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什麼都希望有人陪著自己,一個人感到害怕,是什麼原因?


大二這段最美好的歲月是少年向成人轉變的關鍵期和過渡期。時代在變遷,青年時期被不斷地延長。現如今,30、40歲都是廣義上的青年。這為我們拒絕進入成人世界,逃避承擔成人義務和責任找到了一個合理的理由和借口。事實上,象牙塔里的少男少女們的確存在著問題中的心理和行為特點。細細分析下來,有如下可能:

獨立與無法獨立的矛盾心理。處於18、19歲上的少男少女們,生理上迅速成長,並日益喚醒著自己相對獨立的人格:我們都成人了(實際上並沒有)要求得到尊重與承認。可現實生活中,父母仍然將我們當作心肝寶貝或英俊少年對待,給予著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時不時還苦口婆心地叮囑一番人生道理。這樣過多的限制和束縛竟然在條件反射的作用下,讓我們掙脫不了,變得麻木和習慣。進入大學時代,周邊熟悉的環境和人事都變得面目全非,不安全感和陌生感推動著我們想再次有個知心的人陪伴,不願一個人獨處。

經驗與理智的矛盾心理。如果說,年少的我們曾經帶著愉快輕鬆的心情,懷著對大千世界的好奇心,觀察著、思索著、不斷探求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我們漸漸產生了反省與反思的思維,邏輯推理能力也增加,這讓我們對同樣的客觀世界產生了懷疑與警惕。這種與生理同樣迅速發展的思維和心理與我們的涉世不深、社會經驗不足形成尖銳的矛盾,造成我們彷徨無助,或是叛逆衝動。在繁重的學業和獨立生活的雙重壓力下,產生從未有過的強烈孤獨感,渴望與人抱團取暖。


很多人獨處的時候會覺得很難受,無法獨處,害怕孤獨,第一個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其實獨處能夠帶給人很多東西,讓內心更豐盈。

第二個是渴望被關注。不知道樓主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我在微信公眾號:朕有話要說看到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一個悲劇故事。為了被重視,松子不斷的去討好別人,用鬼臉、用身體、用愛,但不斷被拋棄。


好巧啊!我也是大二,我也是有那種心理,然而這是不自信的表現,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其實想想沒什麼的。所以不要怕,自己一個人去做事也是很好的。勇敢點(要是還有不懂的你可以私信我畢竟都是同齡人,我是小姐姐哦)


推薦閱讀: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