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的人喝點酒就全身通紅?


謝邀!

為什麼有的人喝點酒就全身通紅?

這首先很容易讓人想到「酒精過敏」。

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聲稱自己酒精過敏。

不同於「酒精過敏」的耳聞,另一種情況是,日常的確經常被「目睹」到有的人只要少量喝酒就會全身皮膚潮紅的現象。

「喝點酒就全身通紅」,基本上都屬於以上兩種情況。

「酒精過敏」?一個神話

如題圖所示,這是日前外媒報道的一例「酒精過敏」案例。

現年42歲的卡斯鮑曼長期以來酷愛參加社交性飲酒派對,甚至自稱為「派對動物」,幾乎天天晚上都參加,都會喝上10幾杯酒。

但是,2012年開始,她喝酒後開始出現全身皮膚通紅,瘙癢甚至呼吸困難的情況。

身上成片的風疹團塊,和呼吸困難的癥狀,很容易就被醫生診斷為「酒精過敏」,不得不戒酒。

但是,事實上,「酒精過敏」在醫學上仍是一個神話,迄今世界上還沒有確診一例真正的「酒精過敏」病例。

像該例這類看上去如此典型的「酒精過敏」病例,經過嚴格的皮內過敏試驗測試,結果酒精試驗總是陰性,反而會檢測出像醛類、乙酸(就是醋),或其他成分皮膚試驗陽性,而被排除酒精過敏的診斷。

而且,理論上講,人也不可能會對酒精過敏。

因為,我們的體內原本就存在著微量酒精,是腸道內細菌發酵產生被吸收進入血液的。

我們知道,免疫系統是非常敏感的,再微量的物質,甚至單一分子,都有可能觸發過敏反應。

在不接觸任何外源性酒精的情況下,人血液內酒精濃度一般在0.01~0.03毫克/100毫升。如果與法律規定的醉駕標準(80毫克/100毫升)相比,僅有幾千分之一。

但是,這種量的酒精足以觸發過敏反應。

因此,如果有人真的對酒精過敏,那麼他應該天天過敏,時時過敏,秒秒過敏才對——這還能活嗎?

因此,應該沒有人會真正對酒精過敏。

酒過敏」——酒不耐受

既然人「不應該」會真正對酒精過敏,像題圖所示的這種喝酒發生的過敏是怎麼回事?

事實上,這種過敏反應通常是對酒中含有的其他成分過敏。

我們知道,所謂酒就是含酒精飲料,各種酒飲料成分複雜,除水和酒精外,已知可能含有的成分包括來源於葡萄、酵母、啤酒花、大麥或小麥的衍生物質,添加劑、防腐劑(如焦亞硫酸鈉)、澄清劑(如雞蛋或海鮮蛋白質)殘留,等等。

另外還含有其他眾多未知的成分。

酒精被吸收進入血液後會被分解成乙醛→乙酸,最終成為二氧化碳和水。

以上無論酒中含有的,還是在體內代謝的中間產物,都有可能引發人體過敏或其他反應。

這些反應一般被統稱為「酒不耐受」。

其中容易被當成酒精過敏的反應主要有以下幾種:

「亞洲紅」——乙醛導致的潮紅

日常常見的「沾酒就全身通紅」是一種被稱為「亞洲紅」的現象。

原因是酒精代謝的刺激產物乙醛的擴血管效應導致。

酒精被吸收後在肝臟細胞乙醇脫氫酶作用下分解成乙醛,然後在乙醛脫氫酶作用下分解成無毒的乙酸(醋酸)。

其中,乙醛脫氫酶活性顯著受遺傳影響。

在大多數人,乙醛脫氫酶活性很高,產生的乙醛會被快速分解,體內沒有乙醛集聚。

但是,研究發現,有約15%~40%的東亞人體內發生的一種基因變異,導致乙醛脫氫酶2失活,分解乙醛能力大大減低,從而導致乙醛堆積在血液中,引發血管擴張導致皮膚潮紅髮熱。因此這種現象被稱「亞洲潮紅」。

但是,很顯然,這並非是酒精過敏反應。

酒中其他成分的過敏反應或類過敏反應

這類過敏反應主要表現就是像題圖所示的皮膚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部分人還會出現過敏反應的呼吸困難等癥狀。

有的人還會出現哮喘、類鼻炎癥狀,及其他過敏或類過敏反應。

研究發現,引起這些反應的可以使酒中的多種成分,比如葡萄酒和香檳酒含有的防腐劑焦亞硫酸鈉,葡萄酒中含有的組胺等。

另外,乙醛和酒精本身的擴張血管效應也有可能誘發或加重皮疹、鼻塞、流鼻涕和打噴嚏等類過敏癥狀。


說起喝酒,確實會有人稍微喝上一點就會全身通紅,很多人還會自封為喝酒臉紅是能喝酒的代表,依然叱吒在酒桌上。殊不知,喝酒就臉紅、全身紅不是能喝的代表,而是身體提示你放下酒杯,遠離傷害。

喝酒就臉紅全身紅,是因為你缺了一種酶!

先看看酒精在體內是怎麼溜達的被身體代謝的吧!酒精專業的名字叫做乙醇。大部分的乙醇在體內:

第一步先經過乙醇脫氫酶去掉兩個氫原子,變成乙醛(這是個壞傢伙,對人體的器官危害大,是宿醉後頭疼等危害的元兇)並釋放能量。

第二步乙醛經過乙醛脫氫酶加上一個氧原子變成乙酸並釋放能量。

第三步乙酸會參與體內多條代謝途徑,最終氧化成為水和二氧化碳。這就是酒精在體內溜達一圈的過程。

喝酒臉紅、全身紅的人,第一步乙醇代謝成乙醛還可以,但是少了乙醛脫氫酶所以第二步沒戲了,不能把乙醛代謝成乙酸。這可麻煩了,對身體的傷害更大,特別是對肝臟的危害更大。所以遇到一喝酒就紅臉的人,還是別勸酒。如果是自己更是要放下酒杯不要再喝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喝酒臉就慘白的人,更不要喝,這是兩種酶都缺,酒精直接積累在血液中,輕者酒精中毒,再嚴重的還會有生命危險。

總結一下就是,無論是喝酒臉紅、全身紅還是一喝酒就面色慘白的人群都不要喝酒了,因為喝酒就「變臉」不是能喝的表現,是身體發出的危機信號,千萬要引起重視。


說起喝酒,相信大家腦海里浮現的肯定有這麼一個畫面:酒桌上,有的人酒量好,千杯不倒,拿著酒杯直嚷著繼續喝,而有的人卻一兩杯酒下肚便開始臉色泛紅,看起來醉醺醺的,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有的人喝點酒就全身通紅?

其實,一喝酒就容易全身通紅這種情況是一種酒精代謝受阻的表現,也就是說這類人不能正常地代謝酒精。

一般來說,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先變成乙醛,然後乙醛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再進一步變成乙酸,最終乙酸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而對於喝點酒就全身通紅的人來說,酒精進入體內變成乙醛後,乙醛卻因為這類人體內缺乏關鍵的乙醛脫氫酶而不能變成乙酸。

也就是說酒精代謝被阻斷在乙醛這一步上,導致體內的乙醛在短時間內大量累積無法排出體外。而乙醛是一種血管擴張劑,會使人面紅耳赤、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因此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的人喝點酒就臉紅脖子粗全身通紅了。


又是一年春節到,家人、朋友、同事、同學免不了要歡聚一堂,推杯換盞。你是不是很在意酒桌上一些老話呢「喝酒臉紅的人好交-不裝假,喝酒臉白的人不好交-交不透」、 「喝酒臉紅的人能喝-酒量大」等等。

真的是這樣嗎?我就是那種占口小酒臉就紅的人,但我的酒量可是慘不忍睹,別人沒醉我已經喝多了,所以我也好奇,我到底有沒有酒量呀,呵呵


喝酒就要喝的明明白白,喝「錯」了就會有損健康,了解酒精(乙醇)在體內代謝是關鍵。酒精進入人體後有兩種方式排出體外,一是少量的酒精沒有代謝直接經腎隨尿液排出、經肺隨呼吸排出、經皮膚隨汗液排出體外;二是乙醇通過乙醇脫氫酶轉化成乙醛,乙醛通過乙醛脫氫酶轉化成乙酸,進一步轉化成無毒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喝酒臉紅的朋友就是體內缺少這種叫乙醛脫氫酶的物質,使酒精無法繼續「變身」,導致大量的乙醛堆積在體內,乙醛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使得臉紅甚至全身紅。乙醛的毒性比乙醇要大的多,酒喝的越多對肝臟的損害也就越大。

不要再迷信「臉紅的人是酒量大」了,這只是酒精代謝能力弱的表現。也有朋友說了,喝的多了酒量就練出來了,這是不對的,練出來的是人體對酒精的耐受力,不是對酒清代謝能力的提高。

喝酒要有度,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推薦,成人飲酒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男性相當於750毫升的啤酒、250毫升的葡萄酒、75毫升38度白酒;女性相當於450毫升的啤酒、150毫升的葡萄酒、50毫升38度白酒。

都說「小酒怡情,大酒傷身」,有些人「小酒」也傷不起呀。有研究顯示,懷孕的寶媽不同程度的飲酒都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痛風患者無論喝哪種類型的酒,無論少量、適量或過量的飲酒都會增加痛風發病的風險。兒童少量飲酒,注意力和記憶力會下降,思維速度也會變得遲緩。

【營養海賊團】舵手~范俊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王興國營養特訓班四期學員、大連市營養學會會員、大連營養師俱樂部營養大使]


出去應酬難免喝上兩杯。你應該觀察過,有人喝上幾杯酒就整臉通紅,而有人卻面不改色。有人說臉會紅的人酒量大,而有人說當然是面不改色的人酒量大了。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呢?身上變紅和酒量有關係嗎?

強大如柯南喝酒也會臉紅

圖片來源:網路

亞洲紅臉症

研究人員表明,多達36%的亞裔人在喝酒後會臉紅。科學家稱之為「亞洲紅臉症」(Asian Flush),更確切地說是「酒精潮紅反應」,它描述了我們的身體無法完全分解身體攝入的酒精。而為什麼我們的身體無法完全分解酒精呢?是因為我們比較缺乏一種酶,叫做乙醛脫氫酶2(ALDH2),通常是負責分解乙醛,也就是酒精的代謝副產物。而乙醛是一種毒素,由於你的身體不能適當地分解它,這種毒素會累積並導致我們通常稱之為「亞洲紅臉症」的面部潮紅。面部潮紅是病人中最常見的癥狀,而其他癥狀可能包括頭暈、噁心、嘔吐、頭痛和脈搏增加。有趣的是,白人和黑人很少有這種癥狀,這也是為什麼這種癥狀稱為亞洲紅臉症了。

酒精體內代謝簡圖

圖片來源:網路

全身通紅和酒量的關係

前面提到的,喝酒後全身通紅或臉紅代表缺乏乙醛脫氫酶一種酶。而決定酒量的是乙醇脫氫酶,它的作用是將乙醇(酒精)轉化成乙醛。因此全身會不會通紅和酒量完全沒關係。只是決定你喝酒後會不會乙醛中毒。真正的「酒神」往往是體內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都比正常人要多的,他們既不會有醉酒而迷迷糊糊的感覺,臉也不紅,身體不受乙醛的影響。在酒桌上遇到這類人,盡量離他遠點吧。

圖片來源:網路

短期風險

雖然出現以上提到的癥狀對飲酒者來說是不舒服的,但短期風險是輕微的。此外,鑒於有這種情況的飲酒者所經歷的不適,他們再次舉起酒杯的時候相信會有所顧慮。在這方面,這種狀況被視為一種保護措施,可以防止他們酗酒。

重要的是,這種情況應區別於其他引起飲酒者短期風險的癥狀,比如對酒精過敏。

長期風險

與輕微的短期風險相比,長期風險是真實以及顯著的。許多政府衛生機構已將乙醛標記為已知的一類致癌物質,並公開警告那些因不斷飲酒而引起的健康風險的人。一類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長期攝入會大大增加患上癌症的風險。

因此,意識到這些健康風險,適量飲酒,並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以避免體內長時間生成乙醛是極其重要的。

圖片來源:網路

關注「頤福來養老」悟空號,或者微信關注公眾號(頤福來養老),獲取最專業的養老知識!


感謝邀請。

喝酒臉色變紅了很多人可能還以為是此人喝盡興了,暢快了正在興頭上,再來喝幾杯!

事實上可不是如此,如果喝酒臉紅,甚至渾身發紅的人千萬要少喝酒,因為其實是身體給出的危險信號,說明體內缺乏乙醛脫氫酶。

酒精,也就是乙醇,乙醇進入人體後,會先被乙醇脫氫酶脫氫後轉化為乙醛,再猶乙醛脫氫酶脫氫乙醛轉化為乙酸,然後代謝掉,但乙醇轉化為乙醛後,乙醛是有毒物質,需要快速處理,快速脫氫形成無毒的乙酸,才算是告一段落。這時候特別是肝臟,負擔會很大,因為它全權負責處理乙醛。肝臟中原本用於運載脂肪的蛋白質載體只好被迫大量合成乙醛脫氫酶,因此,大量酗酒很有可能造成肝臟中的脂肪無法得到及時運輸而囤積起來,久而久之誘發脂肪肝、內臟脂肪堆積、向心性肥胖。但往往有些朋友體內無法有效大規模地合成乙醛脫氫酶,如果乙醛在體內大量堆積的話,很可能造成酒精中毒而發生危險,所以,身體只好用「全身變紅」「臉色發紅」來暗示我們,快停手了,我沒有辦法應對乙醛。一些喝酒過量的朋友漸漸開始臉紅,這也是身體在提出警告,體內的蛋白質不夠用,無法多合成脫氫酶了,是時候收手了。

這樣的朋友在我們生活中不難見到,很多人喝酒臉紅之後還任然被勸酒,其實可能人家已經不能再喝了。這類朋友是由於某基因發生突變而造成了合成乙醛脫氫酶效率低的情況,相對於亞洲人來說,歐洲人變異的基因較少,因此大部分人更擅長喝酒。但並不是說喝酒就是好的,大量的酗酒增加心腦血管慢性疾病的爆發幾率,特別是對肝臟損傷很大。


喝酒臉紅者缺一種酶,喝得越多,身體損傷越大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肝膽胰腫瘤科主任 鄧和軍 □劉紅麗

很多人喝酒「上臉」,親友便說「臉紅更能喝,酒量練練就好了」。事實上,一喝酒就臉紅的現象叫「亞洲紅臉症」,約1/3黃種人存在這一現象,白人、黑人則極少。

酒精進入肝臟後分兩步代謝:乙醇經乙醇脫氫酶催化,變成乙醛;乙醛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變成乙酸,最終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喝酒上臉的人,乙醛脫氫酶活性比正常人差,導致乙醛無法進一步代謝成其他產物而堆積在體內,出現血管擴張、臉紅、心跳加速等現象。乙醛是一級致癌物,可以附著在脫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導致基因突變,甚至癌變。

多個研究報道,有相關酶缺陷的人飲酒會增加整個消化道患癌的風險,特別是食道癌、胃癌、肝癌。韓國的研究證實,這類人患高血壓的風險也高於喝酒不臉紅的人。本來不勝酒力的人經過「鍛煉」,對酒精耐受了,會喝更多的酒,導致體內積累更多乙醛,會造成更大傷害。據遺傳學家分析,亞洲紅臉症可能是進化中產生的保護性退化基因,讓這一人群不會酗酒,更好地生活、工作。▲(文章來源:生命時報)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生命時報 查看官方網站 心懷良知 科學為上 傳播健康 為善最樂


感謝邀請。

日常生活中更多人會接觸到酒精,酒精雖然能讓我們更亢奮,還能增進大家的關係,但酒精絕對不是多多益善的東西,甚至有研究發現,適當地喝酒對人體的弊端依然大於利益,因此,長期大量酗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戒酒,有肝病腎病的朋友更是要謹慎,有糖尿病的朋友喝酒可能會加重病情和減少藥性,孕婦、哺乳期女性禁止喝酒,另外,對酒精耐受不良的朋友(缺乏乙醛脫氫酶)一定要盡量少喝酒。

酒精是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人體後先由胃和小腸吸收,然後進入肝臟,大約有90%的酒精通過乙醇脫氫酶轉化為乙醛,但乙醛是有毒物質,必須要有乙醛脫氫酶轉化為乙酸,乙酸是無毒的,最終會轉化為熱量和脂肪。一喝酒就容易臉紅的大有人在,因為他們可能攜帶一種特殊的基因,使體內的乙醛脫氫酶-2效果較弱,代謝乙醛速度較慢,這類人比其它人更容易患食管癌。其實這種基因並非不好的基因,它能夠更明確地體型我們不能多喝酒,臉會紅,身體會中毒!剛才提高乙醛是有害物質,還會加重肝臟代謝毒素的負擔,稍微喝點酒,乙醛就能肆意妄為了。一般亞洲人這種基因較多,因此,亞洲人會更不勝酒力。這種人如果還硬撐著繼續喝酒的話,很容易造成體內乙醛堆積較多引起酒精中毒。嚴重的還可能造成心衰,甚至死亡。


有句俗話說的好——「就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我想這肯定是一個非常喜歡喝酒的人說出來的,而且說不定還是個很喜歡勸酒的人。有些人喝酒後身體沒有反應,而有些就會臉或身體通紅,還有的發白。其實這類喝酒後身體有變化的人是不適合喝酒,或者說不適合短時間內和很多酒的。

酒精從口腔開始,整個的代謝過程中需要兩個很重要的酶,一個是乙醇脫氫酶,另一個就是乙醛脫氫酶。而那些身體會發生反應的人正是因為這兩種酶的活性不足或缺失,導致身體不能夠及時代謝乙醇(就是酒精)或乙醛(是酒精的一級代謝產物)而發生的體表變化。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乙醛不能及時被代謝掉,就會對肝臟造成損害。而乙醛過多的堆積會使血管舒張,這就是「喝酒臉或身體會發紅」的主要原因了。

所以,為了自己的朋友親人的健康,如果酒桌上遇到這樣的人,請珍惜他們的身體,不要一味豪情勸酒啦!

(註: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人很喜歡喝酒,但是他們往往一喝酒就會全身通紅,就像過敏一樣,而有的人卻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喝酒全身發紅,只是一部分人容易出現的。也就是說,這個現象屬於個體差異。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全身發紅呢?

  有很多人認為酒精可能是導致皮膚髮紅的原因,其實不是這樣,那麼導致皮膚髮紅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乙醛。喝酒後,乙醇會變化成乙醛。乙醛具有讓毛細血管擴張的功能,從而使臉部和身體其他部位的毛細血管擴張,皮膚就會發紅。喝酒容易出現皮膚髮紅的人,往往身體內缺乏一種酶,這種酶的缺乏會影響乙醛代謝,所以說會出現皮膚髮紅,比較明顯。 乙醛在體內滯留的時間越長,對機體的損害就更大。

  臉紅確實是「不善飲酒」的標誌。許多人依據自己是不是醉倒來判斷該不該繼續喝,甚至有人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酒量見長就沒事了。其實,本來不勝酒力的人經過鍛煉對酒精耐受了,反而會喝更多的酒,導致體內積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喝酒臉紅的人還是不喝或者少喝為好,不僅僅是為了防範食道癌,也防範其他疾病。不管喝酒是否會出現皮膚髮紅,酒都不可超量喝,喝酒過多勢必傷害身體,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所以,平時喝點酒是可以的,千萬不要貪杯啊。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推薦閱讀: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