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同速度下,為什麼騎自行車會比跑步感到輕鬆?


謝謝邀請!

騎行總體強度一般會比跑步低。

對於大體重者而言,即使是慢跑,心率也基本會達到最大心率的80%左右,雖然運動強度大並不是壞事,但會意味著過程讓人感到很艱苦,以至於難以長時間維持。這往往會導致跑了幾次之後就放棄。

騎車的速度會遠比跑步快得多。

在同樣的訓練量下,騎車可以走更遠的路,意味著你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有了一定的水平後還能進行長途的騎車旅行,跑步顯然是無法做到的。同時由於騎車的速度會更快,騎車時人體的散熱也會更好,在同樣的訓練強度下人體感覺不會和跑步一樣艱苦。

騎車比跑步更適合減肥

特別是對於本身體重比較大的減肥者,跑步的動作對膝關節的衝擊很大,腳在每一次落地時,都會給你的膝蓋帶來幾倍於你體重的的力。尤其對於大體重的減肥新手來說,造成膝蓋不適以及傷病的概率是成倍增加的,而如果強忍著不適或是疼痛繼續跑步,則可能會對膝關節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騎車對膝關節的壓力遠比跑步要小得多

這要在你的騎行姿勢正確以及檔位使用合適的情況下,正確的騎行姿勢應該是當車手坐在座墊上騎行的時候,踩踏到曲柄最低點時,膝蓋是微微彎曲,但並不是完全伸直、關節鎖死的。

最後總結下,騎行和跑步都是熱受好評的有氧運動,實際上,相對跑步來說,騎單車能達到更好的運動效果!


謝邀!

我們來分析一下跑步時的狀態。跑步時是雙腿交替支撐身體的重量,一腳邁出去時,消耗的能量是落地腿對抗身體的重量,同時整個跑步過程中身體需要調動很多肌肉群來保證身體的平衡,也需要消耗很多能量。

那麼自行車呢?相對於跑步來說,支撐身體的能量消耗大大降低,自行車直接承受了身體的重量,減少了雙腿的壓力,減少了能量的消耗。其次自行車本身就是個省力的工具,具備軸承,齒輪,槓桿,傳動鏈,而且腳踏板控制的齒輪比帶動的後輪齒輪大了好幾倍,這意味著雙腳踩踏一圈,輪胎可以前行更多的距離。最後一點就是自行騎行會儲存慣性,維持向前運動的狀態。

更多運動諮詢,請關注我!

更多運動諮詢,請關注我!

更多運動諮詢,請關注我!


因為人跑步時,每一步都會浪費很多能量,而自行車相對損耗較少。題目中,認為自行車在傳動的時候,會損耗很多,效率不一定比得上人跑步,這個觀點有些想當然了。我們來分析一下跑步和騎自行車時能量的去向,然後問題應該就很清楚了。

先看自行車,人騎車時,同時要驅動人體和自行車,這一部分的能量肯定是要花費的。但是,如果一直是勻速運動,這些能量其實相對於距離,是可以忽略的。另一個損失就是空氣阻力,由於車子的存在,阻力可能會稍微大一些。還有就是題主提到的傳動時的損耗,這一部分個人覺得其實是很小的,一個簡單的實驗就可以說明:將踏板倒轉,踏板可以自己轉很久才停下來,說明其阻力其實不大。最後,就是車輪與地面接觸的阻力,這個阻力是相對較大的,因為平日如果車胎氣不足,騎車人能夠明顯的感覺到。所以,自行車的主要能量消耗可以這樣表達:車的動能+人的動能+風阻+車胎的阻力

再來看看人,人在跑步時,存在一個巨大的消耗,而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人跑步的速度不是均勻的。人在減速的時候,這些動能並不能被回收,它們只能變成熱量耗散掉。同時,我們考慮跑步的細節:我們的腿甩到前面,然後踏在地面上,這一瞬間,腿相對地面的速度一下子降到了零——這些能量都白白浪費了。所以,人跑步的主要消耗在於:人的動能+風阻+邁步浪費的能量+速度不均勻浪費的能量

這樣看來,人與自行車的差別主要就在於:邁步浪費的能量 + 速度不均勻浪費的能量 - 車胎的阻力 - 車的動能。而車的動能從長時間的平均的角度看,是可以忽略的。那麼問題就變成了比較「邁步浪費的能量 + 速度不均勻浪費的能量」和「車胎的阻力」了。然而別忘了,人的鞋底也相當於車胎,也產生了可觀的消耗。所以總的來看,相同速度、距離下,人跑步消耗的能量,會比騎車大得多。


主要是人跑步時,重心在上下運動,並且每走一步都要上下一次。每上升一次,就克服身體的重力做一次功。跑步時每次上升的高度10厘米以上,大約每跑兩三步,就相當於上一級樓梯。大家都爬過樓梯,費勁嗎?所以,跑步時,需克服自身重力做功,消耗很多能量。騎車時,重心高度基本沒變化,無需消耗這部分能量。當然,騎車增大了總重,對地面的壓力增大,但需要克服的摩擦也變成了滾動摩擦,所消耗的能量變化不大。


跑步需要雙腿支撐全身的重量,每次身體高低起伏,等於雙腿是在分別做小幅度的舉重運動,把身體的重量舉起來。向前運動,還需要腳進行往後蹬的動作。跑得越快,需要後蹬力量越大。因此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氧氣,併產生更多新陳代謝產物。這就會使人感到很累。騎自行車不需要雙腿支撐身體的重量,而是由自行車支撐,並且是坐在車座上運動,其運動主要是雙腿的蹬車,還不需要雙手跑步時的那種擺動,所以就感到輕鬆多了。


步行、跑步,人自身的重量要靠雙腿支撐並交替向前搬運,它需要克服地球引力並加上一個向前移動的力,才能將身體移位。在所有移動重物的形式中,搬運是最費力的。其次是拖運,要克服重物與地面的摩擦力,這個摩擦力(滑動摩擦)是很大的。比較省力的是利用運輸工具,它的承重輪的滾動以及輪中軸承的滾動,將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而滾動摩擦需要克服的阻力比之滑動摩擦乃至搬運要小得多。自行車便是如此!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騎自行車已經有了機械來驅動力,通過人力來驅動機械力達到快速到達目的地的效果.而跑步就是單純的人力,需要消耗人體大量的能量卡路里來運動.所以簡單來說在相同速度下,你肯定會感到騎自行車更省力一些!開個玩笑,相同速度下,開汽車是不是要更輕鬆一些呢!

如果你是鍛煉身體的話要結合自己體質來進行,太強烈的運動不但鍛煉不了身體,還會損傷身體其他部分!如果你還年輕的話這2項都是不錯的鍛煉身體方式,而年紀大的話就要敬慎一些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些幫助!


速度概念的引入開闢了人類比翼世界到達宇宙任意點的先河,速度無非體現了一個【快】字,快速到達快速返回,快速反應,這是人們孜孜不倦的追求

然而比來克兄弟發明飛機還早自行車的出現為人們出行運輸貨物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省工省力一車多用,為什麼?力學專家最早時候給出答案,自行車是利用雙輪自平衡原理創造,以慣性減少摩擦力來提高速度即單位時間所走完的路程。

那麼好了,人與騎自行車的並駕齊驅以同樣的速度運行,當然跑步??人所消耗的卡路里要多出幾倍,體現在跑步人身上感覺那,就是,一個,【累】。


跑步是全自重運動,雙腿交替騰空完成奔跑動作,單腿必須能長時間承受體重,和運動衝擊,才能跑步。

騎自行車,大部分體重被車坐承受,雙腿只是完成蹬踏,不承受體重,自行車軸鏈運動可以更輕鬆的前行,重力遠遠小於跑步。

而且對關節的衝擊相對小的多。

你想騎自行車比跑步更累?很簡單,屁股離開車坐,站起來騎,自重施加於雙腿,肯定會更累。


速度相同,但使得力不同,要不自行車就叫助力工具或者代步工具了,時間路程速度相同的情況下就要考慮摩擦力了,摩擦力越大用功越大,摩擦力越小用功越少越省勁,重力就不記了,總上所說,感到輕鬆就是因為自行車的齒輪和鼓輪把人走的前後摩擦力變為推力


推薦閱讀:

TAG:物理 | 自行車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