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無盔無甲,旁邊卻出土上萬件石盔石甲,你怎麼看這問題呢?


秦始皇兵馬俑是沒有頭盔,很多人俑還是身穿甲衣的。《史記》載: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擔任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9年之久,兵馬俑是修築秦陵的同時製作並埋入隨葬坑內。

秦始皇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8000兵馬樣式不同、神情各異,代表那個時代人類陶藝的最高水平。

雖然人俑沒戴頭盔,可是在兵馬俑坑的旁邊卻發現上萬件埋有石甲衣的葬坑,有石質的頭盔,也有石質的鎧甲。

考古學家發現,這些石甲衣與兵馬俑的擺列方式一樣,都是每4件1排,樣式也與兵馬俑相同。

根絕學者的推測,如果說兵馬俑是秦始皇的地下軍團,那麼這些石甲衣的所在坑就是武備庫,跟地面的軍隊生活一樣一樣的。

這些石甲衣做工很精巧,不時批量生產,完全是手工一片一片製作出來。出土的甲衣石片只有0.3厘米的厚度,而現代的切割技術最小也只能切成0.5厘米的厚度。這樣磨出甲片來,真是很耗人工。

那麼,這些兵馬俑和石甲衣到底做什麼用的?

首先是地下軍團保衛皇帝的死後世界,繼續聽從秦始皇的命令,讓皇帝過著生前的帝王生活。其次,他們的方位朝向東方,也就是六國的方向,專家稱地下軍團要應對六國勢力在陰間的叛亂。

換句話說,根據故人們的認知,死後的世界和生前的世界是相似的,莫非秦始皇製造兵馬俑和石甲衣的目的就是要在陰間繼續做一代雄主。


謝邀~身邊有萬件石盔石甲,為何兵馬俑卻反而棄之不用?這裡,我們需要思考兩個問題?

1.現實戰爭中秦國軍隊是否會裝備鎧甲?

相信任何看過大秦帝國的歷史愛好者,聽到這首戰歌都會熱血沸騰,為我們是老秦人後裔而深深自豪!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西有大秦,如日方生,百年國恨,滄海難平。

天下紛擾,何得康甯,秦有銳士,誰與爭雄。

秦國軍隊之所以能夠橫掃六國,成就虎狼之師的威名,與他們獨特的軍功爵制度不無關係,戰國策里描述了秦軍作戰的狂野:

「山東之卒,被甲胄以會戰。秦人則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之與山東之卒也,猶孟賁之與怯夫也」

山東的士卒全副武裝來戰鬥,但是秦人呢?他們赤腳露體拎著武器就干仗,而且左手提著人頭,右手夾著俘虜,來勢洶洶就問你怕不怕?秦人生性本就尚武,而在軍功爵制度的刺激下,更是「勇於公戰,而怯於私鬥」。

披著沉重的盔甲,看著隊友瘋狂收割人頭,你心裡能不著急么!所以,戰場上經常出現為爭奪首級而大打出手的士兵。那麼,還穿什麼盔甲,拼個命搶到人頭才是正事,到時候官有了,土地有了,家人也能沾光享受福利!

2.這些用來陪葬的石盔石甲有什麼內涵?

顯然,這些出自k9801陪葬坑的石盔石甲並不是實用器,用如此沉重的青石製成,莫說戰鬥,士兵只是披上就很耗費體力!所以,石質甲胄只具有象徵意義,並不具有實用價值。

這與秦始皇的宏偉理想密切相關: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史記·秦始皇本紀》

地下世界的構建,政治理想的未竟,他渴望著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夠擁有生前的一切事物:天、地、百官、臣民、武士……都通通被搬進了自己的地下王國!所以,這數萬件石質甲胄,便象徵著秦始皇的「武備庫」~


推薦閱讀:

TAG:秦始皇 | 秦陵兵馬俑 | 文物 | 文化 | 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