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散打選手為什麼不太參加國外的比賽?


中國散打選手主要是為各地區服務,另外也想創建自己的品牌賽事。

世界上目前有三種體育機制,中國是舉國體制,就是國家出錢,各省出錢,集中最好的人力、物力,從各基層選拔運動員,進行集中的訓練,最終這些運動也是為各地區進行賽事服務,從而為各地區或是國家爭光。運動的福利也是國家發給,這其有很好的保障。所以中國散打選手基本不會參加商業賽事。

以美國為代表的是市場體制。指的是選拔和培養運動員的經費及其它費用由市場行為來籌集。在美國,普遍的是這種體制。但也只有少數職業化程度高、商業化程度強的體育項目可以通過市場解決,大多數的其它體育項目,因商業性比賽根本沒人看,靠市場體制是不可能解決的經費問題的,最後還是要靠政府的支持。

以日本代表是俱樂部與國家結合的體制,日體很多格鬥選手依賴於商業集團,也走市場化的運營。少數冷門項目也還是需要國家扶持。

其實中國現代的體育,包括散打也在慢慢改革中,在2008年,中國競技體育己達到一個高峰,隨著國家整體實力增加,中國的製造業,高科技等世界己有知名度,已經不在再需要單純的體育來為國爭光。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就意味著體育要逐漸起向市場。所以搏擊行業如雨後春筍,其中如 中國功夫世界格鬥聯賽 、崑崙決、武林風、英雄榜、終極格鬥(綜合格鬥)、武林大會、WMA(傳統拳)、CKA、功夫王(散打)等等。


散打水平和國足水平在世界的地位一樣。武林風崑崙決嚴格來說不算賽事,是電視台辦的整蠱節目。中國選手所打敗的某某拳王基本都是些留學生或不入流的業餘選手,以迎合愛國者的虛榮心,如痛打日本某地空手道冠軍。來個播求吧,二番戰被國外搏擊雜誌評選為16年度最黑哨。至於傳統武術,根本就是吹牛素材,除了吹牛一無用處,整蠱節目的檯面都上不去。一句話,水平太差,只能自己家裡玩玩。


中國拳手只能在自己人辦的賽事里才能有所表現,即使如此稍有勝紀就打吹特吹,就如相聲《論捧逗》里一輩子捧了一回哏得寫家譜里,所以中國拳手就象家裡的小霸王,一旦出了門就成了悶慫,說實在的中國也實在沒出一個帕奎奧那樣的拳手,也只能矬子里拔將軍了,弄幾個二流貨充門面,弄得他們一通得瑟,還滿腹委屈,就這貨色也就在中國罷了,若出了國早就餓死多時了


推薦閱讀:

巨星生涯末期的轉型
歐國聯第一輪結束後的各組形勢,以及第二輪的提前看法
破球荒!遭受質疑的他,為自己證明不是誰都可以甘當綠葉
國乒主力傾巢瑞典!馬龍許昕再組王炸,公開賽將成中國內戰
一本關於滑板狗的創意漫畫書籍

TAG:體育 | 搏擊 | 散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