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三觀不正的家庭,怎麼培養孩子的良好的性格?


你能認識到這個問題,非常好,不知道您孩子現在多大了?是男孩還是女孩?從小孩子在誰的陪育下成長的呢?

如果孩子現在已經長大了,而從小又是奶奶帶大的,那糾正就需要較長時間而且你要非常有耐心。如果孩子還小,從小是你陪育他成長的,對他的影響相對就小很多,也比較好改善。男孩與女孩的性格和發育期不一樣,男孩的話也相對女孩影響要小。但不管是什麼情況,越早注意對孩子的引導教育,對孩子的性格培養肯定是越好。

首先您要有耐心,不要將情緒帶給孩子,不在孩子面前指責奶奶的不對,注意維持家庭和睦相處的關係,

其次您要學會正面引導孩子,而不是跟孩子說奶奶這樣不對,可以告訴孩子奶奶那樣的言行會帶來什麼結果,正面引導孩子怎樣做會更好,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面對兩種結果,問問孩子會想要哪一種呢?!孩子選擇正面的就可以跟孩子說以後遇到這樣的事兒就這樣做,這樣就培養了孩子對這樣事兒的思維方式。

再次您需要多於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性格變化,發現不對的,及時溝通糾正。同時也多於孩子的父親和奶奶溝通,溝通不是指責,可以探討對孩子的影響,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交流溝通。大家誰都沒錯,都是為了孩子。

最後祝您家庭和睦,家和萬事興,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也是陪育孩子好性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咯!


家庭教育,是指一個人在家庭這個最小社會結構中受到的教育。

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非常久遠,向前可以追溯到爺爺一輩,向後可以延續百年甚至千年。一個人所受到的來自家庭各方面的影響面非常廣泛,包括有意識的知識傳授、道德教育和無意識的家庭生活氛圍的陶冶。其中無意識的潛移默化影響最為深遠,按照傳統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包括爺爺奶奶)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現代社會節奏加快,年輕父母要上班,所以孩子經常由爺爺奶奶幫忙帶,如學齡前孩子,接送孩子學、上學等等。就是狹義的家庭教育跨時也比較長:胎教開始到成年。

其他形式的教育都是階段性,接力性教育,如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是分階段,由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老師完成,除了學習知識,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等等有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沒有家庭教育那麼貫穿性,連續性。

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而家庭教育正是這種悄無聲息的進行著,家長大呼小叫,一本正經的督促寫作業不一定有什麼效果。而家長的一言一行,不用說什麼就會是孩子的榜樣。《三字經》上說「昔孟母,三擇鄰」。孟子很早的時候,孟母就把家搬到了離父親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識教育孟子。因為周圍是墓地,經常有人辦喪事,孟柯也學著那些人,孟柯也跟著他們。孟母見了認為這個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孟母又一次搬到集市邊上,孟柯又學著小販們做生意狀,孟母又一次搬家了,這次,她搬到了學堂附近,夢柯看見大家都在學習,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學讀書,孟母說:「這才是理想的地方。」鄰居如此何況一天到晚在一起的家庭教育,其影響不言而喻。

孔子也認為,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影響下一輩的行為,父母應當替子女的行為結果負責。父母應當以身作則,當好子女的表率。如果其身不正,就必然把孩子言行以及思想帶偏走邪,就連吃飯口味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趨於父母化。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並稱為教育的三大支柱。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夠好,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再好也遲早會出問題。個人成長能不能建成高樓大廈,取決於作為地基的家庭教育是不是穩固可靠。

如果家長觀念不正確,孩子百分百如影隨形。家長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那麼孩子思考、處理問題也是這思路。

上樑不正下樑歪,家長三觀不正,孩子受害幾率很大。

圖片來自網路,需要刪除聯繫我。


從你的描述可以看出,你的公公婆婆三觀不正,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你的老公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呢。如果他的三觀也不正,那麼今後你們教育孩子會非常困難,但是如果他經過自己的多年修正,三觀很正的話,那麼你們教育孩子就容易多了。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為孩子每天除去學校的時間,其他時候都是在與父母相處。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所以你首先要弄清楚你對孩子的期待是怎麼樣樣的,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你和孩子的爸爸首先就要做那樣的人。只有你們先做出了榜樣,孩子才會跟著去效仿。

至於說孩子爺爺奶奶三觀不正,那麼影響並不大,只要作為父母的你們三觀正就可以了。你們大可以搬出去自己住,不跟爺爺奶奶同住一個屋檐下。否則你的育兒觀和爺爺奶奶的育兒觀不同,孩子很容易找到漏洞。當你教育他的時候,他就會拿爺爺奶奶當擋箭牌,這樣對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因此既為了避免戰爭,也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父母還是辛苦一點,自己帶著孩子出去單獨住。

都說「三歲看老,七歲定終生」,在孩子的價值觀還未形成的時候,一定要給他一些積極正向的引導,否則孩子行成一些不好的觀念,或者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之後,再想去糾正就比較困難了。所以,一定要把不良因素扼殺在搖籃里。


很遺憾地告訴你,肯定會對孩子有影響,只是影響的大小取決於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不過,如果不和老人一起生活,孩子也不讓老人帶,那影響就會非常小了。

在題所說的這樣的家庭中,堅持幾點:

1,和老人分開生活;

2,堅持自己帶孩子;

3,盡量減少孩子和老人單獨長時間相處的機會。

4,在遇到和老人觀念衝突時,堅持自己的意見,但不要和老人正面衝突。遇到讓孩子疑惑的時候,要和孩子講清楚,以接納的態度和孩子站在一頭。

圖片來自網路


一個三觀不正的家庭,很難培養出一個良好三觀的孩子。但是面對一個既成現實,比如說家長的三觀不正,孩子不可能去挑選家長或長輩。那麼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來做呢?

這樣的情況下,比較好的模式就是開啟孩子的自我成長和修復、過濾功能。

在古今中外,我們都可以發現很多家長和長輩認知水平一般,但是子女非常優秀的案例。這些非常優秀的子女,無一例外都有著非常崇高的理想和目標,所以他們可以輕鬆的超越自己的父輩和祖輩,成為卓越的人才。

因此我一直在強調,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一顆夢想的種子,是我們的家長送給孩子人生最珍貴的禮物。有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學習力教育中心的家庭教育頂層設計課程《夢想方程式》。


孩子的性格受原生家庭的影響非常大,在孩子成長的十幾年裡,每天大人的行為和言論就在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要在一個三觀不正的家庭,使孩子盡量不受到負面影響,需要有一個家庭成員站出來,為孩子做以下這幾件事:

一是引導孩子愛上看書,看好書。

看書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養成愛看書的習慣後,這個習慣會長久陪伴孩子,使孩子受到有益的精神引導,那些原生家庭不正的三觀就不易再影響到孩子。

二是儘早脫離負面家庭。

現在不少學校,初中就可以住宿。盡量將孩子安排到住宿學校,使孩子脫離三觀不正的影響,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接觸到更多的人,從而擴大眼界,開拓思維,養成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和良好的性格。


《小王子》里有一朵玫瑰花,總以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總喜歡對小王子發點小脾氣,它還有點小刺,但它是他的花,他為它花了時間。

我們的孩子,不也是這樣嗎?她好吹點小牛,使點小性子,但她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知道她的局限,知道她這樣自信滿滿的時候也許只在童年,我們是平民,我們在家裡,保證她的自信與自豪,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為什麼不叱?

彤妹妹總愛搶第一,一叢河谷里的菊花,她說:我先發現的。我總說:是啊,你先發現的。

院里的花開了,她快樂地宣布:這些樹是我種的。呵,這些樹的年齡約是她的三倍。但是沒關係,反正樹不會與她較真,我們更不會,這小姑娘的想像力呵。

有的孩子的自信是天生的。而所有的孩子的自信,都是需要涵養的。

也許昨天受一友的影響,對愛哭的孩子,忽然覺得不耐,早上小姑娘要一張白凳子,我沒有像以前那樣給她,而是給了她她習慣坐著的紅椅子。一番言教,她哭得更厲害了。

與孩子溝通,要尊重她,要多說事實少說道理,要有共情能力。

盡量站在孩子的立場上。


謝謝邀請!

如果真的遇到了三觀不正的家庭,也要冷靜對待。

首先,對孩子性格影響最大的人,應該是你,要相信自己對孩子的正面影響,會對孩子養成好性格產生關鍵作用。因此,更關注孩子的成長,更努力讓孩子接觸正能量的東西。

其次,對待婆家人也要客觀評價,不要戴有色眼鏡,或者主觀臆斷,認為他們所有的行為都是從"「自私自利」出發。每個家庭中每個人的成長背景都不同,每個人價值觀的形成都有他特殊的背景,因此,要學習換位思考,讓自己盡量去理解婆家人的想法,能求同存異,讓大家同一個屋檐下可以是生活的更自在,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好處。

最後,遇到事情,要多和老公溝通,我相信你和老公之間還是有感情基礎的,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和事情,可以先聽聽老公的看法,和睦相處的關鍵在於溝通和理解,這一點也需要你在生活中運用並告訴孩子也要學會的能力。


請關注頭條號「戇爸爸」,和我一起分享您的育兒經驗吧!


這樣的家庭,說實話三觀不正的家庭真的是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更加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

還是盡量讓孩子遠離這種三觀不正的家庭成員比較好。無法遠離,父母就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盡量多給孩子好的影響,以此抵消不好的影響。


三觀不正,你還是嫁過來了,現在說這個沒有什麼用了。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建議和老年人分開住。說實話,住一起婆媳關係和孩子教育問題,終有一天會讓你抓狂的。為了避免矛盾,也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趕緊行動起來。

要說你能改變你婆婆,這基本上就等同於痴人說夢。改變不了她,那就改變自己的育兒環境,和老公一起商量一下。最好是讓他來出面來處理這些,因為你說什麼都有可能被婆婆誤會或過度放大。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 教育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