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八世孫周夷王,為何烹殺姜子牙五世孫齊哀公?


《史記·齊本紀》: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當周夷王之時。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與其黨率營丘人襲攻殺胡公而自立,是為獻公。獻公元年,盡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臨菑。

從《史記》記載可見,周夷王之所以要殺齊哀公,是因為紀侯在說齊哀公的壞話。紀侯說了些什麼已不可考,但絕對是跟造反之類的大事密切相關,所以周夷王才如此雷霆大怒。

然而,紀侯之所以要陷害齊哀公,雖然歷史並沒有記載,可是從齊國、紀國兩國在山東半島的形勢就可推測個八九不離十了。


《史記》記載,齊哀公時齊國都城為臨淄;胡公繼位後,遷都薄姑;齊獻公殺胡公自立後,又將國都遷回了臨淄。

臨淄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而且這種獨特性令人極為訝異!

《公羊傳·庄公三年》記載:春秋「大惡人」齊襄公宣稱紀國如果不投降,就將對紀國滅族!魯庄公姬同為避免兩個姑姑死於非命,不得不勸紀侯之弟紀季投降齊國。各方壓力之下,紀季忍辱負重地率領酅(音稀,紀國城邑)歸順齊國,以保留紀國的五廟。(《公羊傳·魯庄公三年》)

紀季攜酅歸順齊國,在齊國吞併紀國的歷史上是標誌性事件。紀國從此一分為二,基本上成了齊國砧板上的肉,就看齊國什麼時候下手而已。

酅邑,居然存有紀國的五廟,可見這座城邑對於紀國的重要性。所謂五廟,就是即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廟。古代人對於祖宗的祭祀極為重視,紀國的五廟都在酅邑而不是紀國都城,可見酅邑在紀國的政治地位之高!

然而,知道酅邑的地理位置後,可能會令人大吃一驚——酅邑就位於今天山東淄博臨淄區東,與齊都臨淄舊址恰好在同一區!

齊國的都城臨淄與紀國的重要城邑酅邑居然同處一地,一旦兩國開戰,可以說就是一場生死決戰!

雖然齊國與紀國都為姜姓,很可能祖上五百年前是同一家,所以紀國的五廟與齊國都城才會這麼靠近。

齊國,眾所周知,是山東半島的大國。然而,紀國其實力也不小。

紀國國都位於今天山東壽光市南,在山東大國齊國旁邊。公元前722年8月,《左傳》記載:「紀人伐夷。」夷國,位於今天山東省即墨縣西。紀國從山東半島北部一路攻擊到山東半島南端,可見紀國實力並不弱。事實上,紀國領土覆蓋了整個山東半島中部,可是說也是一個僅次於齊國和魯國的山東半島大國。

實力看為對手的紀國與齊國,又處在如此地緣政治環境下,使得兩國存著天然競爭關係。

因而,紀侯要陷害齊哀公也就容易理解了——國與國之間生存競爭的必要手段。不過,紀侯沒想到的是,九世之後自己的國家會被一個叫姜諸兒的瘋子給滅了。


周夷王烹殺齊哀公之事,《史記》和《古本竹書紀年》都有提及。具體原因,只有《史記·齊太公世家》提了一句「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紀侯是何許人呢?從目前資料來看是一個位於山東半島中北部的紀國的國君。紀侯為姜姓,與齊國國君同宗,但具體和姜子牙什麼關係,沒有明確的記載。紀國和齊國都在山東發展,又是同宗,本來應該關係比較親近,但不知為何紀侯卻在周夷王面前說齊國的壞話,也可能是因為紀國想與齊國爭奪山東地區霸主的位置,所以不遺餘力地攻擊齊國。而周夷王的情況也比較特殊,他的上一任周王是他的叔叔周孝王。為什麼周孝王可以擔任周天子,可能是由於周夷王年幼,而且身體不好,所以作為叔叔越權繼位。好容易等到叔叔去世,周夷王才上台,由於身體原因,在諸侯面前缺乏威信,諸侯朝見之時,主動下堂還禮,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雖然諸侯表面上給天子祈福,祝願其早日康復,但實際上多有不服。在這種形勢下,周夷王可能希望通過處決齊哀公這件事迅速提升自己的威望。結果齊哀公就不幸成為這酷刑的犧牲品。齊哀公的名字叫不辰,有的資料里寫做「不臣」,不知是否是被刻意修改了名字,來表明他對周天子有不臣之心。至於說周武王與姜子牙算是同一個時代,周夷王和齊哀公大概差了三輩,由於存世文獻沒有早期周王和齊侯年齡、在位時間的準確數據,這個就不好推算了。


姜尚的齊國獲得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棱,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擁有征伐大權,經過幾代人的經營,疆域擴大,人口眾多,講道理這個五世孫是周夷王的長輩(那個時候應該還沒有不太聽話的諸侯,不太可能造反)可能有點裝逼,我輩分比你大,有錢有人有兵,我還想打誰打誰,可能不把小周放在眼裡。估計借政敵手,放倒了這個老薑,給煮了,九世後雖然給報仇了,但是死的有點冤枉,離開國太近了,比較牛逼的諸侯應該不會反,而且還帶親屬關係,挺悲催點事,個人猜的,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TAG:周武王 | 姜子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