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應該怎樣看孔孟儒學?


孔孟儒學思想,在歷史上有其積極一面,也有落後腐朽的一面。我們今天的一些人由於復古心切,積極的提倡所謂的讀經,認為孔孟儒學的道德思想可以提振社會風氣,認為中國傳統儒學可以對抗西方思想。我認為,孔孟儒學不能救中國,孔孟儒學出不來憲政。從核心來說,孔孟儒學就是為了維護舊有統治階級利益的,是一種保守主義思想,其提倡的道德體系,都是圍繞保守主義而服務的,並不是最好的道德層次。什麼是最好的道德層次,我認為社會主義道德中的「為人民服務」和西方社會的「自由、民主、法制」和「人人平等」的理念,就是最好的道德層次。有了這些更好的東西,我們沒有必要專門去學那些東西。

現在很多地方大搞所謂的「國學讀經班」,讓六七歲,甚至三四歲的小孩子去讀經,已經走火入魔了。我始終認為,現有的中小學教科書裡面也有不少國學經典,小孩子讀一讀教科書就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再到社上去讀什麼國學經典。其實,那些讀經班都是騙人的,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幌子,其實是傳播一些愚忠愚孝的陳腐觀念。讀經的小孩,我的朋友的小孩就是,他三歲被強迫讀經,讀了一年,買了幾套高級教材,一套就是兩三萬元的天價。他的家長每天被讀經班的人忽悠:

快讓你的孩子讀經,讀經你馬上可以成才,以後你孩子會賺幾千萬給你花。要是你不讓孩子讀經,孩子以後肯定不孝順,長大了拿刀砍父母。

這又是忽悠,又是恐嚇的煽動言論,足足把家長嚇得半死,還敢不去讓孩子讀經嗎?不僅強迫孩子讀,家長自己也讀,結果一年後,夫妻感情也差了(讀經後夫妻生活也不過了),孩子得了嚴重的神經性抽動症,醫生說是壓力太大造成的,基本沒有可能痊癒。一個家庭就這樣沉淪到絕望的深淵,至今看不見希望。

我們要警惕「大師」們假借孔孟儒學,向科學與民主開炮。這樣的國學熱,是將國學變成民族前進的絆腳石,是將國粹變成國渣,繼續讓死人拖住活人。

趙士林認為,「國學熱」不僅在從「五四」往後退,甚至在從孔子往後退。孔子的偉大貢獻之一就是開創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理性精神。例如他將《易經》從算卦的書變成哲學的書,從和鬼打交道的書變成和人打交道的書(馮友蘭語),剔除了《易經》的神秘主義和蒙昧主義,空前地提高了《易經》的文化品位。但在國學熱中,各種國學班都有「易學大師」在裝神弄鬼地算卦,都有「風水先生」在給房地產老總上「國學課」,課程的內容當然只能是「左青龍,右白虎」云云,最後就在最高學府的課堂上玩起了「奇門遁甲」。......我們應切記,繼承和弘揚傳統,只能從孔子往前走,不能從孔子往後退;只能從「五四」往前走,不能從「五四」往後退;只能從改革往前走,不能從改革往後退。


應當如實去看。

真正反映孔孟思想的不是《弟子規》、《三字經》這類的通俗著作,也不是我們一般宗族社會裡的家訓。這些思想材料有沒有反映孔孟思想呢?肯定有,不能不說是受孔孟思想影響的。但是不是就是孔孟思想呢?肯定也不是。這些二手材料,各自都帶著撰作者自己個人的思想傾向、時代偏見而投射了他們自以為的孔孟思想。

就算是朱熹、王陽明等人解說的孔孟思想,也不能說是孔孟思想。實際上,他們是通過解說孔孟來表達他們自己各自的思想的。

所以,我們應當自己去閱讀孔孟的原典,然後可以參考別人的解說但不能盲信,才能夠真正發現孔子、孟子的偉大。當你真正去閱讀《論語》,你才會發現類似《三字經》、《弟子規》的思想與其思想相比,原來是「似則似矣,是則不是」。這種差別,其實就像有機食品與農藥殘留過度的食品的差別那麼大;就像一雙劣質鞋與好鞋之不可同日而語。雖然,我們都將其稱為食品,都將其稱為鞋子。

孔子與孟子的思想非常深刻,具有許多高度真理性的洞察,在我看來,在西方的哲學家中,也許只有蘇格拉底是可以與之媲美的,其餘都完全沒有達到他們的高度。

如果作為中國人,因為語言的障礙,以及種種思想上的曲解,乃至惡意歪曲以及誹謗的解說,而不能領略孔子與孟子思想的深刻與優美,這就有如一個人就坐在閃閃發光的鑽石的邊上卻在那裡拚命地哭窮一樣的不幸。


儒家思想脫胎於道家,老子是孔子的老師,而孔子一生也踐證了其述而不作的諾言。所以說起來儒學其實某種意義上就是拿來實踐的道學。

儒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意義,莫要把儒教里的倫理綱常拿出來反抗,宗教有缺點不能說學術有問題。就如同佛學是好東西,但佛教就不見得。

儒學本身是一個內聖外王的過程,裡面更突出的是哲學,是思維方式,是世界觀更是方法論。通透儒學的人,讓人如沐春風,潤物無聲。

儒學大師普遍存在於大政治家大商人大外交家中。這也是其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儒學是帝王術,一個不懂儒學的人碰到懂的人怕是怎麼被玩死都不知道。若真有抱負要貢獻社會,對不起,你必須學。

儒學以孔子列書單為發源,以王陽明心學為盛境,又在張居正曾國藩等人發揚,後又被偏執心學的幾人所破壞。再到如今,太祖再立新說,但是其不符合我們的心性,未來怕還是會成為儒學天下。

不說了,要給領導倒水,偷偷說一句,我們領導個個懂王陽明,我熟悉的生意人也花大價錢報班去學。不懂的人一般都是平頭百姓,哈哈哈,自己體會去吧


謝邀!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每個人的思想境界深淺不同,理解的層次就不同,看法當然就不同,要說應該怎樣看,有點勉為其難,甚至食而不化。雖然我們每個人的境界深淺不一,或說境界不高,但是如果是有善根有福德的人,他就會相信正面的觀點,如果福淺智陋,他就偏於負面的認識,正所謂「佛以一音演妙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孔子稱為聖人,孟子稱亞聖,孔孟思想作為「聖言量」是述而不作的,他只是把客觀真理,本來就存在的自然規範講述出來,從來沒有創作過。本人根智陋劣,境界膚淺,不敢妄揣聖人境界,只能是仰而視之。


孔子說過一句話:

「三人行,必有我師(濕)焉。擇其善(鱔)者而從之,其不善(鱔)者而改之。」

(這是為了加深印象,而不是為了污,謝謝,請不要因此噴我。)

在幾千年前,儒學的老大都這麼跟我們說了,我們還能怎麼看?

你覺得哪?

(PS:這句話我在這裡主要指的是後面那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孔孟之道是儒家思想,是道德之高點,與法家形成一主觀的,一強制的思想言行的規範,由於時代久遠在大中華圈(漢族為主,小數民族及周邊國家)形成的統一公認的思想傳統。幾千年來,對大中華圈,乃至世界都有深遠穩定社會作用。在今天儒家思想對社會,家庭的穩定和積極向上的態度有不何缺作用,如社會結構,政府與家與個人的關係,家庭里的長者與成年人及孩童的關係。例如,用現代實際情況看,重男輕女,婚姻制度等。我們要反思,要問我們所批評古人婚姻制度,真的不合理嗎,幾千年的是這樣過來了,現在所提倡婚姻制度讓大家更好嗎,現實情況是否定的,大齡不婚越來越多,結婚率越來越低可離婚率越來越高,古人的儒家思想真的是重男輕女嗎!我以為,古人是讓男子擔起了責任(維生計包括保護女性)讓有能力者越承擔越大責任罷了,整體來說古人的男女觀及婚姻制度有條有理(更接近自然法側)比現在的明白多和正常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每個人都會說,真正去做,去反思側少。


孔孟在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有著深遠的意義,但是不能以偏概全以點概面。不是全部的思想都是積極的或者都是腐朽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每個國家如果僅僅用法律治國那麼很多事情就會顯的不近人情,用道德治國。那麼面對人類的劣根性又不能形成有效的約束。所以兩者要結合在一起互補才能使社會平穩發展。所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這上面就很恰當。用仁孝忠義教化思想用法理制定行為準則。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要去除其中的封建思想。只取其與人為善的思想。適應民主潮流,提倡人人平等。不愚忠愚孝。在新的時代起到升華人思想的作用而不是作為政治工具愚民愚教。可以說沒有先進的指導思想與優良的名族文化就會造成人民的道德淪喪,社會混亂。因此不能片面的獨尊儒術,也不能誤解聖人之言。要做一個理性之人和至誠至真之人。


孔孟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儒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儒家思想幾千年來,對中國,對亞洲,乃至世界都有深遠影響。在今天儒家思想對社會和弦穩定,家庭和睦仍然有重要作用,但是儒家思想產生有些觀念在當今社會是不適宜的,如重男輕女,等級觀念等。所以對儒家思想的正確態度是明辨其是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即便是在文革時期,所謂的批孔運動,不是對儒家思想的反動與修正,而是對其的繼承和發展。歷史證明,凝聚中華民族的儒家文化,不僅是先秦諸子百家的融合,更是人類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人類的希望。


推薦閱讀:

TAG:孔子 | 孟子 | 國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