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應該更多的沉浸在個人世界,還是融入大家生活?


感謝頭條問答的邀請。談談的我的看法,給您做個參考。

大多數人認為,融入大家生活才能未來融入社會。我想這個問題並不是絕對的,還要看對自己性格特質的認知。

世界上本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知己」,因為人最難了解的正是自己,直至今日,我都不能完全明白我是怎樣一個人,更不敢奢求出現一個人能比我更了解自己。有時候,也會出現那樣一位過客,讓你對「知己」二字若有所感,這樣的人我稱之為朋友。

人生得一知己難,得一真朋友也很難。

有真朋友,就有假朋友,這世界好人很多,可是兩個好人相遇,心中各有所想者佔了大多數,因為人本身是獨立的個體,為自己想是每個人的本能反應,能做到分出百分之三十為他人想念頭的,已經是很了不起了,百分之百為他人想的,我還沒有見過,捨生而取義者,也許古人有吧。

其實交朋友,是一件說容易也容易,困難也困難的事,關鍵看你願不願意邁出那一步。

人可以無友,但不可無才。但如果一個人只有才,沒有友,多數人就會感到孤獨。

更多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是可以的。讀了大學,絲毫不融入大家的生活,也可以,但一定不是最優選擇。如何分配二者的比例,要看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如果你是一個學者型的人,你就把百分之80的時間放到自己的世界,百分之20融入大家;如果你是社交型的人,你就把百分之80融入大家,百分之20留給自己…………(只是舉例,並不一定如此分配)

我最後要說,一個人來到大學,其他都可以不做不想,一定要修鍊自己的學識,做到術業有專攻。融入大家這件事,如果你想,你就去融入,如果你不想,你就干好自己的事,到社會上,自然而然的就融入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提問者對於上大學想實現一個怎樣的目標。

如果你想要專心搞研究,本身性格就是一個不喜歡太熱鬧的人,想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發展自己的愛好上面的話。 那麼,你可以選擇把更多的時間拿來沉浸在個人世界。

如果在上大學之前,你覺得自己的性格相對來說比較孤僻,想要改變自己的人際關係方面的話。那麼可以拿出更多的時間去發展課外活動參加社團,多和同學交流。

但是我希望你明白,這一個前提都是從完善自己的角度出發,還不是為了合群。你想要發展興趣愛好,你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你想要擴展人脈,多多結交好朋友。那麼你可以花更多時間融入大家的生活。但是千萬不要無所事事,隨波逐流。


高校是一個小社會,是一個大集體,在大學學習期間應該融入學校同學的大家生活中。大家聽課在一起,做實驗在一起,研究課題在一起,公共課程是大教室,聽報告是大禮堂,運動課是大操場,吃飯是大食堂,洗澡是大澡堂。(現在的高級學生公寓,已經不用上大澡堂了)大學大學,處處體現出大家一起來學習的大家風範,所以如果過多沉浸在個人世界,很少參加集體活動,或者不主動融入周邊同學的集體生活,不參加學生社團活動,不參加集體運動,不參加公益活動,就會把自己邊緣化。其實在大學的許多課程與課題都是需要通過團隊合作來完成,靠一己之力是力不從心的。但是,確實有個別同學不善於交流,個性難以融入集體,平時喜歡獨來獨往,那麼這些同學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性格孤僻或家貧自卑。另一種是孤芳自賞,目中無人。那麼,對第一種人,同學們應主動接近關心幫助,一般都會重新融入集體。對第二種人,大家就只能敬而遠之,遠遠地注視,祈禱『』只要他過得比我好『』。有一點是肯定的,大學畢業後,一般比較成功的同學都是在校期間性格開朗,容易融入大家生活的同學,因為他們或她們畢業後也更容易融入社會,獲得社會的認可。


謝邀,選擇沉浸個人生活還是融入大家生活,個人覺得還是要從兩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其一,對於性格比較外方的又很自律的人來說,我覺得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個人生活中。當然,這裡說的個人生活,並不是說每天呆在宿舍打遊戲這種生活,當你把自己每天生活安排的比較充實,會發現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也能夠學到更多的新東西。在大學裡學會獨處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餘力之外你可以選擇幾個你感興趣的社團參加,但是切記不要扎堆,任何一件事聚集了太多人之後關注點很可能就會被放到做事情本身之外的事情上了;

其二,對於性格相對內向的朋友來說,筆者以為有機會的可以試著去融入大家生活,在大學裡你還有足夠多的時間去嘗試,去接觸和交流更多的人,而且也只有在學校里才不會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限制你去融入大家的生活。不要因為覺得自己可能融入不了集體而退縮,只有在學校才會給你無限的機會去融入集體,所以不要害怕,勇於嘗試,本來也就是年輕的姿態。

祝願所有還在象牙塔中的同學們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自己。


推薦閱讀:

TAG:世界 | 抉擇 | 大學 | 教育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