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感覺寮國的糯米飯特別好吃,是怎麼做的?


中國是稻米的故鄉。現在,僅在亞洲,就有20億人以大米及大米製品為共同的主食。中國是稻穀生產和消費的大國,2014年產量達到2.064億噸左右,約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時進口量亦在逐年增加。東南亞國家亦是傳統的稻米生產國,今天泰國、越南等更是世界主要的稻米出口國。稻米是東亞、東南亞飲食文化中最為典型、突出的文化特徵,並因此形成了國際食文化界稱之為的「稻米文化圈」。稻米的種植、加工、食用文化,以及因此而形成的共通的習俗與心理,決定了東亞、東南亞與中亞、西亞及歐美等世界其它地區明顯不同的文化差異。

稻米是寮國的主食原料。寮國地處熱帶,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特別適合於水稻的生長。主食米飯或米粉種類品種很多。

糯米飯是寮國人最愛吃的主食,在食物結構中約佔有70%的比重。寮國糯米飯的做法通常是:頭一天晚上將糯米洗凈,然後用至少要比糯米高出2厘米的水浸泡一整夜第二天清晨把米撈出,裝在一個可瀝水的竹編容器內,將其套架在下裝水的陶缽等容器上,加蓋,在火上慢慢地蒸30-40分鐘至熟。寮國的糯米粘性極好,蒸熟的糯米飯一粒一粒富有彈性,糯而不糊,軟硬適中,顆粒飽滿,香甜可口。準備用餐時,通常將蒸熟的糯米飯從大容器中盛出,裝在一種叫做「迪普考」的有蓋竹編小飯簍里。吃時,把蓋子打開,用手抓出一小團糯米飯使勁捏,要壓緊、壓實、壓扁,然後蘸著用魚露、辣椒、蔬菜等製作成的蘸料來吃。在寮國民間,有飯糰捏得越緊吃起來越香的說法。如果是在農村,他們用餐時間不固定,經常是清晨蒸一鍋糯米飯,儲放於陶罐內,供一家人全天食用,隨吃隨抓。

糯米竹筒飯也是寮國人喜愛的一種美味的食物。人們將經過浸泡的大米、糯米或紫米加些紅豆,或者魚肉,有時加入椰子汁或椰蓉,混合後裝入竹筒內,並用芭蕉葉封口,放在炭火上燒烤。竹筒變焦黑時,飯就熟了。劈開竹筒,長條形的飯清香可口,別具一番風味。

寮國的考頓,類似於中國的粽子,是寮國人的日常食品。把浸泡過的大米或糯米,加上豬肉、雞肉、雞翅、魚、蝦、紅豆、香蕉等,用芭蕉葉包裹成長方形或三角形,用細繩捆好,放到水中煮熟,味道誘人。

(ZN)


推薦閱讀:

TAG:寮國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