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規查血能查到艾滋病嗎?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了一件事,有一次一個貌美如花的年輕女性來看病,身上長的一看就是二期梅毒疹,我給她解釋說要查梅毒,還有艾滋病(HIV)。她不理解有些著急,說不可能,我每年都查體的,而且都是價格幾千的套餐。經過擺事實講道理,再三勸說,她終於肯抽血檢查了,結果確實是梅毒感染HIV是陰性

所以說普通的抽血檢查,包括查體是不檢查性病(包括HIV)這些項目的,除非自己特殊要求。但是如果是手術,生寶寶,梅毒,HIV是必查項目。

既然談到艾滋病的檢查,有幾點是必須明確的。

[1]要明確窗口期,現在的HIV的檢測試劑的窗口期一般為六周。也就是在發生高危性行為後,或懷疑有較高感染風險的性行為後需等待六周時間,才能進行檢測。前六周時間為窗口期,窗口期內檢測的結果不具有參考性;一定要六周後再進行檢查。

[2]養成定期檢測的習慣,如果每次發生性行為都能正確使用安全套,採取較好的保護措施,雖然安全套能有效的阻止性病的傳播,但是安全起見,也要定期檢測,定期檢測間隔建議定為半年

[3]確診是否感染HIV的機構只有疾控中心,疾控中心會開據書面確診報告。在醫院抽血進行的HIV檢測均為HIV初篩,即初步篩選,而不是確診;初篩為陽性的人,才需要去疾控做確證檢測

[4]需要明確HIV初步篩選檢測,檢測目標為抗體而非抗原,即檢測目標不是病毒,檢測的是這種病毒的抗體。在做進一步的確證檢測時才會檢測抗原

所以,不要以為自己每年體檢都抽血檢查,就放心了。尤其是性伴侶較多的人應該定期到皮膚科去檢測HIV病毒。要提前說明情況。

如果本文對你自己有幫助,或者你覺得對他人有幫助,請你轉發、點贊、評論一下!


血液常規檢查是查不到艾滋病的。目前的血液常規測的只是血細胞的數量分類情況,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的數量及分布比例。

此外,常規的檢測還包括生化常規,包括肝功,腎功,血糖等檢查。

艾滋病檢測包括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檢測,前者可以測抗體或抗原,根據方法學不同,有酶聯免疫吸附法,膠體金法,化學發光法等等,後者主要是對血液中HIV保守序列進行測定。目前國內的艾滋病檢測試劑盒都是三代以上試劑,窗口期已經縮短在六周以內。

艾滋病檢測通常放在感染四項(也叫免疫四項,輸血前四項)當中。包括艾滋,梅毒,乙肝,丙肝等。非手術原因、孕檢或其他可疑輸血或性傳播感染一般不做。

實際上在國外某些發達國家,艾滋病的檢測還需要患者的書面同意,醫療機構不得未經患者同意,私自進行艾滋病檢測。


首先題目中到底問的是什麼,這裡要搞清到底是血常規檢查還是常規的抽血檢查,因為血常規是臨床上最常用到的一個臨床化驗,主要是看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用來判斷是否存在炎症貧血,血小板減少等問題。

艾滋病在剛感染2到4周的時候,會有一個急性期,一般持續1到3周以後會緩解,急性期患者的血常規可以有輕度的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也可能會有肝功能的異常。

在艾滋病感染者的晚期,也就是艾滋病期,檢查血常規可以存在白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血小板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尿常規里可以有尿蛋白陽性等。

但是不管是急性期還是艾滋病期,這些血常規的變化都是非特異性的,臨床上有很多種可能性會引起血常規的這些變化。所以我們不可能根據這些血常規的異常,就說一個人可能是艾滋病,因為受影響的因素太多,用這個來判斷有沒有艾滋病準確率就太低了。

另外一個就是大家說的門診常規抽血檢查,常規抽血檢查一般都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詳細一點兒的,可能會查血脂,一般單位體檢是不會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這些檢測的,除非是術前檢查,或者是孕婦的檢查。

判斷有沒有艾滋病,最準確最客觀的就是艾滋病抗體檢測,如果想縮短窗口期,可以做愛滋病抗原抗體聯合檢測,對艾滋病感染者的常規檢查,還包括CD4t淋巴細胞計數和艾滋病病毒載量。


血常規檢查主要是查看血液系統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以及相對應的一些檢查指標,血常規檢查對於判斷急性期的細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貧血、有血小板的降低等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但它並不能夠查出早期艾滋病(hiv陽性)的感染情況。

艾滋病的病毒hiv病毒,進入人體的時候他是先在局部侵入CD4T淋巴細胞繁殖,然後通過淋巴循環系統再進入血液,進而播散於全身各個器官,再進一步進入人體的CD4T淋巴細胞,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功能。hiv感染是一個緩慢的一個過程,它並不影響血常規的各項指標,所以血常規的檢查查出hiv的感染情況。

從hiv感染人體的那一刻開始到在血液中檢測出HIV抗體的時間叫做窗口期,一般是4到8周。這個時候可以抽血化驗hiv抗體。一般在醫院裡面做hiv抗體檢測的技術,是第三代的方法,通過elisa的方法進行檢測,是初篩實驗。通常建議如果4到8周的時候檢查是陰性的時候,應該在三個月的時候再複查一下,如果這個時候還是陰性,那麼基本可以排除hiv感染。如果初篩試驗是陽性,需要送到市疾控中心進行HIV感染的確認試驗。第四代的檢查技術是通過查hiv的抗原來做篩查,通常在醫院可以做。hiv的p24抗原進行檢查,可以將初篩的時間縮短到六周左右。

總之一句話,如果真的擔心被感染hiv的時候,應該來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可以在六周抽血查hiv的p24抗原,如果仍然是陰性,在三個月的時候再抽血查一下hiv的抗體。如果仍然是陰性,就可以排除hiv感染。


題目中說的是檢查血常規,這是體檢時的常規檢查,並不能查到是否患有艾滋病。檢查艾滋病是需要做免疫學檢查(CD4淋巴細胞的減少,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下降)、HIV檢測(由於費用貴,操作複雜,現在已經不作為篩查艾滋病的常規手段)、HIV抗體檢測(最簡便)。其中HIV抗體檢測中的蛋白印跡法與放射免疫沉澱試驗是目前用於明確診斷HIV 的常用方法。

我們平常在醫院查的血常規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類血細胞的計數與形態,有的還有C-反應蛋白。這個第一是為了看最近有沒有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再者是為了幫助貧血的診斷;最後還可以看機體的凝血功能。體檢時,我們會聽到大夫讓我們做一系列常規檢查,這個就多一些了,除了上面提到的血常規,還包括尿常規、便常規。有的體檢還會加上一些檢查項目,比如說乙肝兩對半、丙肝、甲功三項、血流變、電解質等。針對老年人會查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凝四項、高血壓四項、心肌酶等,如果你的血糖值不在正常範圍內,還會加測糖化血紅蛋白。而HIV的檢測多是有不良性行為史的人,需要檢測的。對於沒有不潔性行為史、沒有與艾滋病病人親密接觸史、沒有靜脈吸毒史、沒有血液成分使用史者是沒有必要查這一項目的。

本期答主:董玲玲,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健康有用的知識。


可以通過抽血查HIV抗體,明確是否存在HIV感染。

但是一般的血常規、血生化檢查,是不包含HIV抗體項目,因此無法發現是否存在HIV感染。

(血常規檢查)

(生化檢查)

另外,病毒感染存在潛伏期,在感染初期,三個月到半年左右時間內,查血可能是陰性的,但是並不代表沒有病毒感染。

因此,如果有過高危性行為或者職業暴露,要在三個月到半年後檢查HIV抗體,明確是否有感染。

HIV抗體是一個初篩項目,存在一定的假陽性率,也就是抗體檢查是陽性的,但是病人其實並沒有感染HIV。

一般HIV抗體陽性,會再進行確診實驗,以明確是否存在HIV感染。臨床上碰到過HIV抗體陽性,但是確診試驗是陰性的病人。所以進行體檢時,如果初篩是陽性的,一定要進行確診實驗,以避免被誤診。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共同探討,期待您關注小超人的頭條號或者微信公眾號(chaorenaini666)。

謝謝一同陪伴成長的粉絲們,希望給大家更多有趣故事和科普。

(圖片來源於網路)


(2018年7月21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曾醫生參加過各種高考體檢、兵檢、公司體檢,這裡很明確告訴大家,常規查血是查不到艾滋病的,不要因此而擔心隱私被人發現而遭到歧視。

還有一種情況,就算查也查不出來有艾滋病,那就是艾滋病的「窗口期」。「窗口期」大概意思就是初期感染艾滋病毒(6周內),就算是專業檢查也查不到。等病毒複製到一定數量,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產生艾滋病毒抗體後,才能檢測出來。

常規查血,就是常規體檢抽血檢查,包括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脂、甲狀腺功能等。艾滋病毒經過血液和性傳播,只要人自律些,一般的接觸是不會被傳染的。

現在艾滋病、乙肝等作為患者隱私,各單位不能因為員工有該疾病而開除。且艾滋病不經過本人同意(除了術前檢查、兵檢外),各大醫療機構是沒有資質去查的,所以大可放心去體檢,自己的隱私是不會被人查到的。

如果要查,可以單獨去醫院簽字檢查,發現問題後要及時干預治療,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免疫缺失疾病。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艾滋病,它的病原體是hiv病毒,這種病毒進入我們人體主要的部位是我們的血液,然後隨著血液進入全身的各個器官,而且這種病毒它主要侵犯的是我們人體的免疫細胞CD4細胞,讓人在慢慢的喪失抵抗力,成為一個沒有什麼抵抗力的一個人,然後一些風吹草動就足以把這個人摧垮,可以出現一些不常見的細菌病毒或者真菌感染,而且會出現一些不常見的惡性腫瘤,甚至一些原有的疾病加重,包括我們皮膚變得脂溢性皮炎和其他皮膚病的加重。

所以很多人出現高危性行為以後或者是在媒體上得到一些隻言片語的艾滋病的知識,就特別的恐懼自己被傳染上艾滋病,然後首選的檢查機構就是我們醫院的皮膚科。我們會給患者開檢查單子,那麼主要呢,是三代的hiv檢測抗體或者四代的hiv-p24抗原。通過第四代的檢測方法能夠大大縮短檢測時間的窗口期縮短到四周到六周。這樣的話,準確性和時間性就大大的提高。

當然,這種方法都是需要通過抽患者的靜脈血來達到的,這個是一個獨立的檢測項目,現在我們醫院第四代的檢測方法的費用是120元左右,通常是上午檢測,下午就可以出結果,當然節假日除外。

而血常規也是抽血檢查的一個項目,他主要是檢查的是我們血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以及其他的一些相關性的指標,這個主要是來看有沒有感染,有沒有貧血,有沒有血小板減少,有沒有白血病等等,有沒有其他的一些異常,主要的是配合醫生進行相關疾病的檢查,而且這也是最基本的檢查。

所以血常規和hiv的檢測是兩個平行的血液檢查方法,他們沒有任何的相關性。


如果題主的意思是門診上的血常規,那麼這個是查不到艾滋病的。血液常規查的是白細胞,紅細胞,淋巴細胞等這些基礎的項目,常常用來看是否有感染,是否有貧血等情況。

想要判斷有沒有感染艾滋病,需要做的是艾滋病抗體檢測,如果想要縮短窗口期,可以做愛滋病抗原抗體聯合檢測,如果發現了陽性,那麼一般需要加做CD4t淋巴細胞計數和艾滋病病毒載量的檢查。

一般來說,門診檢查是個基礎。在孕產婦建立孕產婦檔案的時候,我們都會給孕婦開傳染病的檢查,裡面包括有艾滋病,乙肝,和梅毒。

如果查出了陽性,需要上報到當地疾病控制中心,建立檔案,然後疾病控制中心會通知病人去進行下一步的檢查。

在門診查血常規,可以發現一些簡單的異常,比如淋巴細胞數量的異常,白細胞的異常等等,醫生會根據這些情況建議進行下一步檢查。

如果需要做檢查來確認是否感染艾滋病,最好就是前往當地的疾病控制中心去做相關的抗體檢查,在普通醫院的門診進行的常規血常規並不能夠確診艾滋病。


艾滋病的檢測方法就是通過抽血。一般的體檢項目里,尤其是入職體檢,會對艾滋病毒抗體和梅毒抗體這兩種傳染病進行篩查。HIV病毒,它專門攻擊人的免疫防線,大量破壞血液中的CD4 T細胞,使人喪失免疫功能,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

去醫院抽血,醫院會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篩查血中的艾滋病毒HIV抗體。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侯艷嬌醫生,跟醫生交朋友,走好健康路。

如果血里艾滋抗體檢測結果是陰性,但又不放心,擔心自己在窗口期,可以隔三個月或半年再去檢查一次。

如果醫院篩查血里艾滋病毒抗體陽性,還要去醫院,再抽一管血,加上之前的那管血,送雙管血,去疾控中心。如果檢測結果也陽性,會送省里用western blot方法再確證一次,這種方法是確證方法。確證實驗陽性,就可以確診感染。醫院只有篩查資格,省里有最終確證資格。醫院即使篩查出陽性,也必須由省里確證。


推薦閱讀:

TAG:艾滋病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