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見的維生素有哪些?


依據溶解性維生素能可分為脂溶性、水溶性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視黃醇)、維生素D(鈣化醇)、維生素E(生育酚)、維生素K(凝血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維生素B1、B2、B4、B6、B12)、煙酸、煙醯胺、維生素C、葉酸、泛酸。

日常常見的一些維生素及作用如下: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A:主要用於防治夜盲症、乾眼病等維生素A缺乏症。

維生素D:用於防治佝僂病、骨軟化症、嬰兒抽搐症和骨質疏鬆等。還可用於皮膚科疾病如皮膚結核、皮膚瘙癢、銀屑病及凍瘡的治療。

維生素E:能促進生殖力和激素的分泌,使男性精子活力和數量增加,女性雌激素濃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預防流產。其他功能方面還有保護T淋巴細胞、保護紅細胞、抗自由基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降低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危險。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1:因分子中含有硫和亞甲基故稱硫醯胺。它是維持心臟、神經及消化系統正常功能所必須的,當維生素B1缺乏時按程度會出現乾性及濕性腳氣病、韋尼克腦病、多發神經炎性精神病。

維生素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三類物質,很容易經胃腸吸收,B6缺乏癥狀主要表現在皮膚和中樞神經系統。臨床用於防止異煙肼、肼屈嗪治療時引起的周圍神經炎;妊娠嘔吐、放射病、抗癌藥和麻醉藥引起的噁心嘔吐;貧血和中毒性粒細胞缺乏症。

維生素C:是高效抗氧化劑,用來減輕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基底的氧化能力。用於防治壞血病、牙齒鬆動、齒齦炎、骨膜下出血,也可用於各種急、慢性傳染疾病及紫癜的輔助治療;防治腫瘤,很多腫瘤如胃癌的發生與維生素C攝入不足密切相關。

葉酸:是骨髓紅細胞成熟和分裂所必須的物質,用於治療巨幼紅細胞貧血、血小板減少症;葉酸還可直接改善內皮細胞功能發揮對高血壓靶器官的保護作用。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維生素,也叫「維他命」。顧名思義,它是維持生命的要素之一。

維生素包括一大類的有機物。根據它們的溶解性可以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類。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B2、B6、B12、煙酸、葉酸、泛酸、膽鹼和維生素C。

各種維生素在人體內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維生素A可以維持正常視覺、維護皮膚的健康、促進骨骼發育和抗癌,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B族維生素參與能量的代謝等。

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缺乏時會引起缺乏症。例如缺乏維生素A時皮膚粗糙,角膜乾燥、發炎,嚴重的出現夜盲、乾眼病甚至失明。維生素B2缺乏可以引起眼炎、口角炎、舌炎和皮炎; 缺乏維生素C可導致壞血病,煙酸缺乏可以出現癩皮病;孕婦懷孕期間葉酸缺乏可以引起胎兒神經管發育畸形。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有一定的量,並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水溶性維生素可以隨尿液排出體外,過多的脂溶性維生素會在體內積聚,超過一定的限量時會引起中毒,同樣會影響健康。

人體不能合成維生素,必須從食物中獲得。如果膳食安排得當,一般不會缺乏維生素。目前,我國兒童少年以及成年人中維生素A和B2的攝入不足,是由於膳食結構不合理引起的。不同的維生素來自不同的食物,在日常飲食中要吃多種多樣的食物,以獲得充足的各種維生素。

維生素是機體新陳代謝所必需的一類營養素,但它們不是靈丹妙藥。在廣告宣傳中,維生素的作用往往被無限誇大。其實,維生素本身並不能產生能量,也不能代替其它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和礦物質所起的作用,過多地服用並不能使身體更強壯、更有活力。補充維生素應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


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礦物質有很多,必需的維生素有十三種。

常見的有維生素A、B(B1、B2、B6、B12、煙酸、泛酸、葉酸等)、C、D、E、K。

這當中大致分為【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兩大類】。

水溶性維生素

水溶性維生素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溶於水。

典型的有維生素C、B族。

所以蔬菜水果先切再洗的話,就會導致水溶性維生素大量流失到洗菜水中。

焯水的時候也會有一部分溶於水中。

先洗好再切,生吃,水溶性維生素保留的比較好。

Vc:大量存在與新鮮的蔬菜、水果中。

B族維生素之間有協同效效應,所以不需要分門別類去研究,只要總體上保證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就可以。比如:發酵類的食物、新鮮蔬菜、魚肉蛋奶、粗糧雜豆。這些大類涵蓋了很多種食物。

需要留意的是B12:它只存在於肉蛋這些動物性食物中。如果是素食主義者要格外注意補充。

脂溶性維生素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溶於脂肪的維生素。典型的有維生素A、D、E。

也由於這個特性,脂類食物的攝入可以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如果頓頓水煮、缺少油水就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但是也不必擔心,菜和脂肪不是非得在鍋里或者盤子里見面,只要能在肚子里見面就可以啦~ 而且對脂肪的需求量也不是特別大。比如早餐里的一小把堅果、一袋牛奶裡面的脂肪也就足以幫助這一餐食物中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維生素A:在肝臟等內臟食物種含量較高。深綠色蔬菜、橙黃色蔬菜中的胡蘿蔔素也可以在體內安全的合成。

維生素E:主要來自於堅果和烹飪油。

維生素D:主要來自於日晒。

只要日常食物豐富、 不要偏食,保證蔬菜、魚肉蛋奶,減少零食快餐,都可以很好的保證這些維生素的正常攝入。


我叫田雪。

我在推廣「好好吃飯」的理念。

我總結創建了211飲食法,用最簡單的方法幫你學會如何好好吃飯。

掌閱APP上的音頻節目《吃出漂亮 簡易高效的女神餐譜》非常適合睡前聽。

我認為:

好好吃飯,應該是精英階層的基本生活狀態。

重新定義吃飯,一起全面升級生活方式吧。


維生素是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在物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這類物質由於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雖然需要量很少,但必須經常由食物供給。

常見的維生素有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這兩類維生素下又有11種維生素,缺乏不同的維生素會有不同的癥狀。

下面小編就用一組圖來講清楚這11種維生素都存在於哪些食物中。


以上內容由「問上醫」團隊整理,想了解更多權威健康知識,歡迎關注我們!


我們都知道,營養對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幾個世紀之前,人們並沒有意識到營養缺乏與身體健康的關係。直到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探索和研究,人們才發現了一些關鍵的營養素和它們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近幾百年來的觀察,我們發現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養分,能幫助維持身體健康。這些發現,導致了營養補充品的誕生,也讓我們有了更多方式,去幫助世界各地的家庭擁有健康的生活。

現在,我們來科普一下一些關鍵營養與健康之間的關聯,以及它們的發現歷史。

1600年代:佝僂病

(維生素D)

佝僂病是缺乏維生素D所導致的一種疾病。

由於佝僂病在17世紀從英國開始爆發,因此又被稱為「英國病」,是Francis Glisson首先發現並提出完整說明的。

「現在看來,十七世紀中所提出佝僂病的主因系缺乏維生素D,是很合理的。當時的英國是一個極不平等的國度,有著懸殊的貧富差距。

倫敦市被高牆包圍,顯得非常擁擠,許多街道都很狹窄(也屏蔽陽光照射)。內戰造成嚴重的糧食短缺,這時佝僂病似乎對窮人和富人都造成影響。」

–引述自O』Rhiordan,Bijvoet的著作《維生素D問世前的佝僂病》

現在我們知道維生素D,可以透過其在免疫系統細胞調節和分化中的關鍵作用來促成健康、平衡的免疫系統,並且有助內皮功能的正常運作,這對心血管健康很重要,也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工作。

發現維生素D有抗佝僂病的療效後,美國終於在1930年代讓營養缺乏性的佝僂病絕跡。

1740年代:敗血症

(維生素C)

敗血症的主因是缺乏維生素C。早期癥狀可能包括虛弱、疲倦、手臂和腿部疼痛。若不進行治療,將會導致牙齦疾病、紅血球減少,甚至可能會發生皮膚出血。

「最早的航海探險者發現了維生素,雖然當時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在長途旅行中,水手都食用魚類和脫水食物,幾乎完全吃不到新鮮水果或蔬菜。

水手在航行十到十二個星期後會開始出現虛弱,牙齒脫落,瘀傷等癥狀。一旦這些水手登陸,開始吃『酸性水果』,他們這些病狀就會在一到兩個星期內消失。

英國海軍觀察到了這一點,並將檸檬汁加入水手的日常飲食中,為水手治癒了疾病。」

蘇格蘭醫生James Lind被認為為,是發現攝取柑橘類水果可以預防敗血症的人,雖然當時並不知道維生素C缺乏才是引起敗血症的根本原因。

儘管現在維生素和強化食品如此普及,敗血症還是偶爾會在發達國家中出現。

19世紀90年代:腳氣病

(維生素B1)

腳氣病(Beriberi)是一種由於缺乏維生素B1所導致的疾病。根據Healthline網站的數據,腳氣病可以分成濕性和乾性。濕性腳氣病影響心臟和循環系統,乾性腳氣病會傷害神經,並可能導致肌肉力量喪失或癱瘓。

腳氣病是在1897年由荷蘭醫生兼病理學家Christinean Eijkman所發現的。他證明腳氣病是由飲食不良引起的,並在雞的實驗研究中發現,餵食糙米有助於預防腳氣病。

如果能夠攝取富含硫胺素(維生素B1)的食物,包括豆類,蔬菜,肉類和全穀類食品,患上腳氣病的機率就非常低。

1900年代:癩皮病

(維生素B3)

雖然癩皮病在1750年左右發現,但直到1907年初才在美國出現。1907年在美國各地的庇護所中爆發疫情,而直到1910年,美國南部大部分地區和其他幾個州才認識這種疾病。

1914年至1929年,官員Joseph Goldberger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癩皮病主要影響到美國農村,並和貧困有關。他提出的流行病改善計劃是改變飲食,減少穀物、蔬菜和罐頭食品,增加鮮肉,雞蛋和牛奶。

人們發現,癩皮病出現在飲食不均衡和蛋白質過低的個案中。Goldberger稱,這種有助於治癒癩皮病的營養成分為「P-P因子」,並且在後來的1930年代確認這實際上是煙酸(也稱維生素B3、維生素PP),並隨後正名。

在1937年的臨床試驗中證實,煙酸在人體中可以迅速治癒癩皮病。

癩皮病在現今世界中,還是在某些以玉米為主食的地方普遍存在。在大多數地區,這不是一般人所擔心的疾病。

1913年:發現維生素A

維生素A是在1913年發現的第一種維生素。

一位名叫Frederick GowlandHopkin的英國生物化學家發現,牛奶中除了脂肪、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之外,還有一種未知成分,它是幫助老鼠成長所必需的。

他稱這種營養素為「因子A」,這種脂溶性營養素就是後來我們所知的維生素A。

Hopkins後來在1929年因為這項發現獲得諾貝爾獎。

1922年:維生素E

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統計,有些維生素E是天然存在於某些食物中的,有些則是被添加到其他食物,可作為膳食補充品使用。

維生素E在身體活動過程和免疫系統保健中,既作為抗氧化劑又有消炎作用。維生素E被認為是健康生殖必不可少的飲食因子。

它於1922年發現,後來於1936年被單獨提煉出來。

1926年:維生素B1

維生素B1(也稱硫胺素,英文:Thiamin)是維生素B群中的一種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是很重要的,因為它能幫助我們的身體將食物轉化為能量。

維生素B1可以強化健康的神經系統和肌肉功能、有助於電解質的流動、幫助消化、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

維生素B1於1926年被Barend Jansen和Willem Donath單獨提煉出來。

1928年:維生素C

維生素C有助於身體健康成長和細胞的天然更新。它有助於身體正常的膠原蛋白生成,這種蛋白質可維護肌膚,肌腱,軟骨,韌帶和血管的健康發育。

維生素C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阻止自由基引起的一些損傷;自由基是一種會造成DNA損傷的物質。諮詢微信9434223

維生素C於1928年由科學家Albert Szent-Gyorgyi單獨提煉。他從稱為己醣醛酸的腎上腺物質中分離出來,維生素C的化學式在1933年被Norman Haworth完全確立。

1932:維生素D

佝僂病是一種主要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障礙和骨樣組織鈣化障礙的疾病。雖然佝僂病(Rickets)已經存在幾個世紀,但在二十世紀之前,它的病因仍然難以捉摸。

在1919年,英國Edward Mellanby爵士在實驗中觀察到,原本餵食大量燕麥並長期待在室內遠離太陽的狗容易患這類疾病,可以通過提供鱈魚肝油來治癒這種疾病。

另外兩名醫生Huldshinsky和Chick發現,罹患佝僂病的兒童,可以透過在夏日陽光或人造紫外線中曝晒來治癒。

對於維生素D的認知雖漸趨明確,但其結構在1932年才由Askew等人確認,可以從存在於真菌混合物中的麥角固醇分離出維生素D2。

1934:維生素B2

(核黃素)

維生素B2,或稱為核黃素,是維生素B群中的一種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2是某些代謝過程所需的,雖然只需要少量,但對所有動物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而缺乏時就會導致核黃素缺乏症,缺乏的癥狀包括嘴角皮膚破裂,舌頭腫脹,眼睛畏光。

1936年:維生素B7

(生物素)

維生素B7是維生素B群中的一種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7的營養缺乏疾病非常少見,所以維生素B7在代謝中的作用直到1930年代才被發現。

發展中國家嚴重營養不良的兒童,以及攝取大量生蛋的個人身上,可能會發現維生素B7缺乏症。然而,維生素B7缺乏症並未取得一般人的關注。

維生素B7是1936年由德裔荷蘭生物化學家Fritz Kogl和他的研究生 Benno Tonnis在奧特雷赫特大學(Ultrecht University)所發現的。

1937:維生素B3

(煙酸)

維生素B3是維生素B群中的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它在支持身體所有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是健康生長所必需的。

維生素B3可以從飲食中獲得,也可以從色氨酸這種氨基酸中少量產生。

1937年,生物化學家Conrad Elvehjem在鮮肉和酵母中鑒定出煙酸。這種化合物,現在稱為煙酸,就是維生素B3。這一發現促進了癩皮病的治癒。

1938年:維生素B5

維生素B5是維生素B群中的另一種水溶性維生素。

它在身體代謝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並有助於人體細胞的天然更新過程。

Roger J. Williams和R.W. Truesdail於1931年發現維生素B5,並於1938年單獨提煉。

B5普遍存在於所有的活細胞中,因此它的學名是從希臘語「pantos」得出的,意思是「無所不在」。

1938年:維生素B6

維生素B6,也稱為吡哆醇,是維生素B群的一部分。人體中存在的酶是催化必要化學反應的重要催化劑,而維生素B6在100種以上的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另外在生物過程中,如血紅蛋白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謝,和保持健康的血糖濃度(在血糖正常情況下)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是在1938年由Samuel Lepkovsky單獨提煉出來的。

1939:維他命K

維他命K完全是偶然被發現的。1929年,科學家Henrik Dam發現了維生素K,而且它與血液凝固有關。

十年之後,在1939年,維生素K終於被E.A. Doisy從己烷萃取液中分離出來。

1941年:維生素B9

(葉酸)

葉酸,作為B群中的一份子,對於確保正常生長發育和維持最佳健康至關重要。

葉酸在人體發展的早期階段尤其重要。懷孕階段被普遍認為是必需提高葉酸以維持身體能供應健康胎兒、胎盤、和母體組織需求的重要時期。

Mitchell等人於1941年從4噸菠菜中提取並分離出了葉酸。這個名字是從拉丁文Folium所取名的。

1948年: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於1948年由在美國和英國的兩個小組各自從肝臟中的一種名為鈷胺素的物質所提煉出來。我們現在知道肝臟含有高濃度的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像其他的維生素B一樣,有助於將食物轉化為能量。它們還有助於健康的皮膚、頭髮、眼睛、和肝臟的發育。對維持健康的神經細胞尤其重要,有助於支持製造DNA和RNA。

缺乏維生素B12的高風險人群包括素食者、全素食者和老年人。

類維生素營養素

有些類維生素營養素對我們的飲食至關重要,是生存所必需的,人體也可以少量製造。然而,人體製造的量可能不足以達到健康的最佳水平。輔酶Q10(Coenzyme Q10)和膽鹼都是天然存在於雞蛋和肉類等動物產品中,也可以做成營養補充品。

「輔酶Q10 的發現不是一個簡單的意外,而是由許多研究人員對於能量轉化的機制和化合物的長期測試的結果。」

——阿爾弗雷德醫院(Alfred Hospital)心臟外科研究小組。

輔酶Q10 於1957年被Frederick Crane博士及其團隊發現,其在人類身體細胞內參與能量製造及活化,是預防動脈硬化形成有效的抗氧化成分。

膽鹼

膽鹼是製造和維持健康細胞的關鍵,尤其對肌肉和神經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

膽鹼在1862年由化學家Adolph Strecker發現。

1992年及以後

整個二十世紀對於維生素的發現,對於我們現今如何看待營養素以及它們和整體健康的關聯性方面,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經過幾個世紀的測試、研究、和觀察,人類可以辨識並提煉出足以維持平衡與健康生活所需的營養素。


推薦閱讀:

孕媽這樣吃魚寶寶更聰明,但這5種魚千萬不能吃!(附食譜)
藜麥食用禁忌有哪些?需要注意這幾點!
預防前列腺癌吃哪些蔬菜?
8大益智食物可以吃出天才寶寶

TAG:營養學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