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偶像和中國偶像的區別是什麼?


近些年來

中國出現了很多偶像組合

比如前段時間大火的

火箭少女、NINE PERCENT 等

但其實

這種養成系偶像的發源地

是我們的鄰居日本

▲火箭少女

對於觀眾或粉絲們來說

看著這些年輕人一步步成長

從初始的青澀變得越來越專業

真的會讓人不禁生出養孩子的成就感

這種陪伴喜歡的人

一起長大的感覺不要太棒!

養成系的偶像團體

目標人群主要是宅男粉絲

而從秋葉原走出來的AKB48

可以說是這類團體中最成功的的例子

▲AKB48(部分成員)

當然

演藝圈的規則歷來是

成功的只是小部分

更多的是默默無名的小藝人

他們有些人甚至還掙扎在生存線

隨著聚光燈下的明星偶像

光鮮亮麗、風光無限

她們也成為了萬千年輕人

憧憬嚮往的對象

所以逐漸催生出了

一批又一批地下偶像組合

據統計顯示

日本女性偶像組合

總人數在10000左右

其中的80%都屬於地下偶像

「地下偶像」也就是平民偶像

他們大多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女孩

當然其中也不乏未成年的女生

她們一般沒條件與主流公司簽約

也沒有資金進行全方位包裝和宣傳

而是隸屬於小型經紀公司

甚至連經紀公司也沒有

也很少會在主流媒體上出現

主要是Live house或露天演出

她們靠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希望能在追夢的路上殺出重圍

然而這些表面看著還行的地下偶像

其實背後掩藏著的是諸多辛酸與無奈

首先就是人氣問題

有高人氣才能有高收入

在人氣的判斷上

粉絲投票數就決定了一切

一般來說

同一天在同一個會場內

會有多個組合輪番進行表演

各位觀眾在入場後

都可以投票給喜歡的偶像

這個票數決定了組合的排名

更直接的體現就是個人的價值和酬勞

所以

各個組合為了吸引粉絲

最大化的提高人氣

都逐漸摒棄了傳統的清純偶像形象

更加追求個性和與眾不同

許多怪異出格的道具都是家常便飯

組合人氣不佳

就有被解散和淘汰的可能

所以結束每天的演出後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

當天的人氣排名情況

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組合

紅色箱子來自「蒸汽少女」組合

共有成員10人

在出道一段時間之後

超過了原排名第一的「愛麗絲十號」

由於落到了第二位

所以愛麗絲十號的危機感很強

一直在為新歌積極排練

希望能夠挽回人氣

重新回到首位

因此

在當天演出完後繼續排練

直到凌晨34點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而且

即使在這麼高強度的工作下

他們的收入依舊很低

入不敷出也是家常便飯

在早前的一個節目中

NHK的記者就曾去宿舍

採訪過「愛麗絲十號」的成員

這個由經紀公司準備的房間

10多平米里住了5個女孩

房間不可避免的擁擠而凌亂

由於收入非常低

所以對這些女孩來說

生存要比出名重要的多得多

這些在窗台上養著的

寫著名字的豆苗

並不是養來為了玩的

而是當作蔬菜吃的

在開始晚上的演出之前

成員們還會親自上街發傳單

只為了可以拉到更多觀眾

他們一個月舉辦近30場演出

收入卻只有3-4萬日元

這往往不夠支撐生活

所以女孩們還會在外面打工

在組合剛出道時

甚至出現過每人每月

只分到138日元的情況

連轉賬費都比這多

演出和訓練的強度都很大

雖然女孩們都很年輕

但也依舊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她們不得不在身上貼各種膏藥

來緩解肉體上的疼痛

不過女孩們絲毫不介意苦痛

對於她們來說

這是都是為了實現夢想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對於這些女孩追求的夢想

許多父母都不是完全知情的

他們只感覺女兒在做喜歡的事

還有一部分知道的父母

也基本都表現出支持和理解

畢竟這是孩子們的夢想

既然是自己選擇的路

即使將來可能無所成

但至少不後悔

說完「愛麗絲十號」

再來說說超過她們的「蒸汽少女」

這個組合曾被喻為

「日本最窮的少女偶像組合」

這個組合同樣活躍在秋葉原

是一個平均年齡18的十人組合

她們每天都會有固定演出

粉絲量也已經很多

但是其中四個成員

因為沒住處也沒錢

只能擠在事務所樓上生活

這裡沒有配備廚房

只能把電飯鍋放在廁所里

不過房租倒是低廉

每人每月只需要3w多日元

1800人民幣左右

由於收入實在是少

所以她們常常買不起日用品

就只能拿保鮮袋當化妝包

還拿保鮮袋當錢包

連日用品都買不起

就更不用提昂貴的化妝品了

比如姑娘們拿出火柴

然後「嚓」的一下點著了

接下去的一幕驚呆了在場所有人

居然用燒過的火柴當眉筆

真是又好笑又辛酸…

眉筆沒錢買

粉底也同樣不捨得買

所以只能拿麵粉來代替

她們還說

「麵粉不僅便宜

在黑黑的劇場里其實看不出來」

讓人感覺心疼到想哭…

紙巾對她們來說也是「奢侈品」

而因為有人氣排名

所以每周人氣最低的成員

就需要負責打掃衛生

還要包攬刷廁所和做飯

上面也說了

由於沒有廚房

所以電飯鍋只能放在廁所里

因此她們連做飯都是在馬桶上

而且她們的「做飯」是真做飯

因為只是做個米飯

並沒有菜

連飯碗都沒有

只能用放關東煮的塑料碗裝

唯一的「配菜」是鹽巴

女孩們說

「把鹽放在飯上晃三下

這樣出來的飯口感是最好的」

「偶爾有錢奢侈一下

也只是在飯上打個蛋而已」

雖然只有白飯+鹽巴可以吃

但姑娘們還是不忘

給這貧窮的生活加點色彩

她們會在飯後吃甜點——

一根吃了很久很久的棒棒糖

她們規定自己每次只能舔三口

就是為了過過癮

然後再把糖包回去

在許多旁人看來

這些女孩是不是智商不夠

才會心甘情願的過這種苦日子

但其實

她們只是在為了夢想努力

而且在這個組合里是有真學霸的

其中一位女孩為東大在讀

學習能力可以說是一流

當初早稻田、慶應等高校都合格了

她每天6點起床去上課

下午3點多結束課程回來演出

11點多結束演出後再學習

凌晨3點睡覺

每天僅有三小時的睡眠時間

但她不覺得現在的生活是折磨

反而覺得有意思

其實日本的很多明星也是如此

在成名前經歷過非常難熬的階段

才最終有了光芒萬丈的現在

追求夢想的過程大概就是如此

在最終實現之前

或是在放棄之前

都同樣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心酸

關於日本,我們專業,赴日工作留學,加weixin:monsterxinzi


日本偶像跟中國的區別,日本是亞洲第二大音樂大國,年紀輕輕未成年就已經當歌手培訓的大有人在 多不勝數,而國內的一般年紀都成年了才開始當偶像明星居多,日本偶像走的路線一般都走可愛甜美風,唱功一般都比國內小鮮肉偶像優秀,國內偶像粉絲群體太注重顏值高低,粉絲群體不一樣,還有國內偶像無論當演員或者當歌手的好難超過10年偶像生涯,提主放的48為例2005年已經有48g至今這組合已經有13年歷史了,而國內不管是twins,she,i.n.g,183club,5566,棒棒糖,黑澀會,飛輪海,f4,這些都沒有一直維持超過11年以上,偶像生命時間太短了單飛的好多,日本偶像則不一樣還有什麼呢,答案是她們會唱很多動漫歌曲,較少流行曲,電子音樂比較多,國風則不一樣都是以流行曲為主,或者公司的人宣傳偶像還會附帶著各種人設,運營方法也不一樣,團隊幕後炒作緋聞國內也是特別多,而且好多新聞都是翻炒冷飯一說再說這偶像多好阿,這偶像多壞阿,誰又被抵制了,思想比較不太開放,有時候還會出現粉絲眼裡容不下一丁點沙子的粉絲,極端的比較多,無辦法國家人口基數大,素質不全,偶像素質也比較一般經常聽到上節目撕逼,說粗口女生,或者整容的話題都是出自國內偶像頭版新聞熱點,日本偶像素質一般比較高,人少的好處吧這個國家,比較有禮貌,上紅白也不會當眾假唱,國內的好多偶像上春晚節目好多假唱的不管紅與不紅,這一點就比不上人家了。

會賣萌也是日本偶像生存之道必修一課技能,各種模仿技能多才多藝。一句話總結日本明星是用來娛樂大眾的,中國的偶像明星是用來哄的就對了。

國內偶像明星太好當了無辦法寵慣了。

有顏值無演技,當女主偶像劇實力一般,跟人家一對比無演技都當不了女主的把風嚴謹差太遠了。


最大的區別是偶像是不是獨立的職業。

在日本,偶像是一種獨立的職業,和演員、歌手、主播一樣 ,是一種職業。偶像可以唱歌跳舞演戲做主持,但無論他們做了多少別的工作,他們的職業還是偶像。比如說傑尼斯事務所旗下的男性偶像組合,比如嵐,二宮和也可以去演戲甚至因為出色而獲獎,但他還是傑尼斯的偶像。関ジャニ∞可以很優秀的以樂隊模式表演,甚至以band形式參加戶外音樂節,贏得非組合粉絲們的好評,但他們也只是一個偶像組合,本職是偶像。參加電視節目、或者拍戲、做主持人,他們的自我介紹以及對他們的介紹字幕旁白,都會說他們是某某某偶像組合的誰誰誰。這就是日本的偶像,是一種獨特的職業,其職業是為了給粉絲帶來愉快和力量,精神上的一體感。

而在國內,除了snh48等仿照日本偶像組合產生的所謂的偶像以外,偶像並不是一種職業。一切自己喜歡的明星,甚至包括作家、企業家,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可以稱為自己的偶像。偶像這個詞可以指代一切自己喜歡的、崇敬的、佩服的人。當然,為了和日本偶像做對比,就不擴展至其他領域,只說娛樂圈明星。其實包括snh48在內,我國對於偶像的認知一直都是缺少邊界的模糊的,偶像成為一個框,什麼都可以往裡裝,流量小花鮮肉是偶像、資深演技派演員是偶像,甚至網紅也可以是偶像。

在日本,因為偶像是售賣夢想的職業,是完全依靠粉絲吃飯的職業,所以戀愛禁止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偶像或許並不具有極高的顏值,但偶像的存在更像是普通人對於美好的一種希冀,在應援偶像的時候就如同和偶像一起成長一起努力,自己在現實生活面前屈服了,但是通過自己喜歡的偶像,看著他們為了夢想而努力,感覺到自己的動力。這種初心是好的,雖然日本存在大量的地下偶像,可能會把事情演變成另一種樣子,但是還是有很多偶像堅定不移的維護踐行著偶像的職業道德。

國內的偶像,某些層面上已經演化成了微博熱搜之爭、番位互踩之爭、流量之爭、人設之爭。顏值即正義,只要顏好,演技如何、唱歌如何、性格如何、緋聞如何,都可以被忽視。至於職業道德,在流量花花草草們中,基本是很難做到的。只要人設賣的好,其他一切無所謂。


推薦閱讀:

TAG:偶像 | 娛樂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