身卑微,更沒有絲毫上升的機會,最後只能是一事無成。

這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所以做人做事務實求真是會長遠受益的,就像很多人都渴望改變命運,因為平時什麼人都接觸,據我觀察,人的命運很容易被自身的視野和思想格局束縛住的,不要求你的思想有多高尚,格局境界有多高,最起碼現實中要理智明事理,尤其是過了20歲,基本就是成年人了,一定要養成務實的思維,你想收穫想得到必然得有付出,天下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就算真有一夜暴富不勞而獲的機會也不會隨便讓給你,也別總想著讓別人大公無私的付出,把別人束之道德高閣讓別人做聖人,自己雙贏贏兩次,只想佔便宜,沒人是傻瓜,其實明白人也不會閑的沒事給你說太多的,因為大部分人其實連是非都分不清,所以歸根結底,先改變自己的內在,明白最起碼的道理,先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

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人,既承認歷史進程對人的影響,又深刻理解個人奮鬥的重要性,哪怕身處逆流,有心向上的人也是在成長進步的。

要有德,先有能。

都聽說過一句俗語叫: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意思很明了,人如果獲得他德能以外的財物和權勢,不僅會失去,還會給自己帶來禍患。

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話解釋叫:以前憑運氣賺來的錢,現在憑本事虧光了。換個比較文雅的說法叫:人只能賺到自己認知範圍內的錢。

比如日常中見聞的暴發戶,拆遷戶,通過不正當手段謀來的利益,子承父業然後敗光的,還有那些中了彩票的,財富的突然驟增不知所措,然後誤入迷途或者陷入賭博最後返貧的,這類人的例子數不勝數。

富貴與德齊。

說了易經的幾個世界觀,再來看易經的方法論

一,陰陽平衡之道

這個世界上有正就會有反,有冷有熱,有高有低,有窮有富,有矛有盾,很多事物都是對立的,矛盾的,相互作用相互鬥爭相互轉化的,這也是很多人從小學到的矛盾論裡面的主要觀點。

其實周易裡面的陰陽論跟矛盾論是有一定關聯也是有一定區分的:

馬克思的矛盾論哲學辯證法,其實矛盾論跟周易裡面的陰陽觀是比較貼近的,但是矛盾論有個論點現在看來是有問題短板的——矛盾雙方必須鬥爭到底,勢不兩立不能共存。

中國近代的古哲學研究者馮友蘭曾經說過,「在中國古典哲學中,張載把辯證法的規律歸納為四句話:『有像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正蒙·太和篇》)這四句中的前三句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也同意的,但第四句馬克思主義就不會這樣說了。它怎麼說呢?我還沒有看到現成的話可以引用。照我的推測,它可能會說:『仇必仇到底。』」

這裡說的仇必仇到底,也就是將鬥爭進行到底,並且正像美國的前總統尼克松說的,「沒有矛盾我們也要製造矛盾,沒有敵人我們也要製造敵人。」

而我們周易中講得陰陽兩個矛盾,最後是處於和的狀態,也就是既對立又統一。

「張載說『仇必和而解』,這個『和』字,不是隨便下的。『和』是張載哲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張載認為,一個社會的正常狀態是『和』,宇宙的正常狀態也是『和』……在中國古典哲學中,『和』與『同』不一樣。『同』不能容『異』;『和』不但能容『異』,而且必須有『異』,才能稱其為『和』……只有一種味道、一個聲音,那是『同』;各種味道,不同聲音,配合起來,那是『和』。」

也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所以周易並不比其他外來文化的哲學觀點落後,相反的,在很多方面,易學的方法論甚至更加成熟涵蓋,唯物實用,並且經過幾十年的經濟建設,我們也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我們這個大家庭,要建立的是:

和諧社會。

易經的方法論(二):簡易之道

易字顧名思義就是簡單之意,易經的一個主要原則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萬物歸一,一葉知秋以小見大。再龐大複雜的運轉機器也遵循最簡單有效的規律指令,中國古人簡易之道的理念即使是在當代國外的藝術科學領域都有相同的認知。

「少即是多"是德國現代建築大師路密斯·凡德羅提出的建築設計理念,現代建築史上最為經典的名言:less is more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簡,多不是擁擠而是完美。在他的建築中從室內裝飾到傢具,都要精簡到不能再精簡的絕對境界,使建築本身升華為建築藝術。包括喬布斯的蘋果手機只保留了home鍵,也是追求極簡主義設計理念的體現,創造出了引領全球潮流的大屏手機,鑄就了萬億市值的公司。

奧卡姆剃刀定律又稱「奧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奧卡姆威廉(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 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同樣也是「少即是多」的簡易之道。

在自然科學中,奧卡姆剃刀被用作指引科學家創立新理論的啟發法,而不是作為評判已發表理論的準則。在物理學中,簡約性在愛因斯坦建立狹義相對論的過程中給了他重要的啟發,同樣它也啟發了普朗克、海森堡和德布羅意創立量子力學。

易經的方法論(三):變易之道

易字顧名思義還有變化之意,上日下月組成易字,意為陰陽輪轉,物極必反,一切皆流,無物常往。對此連老子都覺得迷惑不解: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任何事物過了巔峰期,都會向相反方向轉化,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天寶年間,唐玄宗為楊貴妃慶生,太液池注入三千美酒,萬方來朝,賓客如雲,史稱「極樂之宴」。極樂過後樂極生悲,馬嵬坡兵變玄宗被挾貴妃枉死,大唐盛世從此沒落,藩鎮割據兵火連天的時代到來。

更有軍事上很多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策戰術,都是利用了物極必反之理。

易經的方法論(四):不易之道

在命理五行中,有生(萌發)旺(興盛)墓(儲存)絕(消逝),旺相休囚死,其實就是描述事物由生至盛,再回歸零點的過程,大到我們身處的宇宙,小到微觀世界的分子原子,都在不斷經歷著類似的變化發展,唯一恆定的是由盛轉衰,再由衰轉盛的自然趨勢,這也就是易經所說的不易之道。

即便人類再弱小,若能把握好事物的變化發展中的本質規律,在此基礎上乘勢而起,順勢而為,趨利避害,也能活出最強大的自己。

不易之道重在借勢。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乘勝追擊乘的是什麼,勢也。

《孫子兵法·兵勢篇》云: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張弩,節如發機。湍急的水流能讓石頭飄在水上,這是動力勢能,也是勢。

包括周易涉及術數應用的風水八字等,重點也在勢,叫運勢走勢。人生是潮汐的事業,有時起有時落,運勢好的時候,做啥都順,喜從天降,運勢不好的時候,喝口水都塞牙縫,平時玩遊戲類似王者聯盟這一類,你一連幾場排位都跪,即使你戰績卓越拚命凱瑞,還是這個樣,反過來,有時候各種躺贏,雖然是你最拖後腿的,無奈隊友就是給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發現那些當官的和有錢人經常看風水算命,不是人傻錢多,這些人精早就從生活經歷中意識到了:那些令人個個仰望,垂涎欲滴的果實,不僅僅是通過努力辛勤就能得到的。

鬼谷子有言

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

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

真正的富人思維,他們看重的是趨勢和潮流,而非眼前利益。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最後——

說了這麼多,周易除了以上還有天人感應天人合一之說,也是因為天人感應,方引申出了周易六爻奇門遁甲的占卜的思想,包括它的實踐領域還有風水,五行,命理八字等等,因篇幅有限,不再贅述了,有收穫的多點贊支持,有興趣再介紹。


學易經,其實最大的好處是:

讓自己從更高的維度、更大的尺度去看一件事情。

什麼意思呢?

舉例天文學。

學習天文學,除了基本的本門知識之外,還可以讓你擁有另一種很高尺度思考模式。

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某地即將迎來大規模降雨」,是指它在24小時內會發生。

而天文學中:「某顆超新星即將爆發」,是指它從此刻到未來1000年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當你在這麼高的一個尺度去看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會不一樣。

很多煩惱、善惡、對錯、得失、規則,放到一個這麼大的尺度下面去思考,都會顯得很蒼白。

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你會對一切都變得更有包容度。

你會去洞察一件事的本質,而不是拘泥於眼前的苟且。

你也會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此處有圖,知乎升級不能放圖,後補。)

好,說回《易經》。

首先,我們需要達成一個共識:

人類所有的知識、文化、藝術,其實都是在闡述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沒有異議吧?

那麼我們繼續。

《易經》分為《經》和《傳》,其實也是在闡述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只不過,它是從哲學角度切入的世界本質:

萬物規律。

哪怕是我們津津樂道的易經玄學,梅花易數、八卦斷算、奇門遁甲,其實也是建立在此之上的附加內容。

說一句很玄學的話:

你總得知道世間萬物運作規律,你才能去預知、測算未來吧?

總不能真的只是腦殼一拍:「我覺得」吧?

易經就是帶著你從宇宙萬物的本質去看事情:

一陰一陽謂之道。

陰陽對立、陰陽調和、陰陽相生;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陰極成陽,陽極成陰;

坤乾、損益、泰否、八卦等是衍生的具體體現。

其實是從辯證法的角度分對立兩級,去給你講宇宙萬物的生死、黑白、對錯的道理:

「鯨落」、「鯊掉(劃掉)」,一物歸寂,滋養萬物。

你要的享受和幸福,也可能正在謀殺你。(此處有圖,後補。)

對你有利的事情,可能會損害其它人、物的利益。

對你而言是正確的事情,可能對於其它人而言是錯誤的。

有光的地方一定有陰影,有好人的地方一定有壞人。

(此處有圖,後補。)

五行謂萬物。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滋潤),火曰炎上(燃燒),木曰曲直(彎曲,舒張),金曰從革(成分緻密,善分割),土爰稼穡(意指播種收穫)。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其實是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角度,去給你講宇宙萬物的衍變規律:

即客觀世界萬物對立統一、依存轉化的極為錯綜複雜的生生不息,新陳代謝、千變萬化的運動過程。

相生是講,互相奉獻,相互攜持促進發展。

相剋是講,互相制約,約束使其不至於濫。

五行是相互制約又共同發展的,體現了世間萬物聯繫與發展:

相依而生,反之則克:

木生火,水生木。

木克土,金克木。

五行間相制相化的交互作用,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對立統一:

用相生來制克我之物:如金能克木,但木能生火以制服金。

我克者實乃我生之子:如金能克木,但金生水,水能生木。

張弛有道,過量不吉,至剛易折:

木克土,如果木少土多,則木不能克土,反被土克。(此處寫反了,謝 @木易 提醒)

你看完《易經》,最大的收穫就是:知曉事物本質,你可以從宇宙萬物的角度,去思考你身上發生的事。

你會發現,當你思維到了一定境界、眼光開始往事物的本質看之後,

很多東西是可以被預測的。


推薦閱讀:

TAG:閱讀 | 學習 | 哲學 | 易經 | 周易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