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稱呼女老師的丈夫?


現代稱呼男老師為老師,除此之外還可以稱為師傅、師父。對女老師,稱呼為老師,除此之外還可以稱為師傅,但卻不能稱為師母。大家看出奧妙沒有?

「師母」只是對男老師的妻子的稱呼,女老師的丈夫是不需要用「母父對應」的稱呼法的。換而言之,女老師在語言學上不被當作母親看待,所以其丈夫只是其丈夫,同樣不需要被當作父親看待。簡單來說,女老師的丈夫就是「女老師的丈夫」,你可以稱他為叔叔。現代漢語基本上將「叔叔」一詞的涵義泛化了,即使你的父親比他小,你也可以稱他為叔叔,不需要盤根問柢追究年齡的確切數字,過於刻意稱他為伯伯。當然如果對方的相貌或者實際年齡你大概是知道的,可以大致確定他比你的父親年紀大,那麼稱為伯伯也是可以。

如果硬要套上「師」字突顯對方是你的女老師的丈夫,那麼確實可以稱其為師丈、師郎。不過不提倡!女老師的丈夫也可以被視為你的老師的輔助者,他在後面幫助著你的女老師。於是可以稱其為師輔(師甫)、師副(附/駙)、師助(佐)。

要知道從某種程度上,女老師才是你的「女師父」,所以她的老公只能是你的「男師母」。在語境下,「母從於父」、「父主母次」已經成為慣用語,如果將女老師喚作師母,會造成主次不分的錯誤。假設你把女老師稱為師父,其實並不突兀,因為「傅」、「父」同音,這個情況下,她丈夫無疑是可以稱為師母的。然而男人不樂意被稱為母,社會可以接受女性變得陽剛,但很難接受男性變得陰柔,所以你可以取中間比較遷就的「對應表達法」,將你的「女師父」的丈夫稱為「師某」。「某」這個字,讀音上接近「母」,通常又作為人的稱呼。不過,在實際使用上,建議各地區的人採用當地不會產生歧義的表達法是最好的!


首先給你點贊!這個問題問得好!短短10個字引出了當今中國稱呼尷尬的問題。何止存在「怎樣稱呼女老師的丈夫」這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辭彙可以優雅地稱呼所有陌生人,所以稱呼非常混亂。這就是你疑惑的根源所在!

先稍微展開談一下「稱呼」這個話題

古代中國的稱呼相對來說是比較規範的。愚兄、在下、微臣、下官、卑職.....,這些基於熟人之間的自我稱謂等級界限分明;卿、君、汝......,這些基於陌生人之間的稱呼,是傳統文化強大影響力的縮影。

從民國「新文化運動」到今日,中國人之間的稱呼變得零亂起來。同志、師傅、大爺、大娘、老人家、帥哥、美女、大哥、大姐、兄弟、小妹、先生、老大、老闆......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年輕醫生稱資歷較老的醫生為「老師「,宛如在校園一般;KTV服務生稱所有來客為老闆,不管你有沒有錢;年齡、長相變得無關緊要,每個潛在客戶都是美女、帥哥;實在不知怎麼稱呼,一聲「師傅」也可勉強用之。

相比較而言,西方國家陌生人之間的稱呼要簡單得多:「Gentleman」 、「Lady」這兩個單詞幾乎適用於稱呼所有陌生人。最關鍵的是:這兩個詞能夠被各階層人認可、接受,有強大的群眾基礎。

為什麼古代中國的稱呼比較規範、現代中國的稱呼比較零亂?為什麼西方國家可以用兩個單詞就可以稱呼所有陌生人,而中國迄今找不到類似的辭彙?

1、古代中國是一個封閉的農業社會,人際關係的處理主要是基於熟人之間,一些約定俗成的稱呼經過時間沉澱能夠固定下來。傳統文化強大的影響力塑造了人們共同的價值觀,陌生人之間的稱呼也很容易找到共同支點。

2、現代中國正處於轉型時期,在看待傳統文化方面出現了分歧,稱呼零亂問題只是一個縮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陌生人交往的重要性超越了熟人之間的交往,由於我們「扔掉了舊的,沒找到新的」,人們不知道怎麼稱呼別人。

3、中國傳統文化向來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西方國家的文化更側重人與自然的關係。換個角度可以這樣說,西方國家人際關係的「包袱」比中國小得多,他們找到共同辭彙作為陌生人之間的稱謂比中國更輕鬆。


稱呼零亂問題似乎暫時無解!雖然僅僅需要找到幾個辭彙而已。隨著社會的進步,當人們「文化」認同趨向集中時,這個問題會迎刃而解。

不知道我上面是否說得太多了,回到正題。

怎樣稱呼女老師的丈夫?

這和你與老師(或老師的丈夫)年齡差距大小有關。

年齡相關不大,可以採用「姓」+「哥」這種方法來稱呼;

年齡相差較大,可以採用「姓」+「叔」這種方法來稱呼。

這樣稱呼,既有禮貌也不生分。

當然,以上稱呼是適合當前人際生態的權宜之策。從長遠來看,如上文所述,我個人認為不管年齡大小,用「姓」+「先生」這樣稱呼女老師丈夫更簡單、更恰當。


借你的平台,提一個更寬泛的問題:

如何用一個辭彙,可以優雅地稱呼所有年齡段的陌生人?


我是微子柒,愛好傳統文化,歡迎關注、轉發。


女老師的老公到底叫什麼?

一、師丈

我首推的這款稱謂顯得比較穩重,但現在貌似現在很少有人這麼叫了。

《太平廣記》中有這麼一段:"師丈騁逸步於遐荒,脫塵機於維縶,巍巍道德,可謂首出儕流。"這裡的師丈還是指德高望重的老僧人,後來就慢慢用為對女老師丈夫的稱呼。

以「師丈」稱呼,既強調出對方輩分上的地位,也特別表示自己的尊敬之意:恩師之夫,重若泰山,有若丈人。

二、師公

以「師公」對應「師母」,對仗工整,合乎句法禮法:風對雨,雪對風,師母對師公。讀起來是不是很順?

再之,由於師公的其餘釋義豐富(做道場跳大神的道士或者殺豬的廚子也可稱師公),特別適合用稱呼於年輕美麗女老師的粗獷市井之大丈夫。

三、師伯

常讀武俠小說的讀者該知道,師伯多用於稱呼師父的同門同輩師兄,師弟則稱為師叔,峨眉眾女俠不乏師叔師伯之稱,不分男女。

師父的師姐妹理應稱「師姑」「師姨」,但卻不這麼叫,不知為何。莫非藉此對武藝高強之女性表達特別的敬意?

四、男生統一叫大哥,女生統一叫叔叔

這是十分親密的稱呼,好像碰到多年未見的熟人,可以拉近與氣質頗佳、高高在上的女老師的距離,特別適合用在年輕的老師夫婦身上。熱情的稱呼中關係也會好上很多。


我以為年齡和自己相差大些的稱「伯伯」,年齡和自己相差較小的稱「叔叔」是最穩妥的了。

在解釋理由之前,請聽我先講個小故事。 古時候,有個土財主要給母親祝壽,請村裡的私塾先生給寫副壽聯。老先生說寫「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吧。財主說:「改一下吧,我是給我媽祝壽,這『壽』只能我媽增,『天增歲月媽增壽』!」老先生說:「這上聯改動了,下聯也得改哪,要不就不成對偶了。和『媽』相對的是『爹』。」於是最後的壽聯就寫成了「天增歲月媽增壽,春滿乾坤爹滿門」。

把壽聯寫成這樣肯定也是沒誰了。 我想提這個問題的人也是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這老師是男的時,老師的配偶可以稱為「師母」;老師是女的時,按說其配偶該稱「師父」吧?

可又一想,不對哪!古代的說法,稱師父的妻子是師母,可見「師父」也就是「老師」的意思,那究竟誰是老師呀?

從詞語淵源上看,這個「師父」的前身是「師傅」,而這兩個詞都有「老師」的意思。

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老師」最初就是「師」,「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的「師」就是「老師」的意思。

「師傅」最初出現於戰國時期,從一開始就是用來指老師的。《榖梁傳》昭公十九年有這樣的說法:「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年已8歲的兒童,如果不進學從師,那是父親的罪過。秦漢以後,「師傅」由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演變為專指帝王(包括帝和王)的老師,而且成了太師和太傅的合稱。《史記·吳王濞傳》:「吳太子師傅皆楚人。」由一個「皆」字,可見「師」和「傅」是並列關係的不同的人。再後來又逐漸回歸了其本義。

「師父」的稱呼,是在唐代出現的。姚思廉的《梁書》中,說高祖德皇后郗徽的祖父郗紹,曾任「宋國子祭酒,領東海王師父」。在《文苑英華》中,「師父」也一再出現。其中所指,和「師傅」完全相同。這個詞的出現,應該和古代認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有關。

由此可見,稱老師的丈夫為「師父」是不合適的。倒是稱女老師為「師父」還成。 除了「父」和「母」能對外,「公」和「母」也能對,那稱「師公」如何?

「師公」這個詞古代也有。中文百科對「師公」詞條的解釋是:「師公:民間用以稱道教正一派的道士。亦指男巫。」古籍里也有稱「老師的師父或父親」的,如《西遊記》第十六回:「有兩個徒孫,是他心愛之人,上前問道:『師公,你哭怎的?』」可見稱「師公」也不太合適。

那現代點稱為「師夫」如何?你喊的是「師夫」, 可我怎麼聽著就想到是「師父」呢?算了,這也太難區分開來了。

為什麼會出現對女老師的丈夫不好稱呼的現象呢? 這恐怕也是男權社會的印記了。多少年來,男主外,女主內。當老師立私塾這類拋頭露面的事,只有男人做,為老師的妻子預留了「師母」「師娘」這兩個詞也足夠用了。沒想到現在老師基本上是女性的職業,本可以用來稱呼女老師丈夫的「師父」「師公」又都已經「售出」,頓時覺得一時語塞,張口結舌,不知稱什麼為好。

既然典雅莊重的詞語一時找不到,那就在現代漢語語彙中找一個吧。「叔叔」「伯伯」這種年齡寬容度比較大的稱謂應該是最好的候選詞語。這兩個詞語聽著親切,能拉近距離,又沒有亂了我們很講究的禮儀輩分。

你覺著呢?歡迎留言討論!


這個與自己的輩分有關:

1、如果自己是女老師的學生,女老師愛人的年齡比自己的父親大,就稱呼師伯。比自己的父親小,就稱呼師叔。

2、如果自己是女老師的同事,稱呼其某某老師就行了。

3、如果自己是女老師的學生家長,稱呼其某老師,或者根據他在單位的職位,稱呼職位也行。


對人的稱呼在我們國家是比較繁瑣和令人頭痛的一件事情!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們是禮儀之邦!因為我們是文明古國!但個人認為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一些好的優良的傳統和優秀的文化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而一些落後於時代落伍於發展的東西也應該擯棄!比如在稱呼上就是一個令人很糾結的話題!這不僅僅局限於對女老師丈夫上的稱呼!最讓人尷尬的是因為輩分和親戚關係上的稱呼!年齡小輩分高!年齡大輩分低!在稱呼上就令人很糾結!這是一種尷尬!還有一種尷尬就是哪些親上加親的稱呼!比如在廣大農村存在的那種換親模式!姑做舅母的模式!本來是姑姑但是做了舅舅的妻子這樣就不能叫舅母了!還得叫姑姑!因為姑姑要比舅母親!舅母是外人外姓而姑姑則和自己是一個姓!雖然是舅母但還要叫回去叫姑姑才合情合理!

至於題頭提出的怎樣稱呼女老師的丈夫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女老師稱老師!稱女老師的丈夫叔叔就可以!沒必要也跟著叫老師!如果正碰人家是老師這樣稱呼是可以的!如果人家不是也沒當過老師叫老師換作我就會有點尷尬!至於叫女老師師母!叫其丈夫師傅個人覺得更是不妥!一句話按平時稱呼的就可以了!該叫叔叔就叫叔叔!


每次聽見別人稱呼「我家先生」。我就感覺她好有素養,不知道為啥。

關於稱呼女老師的丈夫大多稱為「先生」。

有的稱為「情敵」有的是「師公」...

在台灣稱為「師丈」。

這是由於"在女性稱呼方面,常常出現「缺位」,因不知道該怎麼稱呼,所以有時未免很尷尬。比如研究生見到男導師的妻子,可以稱呼為「師母」、「師娘」,而見到女導師的丈夫,則不能叫「師公」,缺乏合適的稱謂詞"。

先生是可以的。像夫妻都是教師,叫老師自然沒問題。關係親近些,叔叔伯伯都行。

全家都是老師,我生活中經常碰到這樣的稱呼探討。其實只要是互相尊重,就達到了交際的目的,怕出錯可以問問,人家希望被怎樣稱呼。

還是 姓+老師 最保險哈哈哈。


一般來說,師傅通常是指男性,當然也不排除女師傅。男師傅的愛人,也就是老婆,我們一般稱其為師母,這個大家都知道;而女師傅的愛人,有的說是師叔,這個是錯誤的,師叔是師傅的師弟,怎麼扯得上關係?最後,得出的答案是:女師傅的老公即是丈夫,所以又稱其為師丈,或者師丈大人。

有些人可能會說女老師的丈夫稱其為師父如何?師母與師父正好相對。

不妥,父是父親的意思 並沒有丈夫的意思,還是叫師丈比較妥當。

當然現代這樣的稱呼不多叫,如果老師的年紀比你父親小,你就叫老師的老公為叔叔,如果老師的年紀比你父親大,你就叫伯伯。應該沒什麼問題。


1、師丈:原指德高望重的老僧人,後來被用為對女老師丈夫的稱呼。既強調出對方輩分上的地位,也特別表示自己的尊敬之意:恩師之夫,重若泰山,有若丈人。

2、師公:但師公的含義太豐富,做道場跳大神的道士或者殺豬的廚子也可稱師公,不建議使用。

3、其他:如叔叔。


我的學生生涯中有些女老師的丈夫也都是我們一個學校的老師,所以我們就稱呼他們某某老師。

如果女老師的丈夫不是老師,我自己覺得稱呼得看場合,我設想幾個場合,談下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稱呼。

首先就是如果跟他們直接談話,我覺得稱呼他的社會職位比較恰當。稱呼男老師的妻子為師母,沒有問題,因為自古以來女子的身份從屬於丈夫是比較普遍的,而讓男子的身份從屬於女性似乎不是很常見。所以從他們本身的社會身份稱呼,某某總,某某經理,某某主任,某某科長我覺得是合適的。

其次就是在與女老師交流提到他丈夫的時候,直接就跟她說,您先生如何如何就行了。我覺得叫師公之類的似乎不是很普遍,至少我是沒聽誰這麼叫過。

最後跟其他別的人講起女老師的丈夫,就直接說某某老師的先生,如果認識他們家孩子的話也可以說,誰誰的爸爸如何如何。

稱呼是一件比較講究的事情,我覺得就是稱呼叫出來對方接受,你也不覺得尷尬,還能把社會關係表達清楚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TAG:學校 | 教育 | 社會 | 生活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