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和殺人犯的孩子做朋友嗎?

冷血的基因真的會遺傳嗎?


觀點:基因給犯罪上膛,環境扣下扳機。

先來看一個例子吧。

吉姆·法倫是加州大學精神病學的教授,他對這一課題尤其感興趣。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他在自己的家譜中發現祖輩中有大量的謀殺犯,於是他去測了基因,結果顯示他也具有能夠導致暴力變態行為的「戰士基因」。

法倫寫道:「我擁有的『危險』基因要比那些殺手和精神病患者多得多。」

但他卻並不是一個謀殺犯,而是一個受人尊敬的教授。

法倫教授認為他潛在的暴力傾向被自己快樂的童年所保護了。

「如果你既有這類高危的基因,又在幼小時受到暴力或性侵,那麼你成為罪犯的風險就高很多。

如果你有這類基因,但是童年安穩光明,那麼成為罪犯的幾率就降低很多。

所以單憑一個基因並不能絕對影響行為,但是一旦有一個『催化的』環境,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後果。」


如果殺人犯的孩子一定還是殺人犯,那麼社會都不會讓孩子活下去的。

但是,有句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不只是基因,可能有些技能也會遺傳。

行為心理學派認為給一個合適的環境或者刺激,就可以培養出來你想要的職業的孩子。環境固然重要,但是忽略了個人成長中心理、人格的作用也不是一個完美的答案。

殺人犯的孩子最怕你把殺人犯父母的標籤貼到她身上,於是沒人跟他玩,慢慢被孤立,痛苦,抑鬱,焦慮等等心理問題產生的時候,真的可能他也會走他老子的那條路,但是,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也有責任呢?是不是我們或者這個社會把他逼成這樣的?

所以,不要輕易給一個人貼標籤,特別是不好的標籤,反過來說,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有缺點或者有不足的地方,那如果給我們身上貼上這些標籤,你會開心嗎?

喜歡跟他玩就跟他玩去吧,說不定你還會收穫一份真誠的友誼!

以上!


北京心之愛心理諮詢師劉麗宇:

最近的熱播劇《穿越火線》中楚歌因為父親是殺人犯的往事被翻出來,很多人對楚歌的境遇充滿了關心,在劇中,很多人會說冷血的基因會遺傳,因為她是殺人犯的孩子,對她增添一層特殊的看法。

當一個孩子背負著殺人犯的孩子這樣的標籤後,內心會有很沉重的包袱,會變得在意敏感他人的看法,也會選擇將自己包裹的很緊,不希望別被別人識破自己的秘密,就如果電視劇中楚歌的角色,與大家拉開距離,沒有朋友,有著很多的防禦,但其實她的內心依然是渴望真誠的友情,只是與她建立關係會有些不容易,既要肯定接納她遮掩的脆弱內心,也需要不被她帶刺的外殼所傷到。

現實中,真正做到去標籤化是不容易的,需要我們有更平等的視角,有足夠的耐心去尊重理解另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生活經驗的人。我願意去和殺人犯的孩子做朋友,但同時也會理性面對其中的差別,接受其中的不容易,允許彼此是不同的存在。

發佈於 2020-08-0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今天好睏困今天好睏困影視後期製作

那無所謂,殺人犯的孩子又不是殺人犯本人。遺傳不遺傳不說,反正很少有殺人犯的爸爸是殺人犯的。


那無所謂,殺人犯的孩子又不是殺人犯本人。遺傳不遺傳不說,反正很少有殺人犯的爸爸是殺人犯的。


我交朋友之前並不會進行背景審查。我也並不會因為朋友的父母是殺人犯而跟朋友斷交。

假如在交友前了解某人父母是殺人犯,也並不會影響我和此人的正常互動。該當同學當同學,該當同事當同事,人家自己又沒殺人,做什麼故意不理人家?能不能成為朋友,看緣分咯。

最後,一看這提問就是法律外行人的問題。殺人的原因十分複雜。有人是天生壞,有人是被逼急了,有人是不小心。在實際案件中,天生壞的謀殺是比較少的,大部分實際上是逼急了和不小心。不是殺人犯都冷血的,這個結論十分幼稚。


推薦閱讀:

TAG:人性 | 犯罪 | 社會心理學 | 友誼 | 殺人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