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喜歡吃肉了?


點擊上方藍色按鈕【關注】 每天與您分享最地道的農家美食、最實用靠譜的食材挑選妙招。依稀記得兒時,家裡不富裕,每次吃飯,最期待的就是餐桌上能有一份香噴噴的辣椒炒肉了。作為陪伴我們湖南人長大的一道菜,這碗辣椒炒肉,是怎麼吃都不會膩到的美味。但是近年來,不僅是我個人感覺到肉沒以前那麼好吃了,就連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說現在吃肉就是吃點肉味,那肉還真是不好吃。

一樣的做法、一樣的人,做出來的肉吃起來卻沒那麼香了。這是為什麼呢?我想,這主要是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想吃就有得吃的時代,肉味便變得淡了

近十年來應該是物質最為充盈的時代,普通老百姓在十幾二十年前還真是不能天天有肉吃。那個時候吃一次肉是很幸福的事情,所以吃起來會感覺肉特別好吃;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幾乎天天可以吃肉,反倒慢慢地沒有了感覺,對肉也就提不起興趣來了。

第二、飼料豬肉的確不如土豬肉美味

以前我們吃的最多的是農家土豬肉,農村裡出來的朋友們都還記得是怎麼養的吧?小孩們每天放學後都要去打豬草,主婦們也會種一些豬愛吃的青菜,然後還有多餘的菜葉、紅薯藤、蕎麥杆子等,地里有什麼就打什麼回來。洗乾淨、剁碎後,拌進已經煮熟了的米糠和碎米中,燙熟了再餵豬。

農家一般會養兩頭豬,一頭賣給豬販子,一頭留給自己家過年吃。這樣餵養的豬長得慢,每一頭都至少要喂滿300天左右;而如今現代化的養殖場3一4個月就出欄,與以前相比縮短了一倍時間,並且都是純飼料餵養,其中一些黑心商家為了防止豬生病,還會大肆地喂抗生素。

第三、大多數人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能力有了比較顯著的提升,健康意識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健康的、天然的、合理的飲食生活。不再像以前物質匱乏的年代,只要解決了饑飽問題就萬事大吉,哪還有什麼閑情去關注吃到肚子里的食物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會對身體造成什麼不良的影響。

尤其是近幾年來,很多有了一定經濟能力的人紛紛將目光聚集在了純天然食材上,而以農家土豬肉、土雞、土鴨為代表的農村土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和熱愛,人們開始對土貨趨之若鶩,想盡各種辦法購買真正的農家土貨。

第四,我們掌握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了

在以前,各種信息都不透明、不對稱,作為消費者的一端幾乎完全不知道生產養殖的那一端是什麼樣的情況,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已經運到了菜市場的豬肉。至於它們是從哪裡來的、怎麼養的、吃什麼長大的,這些都不得而知。因而,也就幾乎不了解這些養殖場的豬肉對身體有一些什麼不良影響甚至危害。

直到近幾年來,人們突然發現生個病十天半月的不見好了,腫瘤人群越來越年輕化了,甚至癌症的罹患率也越來越高了……恐慌之後,人們開始追根溯源,由此撕開了供應端的神秘面紗。

隨著各種曝光信息的出現,人們發現,原來養殖場的雞、鴨、豬等禽畜的生長環境、餵養周期、餵養的食物以及抗病防疫等,都不是之前想像的那樣。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白羽肉雞,它們終生被困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從出生到長成只有短短45天,而這45天還都是在雞籠里度過的。每天就是不停的吃飼料喝水,要不使用催肥產品填充式催肥。

第五、各種「富貴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越來越多的人嚇的不敢吃肉

近年來,以前對人們來說還比較陌生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富貴病」,已經變得不再神秘。隨便一打聽,身邊就會有那麼一兩個「富貴病」患者。專家、醫生們不斷呼籲大家,尤其是中老年朋友,要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均衡飲食。於是,慢慢地,人們變得談肉色變,面對鮮香欲滴的肉,不敢伸出去筷子。

其實,大家並不需要太過緊張,只要注意控制量,再注意均衡飲食,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我國老年人膳食寶塔對每類食物每天的攝入量都做了推薦,形象點說來,就是每天差不多總共吃「一個拳頭大小」的肉類,包括魚、禽、蛋、肉。有限選擇白肉,少吃紅肉。

回答人:【沃的農家】農家小妹 [專註分享有什麼家常好吃的、怎麼做好吃、怎麼挑選食材,以及怎麼吃才健康等,一切與「吃」有關的問題。]


謝邀。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確實現在發現人們愛吃肉的少了,包括我們同事一起出去吃飯,也不會點很多的大魚大肉。我想了一下,可能有下面幾點原因。

1.以往受經濟水平限制,逢年過節吃肉是很理想的狀態了。隨著國民生活水準日益改善,餐桌上的大魚大肉成了常見菜,吃了多了,也會很膩。畢竟肉類含比較多的動物蛋白。

2.肉類攝取過多,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導致高血壓、便秘甚至是癌症。現在發現,很多老年人的三高,大部分都是由於吃肉過多,而且運動量少導致的。體檢的時候,醫生也都說建議少吃肉,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補充更多的維生素,這樣才有利於健康。

3.不知道是為什麼,經常會有各種禽流感、雞流感的消息散發出來,很多甚至引發死亡。這個角度來看,食品安全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誰也不能保證今天吃的豬肉、雞肉是不是有問題的肉,所以呢,為了自身健康著想,寧願選擇吃素一點的菜了。

最後還想補充一點,以我們家過年來說,我記得小時候飯桌上大多是肉菜、葷菜,最近幾年就很不一樣了,像小白菜、菜心、黃瓜之類的素菜反而更受歡迎,基本都是光碟了。剩下來的大多都是肉類。其實不難理解,現在的社會,想吃肉都能買得起,逢年過節也就想吃點清淡的,養養身體,也挺好的。

我個人的建議是,肉類適量攝取是好事,畢竟能夠補充身體所必須的能量和營養,但一定不要過度油膩,不要加重身體負擔就好了。另外,買肉的時候也需要從正規的超市和店鋪購買,相對而言會更有保障一些~


近年來,仍然有些人堅定的認為中國豬肉的消費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對此答主執不同意見。回到本問答上來,題主問題表述的雖然不精準,但這個現象是答主認為中國豬肉消費已經到了頂部的理由之一。

下面答主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人性的結果。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很多人說現在年味淡了,能不淡嗎?現在天天過年。豬肉也是一樣,以前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豬肉,自然香,自然喜歡。然而,當我們想吃就能隨心所欲的吃時,過去對豬肉的那份喜愛自然就少了。

2、 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現在的生活好了,消費要升級,肉類的消費結構隨之變化。以前的吃飽階段,喜歡吃豬肉是標誌之一。今後的吃好階段,豬肉消費的減少將是標誌之一。

3、 健康的需要。中國正在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加上國人富的太快,身體的進化沒有跟上,導致三高人群居高不下,這些人不管是在體檢,還是在醫院,都被告誡要少吃肉,尤其少吃豬肉。他們與豬肉保持距離,其實是被迫,並非不喜歡。

總之,越來越多的人對豬肉的消費減少,是好事,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推薦閱讀:

TAG:畜牧業 | 健康 | 美食 | 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