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有哪些名人是年輕時經歷坎坷,大器晚成最後成功的?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到了之前看過的一個相聲,裡面有兩句台詞是「

黃忠六十才跟了劉備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為丞相,佘太君百歲挂帥,孫悟空五百歲西天取經,白素貞一千多歲下山談戀愛。年輕人,你說你急什麼急?

蓋茨39歲成世界首富,陳天橋31歲成中國首富,孫中山28歲創辦興中會,王然23歲當局長,孫權19歲據江,丁俊暉15歲拿世界冠軍,鄧波兒7歲拿奧斯卡,貝多芬4歲開始作曲,葫蘆娃剛出生就打妖怪, 你說勞資急不急!」

權當一笑,下面我們言歸正傳,看一下都有哪些名人是大器晚成的。

我想最為大家熟知的應當就是姜子牙了吧。

姜子牙年輕時胸有大志,但是卻不被重用。他卻並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沉,而是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

終於在80歲的時候,他「釣」到了周文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他的輔佐下,周國擊敗朝廷,建立了周朝。後來,姜子牙被封於齊地,成為齊文化的始祖。

其次,還有晉文公重耳。

前656年,由於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43歲的重耳被迫流亡,一路上嘗盡了苦難。終究在十九年後,即前636年回到晉國即位,此時他已經62歲了。

回國之後,他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尊王攘楚,作三軍六卿,勤王事於洛邑、敗楚師於城濮,盟諸侯於踐土等等等等,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近代,應當就屬齊白石了。

他27歲開始正式學畫畫,在56歲左右的時候,轉變畫風,且由此而名聲大震,取得了一連串的重大成就,成為了近現代我國的繪畫大師。

除此之外,還有好多,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有知道的條友們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補充哦!

我是逗號先生,感謝大家閱讀!


這種大器晚成的人在歷史上很多,我今天要說到的是百里奚,幫助秦穆公成就霸業的人。

命運多磨,顛沛流離

百里奚一生命運坎坷,年輕時並無建樹求什不成,中年了到處奔波,到了老年才在虞國當上了大夫,不過不就虞國就被滅了。後百里奚被當做晉國公主的陪嫁到了秦國,他深以為恥,便逃離了秦國,但又被楚國俘獲。

五羊大夫,得逢其主

秦穆公久聞百里奚賢名,但又怕楚國不放人,因此用五張黑羊皮將百里奚贖回了秦國。這個時候百里奚已經七十多歲了,是一個老人,在東方諸國很多人的眼裡就是個行將就木的死老頭,根本沒放在眼裡。

秦穆公初見百里奚時也心存疑惑,不禁脫口而出「太老了!」百里奚立刻用姜子牙的故事予以回擊,「姜尚八十歲還可以拜相,我才七十歲而已。」秦穆公立刻意識到這不是個一般的老頭,對於秦穆公而言,得到百里奚如獲至寶,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我看來很多人生智慧不到一定的年齡,不經歷一定的變故便不會有體會。

舉賢任能,成就霸業

百里奚問秦穆公,自己乃亡國之臣,怎可用?秦穆公說滅國非先生之過,正是因為沒有用先生的計策,虞國才會滅國。 百里奚上任後不久就給秦穆公推薦了自己的一位好友蹇叔,這位蹇叔不僅是百里奚的好友,還有識人之能,辨事之功。

蹇叔為秦穆公分析了天下大勢,指出秦國地處邊陲,要休養生息,恩威並用,健全律法,賞罰分明。在秦攻擊鄭國時,他和百里奚都預見到此戰必敗,並舉出了幾條理由,論據充分絕不是事後諸葛亮。穆公封蹇叔擔任右庶長,百里奚擔任左庶長,稱為「二相」。

二人成為了秦穆公的左膀右臂,二人的兒子加上西乞術合稱「秦國三將」,這五個人基本上構成了秦穆公時期的文武班底。就是靠了這個班底,秦穆公才擊敗了強大的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太多了。

古往今來大器晚成的首推姜子牙、姜太公。

相傳姜子牙八十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直鉤垂釣,釣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

於是兩人相見恨晚,周文王拜姜子牙為「太師」,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西周初期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諸侯國齊國的奠基人。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另外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中就講述了許多大器晚成的人。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其中大器晚成最著名的就是百里奚。

百里奚年少的時候有才華,在齊國學習但不被重用,後來到了一個小國虞國任職,但很快虞國就被晉國滅亡,百里奚成為俘虜。

有一次秦晉打算聯姻,於是晉國把俘虜的人包括百里奚打包當做陪嫁的人送到秦國去,百里奚認為這是極大的侮辱,於是隻身逃往到了楚國,給人養牛過活。

後來秦穆公聽到百里奚的名號,一調查發現人在楚國,就像派重臣拿重金去把百里奚請回來。有大臣建議說:百里奚現在在楚國養牛,是因為楚國人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您這樣大張旗鼓的去請,楚國人肯定就不會給人;您乾脆派個小官拿五張羊皮跟楚國人說,我有個奴隸逃到楚國了,請幫忙捉拿回來,楚國人肯定答應。

秦穆公聽了大臣的話,花了五張羊皮就贖回了百里奚。秦穆公看到一個老頭百里奚很失望,就問:您多大了?

百里奚回答說:我才七十!

秦穆公就嘆了一口氣說:可惜啊,您已經老了。

百里奚於是說:你要我去遛鳥打獵,我是老了;若是和我討論國家大事,我還年輕,以前姜子牙八十歲的時候才出山,一出山就奠定了周朝的基礎。今天我遇到您,不是比當年姜子牙還年輕十歲嗎?

秦穆公很驚訝,就問百里奚治國策略,這一談就是三天,三天後秦穆公就把整個國家大事都交給百里奚治理。

秦穆公使公孫枝往迎於郊,先釋其囚,然後召而見之。問:「年幾何?」

奚對曰:「才七十歲。」

穆公嘆曰:「惜乎老矣!」

奚曰:「使奚逐飛鳥,搏猛獸,則臣已老;若使臣坐而策國事,臣尚少也。昔呂尚年八十,釣於渭濱,文王載之以歸,拜為尚父,卒定周鼎。臣今日遇君,較呂尚不更早十年乎?」

穆公壯其言,正容而問曰:「敝邑介在戎、狄,不與中國會盟,叟何以教寡人,俾敝邑不後於諸侯?幸甚!」

奚對曰:「君不以臣為亡國之虜,衰殘之年,乃虛心下問,臣敢不竭其愚。夫雍、岐之地,文、武所興,山如犬牙,原如長蛇,周不能守,而以畀之秦,此天所以開秦也。且夫介在戎、狄,則兵強;不與會盟,則力聚。今西戎之間,為國不啻數十,並其地足以耕,籍其民可以戰,此中國諸侯所不能與君爭者。君以德撫而以力征,既全有西陲,然後阨山川之險,以臨中國,俟隙而進,則恩威在君掌中,而伯業成矣!」

穆公不覺起立曰:「孤之有井伯,猶齊之得仲父也!」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鑒,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古往今來大器晚成的名人太多了,比如姜太公、百里奚、黃忠、齊白石等等,今天來為大家介紹一位大器晚成最為成功的名人。

說起劉邦,幾乎是家喻戶曉,大漢王朝的締造者,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草根帝王。

從一個泗水亭長基層小吏干到皇帝,僅僅用了七年的時間,這簡直有點不可思議,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創業時的年齡是48歲,別說在古代即便是放在當下看48歲基本上一輩子就定型了。

有很多人說劉邦的運氣好,的確是這樣這個人運氣不錯好幾次都有貴人相助,劉邦自身也是很有能耐的,能駕馭的了張良、蕭何、韓信這些當世奇才的確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


要說年輕時經歷坎坷,到後來大器晚成的在古代有幾個代表有:

從小小亭長到大漢開國皇帝的劉邦

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三歲,劉邦年輕的時候整天無所事事,不願種田。而後秦國統一之後,劉邦當了個小小的亭長。因押解勞役沿期躲到山裡面去了,而後順勢揭竿而起。和項羽的爭奪是多次在死亡線上徘徊。最後終成大漢開國皇帝。當皇帝的那一年,劉邦54歲。


從農民到皇帝中的坎坷經歷的朱元璋

元朝的時候,漢族人民飽受蒙古人摧殘和壓迫,所以漢族百姓都很苦。朱元璋出生貧寒,從小就是一個放牛娃。到年輕時候的朱元璋是為了活命還去當了和尚,還當過乞丐等等。到後來投奔起義軍,從一個普通的兵做到了皇帝,而朱元璋稱帝的那年40歲。


還有很多古代的人都是年輕的時候坎坷,後來中晚年的時候有所成就,至於現代就更多了,特別是那段近代史那段時期就誕生了很多這樣的人物,他們年輕的時候正處於我國社會的變革期,所以他們的青春都過得非常坎坷,而後堅持下來了的都基本上成功了。


黃忠,相信對於三國里的這位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一身軍甲配備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白鬍須,擅弓箭,這些都是與其他將領形成鮮明的對比。黃忠最初是一直效力於荊州劉表的,銜中郎將之職,與劉磐一同陣守長沙攸縣(近湖南株洲一帶),後曹操攻破荊州,臨時任命他為裨將軍。時劉備攻破荊州各郡,黃忠遂投降了劉備。公元211年,時年黃忠64歲,隨劉備入川,至此劉備軍中五虎將之一從此就開始了他老年的輝煌一生。公元219年,這一年的黃忠72歲,但仍老當益壯,隨主公劉備進擊定軍山,黃忠一戰斬殺曹操營中身經百戰的守將夏侯淵,震懾三軍,由此黃忠聲名大震。後又被追升為征西將軍,戎馬一生,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重用黃忠為後將軍,公元220年,黃忠病逝,享年73歲追謚為剛侯。所以說黃忠的成功應該是從歸順劉備開始的,64歲的年齡,在古代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平均壽命很低,這已經是超高齡了,況且還能當將軍打戰更是匪夷所思。而他之前的人生跟隨劉表,雖也曾官拜中郎將,但劉表是一個毫無雄心壯志的人,只甘心屈居他的荊州一地,黃忠的才能沒能得到最大的發揮,直到老來才獲得劉備的知人善用,所以也是大器晚成。


古往今來大器晚成,最後成功的歷史名人,非姜子牙莫屬。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做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

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解決溫飽問題的同時,幾十年如一日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堅信自己終有為國家效力 ,施展一身才華的一天。可是姜子牙直到70歲還是一事無成。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姜子牙為太師。這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歷。

姜子牙最終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討伐無道的商紂王,建立了大一統的周朝。

周武王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議,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國,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勛卓著,而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

姜子牙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永不言棄,終能成功。」


推薦閱讀:

TAG:齊白石 | 文徵明 | 啟功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