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遊列國的意義是什麼?


孔子生於春秋亂世,是政治秩序與社會秩序走向解體的時代。他被後世稱為素王,萬世師表,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擔任過魯國的大司寇,從小勤奮好學,掌握六藝,熟悉各種典章制度。他30歲時開始授徒講學,以知識淵博而聞名。魯定公十三年(前497),因與魯國國君出現不和,政治才能得不到發揮,孔子率領弟子們離開魯國,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這一年,孔子55歲。

(孔子)

孔子一行從魯國出發,十餘年間大致走過了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葉國、楚國等地,行程數千里,歷經艱難險阻,四處碰壁。

據史書記載,他們先到了衛國,得到衛靈公的禮遇,然而衛靈公對孔子的學說並不感興趣,沒有給他任何官職,也不讓他參加政事,後因有人說他壞話,也對孔子起了疑心,孔子就帶弟子離開了衛國。

(孔子周遊列國圖)

孔子一行打算去陳國,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孔子又去曹,曹國不容;遂往宋,剛在一棵樹下演禮,宋國權臣因為從前孔子批評過他,趕來把樹拔倒,揚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只好悄悄離開。匆匆跑到鄭國,卻與弟子失散獨自在城門等候弟子來尋找,被人嘲笑為喪家之犬。孔子當時已經六十歲了,所以儘管無人賞識,但自己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也並不覺得不順。

之後兩年,孔子又去了陳國、蔡國和葉國,然而都未能有機會施展才華。直到魯哀公六年(前489),孔子與弟子在往蔡國的路上被陳國派人圍困,一連七日,所帶的糧食吃完,同行的弟子大病,最後幸得楚昭王派兵迎孔子,才脫離了困境。當時楚昭王有心重用孔子,但大臣們紛紛反對,認為孔子和其弟子都很有才能,如果分給他一塊土地,一定會對楚國構成威脅。孔子和弟子遂又回到了衛國,主張在衛國為政先要正名。

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68歲的孔子被迎回魯國,孔子周遊列國14年,至此結束,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十餘年來,儘管顛沛流離,孔子仍堅持不懈地教學與佈道,始終吸引著一大群弟子,隨他南北東西,出生入死。孔子汲汲救世,百折不撓的精神也贏得後世的讚許。

(孔子周遊列國路線圖)

孔子周遊列國是其一生的重大事件。他一直懷著仁政德治的治國理想,所以,周遊列國是一個有著明確政治目的的活動。孔子一心想要推行以禮治國,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戰爭。千方百計要將自己的政治抱負在各國施展,就是孔子率領弟子到處周遊的目的。儘管孔子的這一行為在當時並不被接受,但遊歷十幾年,他和弟子到各地進行了廣泛的社會調查,了解了各國的民情、國情,對於孔子「重仁」、「重禮」的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並且,在周遊列國中,孔子又收了一些弟子,在現實中對弟子們教育,與弟子們交談中,豐富了他的教育思想。同時,孔子到處播撒仁德思想,惠及各地民眾,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甚至有人把他奉為警醒世人的木鐸。


推廣自己,服務社會。實現個人理想,同時實現人生價值。將理論落實到實踐中。孔子把「仁」作為個人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把「愛人」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歸仁」作為最高的社會道德理想。講「仁」,就是講人與人的關係,講人對人的愛,由對父母之愛、兄弟姐妹之愛,進而推及對他人之愛。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講「仁愛」,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理念。

這一切,不能是空想,必須落實到社會實踐中去,"知行合一",服務人類,便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意義所在


所謂的春秋時期,就是東周未期。周室極弱,天下大亂,周室的子孫之間和外姓家族互相爭霸。一言以蔽之,亂著啦。據說當時華夏土地上有上萬個大大小小的國家,互相撕殺討伐。百姓苦不堪言,人心思安。孔子就是順民心宣傳主張「克已(克制私慾)復禮(復,又,還有。禮,周禮,周的社會秩序)",三綱五常。讓社會不要亂下去了,老百姓盼「安定團結"。孔子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正義主張,意義極大。現在,有些地方民風不好,還有人調侃說,都怪孔子周遊列國時,沒有來此地,此地人不懂「禮」(教養、文明)呀。


因為他想宣傳自己的主張.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戰爭.但那個時候正是春秋時期,各國多想能擁有更多的土地,只有進行戰爭.所以不可能聽他的 ,孔子的政治主張當時顯得很迂腐。

當時是戰爭頻繁的時期,大國欺負小國,小國要發展自強。孔子卻要先行禮儀,感化他人,是無法行得通的。

當時各國急於要加強軍事和經濟,孔子卻要先搞思想教育,要大家循規蹈矩。

孔子也確實對軍事和經濟不懂。不明白生產關係如何調整、財政稅賦如何整頓、軍隊如何訓練。與管子相比,差距是十分大的。


沽之哉 .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周遊列國的大概範圍齊魯區域.不是現代意義的國家.類似於現代的縣城.這絲毫無損於孔子儒家學說的偉大。其學說流傳至今.民國時期西學東漸.受新青年新思潮衝擊 .歷經歲月滄桑.民國之後衰微.進入新社會之後.某集團董事長揮揮手 .一幫打了雞血的鐵桿拋棄了祖先的傳統理念.鵲巢鳩占.推出一款適合自己理論系統。通過這個事件以及當前的道德亂象.證明了儒家學說的偉大意義.值得欣慰的是儒家學說至今在台灣、韓國、日本[包括王陽明心學]、新加坡發揚光大。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華夏文明的復興離不開儒家.期待…


推薦閱讀:

TAG:孔子 | 國學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