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巜琵琶行》,為什麼詩人會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概?


那我們看巜琵琶行》中講到了這個彈琵琶人的身世。她本是京城一歌妓。

年輕貌美的她十三歲就彈得一手好琵琶,在教坊樂團中她可是第一天團成員。

那時候只要是她出場彈琴,京城的豪門子弟們都會爭先恐後的來打賞,她彈一曲的打賞費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但無奈後來家中落破,自己也年老色衰不得已遠嫁給一個商人。但哪知商人一天到晚都在外面忙生意,常常讓她獨守空房。想想以往的繁華更是顯得當下的凄涼。

為什麼白居易會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適何必曾相識的感概呢?

首先第一層,白居易也是從京都而來,那跟這個歌女是來自同一地方來的,那在情感上就會覺得很親切。

第二層,白居易由歌女的經歷想到了自己的經歷。

白居易這時四十五風,任江州司馬。我們知道白居易本來是在京城工作的,任贊善大夫。但是因為他平時比較喜歡寫一些嘲諷的詩詞得罪了不少的權貴。

那在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將宰相武元衡被刺死,御史中丞裴度被刺傷的時候,白居易挺身而出,向皇上進言要討賊,不然國將不國。

這個建議本來是十分正確的,不過贊善大夫這個職位只是東宮太子府屬官,負責諷喻規勸,那有一些人就說他越位了,並再給他編了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就給他貶到去了江州當司馬去了。

這個司馬職位是刺史的助手,聽起來好像是不錯的崗位,但實則這是當時的朝廷專門為安排犯了錯官員,而特意設的一個崗位,這其實跟發配邊並差不多了。

白居易是何等高傲的人,卻沒想到為了國事被貶,鬱郁不得志的他情緒日益消沉,而在被貶的二年後,他突然在江邊聽到了來自京城的歌聲,這不由他不想起在京城的種種,而這個歌女的經歷與自己又是何其相似。

所以他發出: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概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為什麼詩人會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

《琵笆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這首雅俗共賞的傳世經典,是作者通過對琵琶女的高超彈奏技藝和她的不幸經歷,揭露了當時官僚腐敗的封建社會、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和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這種情緒的宣洩,激發了一些自持才高、懷才不遇的些個人的共鳴,字裡行間里的表達,更加讓那些淹沒在茫茫世界的蒼生,有一些夢想,有一些情懷,有一些眷顧的文人騷客,有了更深一些層次的呻吟和自憐,同聲相應的情懷和感慨,讓更多的這些人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就不難讓人理解了。

其實白居易的這首千古流芳的《琵琶女》,有太多的解讀和闡述,我們不需要再對這首經典做過多的闡釋,琵琶女的身世,引發了很多人的同情心,而詩人,特指現代詩人,更是被列為現在人同情的一類群體,按常理他們應該是文化創作者,理應受到更多人的尊重才對,但眾多人更喜歡人把這個詩人群體與那些精神病、神經、瘋子、腦殘、短路、嚇人、不可理喻、少理為妙等一系列貶義詞劃為等號。有些甚者,似這些人為特殊人群,不要扣罰他們獎金,不要交給重要的工作給他們做,他們都是一些腦力里裝滿稀奇古怪的人,少刺激他們,因為這些人階段性要搞個詩會,朗誦狂笑、捉摸不定,不太靠譜,讓他們自生自滅,顧影自憐即可等,有些領導在介紹這類人,通常還愛說:我們單位有一些人啥都不會,腦子有些問題,偶爾會寫幾句的詩人,你們可以想像這嚴重帶有歧視性的言語

,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痛心和悲憫,這就不難理解為何詩人總愛發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的原因。

其實我們知道的那些中外偉大的詩人如:徐志摩、余光中、鄭愁予、舒婷、泰戈爾、馬雅可夫斯基等都是令大家尊敬的、膜拜的,為何現代的眾多詩人會被大家帶著有色眼鏡來對待呢?其實,就是被一小部門被抹黑的,很多單位都會有那麼一些個別人,平常愛寫個打油詩之類的,就以文人自居,孤芳自賞,愛聚眾參加個詩會,跟傳銷、老鼠會差不多,就覺得自己是文化人了,酸不溜秋,與眾不同,平常打扮也是男的愛帶個串、穿個布鞋,女的愛帶個船帽、拖地長裙等,讓人感覺文藝風在她身上無處不在,其實,最多也就是形式大於內容,一問詩,就是開口大聲誦讀,八竿子打不出個屁來,所以,難怪現代人鄙視這些人,他們還愛常發出於琵琶女共鳴的心聲了......


因為,作者白居易寫這首詞是在他貶為江洲司馬的第二年,當時因為被貶,情緒非常低落,對昨事,政治的熱情大減,在潯陽江邊送朋友上船的時候,偶然聽到琵琶彈奏聲音,在作者的一再肯求之下,那倡女為作者一行彈奏了幾首曲子,由於倡女琴藝的高超和身.世的悲涼,讓作者產生了深深的好感和同情,加上作者當時的處境和心情,卻有同病相憐的感覺。


詩人被貶時心情,與琵芭女的琴聲、身世相交織,感嘆都是孤苦伶仃的流浪者,有緣在這裡相遇交談,又何必在乎我們曾經是不是認識是不是朋友呢意境所發!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白居易 | 琵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