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明明比杜甫年紀大壽命長,為什麼一般人印象里杜甫形象比李白老?


之所以有這個錯覺,我覺得是由他們各自的文學形象和後人從他們詩中所形成的印象造成的。

李白的詩風奔放,大氣磅礴,清新飄逸,極富想像力及浪漫主義情懷。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所謂仙者,仙氣也。神仙的形象自然也不可能會老。李白用盡了自己的一生去實踐了一條徹底浪漫主義的人生路,他的詩文,猶如天馬行空一般的記錄的那些種種,乃是他的一切,他的靈魂。 於是乎,在讀者的印象里,在沒見過他的畫師手中,他自己成了風流倜儻玉樹臨風者的化身的了。

而杜甫本身不但是詩聖,他的詩更是被稱為詩史。史者,久遠也。從其祖父杜審言到他這一代,應該說是一代不如一代,他自己多年也欲攀高位而不可得。杜甫一生坎坷,動亂流離的生活使他詩風形成「沉鬱渾厚」的風格。和李白不同,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誌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後人也從他的作品及生活閱歷中感受他的內心世界從而摹畫出杜甫的形象。

所以,最後總結個人看法,之所以有問者所問的情況出現,跟他們兩者之間的詩風差異以及給讀者留下的心裡印象不同是分不開的。


一個整天遊山玩水的富二代,一個為了仕途奔波勞苦的窮屌絲。

這個不錯,省下那些在朋友圈整天發xxx明星天天敷面膜的樣子vs你整天不敷面膜的樣子,買面膜不?


推薦閱讀:

TAG:李白 | 杜甫 | 全唐詩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