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到底是如何繼位的?


康熙皇帝晚年最大的悲劇在於兒子之間為了爭奪皇位而互相廝殺,歷史上稱之為「九子奪嫡」,康熙皇帝曾經把很大的希望寄托在了皇太子胤礽身上,可是胤礽是爛泥扶不上牆,不過因為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皇后所生,而康熙帝一直對於皇后有所虧欠,所以在第一次廢掉太子後又重新恢復了太子的身份,但是太子還是表現不好,所以康熙五十年,康熙帝第二次廢掉了太子。

太子被廢后,剩下的皇子們就都感覺機會來了,當時的熱門人選包括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其實在皇四子前面還有皇三子和皇五子,不過這倆人對於政治並不感興趣,皇長子胤禔就是一個棒槌,但是他是對皇位有覬覦之心的。

康熙帝之所以最終選擇皇四子胤禛為皇位繼承人包括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的確是因為皇四子比較穩重、內斂,不像皇長子那樣雖然身居長子之位,但是一點沒有長子的風範,也不像皇八子那樣鋒芒必漏,憑良心講,治國理政還是需要比較冷靜與理性的人的。還有一個原因,雖然正史沒有記載,但是可以進行合理推測,那就是康熙帝非常喜歡雍正帝的三兒子弘曆,弘曆經常被召進宮,康熙帝有意把弘曆也扶持為皇位繼承人,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弘曆的父親即位,這樣就順理成章了。

而民間所傳說的胤禛改聖旨的事情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經不起推敲的,所以,雍正帝登上帝位是光明正大的。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康熙第四子胤禛突然接到康熙的急詔。等胤禛抵達暢春園後不久,戌時康熙駕崩。就在眾皇子大臣跪地痛哭的時候,步兵統領隆科多口述康熙遺詔:「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同,著繼朕即皇帝位」。原來在胤禛趕到暢春園之前,康熙覺得自己不久於人世,就對大臣隆科多宣布了口諭。上面這種說法來自雍正親自編撰的《大義覺迷錄》,也就是八王同受遺詔的說法。

在場的皇子們誰也想不到,幾十年的儲位之爭,笑到最後的竟然是一直默默無聞的四阿哥胤禛。據《大義覺迷錄》記載,當得知胤禛成為新君後,九阿哥就跑到胤禛面前挑釁,胤禛隱忍不發,避免一場衝突。胤禛還說八阿哥也表現得非常怨憤。由此可見,其他兄弟對胤禛繼承大統,根本不認同。因為四阿哥胤禛論嫡庶,不如廢太子胤礽。論長幼,不如大阿哥胤禔。論學識,不如三阿哥胤祉。論人望,不如八阿哥胤禩。甚至論人才,也未必比得上他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於是,從宣布口頭遺詔的那天起,就傳出了雍正篡位一說。

為了堵住悠悠眾口,幾天後胤禛按制把康熙的遺詔頒布天下,沒想到大家都懷疑遺詔並非康熙真跡。於是雍正篡位一說愈演愈烈,甚至還傳出康熙臨終前本來發了一道詔諭,叫遠在西寧的撫遠大將軍皇十四子緊急回京繼位,卻被步軍統領隆科多捏在手裡不發。還把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這個說法不僅百姓相信了,就連十四阿哥也質疑雍正登基的正當性。

康熙死前沒有預立太子,連朝鮮人都預測:彼國不預建太子,似必有五公子爭立之事。康熙之後,兵亂可翹足而待。

為了防止其他皇子發動兵變,胤禛命隆科多封閉京城九門六天,在徹底斷絕了其他皇子發動政變的可能之後,雍正這才稍顯安心。為了避免政敵的指責,胤禛步步小心,唯恐落人以口實。沒過多久,坊間傳來雍正謀父逼母的謠言,這使得雍正皇帝的名聲跌至谷底。而雍正則努力想做個好皇帝來證明自己是正統。

然而雍正繼位前隱忍了幾十年,為了防止別人猜忌,不敢和朝臣來往。登基後雍正發現,滿朝文武除了隆科多,就沒有可信之人。而此時一直覬覦皇位的八阿哥失敗了,但他在朝中的勢力依然非常強大。他對自己的失敗也不甘心,一有機會就煽風點火。雍正一開始也拿八王黨沒辦法,他苦於很多人還把他當王爺而不是皇帝。

雍正十分勤政,每天批摺子到三更半夜,睡眠不足四個小時,是為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然而即便如此,坊間謠言雍正嗜酒淫色,甚至還傳到朝鮮藩屬國去。為了消除民間對他的誤解,雍正決定改善民生,大張旗鼓懲治貪污。雍正一朝官場風氣迅速扭轉,然而這也徹底得罪了王公大臣。不但落得個抄家皇帝的名聲,甚至雍正的密折制度也被曲解成殘忍好殺的血滴子特務機構。而散布這一切的正是八王黨。

面對種種誹謗,雍正終於下了狠心,決定將八王黨一網打盡。皇八子先是被安撫封為廉親王,後來被削宗籍和圈禁,改名阿其那,意為待宰的魚。皇九子被發往西寧,後被削宗籍和圈禁,並被改名為塞思黑,意為討厭的人。皇十二子被降爵,皇三子也被革爵圈禁。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作者


雍正皇帝的繼位有很多民間野史的傳說都說的是他奪位而得的,實際上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康熙朝歷史的人就知道,民間野史是不靠譜的。

眾所周知,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擒鰲拜平三藩征台灣平定準噶爾,使得大清一統天下,是難得的千古一帝。在康熙晚年因二廢太子引發諸皇子爭奪皇位,這其中大阿哥,三阿哥相繼失敗,最後僅剩四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明爭暗搶地覬覦皇位。三個阿哥中四阿哥胤禛採取的方式是"爭是不爭,不爭是爭"。也就是說明面上胤禛一派雲淡風清,說佛講禪,表現出對皇位不感興趣,就是康熙抽查各皇子平時的家中課業,看到的都是胤禛嚮往田園耕種的情懷。雖然胤禛表現出的是志向淡泊,在康熙吩咐下來的朝政上卻絲毫不含糊,總是盡心儘力去完成,並且不給任何人講情面,只要是該做的事任誰也抯撓不了,在朝臣中有"冷麵王"之稱。胤禛的這種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作風最後得到了康熙的讚賞,稱他有「堅鋼不可奪志"的做事風格。加上十三阿哥胤祥是胤禛堅強的支持者,也為他得到皇位增分不少。八阿哥胤禩處處模仿康熙,卻處處不像康熙。康熙曾說他對朝臣寬縱,老八比他更寬縱,要是老八繼位,君權如何能統一?皇權如何能不旁落?加上胤禩生母是賤奴出身,胤禩身份低,康熙不可能傳位給他的。十四阿哥胤禵,自來好武好勇鬥狠,康熙說他領兵打仗是一把好手,卻過於依附八阿哥胤禩,要是傳位給他,沒有八阿哥的扶持他坐不穩這個皇位。但八阿哥一旦扶持他,皇權旁落,後果不堪設想。康熙不僅是仁君也是仁父,他為了不讓十四阿哥胤禵陷入更深的皇位漩渦,封他大將軍王遠征西北,卻同時同意了胤禛提出的糧草供應派給甘陝總督年羹堯。這樣的安排就鉗制住了胤禵二十萬大軍的命脈,就是有一天胤禵想帶兵返攻回京,也會因年羹堯的鉗制而寸步難行。

康熙傳位給雍正還有一個原因,在和張廷玉方苞討論繼位人時,康熙猶豫於老四和老十四這兩個同母的兄弟,方苞說道可有一法為君解惑,康熙追問是什麼,方苞說:看聖孫。有一好聖孫,可保大清三代盛世。康熙撫額大喜:吾得之也!雍正的第四子弘曆自小聰慧,在康熙見到第一次後就很喜歡弘曆,康熙一百多個孫子中唯把弘曆帶進宮放在身邊親自教導,彌留之際,傳位給雍正後囑咐他立弘曆為太子。所以說康熙傳位給雍正是經過深思熟慮,考查了雍正的能力後決定的,不可能是野史傳聞那樣靠改傳位詔書謀劃而得。清朝的傳位詔書是滿漢合壁的,漢字就算能添減筆畫改動,滿文怎麼改?


康熙帝駕崩後,皇四子胤禛即位,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是怎樣即位的?長期以來在民間有種種傳說。有的說,康熙臨死前曾手書遺詔,傳位皇十四子,而胤禛串通隆科多等人,把遺詔中的「十」字改成「於」字,即了皇帝位。也有人說,康熙臨死前並沒有什麼遺詔,而是隆科多耍了手腕,將康熙死前宣召十四子改成宣召四子;還有的說,康熙本來就以四子胤?為繼承人,如此等等。史學界對這一問題有幾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使之至今還是個懸案。

第一種觀點認為,雍正是謀父篡位。原因如下: 其一,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繼承人是皇十四子胤禛禵,這可以從康熙讓胤禵在西陲主持軍務一事看出,為西征之役關係到中國半壁江山誰屬和清朝今後安危的重大問題。康熙必須選擇最信任、最有能力的充當大將軍。對胤?的任命提高他的威信,培養皇太子的決定性的環節。

其二,據義大利人馬國賢目睹記載,康熙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之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由此可以推斷雍正謀父篡位是有根據的。

其三,遺詔是科隆科多獨自宣布的,完全可能將「十」改成「於」字。

第二種觀點認為: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雍正篡位問題。因為:

一、康熙遺詔是用滿文寫成的,用滿文宣讀,不可能篡矯詔奪位的種種傳聞,無非出於政敵的中傷。

三、康熙臨死前曾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病危時,又將幾位皇子和大臣召至御榻前說:「四子胤?,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可見,康熙想立的就是雍正。

四、胤禛是在諸皇子奪嫡爭儲的鬥爭中繼皇帝位的「捷足先登不能叫「篡立」。

第三種觀點認為,康熙原要在胤禵和胤禛兩人中選擇一個繼承人,而最終選定了胤禛。 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說明他是康熙選擇的皇太子之一,但未最後選定。否則,為何讓他長期滯留邊陲?而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晉封為親王后,在皇子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先後十二次參予祭祀活動,次數之多,居皇子之冠。

康熙還多次讓他參與政務,賜給他圓明園和獅子園。他還十分喜歡胤禛之子弘曆,稱其母是「有福之人」。

由此可見,雍正是後來居上的皇太子侯選人。


沒有那麼多陰謀論,就是康熙選擇了他。不可能是民間傳說那樣把「十四」改成了「於四」,因為聖旨用滿文寫的;而且,稱呼皇子時都是稱呼皇十四子、皇四子的,就算把「十」字改成了「於」,那也是「皇於四子」……

雍正是個很聰明的人,老八收買人心時,他他在認真做事;老十四帶兵時,他在做事;他看起來只是個老實人,其實卻聰明絕頂!事實勝於雄辯,他不動聲色地將自己善於治國的一面完美展現給了父皇,而他也收穫了自己想要的。僅此而已。


歷史久遠,無從考證,野史傳說,版本太多。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歷史長河,遺臭流芳!茶餘飯後,只為笑談!流傳最廣的莫過於科隆多的篡改遺詔,說是康熙大帝本已擬好傳位十四皇子,結果被科隆多改為傳為於四皇子。其實此說法經推敲後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皇上立詔,是傳位於皇某子,而不是某皇子,如傳位於皇十四子,而不是傳於十四皇子,再者清朝皇帝立詔用的是三種文字立三分同樣意思的遺詔,即漢文,滿文,蒙文!科隆多既使改了漢文,他也篡改不了滿文和蒙文的!何況他連漢文也是改不了的,因為以前沒有簡化字,於的繁體字是於,他如何篡改,除非他用改正液,哈哈,用改正液會露馬腳的,還不說以前沒有!所以說四阿哥繼承皇位那是康熙大帝早就內定的。為什麼沒立太子,是害怕四阿哥受到意外傷害!事實證明,康熙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才有了雍正王朝的磅薄大氣!偉人的功與過,自有後人評說!我也是信口開河罷了,見笑!


雍正皇帝是如何繼位的,這個話題己經爭論、訛傳幾百年了,故事舉不勝舉。是無人能說的明白、解釋清楚。既然是個迷,就讓它永遠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趣談吧,也讓史學家們費費神、勞勞腦,研究研究、探討爭論吧。


總之,我個人認為雍正是個勤奮、嚴格自己,況且是治國能為民著想的好領頭人,雖不是明君,但也決不是野史上稱的暴君(個人的看法,如有不同請涼解)。


推薦閱讀:

TAG:雍正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