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區分真假白毫銀針?


這提問就有語病,為什麼要用「真假」來形容?不用正宗與不正宗,或者原產地與非原產地。真假的概念很容易讓人誤解,回到以前用正版與盜版就很貼切實際,正版是原始的版本,各方面質量都有一定的標準要求,盜版就是盜用正版的信息複製而成的,既然是複製過來的,各方面的因素都會隨之下降。

近來經常能在耳邊聽到「假茶」這個名詞,隨著這些問題延伸出各層面上的問題。「假」的概念應該是製作茶葉所使用的原料不是茶葉,而是以茶葉之外的其他物品製作而成的(其他植被,中國茶葉的產量非常大,根本不需要其他植被替代)。所以不應該以「真假」來定義。

白茶產地以福建政和、建陽、福鼎、雲南為主,等級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梅,每個產地製作白茶的工藝不同,使用的原料樹種也不同,政和所產白茶以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小葉種菜茶為主,也有採摘福雲六號、595、白毛猴等原料製作;建陽所產白茶以水仙白茶、小葉種菜茶為主;福鼎所產白茶以福鼎大白毫、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小葉種採茶為主,也有以白毛猴及其他樹種原料製作白茶。

白茶各個等級的劃分是以原料採摘標準而定的,不同原料不同工藝製作成的白茶外形、口感、香氣上有明顯的區別,政和大白茶製作的白毫銀針細長如針,福鼎大白毫、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製作的白毫銀針以肥短為主,水仙白茶製作的白毫銀針則針長而肥胖,以這些原料製作白毫銀針共同的特點就是布滿白毫,而福雲六號(細長)、595、梅占(肥短)白毫沒有大白茶銀針白毫那些明顯。

這些明顯的差異化在春茶中容易識別,夏茶與秋茶由於採摘與氣溫的原因是茶葉迅速生長,所有白毫銀針的外形幾乎定於細長之上,白毫也沒春茶那麼明顯。

還有其他生產茶葉的產區,用當地的原料以白茶的工藝製作,進入市場後也成為白毫銀針等,而這隻能稱為非原產地白茶,不能以「假」形容,畢竟都是茶葉,都是白茶工藝製作而成,外形、品質、口感上差異化區別很大,而這個就需要喝茶人自己通過與原產地的白毫銀針進行對比,接觸久了就能識別出來了。

茶,畢竟還是要喝的,單純的用理論知識來分辨很難定義精華,從口腔、味覺、嗅覺、身體的感官去感受茶葉,才能更好的融入茶,過得最準確的茶知識。


推薦閱讀:

TAG:白茶 | 白毫銀針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