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貪玩不學習、愛看電視不寫作業,家長們一提到孩子總有倒不完的苦水!你怎麼看?


孩子貪玩不學習、愛看電視不愛寫作業,這些不是很正常嗎?換位思考一下,作為大人也喜歡玩不愛看書,也喜歡看電視不喜歡工作,如果不是家庭重擔,生活所迫,我想大部分人都喜歡悠閑地過日子。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貪玩愛看電視,也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如果家長們能理解孩子的天性和自己的天性,相信會從容很多。

如果生活中只有學習和寫作業,只有工作和家務,該多麼可怕。讓孩子成為心理健康的人,必須尊重愛玩的天性,無論如何也要擠出時間讓孩子玩,只有在玩的心理需求被滿足以後,不把玩當做稀罕的事,孩子才會有心去做相對枯燥的事。

大人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時間管理的觀念,養成先做作業,後去玩的習慣,並在一定時間內能夠專註做事情。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自主管理自己的時間,做完正事後有充分的自由支配時間,哪怕看電視,打遊戲,出去瘋玩,這樣孩子一定會既聽話,又好溝通。

以上說的幾點看看很簡單,但是操作卻是有難度的,家長需要去學習一個一個的方法,再逐條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儘管慢,但是會見效果。


謝謝關注,孩子有叛逆,早戀,網癮,厭學等教育上的問題,加老師公眾號::ooaa89幫助孩子找回自我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有好玩的,孩子肯定會玩得不亦樂乎。

大部分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現在的孩子有太多的玩具要玩、太多的動畫片要看、太多的遊戲可以打,而孩子缺乏自制力。我們該怎樣為孩子培養學習的習慣呢。

幫孩子制定規則

孩子貪玩主要是約束力不夠,規則的制定正是糾正的最佳方式。

規則制定出來以後,關鍵是在於怎麼去執行。

1. 督促檢查,不要一陣風,時冷時熱、時管時不管,那樣就不起作用了。

心理學解讀:根據行為心理學的觀點,通常要讓人形成一種牢固的行為習慣,就需要一個牢固的刺激(也就是你的鞭策),經常變化的話會讓人產生困惑。

2. 開始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一步一步來。只要孩子能做到先做完一部分作業再看電視或看電視和玩的時間比以往減短了就算進步了,逐漸再提高要求。

心理學解讀:先讓對方讓步一點點,再「得寸進尺」,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登門檻效應。求人辦事時也可以用此法,往往原先根本不可能同意的事情,一點點來,總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3. 做好總結。最好一星期進行一次總結,如果孩子表現得好,星期天可以讓他看動畫片、或帶他去公園玩玩,也可以給孩子買點他喜歡的學慣用品,作為一種獎勵。

心理學解讀:根據行為心理學的觀點,在孩子出現正確的行為之後,及時給予獎勵,有強化和加固這種行為的作用,是一種正向的引導。

不斷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影響

1. 要逐步引導孩子克服不良習慣,向好的習慣發展。家長可講一些古人或現代科學家們勤奮好學的故事,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同時,如果用孩子身邊的同伴作為激勵,則更有說服力。

2. 要注意言傳身教。家長自身也要給孩子樹立榜樣,有些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就是從家長那裡模仿來的,生活習慣如此,學習習慣也是如此,家長的言傳身教一定不能忽視。

心理學解讀:孩子小時候理解規矩的途徑,一方面是看大人會如何評價自己做出的行為,另一方面也會同時觀察大人的行為是否也符合規矩,此時家長是否能言傳身教,就十分重要了。孩子都具有觀察學習的能力,具有強烈的模仿天性,家長若能做好的榜樣,就能造成好的影響,若做了壞榜樣,影響也可能較為深遠。

家要有正確的育兒態度長

教育孩子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切忌非打即罵。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懲罰不可能帶來孩子行為的根本變化,懲罰針對的是結果而不是孩子的行為過程,只能帶來暫時的、表面的變化,從而引起較大的副作用,因而懲罰的教育方式是被動的、消極的。

家長還應該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並給與讚揚;要成為孩子的朋友,我們同時是孩子的父母也要是孩子的朋友。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接受你的教育。


首先,作業一定要完成,而且要高質量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看電視不妨家長也可以陪孩子一塊看,這個就是為跟孩子有共同話題儲備素材。一定要先做孩子的朋友,之後讓他自己規劃他自己的作業、學習進度、遊戲時間、讀書時間等!


推薦閱讀:

同樣是九年義務制教育,他為什麼這麼優秀?
天賦教育在美國
法國留學熱門專業—葡萄酒專業
除了搶手的埃菲爾獎學金,法國還有哪些獎學金可供選擇?
布魯納的教育主張及貢獻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