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上很多人盲目貶低林徽因?他們是出於什麼心理?


謝邀。

非常贊同題主的看法!

在我看來,很多人貶低林徽因,大概出於這些心理:

1.討厭雞湯文。

前些年,掀起了民國熱,媒體把林徽因反覆炒作。什麼「你是人間四月天」之類的東西,男女老幼都喜歡引用。這種片面宣傳,把林徽因塑造成了一個小清新的形象。後來很多人開始反雞湯段子,反雞湯文,反沒有深度的小清新,林徽因就莫名其妙地躺槍了。

2.很多人討厭濫情的女子。

林徽因與徐志摩、金岳霖都有感情瓜葛,最後嫁給了梁思成。不少人覺得林徽因在感情上,太不專註,害慘了他們仨。

很多人討厭綠茶婊,然而,卻稀奇古怪地把林徽因視作民國最有名的綠茶婊。所以,那些人討厭林徽因。

3.不自知的從眾心理。

民國熱、林徽因熱過去後,媒體上特別是網路上出現了嘲諷貶斥林徽因的現象。很多人,自以為很清醒,以為別人還在盲目崇拜「人間四月天」的雞湯化林徽因,而自己早已經過了那個階段,看穿了林徽因。覺得自己比很多人更成熟、更智慧,更難以被忽悠。事實上,他們也是被媒體牽著鼻子走,也是在從眾而已,只是不自知罷了。

4.不少人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不應該太過張揚。

而林徽因特別是其年輕時,並不低調,結婚後,在北平還開了沙龍,吸引了好多人參加。有些人覺得林徽因太張揚,太高調了,不就是有點小才,能寫點小詩嗎?怎麼那麼不安分?

5.嫉妒。

林徽因出身好,家境富裕,漂亮善良,又有才華,最後還成了建築學大家,還為新中國設計了國徽。外貌、才華、金錢、愛情、名聲、子女等各方面都達到了人們幻想的美好境地。被人嫉妒是難免的。

她被一些非常有魅力又有成就的優秀男子喜愛。建築家梁思成,大詩人徐志摩,大哲學家金岳霖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他們卻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6.綜上,很多人表面上討厭的是林徽因這個人,實際上討厭的是某類現象或某種人物形象。

這些人討厭林徽因,多半受媒體的影響,而對民國的社會文化背景,比如女性特別崇尚自由獨立等不夠了解,也不願意去了解林徽因,又先入為主、自以為是,覺得自己了解林徽因,進而厭惡她。

只能說,林徽因很無辜。

偏見比無知更可怕!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開拓心胸,放下偏見,沉下來去直接面對林徽因等人物本身,而是繼續從媒體網路上獲得第二手三手乃至第N手的信息!

ps:此答案被二三友人看到,他們提出不同意見,還有些根據,大概是林家女確實濫情吧。有一友人還推薦了一本非常有料的小書——陳巨來《安持人物瑣憶》。此書講的是民國名人的八卦,超級毒舌,非常有料,也極有趣,但是有很多地方不可靠,喜歡名人八卦的,可以看下。

這本書,豆瓣評分8.2,看樣子真不錯。(圖自網路,侵刪)


閱讀答主的更多文章,請關注頭條號:風雅人文觀察。



首先感謝頭條的問答邀請,就讓我用一首打油詩來作答吧!

你是人間四月天,丹心可憫情可憐。

大音希聲覺夢醒,不及魍魎一縷煙。


謝邀。

民國才女林微因生於1904年6月10日,是民國時期的自由女神。她在文學史上創造了一段段精美文字,句句如清風,字字如音符。如她的秀麗,如她的高雅脫俗。她集美麗智慧博才於一身,她是那個時代的新女性。試問,這樣的女性,那位君子不逑,那位男子不善衷情。林微因生長在顯赫的家庭,早年父親便帶她出國,接受了國外新思想,她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師,尤其喜愛古建築,她是詩人,作家。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她是梁思成的第一位妻子。她的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都被珍藏,流傳至今。她的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等。《林徽因文集》文學構思細膩,有深意。她的一生與浪漫的情感結緣,她先後與大文學家徐志摩,哲學家金岳霖,最終與門當戶對的建築大師梁思成結為伉儷。並有了一位可愛的女兒和兒子。

林徽因早年是幸福美好的,過著令人羨慕的上層社會生活,中年卻經歷了戰亂之苦,過著平凡人的日子,中年的她一貧如洗,疾病帶來的苦痛哲磨,然而她執意留在祖國。1955年4月1日經過長達15年與病魔頑強抗爭的林微因與世長辭,那年她僅僅51歲。林微因是中國婦女的先覺者,面對這樣的奇女子,倘若還要糾纏她的情感,低毀她的詩般才華,無法理解巳過半個世紀的嫉妒,我只知道在她病痛之時仍然如花的美麗與對文學,古建築的執著熱愛。


謝邀請! 因為林徽因先天背景好,贏在了起跑線上,加上渾身上下散發的知性美以及與生俱來的貴族氣息,一般女性內心望塵莫及,想效仿也效仿不了,靠邊站的不計其數,尤其自身還會分清戀愛與婚姻中女性如何扮演角色,清楚自已個人魅力,適時應對在事業上有建樹的精英男人並運用得游忍有餘,網上很多人盲目貶低林徽因,她們只看其表面的光鮮,不知道這輝煌的背後她付出常人不知多少倍的艱辛與汗水,讓其奠定自己在世界建築領域輝煌成就與地位,因此不論哪個時代的女性要記住一個硬道理,外表美取悅一時,而如何在人生道路上腳踏實地積累豐富的知識底蘊才使一個女人魅力永恆!


感謝悟空邀答。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美就在那裡。

看」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有美貌便好吧,還那麼有才氣。美麗、婉約、聰慧,美女、才女集一身的女神林徽因自然引起了才子們的愛慕,當然引起一些人的妒忌。

從江南煙雨巷走來的婉約女子,對愛情大膽追求。如說三個優秀男人追求她,不如說她愛著三個男人。這也許是網上有人貶她的一個原因吧。但她恰當好處梳理好紛亂的感情,做出了理性選擇,但又不傷害放棄的追求者。她如蓮的一生,純凈,優雅,逝去半個多世紀,人們還念念不忘民國女神。

美,是欣賞!生活中有些人缺少愛,就羨慕嫉妒恨,貶一個愛意如海的女子。那,先學會欣賞美吧!對美的欣賞,愛離你就不遠了!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林微因有什麼錯?錯的是周圍的人,明知其人有婚約在身,還在那裡追求所謂的風花雪月……請記住,這是以國破山河在的民國為背景的大舞台,真心不適合唱後庭花的……好在兩家家教甚好,沒有量成悲劇。至於別個的悲劇,只能說活該二字了……


戲說冰心,本文從對冰心的分析出發,也算是對林徽因旁敲側擊式的側面評論。

本文從對冰心的分析出發,也可看到楊絳的影子。對楊絳,我只有一句話,她和謝婉瑩其實是一路人,但楊比謝聰明的多,也有城府的多,也幸運得多,畢竟她對錢鍾書有幾分真心。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是楊翻譯的也好,自己要說也罷,但這句話實在不妥,楊絳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看似相對完整的人格,和人前清高素雅的臉面。但這句話卻暴露了,其一直不願顯山露水的小心思,一個普通女人的無奈隱忍,淪為陪襯的不甘。這句話也是一般人可以理解楊絳的一條捷徑。深謀遠慮,卻百密一疏,十分可惜。所謂楊為謝影,絳心獨具。

這還用問嗎,家世,相貌,人品,性格,情懷,才華,學識,見識,閱歷,成就,男人緣,老公,朋友圈,閨蜜群,知名度,爭議度,軼事秘聞度,粉絲數量,粉絲層次,至今的網路關注度,冰心與林徽因要強相對比,那不是拿蘆花雞比鳳凰嗎,冰心嫉妒死,都是活該。

再者,謝婉瑩自己就是個作女,她那種悶騷,又自戀愚犟的秉性,虛偽白蓮花的做作,早就讓張愛玲的好友蘇青,一針見血地指出,大意是,冰心的文字有意無意的,總讓人聯想,作者應該是個清麗的佳人,可是謝本人就生得令人無語,直話就不直說了,就像見到網友真容時的懊惱。謝其實就是個綠茶屌絲女,也算是這一派的祖師奶奶。

此外張愛玲也曾因為有人把她和謝婉瑩並列而不快,張直言不能以此為榮。張說出這樣的話,看似還委婉,要是讓蘇青翻譯出來,可能就是,謝不過是個,粗識幾個字,文章半通不通的,又學人家拿腔作勢,再整個不倫不類的尷尬下流像,所謂村女進了三天私塾,書讀了兩頁,便胡思亂想著不甘寂寞,就是謝這樣,類似芙蓉姐姐史恆霞的個人城市化進程。

謝婉瑩真正有資格嫉妒的,其實是丁玲,兩人素質伯仲之間,而且同做過女性解放的春夢,不過丁玲比謝有勇有謀,她抓住西進的歷史機遇,成功染紅了自己,魯莽又坦蕩地,作了延安新新式的大女人,雖結局狼狽不堪,但一生任性到死,雖不才,也無怨無悔。可謝就悲催了許多,她始終無法衝破自己,自戀虛偽的天性,又帶著對舊式人生的種種誤解,近乎自欺欺人地活著,終其一生,在嫉妒與悶騷中作繭自縛,而看不清自己和這個變化的世界,謝應該是不幸的。

不過謝婉瑩,實在只是一個為時代所驚擾的普通人,一個在時代漩渦邊上,不求甚解的徘徊者,雖禁不住各種新思維的誘惑與挑逗,但終於,還是她自己資質平庸的路人本質,讓她剛濕了鞋,就嚇得落荒而逃,跑回鄉下去了。之後,她心裡有多少不甘,她就有多麼不幸。不過平心而論,謝實在沒有資格嫉妒她自己,根本無法比擬的天才巨擎,如林徽因,如張愛玲者。

說到冰心,這幾代人就記得一個"寄小讀者"的官樣文章,和小學課本里的無聊童話"小橘燈"。這樣小兒科的東西,彼時再怎麼吹捧,也禁不住幾年的淘洗,現在又怎麼能再拿得出手呢,怎麼能讓人心悅誠服地說,冰心奶奶,悶騷無罪,嫉妒有理呢。

如果一定要恭維文學家冰心幾句的話,我想她相較於張愛玲,甚至丁玲,就好象「簡愛」和「呼嘯山莊」的差別,所反映出的勃朗特兩姐妹,在世界與人生問題上的天差地別,以至於兩者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解破冰心的心結,就不能不提徐志摩。女人之間,外貌才華有別,相互嫉妒較勁是人之常情,其實無傷大雅,但一旦牽涉到愛情,若兩女子有意於同一名男子,那就不是嫉妒那麼簡單了。

而在徐志摩感情的天平上,林徽因無疑是最重的一枚砝碼,陸小曼次之,張右儀無足輕重,近乎為零,而謝婉瑩就只是在天平腳下的一個徐的仰慕者,一個負數,連上去的資格都沒有,而冰心之所以又有別於一般的仰慕者,又是因為她自己,在對徐志摩的態度上,表現地進退失據,失態非常,旁人觀之都為其尷尬冒汗。

冰心對徐志摩的感情,類似於林朝英對王重陽的痴怨,可是反過來說,謝婉瑩的一廂情願的單相思,又使得她自己,根本沒有資格,作徐志摩的林朝英。說出來很難堪,但這也就是單相思的摧殘,讓謝婉瑩,一個原本有情有欲,像蘇青和張愛玲,丁玲那樣的正常女人,自欺欺人地蜷縮在聖母的偽裝里,用自己想當然的聖潔情懷,來排遣對徐志摩有眼無珠的怨懟,其對林徽因和陸小曼的無端指責的衝動,也是來源於這種內心的扭曲,貌似對聖潔的篤定。

也好在冰心始終是自戀的平庸文人,出於一個知識分子的最低體面,她沒有作得太過出格,而表現的像容嬤嬤那樣。個人悲劇里的謝婉瑩,盡其所能的壓抑著自己,愛恨無著,她無奈的轉回頭,沉沒進對舊式人生的種種誤解之中,自顧自的對吳文藻,心不甘情不願地從一而終,修成正果,最低限度的成全了自己的心病。

最後以多年前的一條微博作結。林徽因,張愛玲,一熱一冷,一進一退,一個獻身的決絕,一個獨善的完整,一個只知理想,一個看透危局,都是了不起的中國人。林徽因不諳時務,為理想而進,張愛玲深明危局,為獨善而退,沒有比這兩者更好更善的人生選擇了。這兩人代表了中國現代,兩種截然不同,但都卓然高貴的命運選擇。以徽因之論,誠之,中國是有希望的,以愛玲之思,明之,中國人是有希望的。


感謝邀請。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叫做從眾。

從眾是在群體壓力下,個體在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願的與群體中的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從眾俗稱「隨大流」,表現為個體的意見與行為和群體中的多數人相符合。社會心理學研究多的是行為當面的從眾。從眾行為的特點如下:

1.引起從眾的群體壓力可以是真實存在的,也可以是想像的。個體想像中的群體的優勢傾向,也會對個體造成壓力,使其選擇與想像的多數人的傾向相一致的行為。

2.群體壓力可以在個體意識到的情況下發生作用,使個體通過理性抉擇,選擇從眾,也可以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發生影響,使人不自覺的跟隨多數人行動。

從個體來看,人在許多方面只有與社會主導的傾向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當然,從眾畢竟是一種被動的接受群體影響的方式,如果凡事從眾,缺乏獨立思考,那麼也會使自己失去主動性和缺乏個性。正確的做法是從眾但不盲從。

所以說,網上很多人盲目貶低林徽因應該是從眾的心理。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應該是從眾類型中的權宜從眾。個體的外在行為與群體保持一致,但內心卻懷疑群體的判斷,相信真理在自己這邊。只是迫於群體壓力,暫時在行為上附和群體的要求。這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種從眾形式。

而從眾行為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般來說有三點:

1.尋求行為參照

2.對偏離的恐懼

3.群體凝聚力


林微因長得不但漂亮而且有才,喜歡林徽因的人越多,貶低她的人也會越多。說明她引人關注。她從沒發表自傳、回憶錄、日記。沒標榜過:丈夫多愛她、誰誰對她有意、這個是我喜歡她的理由。


人生總沒有一心裡的。兒切評論一個人!別人,沒有朋友關係!你說一句話他就不愛聽,如果是真心朋友?評論!罵他,也許他罵你!是心裡過議不去,再說去世了的人。也沒有必要罵了!人不在了,誰也會力開人世?


推薦閱讀:

TAG:林徽因 | 張愛玲 | 歷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