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爭是不爭,不爭是爭」這句話?


謝邀!

老子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人之道,為而不爭」,「不爭爭,無私私」。《菜根譚》:「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所說的「不爭」,並不是說在競爭中失敗,而是以「不爭」的為人心態和「不爭」的處世技巧,「不爭而善勝」!正如「無為而為」。老子的「無為」、「不爭」看似消極,其實不然,而是說以不爭達到爭,以無私達到私,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在現實中,競爭無處不在。但這個世界上有一樣東西,別人卻無法與你爭,那就是你的內心,所謂「不爭」,針對的是我們內心的私慾和貪念,即與心無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而要達到如水之「上善」的境界,或許並非易事。但以退為進,欲取之,先與之,往往會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競爭是人類的本能因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都是自私的,很少有人能夠免俗,該爭的就要儘力去爭,只是爭的心態和方法不同而已。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很多事,往往並不能如願以償,這時我們則要則需學會「不爭」的哲學智慧和順其自然的人生的態度,做到內心的坦然與淡定。


其實,無論是人還是物,都不能讓他「大」到佔據我們的整個世界和全部心思。只有這樣,我們「爭」到了,不會忘乎所以;沒有「爭」到,也不會痛不欲生。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真正要「爭」的是什麼,盡量拋開無關之物,確保內心寧靜,爭取適合自己的生活,才能成為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


是為淺顯理解,希望能幫到你。祝好!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什麼意思?意思也就是:東西與緣分樣,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緣分與東西,你就是再強求也沒用,古人云:強扭的瓜不甜,以後可能還會很苦?到頭來終究也會失去或跑掉。自找麻煩與自尋煩惱、終究還是一場空,那根本不是屬於你的東西?因為與你無緣分。你還是跟別人守一下,撿到了辛苦與累?終究還要物歸原主!因為他的主人是與他有緣分的人,所以說:一切隨緣、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結局。

財運與緣分是有定數的!如果是你的東西,你不為人家爭也不對?因為那就失去了做人的本質與天性!說明你這個人沒有自己的立場與原則性?意思就是:沒有主見、不配做一個擁有地球上最高智慧的人類。因為人類是站在地球上頂端的統治者?也就是說: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與智慧!不能隨便任人擺布?是你的東西就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底線,如果你連原則底線都沒有,那你在世上就很難立足?人家就會得寸進尺,進了屋裡還想進你房裡?所以說:是自己的東西,就必須要爭?這就是古人講的,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邏輯理論。


先講一個道理:我們大家都經手過或經歷過送禮的場景,比如給某人去送禮,那個人一定會說不要不要,說是不要,你把東西放在那裡,他就留下了,這就是典型的說不要不要,其實是想要其實是要。反過來再看爭是不爭,不爭是爭這句話,這其實是中國人的一種處世哲學和為人處世的一種方法。現在是獨生子女家庭,過去的家庭孩子多,兄弟姊妹多,但脾氣個性各不相同,有老實的有奸滑的,奸滑的一概是多吃多佔,老實的一概是吃虧吃不上,這時會做父母的怎麼做,他們一定會把最好的那份留給最老實的那個孩子,因為他從不去爭,看似不爭其實最後他得到的最多最好。這樣那句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就好理解了。中國人特別是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事開兩面,站在不爭不爭的立場上去爭才不會起紛爭和戰爭。這與道家提倡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是一脈相承、天然暗合的,拿易經的話說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陰是不爭,陽是爭,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不爭中有爭,爭中有不爭。


中國是富有哲學的國家。早在春秋未期,就湧現出:老子天下第一的一一道教。它比世界級辯證法大師黑格爾早得驚人。最近,老子被評為《世界十大聖人之一》(紐約時報)。後又被評為《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第2名是孔子。第三名是慧能,淘汰了佛祖。許多人認為老子的:爭是不爭,不爭是爭,是虛偽,是假不爭。他們沒看見《道德經》中幾句名言:真無弘者,成其弘。真善人者,居人之上。真不爭者,方能使人莫能與之爭。范蠡就是典範;越王被俘,誰倍他去受罪?誰也不爭,不想去。好!我去。越王勾踐十年卧薪嘗膽,十年積聚,三千越甲就吞吳。我即功成身退,片帆高揚五湖風。轉行做生意成中國最早首富後,又散盡浮財,再轉戰它鄉,再成首富,再散財積善,逍遙異鄉。他真不爭功,不爭財,不奪色,不耀善,卻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人。他的事迹,可印證老子這名句。老子一再強調:憂患會令人生存得很好。安樂會致人於死地。敵人在你身旁,你會免去許多災媧。敵人離開你,你會召惹許多過失。碳在高壓下會變成金剛石。豬舍養不出千里馬,花盆長不了萬年松。病蚌才生珠,百鍊才成鋼。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執絝少偉男。老子是真的明白上下,強弱,福禍,成敗,得失……的相互對立,相互聯繫,相互轉變的辯證關係一一人的成功秘訣,就是不跟世界計較,永遠隨緣應世!


很樂意受到這次邀請,由此我聯想到關於中國式人生哲學的是非問題,完全可以如此表達:『好是不好,不好是好』!

簡單地否定,就又可能回到這種『死循環』,就像兩千年的君權社會一樣。眼下需要的是『跳出去』,哪怕沒有這個能力,也要有這個念頭,更要有這個勇氣,當然最主要的是要開始這個行動。

面對中華文明,就是傳統文化,我更緊張的是這種批評:中國沒有哲學。在某種意義、某種程度上,這是對的。

當然不是真的沒有,而是被人為地給弄沒有了。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中國的文化界,中國的知識分子,很少追求真理,大多數人都在『玩文化』。

『玩文化』是中國傳統,就像古墓里的陳年老酒,香甜醇厚;『玩文化』是社會需求,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愛戴;『玩文化』是成功捷徑,就算有真功夫,許多人也不得不先要迎合玩來邁出第一步;『玩文化』是玩世基礎,濫竽充數比真才實學更『紅』,就是因為有這個高『情商』。——本人沒有指責任何一個行業的意思,請大家務必不要對號入座,也不要以此怪罪。

傳世的文化,兩個詞的佔比非常大,『玄奧』和『中庸』,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的所謂傳統『知識』,都不超過這兩個詞的範圍。具體的表現如下:

1、『語不驚人死不休。』對於鍊字而言,這是非常好的,值得推崇的學習態度,但是凡事『物極必反』,最後成了所有媒體都沉迷於『文字遊戲』,就是『昨是而今非』了。這就是好標題與標題黨的區別。

2、『天下文章一大抄。』抄文章也能成名成家,這是新社會的福利。不要老是說什麼『原創作品』,在思想的層面,真的是『原創』?別逗了。我的關注主要在『易學』,我沒日沒夜翻遍了屏幕,看到的都是同一個代碼:『抄!』

3、『雞湯與毒粉齊飛。』針對性的雞湯是營養品,適當的毒粉也可以治病。樂此不疲的出發點就值得懷疑,當然更多的可能不是『大師』太無聊,而是無聊的二傳手太多。但是在我的認識來說,如果所謂的『大師』只會『雞湯與毒粉』,那麼,就真的是『以其昏昏,使人糟糟』了。

4、『全國江山一片文。』這是一個『大眾文化』做到極致的特殊歷史時期,我想這應該已經是登峰造極的了。也因此,如何解決其中必在的『俗』和『低』,是民族的需求。寫到這裡的時候,我忽然想起《失控》這本奇書的『蜂群意識』和『均衡即死亡』兩節來,我們是出現『潮湧』還是出現『懸停』?!

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本人愚鈍,無力解剖 ,可能到最後也只能拿出這樣的評價:『好是不好,不好是好』。因為不能愚民,所以拿來愚弄愚弄自己,也是不錯的選擇。


回答您的提問。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這個意思我也想著,推敲來推敲去。古人發明的中國字詞,一字含多意,要考學問,很奧妙,學生不敢妄談大道埋,胸無點墨,淘不出金磚,只有碎米幾粒。用當朝白話講它的含意就是,法律上屬於誰人所得的就是誰人的主權。你爭與不爭都是有定數,是你的總有你的,不屬於自己的別動手。爭,其中沒你份的白爭,屬於國家財產的你不能據為己有,犯了貪污受賄賂罪,必須退賠,再加罰款,刑事處分。不爭是爭意思是,是屬於自己合法的應該爭取歸還自己。你該爭的要爭取不能放棄。

另一個解釋:應該合法去爭取時你不爭,不應爭占時你違法去爭。做事不遵照正確的行徑去做,會使公道倒逆,使正反逆行,不按常理去做,誤己誤時。該播種你去車干水,該去收割你讓稻穀爛在田裡。

又一個解釋: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吃多少,穿多少,住多少,是命中注定,個人能力決定運氣。個人能力加人脈協力,自然財通運通,財如潮湧,數錢數到手麻痹。這個意思叫時運通自己不用吃力去爭搶。(若講錯請教教)/家有億元不用憂愁沒錢花,生意順利可以坐享其成。你這樣毫無爭取上進的心,別以為坐享其成無心生意,其實生意場上爭奪戰,分秒必爭,是無形無聲的戰場,爭奪金錢無形手很容易搶奪你的一切,你不爭別人爭。


這句話是從《道德經》中「常無為而無不為」「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等演化而來,「為而不爭」怎麼講?「為」當然是「無為」的簡稱,是「無」以後的「為」,當然也包括爭了,換句話說就是爭而不爭,這句話的意思是「爭」要按規矩來,爭的結果要叫人服氣,還要謙卑恭敬,這樣就不會引起紛爭。這才是全勝。這才是真正的「爭」,「爭」和「不爭」一定不要把它倆個分開。

你把它看成智慧它就是大智慧,後面的話就不講了。


此句語義不通!不知出自哪裡?「老子」中無有此句,也非出自釋家,儒家更不可能。用世俗邏輯來講更講不通,爭者,從爪從手,意為「爭競」也,與人相奪之義。如果說:不爭而爭是一種智慧,爭而不爭是一種洒脫。爭來的不一定就是自己的,不爭的是自己的別人也拿不去。人生曠達則無煩惱,該取則取,該放則放,收放自如。得不過喜,失不過憂,心能坦平,則無過矣!


推薦閱讀:

你知道哪些反雞湯詞?
上聯:人生若只如初見,下聯怎麼對?
戴望舒的《雨巷》,到底是寫給誰的?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能否用一個詞語描述一下你對2018年的願景?

TAG:國學 | 讀書 | 文化 | 職場 | 美文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