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訂報紙的越來越少了?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報紙、雜誌、電視等傳統媒體受到極大的衝擊,隨著30、40、50後的逐漸老去, 它們也會慢慢退出市場,尤其報社倒閉更快,前年我家附近就有一家報社倒閉,而今還在看報紙的幾乎都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


報紙,產生於古代,邸報就是其中的一種,用於傳遞官府政令,戰爭信息,民國時期更是成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工具,如《申報》,威信極高。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報紙的需求迅速下降,每年都有報社倒閉,報紙停刊。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受眾人口的老齡化。老齡人不玩智能機,不刷微博,不看頭條,對紙媒有著特殊的依賴性。但信息渴求度更高的年輕人更傾向於使用網路媒體。因為速度快,範圍廣,一個手機就能囊括國內國際所有新聞。

2.報紙的發行成本較高。這一點導致報紙難以盈利。我就是做報紙的,每期印5000份,還發不出去,一期2500塊。根本沒有盈利,都是虧損。

3.傳播時效較差。在這個碎片化的信息時代,我們的信息來源越來越豐富,報紙的時效性往往不能第一時間把信息傳達到讀者手中。導致讀者看到報紙新聞時,已經是舊聞了。

4.缺乏互動性。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成為焦點的參與者,但報紙與我們的互動不會像其他媒體那樣簡單直接。所以大家選擇了新媒體,評論功能滿足了受眾的參與感和表達訴求。

5.攜帶不便。現在人們總是行色匆匆,或者成了低頭族,手上除了手機和錢包再也拿不了東西了。報紙佔地方,又脫墨,攜帶不便。

6.不環保。報紙用紙都是新聞紙,報紙更新速度快,一份報紙每天印刷上千上萬份更何況全國那麼多報紙。一天得產生多少印刷垃圾。

這樣的回答還滿意嗎,點個贊吧~


最主要的原因是互聯網的發展

網上得知消息快速,免費。而報紙則發表前一天內容,消息不及時,且還要花錢訂閱。

各種app、平台不斷湧現,娛樂、政治、經濟新聞可以在第一時間裡在網上得知。而報紙則需要記者前往新聞發生的地點,做報道,寫稿子,等到消息發出就等到了第二天,新聞及時性不能與互聯網發布新聞相比。

再者,網上查閱消息是免費,不需要花費金錢,但是報紙卻要訂閱,每個月要支出金額作為報紙翻閱。

其次是大眾對紙質閱讀的興趣下降

很對人漸漸離不開手機,對於電子書的喜愛是日益增加,即使要看消息、新聞,也選擇在手機上閱讀,而不喜歡紙質閱讀。

各有優劣

但是,在我看來,雖說網上新聞及時而又快速,但是其真實性卻很難得到保證,畢竟如今網上造謠的新聞是層出不窮,也很難得到制止;但是報紙則能有效的增加其真實性,記者採集新聞的首要前提就是保證其真實性,謠傳會大大少於網上謠言。

其實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媒體,如紙質報紙得到了很大的衝擊,兩者各有其優劣之處,該怎麼選擇,其實都是各種的喜好。


哪個行業不是「各領風騷幾十年」——社會大趨勢使然。

媒體從報紙的一家獨大到與電視平分秋色再到報紙電視網路三分天下只有二十年的歷程,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的異軍突起並獨領風騷,報業傳媒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愈來愈多,方式愈來愈簡單,成本越來越低,誰還會手捧一摞厚厚的報紙慢條斯理的翻看呢,再說印刷報紙又會耗費大量的紙張(木材)和人工,也與人們的環保意識背道而馳呀!

再者說辦報紙的總愛端個官方的架子,呆板,沒點活力,不接地氣,門檻還那麼高,誰還喜歡看那個呀!


因為手機的智能化,大家可以隨時隨地都在玩手機,刷新聞玩遊戲~ 以至於路上隨處都是低頭族!

手機比報紙方便,手機比較小巧方便,而報紙拿著可能會費事一些;手機雖然會有一些輻射,但貌似也是可以忽略的,而報紙會有一些油墨味,所以很多人都不會看報紙;手機的功能比較齊全,看新聞,看視頻,玩遊戲,淘寶等等,而報紙只能看到新聞~

所以哦,何必花錢如買報紙呢~


這種現象的產生不是人們不喜歡閱讀了,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時代的來臨,各種電子書刊的衝擊造成的!

我現在隨便想閱讀哪方面的內容只要手機上搜索就ok了,想看武俠小說,我去下載電子書,想學習育兒知識我去關注一些育兒方面的頭條號,公眾號,想看詩歌美文就去關注詩歌方面的頭條號。這些都是免費的資源,就在手機上,攜帶方便,請問那些既花錢又攜帶不方便的報紙還有什麼值得我去選擇的呢?


推薦閱讀:

張丹峰被曝出軌,洪欣刪光微博:感情里要人命的3個思維陷阱
《心動的信號NO.5》王靖雯誤會郭如彬了,把感動當愛情
每天飲食清淡還是愛生病?趕緊看看你錯在哪裡!
那個曾和愛情打過招呼的姑娘,你還好嗎?
你最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模樣?

TAG:社會 | 傳媒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