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沈歸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因此它也被稱為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長詩。主要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控告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自由的合理願望。女主角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鬥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為後面的青年男女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好像直到現在《孔雀東南飛》不斷被改編成各種劇本,在舞台上表演演出呢,記得以前我看過這個舞台劇。

讀《孔雀東南飛》會讓人對愛情得到更深的了解。我們從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婚姻悲劇中認識到,他們以血的事實有力的控訴了封建禮教的吃人罪惡,寄託了青年一代對幸福婚姻的熱烈嚮往。詩中的情節主要圍繞劉蘭芝的恩愛愛情而發展。作者不斷讓故事情節發展起來,展示了劉蘭芝對愛情的忠貞。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得到,愛情是需要更新的,太封建的愛情最後只會導致破裂。

有時候看很多電視劇電影的總是習慣把最刻薄的話留給最親愛的人;心中的關愛脫口而出時,卻變成了埋怨;對愛的渴望也總是以指責對方的形式出場;導致家庭的破裂,現在離婚的越來越多了。因為生活不是童話,而婚姻,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我就記得這一句,不過文章的大致內容還是記得的,簡單概括就是一對痴男怨女的故事,嗯,還有惡毒婆婆和勢力大舅哥的故事,這麼理解你應該就明白了。

雖然這篇長歌揭露的是封建社會下婚姻的不美滿,但是也能看出父母,長輩對婚姻的影響有多大。現在社會也有很多這樣的是,簡單概括就是媽寶男。因為聽媽媽的話,而將原本美好的婚姻葬送,最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其實,我們應該從孔雀東南飛中反思:婚姻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為了傳宗接代,那麼你聽父母的,找一個能生孩子的就夠了。

如果是為了愛情,那麼我的愛情我做主,為什麼要去聽父母的話?

有人說,父母是生你養你的人,沒錯,確實。但是,真正陪你走到最後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而是你的配偶!如果只是為了顧及父母的所謂感受,而娶了一個自己並不愛的人,最終的結局只不過是一個悲劇。

現在的社會,不管其原因是什麼,造就了很多的媽寶男、鳳凰男、拜金女,這些因素都是造成婚姻不美滿的原因。而很多人都將其稱之為自己是在盡孝!

一個真正的好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子女開開心心的。如果你為了父母的開心,而讓自己不開心,整天愁眉苦臉的,那你的父母又能多開心?

因此,奉勸各位,千萬不要學《孔雀東南飛》里的男女主角,造成令自己遺憾終身的悲劇。

照例,又是一張圖:


謝謝君邀請!《孔雀東南飛》流傳於東漢末年,一方面反映了愛情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脆弱,另外還有婦女在雙重權力(父權,夫權)摧殘下的生活艱辛。作者切入主題時,沒有直接把女主角劉蘭芝托生在雙重權力下,而是托生在其滋生品━婆婆的權力和兄長的權力,反映了當時這兩個權力肆無忌憚的滋生,蔓延,有狐假虎威之嫌,用時下的話說,就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濫用職權。

「蘭芝」乃高貴之意,「一家有女,百家求」,作者傾其筆墨從各個方面褒獎了劉蘭芝,最後故事謝幕時,其情節達到頂峰:丈夫為她殉情,松柏為她守靈━喻愛情常青。梧桐枝枝纏繞━喻結髮為夫妻。鴛鴦五更鳴━喻其忠貞不渝的愛情莫要以悲慘謝幕!

寧拆十座廟,莫毀一門親…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學詩書,十七為君婦。妾既為君婦,守節情不移…(只記得這麼多)封建社會把一個天真活潑、多才多藝、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少女,摧殘成了全身傷痕纍纍的憔悴的少婦。幸好她還是堅強起來,不為封建社會的禮所屈服,毅然決然要離開離束縛自己的封建枷鎖,嚮往自由,嚮往美好在奮力、努力?(寫的不好,別笑話我)


序說:東漢末建發(公元196-219)年間,廬江太守衙門裡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娘家,她(回娘家後)發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而死)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樹上弔死了。當時的人哀掉他們,寫下這首詩記述這件事。

孔雀鳥向東南方向飛去,飛上五里便徘徊一陣。

「(我)十三歲能夠織精美的白娟,十四歲學會了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傷。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則,專心不移。我一個人留在空房裡,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雞叫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還故意嫌我織得慢。並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您家的)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麼用。(您)現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後,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命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幹)的妻子,結婚後(少年夫妻)相親相愛地生活,(並約定)死後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我們)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正當,哪裡料到會使母親不滿意呢?」

焦母對仲卿說:「(你)怎麼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麼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羅敷,(長相)可愛,沒有誰比得上,母親替你去求婚。(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著稟告:「孩兒恭敬地稟告母親,現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聽了兒子的話,(用拳頭)敲著床大發脾氣(罵道):「你這小子沒有什麼害怕的了,怎麼敢幫你媳婦說話!我對她已經沒有什麼恩情了,當然不能答應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聲,對母親拜了兩拜,回到自己房裡,張嘴想對妻子說話,卻抽抽咽咽話也說不成句:「本來我不願趕你走,但有母親逼迫著。你只好暫時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回太守府里辦事,不久我一定回來,回來後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來。為此,你就受點委屈吧,千萬不要違背我的說。」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不要再增加麻煩了!記得那一年冬末,我辭別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時總是順從婆婆的意旨,一舉一動哪裡敢自作主張呢?白天黑夜勤懇地操作,我孤孤單單地受盡辛苦折磨,總以為沒有過錯,終身侍奉婆婆。(我)到底還是被趕走了,哪裡還說得上再回到你家來?我有繡花的齊腰短襖,上面美麗的刺繡發出光彩,紅色羅紗做的雙層斗帳,四角掛著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個,箱子上都用碧綠色的絲繩捆紮著。樣樣東西各自不相同,種種器皿都在那箱簾裡面。我人低賤,東西也不值錢,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後再娶的妻子,留著作為我贈送(給你)的紀念品吧,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時時把這些東西作個安慰吧,(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我。」

雞啼了,外面天將亮了,劉蘭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齊齊。穿上我的繡花夾裙,每穿戴一件衣飾,都要更換好幾遍。腳下穿著絲鞋,頭上戴(插)著閃閃發光的首飾,腰上束著白絹子,光彩象水波一樣流動,耳朵戴著用明月珠做的耳墜,手指纖細白嫩象削尖的蔥根,嘴唇紅潤,象含著紅色寶石,輕盈地踏著細步,精巧美麗,真是世上沒有第二個。

劉蘭芝走上廳堂拜見婆婆,婆婆不停地發怒。(蘭芝說:)「從前我做女兒時,出世後從小生長在鄉間,本來就沒受過什麼好的教養,同你家少爺結婚,更感到慚愧。接受婆婆送的錢財禮品很多,卻不能承擔婆婆的使喚。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記掛婆婆在家裡辛苦操勞。」回頭再與小姑告別,眼淚象連串的珠子掉下來。(劉蘭芝對小姑說:)「我初來你家時,小姑你剛能扶著床學走路,今天我被趕走,小姑你長得和我一樣高了。希望你努力盡心奉養母親,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時候不要忘記我。」(蘭芝說完)出門登上車子離去了,眼淚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馬走在前面,劉蘭芝的車行在後面,車子發出隱隱甸甸的響聲,一起會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馬坐入劉蘭芝的車中,兩人低頭互相湊近耳朵低聲說話。(焦仲卿說):「我發誓不與你斷絕關係,你暫且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去廬江太守府(辦事),不久一定會回來,我對天發誓,決不會對不起你。」

劉蘭芝對焦鍾卿說:「感謝你忠誠相愛的心愿!你既然這樣記著我,盼望你不久就能來接我,你一定要成為磐石,我一定要成為蒲草和葦子。蒲草和葦子柔軟結實得象絲一樣,磐石不容易被轉移。我有一個親哥哥,性情行為暴躁如雷,恐怕不會聽任我的意願,想到將來我心裡象煎熬一樣。」接著舉手告別,惆悵不止,兩人的感情同樣的戀戀不捨。

蘭芝走進了家門,來到內堂,上前後退都覺得沒有臉面。劉母(看見蘭芝回來)大為驚訝,拍著手掌說:「沒想到你自己回來了!十三歲就教你紡織,十四歲就能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懂得禮節,十七歲送你出嫁,總以為你不會有什麼過失。你現在究竟有什麼過錯,沒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來了!」蘭芝慚愧地對母親說:「女兒實在沒有什麼過錯。」母親聽後非常悲傷。

(蘭芝)回家才十多天,縣令派了媒人上門來。(媒人)說,縣令家有個三公子,人長得漂亮文雅,世上無雙,年齡只有十八九歲,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幹。

劉母對女兒說:「你可以去答應他。」女兒含著眼淚回答說:「蘭芝才回來時,焦仲卿再三囑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離。今天違背情義,恐怕這件事這樣做不合適。那麼你可以回絕來說媒的人,(以後)慢慢再講這件事吧。」

劉母告訴媒人說:「(我們)貧賤人家,有了這個女兒,她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麼配得上縣太爺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再訪求別的女子),我不能就答應你。」

縣令的媒人走了幾天後,不久太守派郡丞來求婚了。說太守家有第五個兒子,嬌美俊逸,還沒有結婚,請郡丞去做媒人,這是主簿傳達下來的話。郡丞直接對劉母說:「我們太守家,有這樣一個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結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來說媒。」

劉母謝絕媒人說:「女兒先前有過誓言,老婦我怎麼敢(對她)說再嫁這件事呢?」

蘭芝哥哥聽到太守求婚被拒這件事,心中煩躁不安,開口對妹妹說:「你作這樣打算怎麼不好好考慮!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個小官吏,這次出嫁得到一個貴公子,運氣的好壞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樣,(好運氣)足夠使你終身榮耀富貴,不嫁給這樣仁義的公子,往後你打算怎麼辦?」

蘭芝抬頭回答道:「道理確實象哥哥說的話一樣,我辭別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裡。怎麼處理完全聽從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隨便作主呢?雖然我與府吏立下誓約,但與他永遠沒有機會見面了。立刻就答應太守這門親事,就可以結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從座位上起來連聲說:「是是,就這樣辦,就這樣辦。」他回到郡府報告太守說:「我接受您交給的使命,到劉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緣份,說媒很成功。」太守聽了這些話,心裡非常歡喜,(馬上)查看婚嫁歷,又翻看婚嫁書,便告訴郡丞:「婚期定在這個月內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適合,好日子就在三十這一天,今天已經是二十七了,你趕快去劉家訂好結婚日期。」太守府內大家互相傳話說:「趕快籌辦婚禮吧!」(趕辦婚禮的人)象天上的浮雲一樣來來往往連接上斷。裝婚禮(物品)的船繪有青雀和白天鵝的圖案,四角掛著綉有龍的旗幡,輕輕地隨風飄蕩。金色的車子白玉鑲的車輪,緩步前行的青驄馬,套有四周垂著彩纓、下面刻著金飾的馬鞍。贈送的聘金有三百萬,都用青色的絲線穿著,各色綢緞有三百匹,從交州廣州採購來的山珍海味。跟從的人有四五百,熱熱鬧鬧來到廬江郡府門。

阿母對女兒說:「剛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來迎接你,為什麼還不做衣裳?不要讓婚事辦不起來!」

蘭芝默默不作聲,用手巾捂著嘴哭泣,眼淚淌下就象水一樣傾瀉。移動我坐著的琉璃榻,搬出來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著剪刀和尺子,右手拿著綾羅綢緞(動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繡花的夾裙,晚上做成了單羅衫。陰沉沉地天快要黑了,蘭芝滿懷悉思,走出門去痛哭。

焦仲卿聽到這個變化,於是請假暫時回來,到蘭芝家還有二三里的地方,人傷心,馬也衣鳴。蘭芝熟悉府吏的馬叫聲,輕步快跑去迎接他,悲傷失意地望著,知道(相愛的)人來了。她舉起手撫摸著馬鞍,哀聲長嘆使人心都碎了。說:「自從你離開我以後,人事的變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親生母親,逼迫我的還有親哥哥,硬把我許配給別人了,你回來有什麼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對蘭芝說:「祝賀你得到高升!我這塊磐石方正又堅實,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葦一時柔韌,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間罷了。你將會一天天地富貴起來,我一個人獨自走到地府去吧!」

蘭芝對焦仲卿說:「哪裡想到(你會)說出這種話來!同是被逼迫,你這樣我也這樣,(我們)在地府下互相見面吧!(但願)不要違背今天的誓言!」(他們)互相緊緊地握著手,然後告別離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裡。活著的人卻作臨死的訣別,心裡的憤恨哪裡說得盡呢?想到(他們)將要永遠離開人世間,無論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廳堂拜見母親說:「今天風大又非常寒冷,寒風摧折了樹木,院子里的白蘭花上結滿了濃霜。兒子現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陽一樣,使得母親在今後很孤單。(我)是有意作這樣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麼鬼神了!願您的壽命象南山的石頭一樣長久,願您的身體永遠健康又舒順!」

焦母聽到(兒子)這些話,淚水隨著說話聲一起流下,說:「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府里任官職,千萬不要為了(一個)婦人去尋死,(你和她)貴賤不同,(休掉了她)哪裡就算薄情呢?東鄰有個賢慧的女子,她的美麗在城內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會有答覆。」

焦仲卿向母親拜了兩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裡長聲嘆息,自殺的打算就這樣決定了。(他)把頭轉向蘭芝住過的內房,(睹物生情),越來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蘭芝)結婚的那一天牛叫馬嘶的時候,劉蘭芝走進了行婚禮的青布篷帳,在暗沉沉的黃昏後,靜悄悄的,人們開始安歇了。(蘭芝自言自語說):「我的生命在今天結束了,魂靈要離開了,讓這屍體長久地留在人間吧」!(於是)挽起裙子,脫去絲鞋,縱身跳進清水池裡。

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自殺這件事,心裡知道(從此與劉蘭芝)永遠離別了,在庭院里的樹下徘徊了一陣,自己就在向著東南的樹枝上弔死了。

焦劉兩家要求合葬,於是把兩個人合葬在華山傍邊。(在墳墓的)東西兩旁種上松柏,(在墳墓的)左右兩側種上梧桐,(這些樹)條條樹枝互相覆蓋著,片片葉子互相連接著。樹中有一對飛鳥,它們的名字叫做鴛鴦,仰頭相互對著叫,天天夜裡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腳步聽,寡婦聽見了,從床上起來,心裡很不安定。多多勸告後世的人,把這件事作為教訓,千萬不要忘記啊!


《孔雀東南飛》是一出愛情悲劇,也是兩個家庭的悲劇。更可悲的是,這種悲劇現在依然在時不時地上演,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對成年子女干涉過多的父母、對母親唯唯諾諾的丈夫、有心反抗無力回天的妻子,還有離婚女被迅速逼嫁的社會環境,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存在。很多人都可以在這個故事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

焦母和劉母,代表著喜歡掌控子輩人生、掌控欲較強的父輩。對焦母來說,兒子喜歡不喜歡這個兒媳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兒媳婦是不是聽自己的話。不聽話的媳婦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她從自己家裡攆出去。對劉母來說,女兒與女婿是不是還有感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得趕緊把這個離婚的女兒嫁出去,不然兒子不高興了。

幾千年來,中國父母習慣把孩子作為自己生活的重心,處處打著為他們好的招牌,對其人生指手劃腳。

對焦仲卿來說,母親把自己拉扯大不容易,母親要攆媳婦走,妻子作為小輩就讓一下她,自己受點委屈吃點虧也沒有什麼。

劉蘭芝天天獨守空房,日夜辛勤勞作,家庭的重擔都挑在肩上,婆婆還成天挑剔自己的 不是,心中累聚了那麼多的不滿,就想跟好不容易回家的丈夫說說,可是,在丈夫那裡,母親是他不能被人冒犯的痛,母親做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為了這個家,妻子怎麼能那麼說自己的母親呢。

這個故事所展示的一切,是中國社會一直存在的現象。所有經歷著婚姻家庭的人都會感同身受,所以才會具有歷久不衰的魅力。


散亂地讀過幾本書,零碎地看了幾篇藝評,依稀記得下面兩句話。「樂府雙塔」,即指漢代樂府詩中的敘事名篇,《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後一首譽稱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發展的重要標誌。「如何評價《孔雀東南飛》」呢?(以下簡積《孔》)。

這「篾筐「很大,不知該把哪些東西往裡邊擱,篾筐才會稍微滿意。幸好有人「搶答「了,我也樂得省時省力,拾人牙慧再哆嗦少許,算作「回答「,謝邀。

《孔》詩與其它名詩的最大不同有:一、詩前的序文就是故事梗概,是對這首敘事詩的高度濃縮。二、詩中所言,時有其人,時有其事,勿容置疑。不像其它詩篇虛構的成份極多。此兩點針對「序曰「而巳。

《孔》詩的藝術特點。 詩以「對話「見長,通過人物對話來塑造人物形象。在一首詩中同時塑造多個不同個性特徵的人物,非常成功。即便是某些短篇小說也難從相比。說得稍微細點,把整首詩分為三十節,其中有二十五節都是人物間的對話,只有少許描述還包括必要的提示。純粹對人物(事)的描寫只有五個小節。並且還有對「事件「的總結與警示。作者的「對話「藝術,可見一斑。

《孔》詩運用了比興手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和浪漫主義手法(結尾處)。更突出劉,焦的殉情顯得「悲「而「壯「。

《孔》詩成功地塑造了什麼樣的人物形象呢?

封建禮教滿腦,兇狠刁蠻,處處找碴的公婆;

強勢武斷,攀權附勢的劉家兄弟;

對愛情堅貞不移具有共同理念,最後雙雙以死抗爭的,贏得後世人讚許的劉蘭芝,焦仲卿夫婦。

其它次要人物也各有個性特徵,不再多說。

《孔》詩的社會意義。《孔》詩的誕生其本身就表示已經向吃人的封建禮教宣戰。喚醒世人對封建的愚昧落後的封建制度敢於說「不「。這才是《孔》詩的社會意義所在。

當一個人翻開歷史卷宗,閱讀古典名著的時候,既要跨得進去,又要走得走來。不要讓歷史把讀者囚禁了。


謝謝邀請回答,孔雀東南飛是一個悲慘的故事,在封建社會,年輕男女是沒有話語權的,父母之命不能圍,無父母者兄嫂說了算。特別是貧窮家庭父母見錢眼開,在當時的社會父母要你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有不叢女孩命運是相當的悲慘。大都會凄慘而死。標題中的主人公劉蘭芝和其前夫都是,殉情而死。這都是幾千年來封建社會愚孝造成悲結局是值得人民深思的


哎!此乃儒家之惡。儒家講子女婚姻大事必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若私下苟合,為世人不齒。此事之所以後人歌頌,是因為二人先遵守父母之命,其後相守彼此的誓約。這兩方面都合乎於儒家的義,而且是以捨身而取義。在那個年代子女是不能反抗父母的,因而有此悲劇。


推薦閱讀:

TAG:孔雀東南飛 | 文學 | 讀書 | 故事 | 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