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下山樁的處理方法有什麼?


下山樁是盆景素材的主要來源。下山樁回家栽種前一定要做好栽種前的準備工作,郵寄的經過時間的耽擱,就算是已經裁剪好的,傷口處理好的,一定要進行二次的裁剪。

栽種前二次精細的裁剪下山樁,先將主桿上面的枝條粗略的修剪以便。以便能清楚的觀察主枝以主桿的比例,出枝的角度,多審視幾遍樁材,然後進行精修,縮枝,截桿。選取有過渡的主枝位置,做矮化處理。主桿傷口平滑。然後塗上傷口癒合劑,或者封上鋁箔。

根部裁短,主根位置按一定比例縮短,盡量多留鬚根,小側根。越小的根系,活躍度越高。大根系只是疏鬆養份水分的管道。鬚根才是吸收養份水分的。修剪時傷口一定要平滑,不帶毛邊毛口。然後浸泡生根劑2到5個小時。在晾乾半小時。最後栽種。

栽種的時候土壤主要使用「素土」,就是簡單的田園土半粗砂粒。疏鬆透氣不積水的微酸土壤,更有利於新傷口癒合不感染。更利於根系生長。栽种放置,主要是「淺種深埋,高堆土」。挖淺坑,栽上樹,堆上土。

有些地區高溫,或者乾燥,可以使用竹條做支架,外面套上塑料袋,做簡易的溫室大棚,保濕保溫。也可以纏繞保鮮膜。養護的位置,在遮陰出5到10天。然後養護到散光位置。


天生歪材必有用,有花堪栽直須栽。我是林中斧,關注我:亂侃盆景那些事。

接觸下山樁是玩盆景的前奏,下山樁的處理方法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具體怎樣處理?因為地域和樹種,處理的方法又有所差異。

挖之前、對於盆景造型的基本形式和樁材的基本屬性、要瞭然於胸在前,之後遇見什麼樣的樁材,就相應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例如松柏,就必須保證有完整的「護心土」,因為這是保證樁材成活的重中之重、是根本「要命」的問題。例如遭遇雙干樁,對於乾的主副、長短、高低,相應根的大小隻要望一眼,就有清晰判斷的本能。掌握了這些基本功,既增加了下山樁的成活率,又提高了功效,不至於浪費過多的、無用的勞力。

挖之中、挖樁的時間一般在冬末春初,但是公認的、最佳的時機是樁材將萌芽還未萌芽的時候。根據下山樁的品種大小、旺盛程度因材施挖。例如老樁、鬚根較少的樁,可以分期分段、不必一氣呵成一次就挖下。另外對於哪些地方可以粗放的挖、哪些地方又必須細緻的保護,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絕不能或虎頭蛇尾、或操之過急。

現在好的樁材越來越難尋了,如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結果後來弄殘了、甚至弄掛了,可惜、後悔晚矣!

挖之後、迅速用濕的青苔包住根部,或者用泥漿蘸根後用塑料袋或麻布片整體包裹,然後暫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儘快下地養護。

下山樁在下地之前一般需要重新修剪。對於過長的大根和多餘的桿部一定要毫不手軟的砍掉,較大的傷口用封口膠或草木灰覆蓋保護。

「小年青」鬚根較多、比較有把握成活的下山樁,直接下地或用稍大的透氣性強的盆器栽種。土壤的首要條件也是疏鬆透氣。

對於鬚根較少的「大老粗」下山樁,必須下地或者用沙箱重點培養。河沙沒有營養,優點是保濕透氣、瀝水養根。從目前來說,河沙養樁是最保險經濟、最實用高效的養活下山樁的技術和手段。畢竟養活才有希望,養活是後來一切的基礎。


要使下山樁成活方便上盆,得先將主根短截,,將雜亂的枝條重新進行一次修剪,根據樹坯形狀,決定其表現形式,制式其達到勻稱的盆景素材

一般採回來的樁子要養一年後才能上盆,要先栽植在土地里,保證其生長狀態良好,多選土壤肥沃的地區種植,通風良好,排水良好

臨近冬天可採取套栽法養坯,用塑料膜將枝幹套住,露出芽頂,在周圍填滿土,這種方法可以起到保暖保濕作用,有助於老樁葉芽的萌發

更多有意思的盆景知識,一切盡在老樓說


「木頭工程師」有段時間對盆景很痴迷,曾在林業站後院專門開闢了幾壟地,養了一些樁,後來因鄉鎮撤併,換了環境,沒條件大規模從事盆景了,一日偶然翻閱記了多年的心得日誌《盆栽記事》,恍然如昨,於是編排了順口溜《槐庵老人論樹木盆景製作技藝歌》,以記其事。2016年1月,將該順口溜發表於「木頭工程師」在專業雜誌上開設的專欄「科普歌訣」上。

盆景下山樁到底如何處理?且看順口溜:

「採挖野生樁,采栽都小心;找好所選樁,枝幹略裁定;剪除長直枝,重疊及枯病;平行對生枝,亦除不留情;化繁為簡潔,去蕪存其菁;暫時沒把握,多留待後定。挖根要注意,以樁為圓心;粗根截到位,太長盆難進;根好稍留長,備露顯蒼勁;鬚根多保留,帶土保樹命;松柏主根少,多留尤留心;剪口均平滑,利長少病菌。土薄細根少,分年計劃定;頭年挖一半,填土促長根;枝幹亦裁剪,依勢略造型;一半來年挖,回填根更新;待到第三年,根干俱長成;慢挖護細根,枝幹亦留心;

采後忙裹縛,苔蘚夾塞緊;裝入編織袋,通風保濕潤;回來急栽植,養坯保性命;養樁在圃地,或者泥瓦盆;選用沙壤土,良好透氣性;排水應通暢,防止遭水浸;為防病滋長,可加托布津;時長根若干,栽前清水浸;栽時用素土,施肥怕燒根;場地應高爽,溫暖略帶蔭;栽植有講究,淺栽較流行;培土盡量高,粗干多埋進;保溫又保濕,管護少操心;

栽時有訣竅,理根宜先行;根系要處理,截面先修平;利長促髮根,根系粘泥濘;就勢草構圖,依樁思造型;枝幹也裁剪,根干互平衡;近年所生枝,『芽眼』是其名;保留要適量,生芽長不停;松柏常青樹,萌芽不強勁;多留枝與葉,防止葉孤零;樁坯之姿態,埋前細思尋;利用頂端勢,促抑了於心;哪枝要促長,高位將它引;哪枝宜壓制,低位或斜傾;邊栽邊按土,根土接觸緊;樁大防穴空,灌水土浸潤;邊澆邊晃樹,成漿根下侵;蓋土踩緊實,堆成饅頭形;粗干若外露,布條細裹緊;如遇大傷口,削平洗乾淨,再塗乳膠漆,保濕利傷平;栽後忙澆水,澆水均且輕;

頭年無它事,除草記在心;鬆土和澆水,夏季略遮蔭。活後可施肥,宜薄少而勤;引導樁矮化,短截與摘心。待到第二年,邊養邊造型。坯小可挖起,直接把盆進,坯大恢復慢,就地且造型...」

謝謝閱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木頭工程師」,謝謝!

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根部處理:要考慮到成活的需要,又便於以後上盆加工。主根要適當短截,根的底部最好修成水平狀,還要根據自然根繫結構,從而根過渡到側根、鬚根。短截主根應盡量多留側根和鬚根,以保證樹樁的成活生長。根部短截切不可一步到位,可等成活後發出新根,再逐漸修剪短截,以適於上盆時在盆缽中能容納為宜,且使根端與盆缽壁部有一定空隙,以利生長。

根部處理


枝幹處理:自然生長的枝幹,往往雜亂無章,必須進行一次初步重修剪。根據樹坯材料的特點,決定表現什麼樣的題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處理」。將樹坯樹榦的骨架按盆景藝術的規律來安排,使之成為具有勻稱協調、線條優美的盆景作品。

微信公眾號:樹蟲兒,幫你照顧小樹樁 !更多盆景技巧知識分享。

截干處理:把多餘的枝條剪去,留下造型需要的枝幹。


倒置處理:巧妙利用樹樁的自然形狀,把斜向處理處理生長的樹樁旋轉90度,塑造成懸崖式樹樁盆景。


截口處理:在樹型確定後,要截去多餘的枝幹,其鋸口處理,因樹種習性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同。有些植物(雀梅),鋸口貼近主幹,很容易炸皮,影響美觀。故鋸截時可稍留一節枝幹,癒合後再截除。對一般傷口易癒合的樹種(如三角楓、黃楊等),則可貼近主幹鋸截。截口應盡量避開正面,要平整光滑,使截口與主幹自然癒合,不致有礙觀賞。截口最好及時塗上防腐劑或蠟質,以防傷口感染病蟲害。


栽植

採掘樹樁大多養坯一年後再進行上盆加工,在此期間,先進行就地栽植。栽植方法有地栽、容器(盆缽或木箱)栽植。要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陽光充分的地方養坯。

地栽:

栽前應深翻土壤,挖好排水溝,最好在栽植時,攙進1/2山土。樹樁宜用干土,根的縫隙易於搗實,澆水後,土和根可緊密融合。利於樹樁成活和生長。在南方雨水多,土質粘性大的地方,應採用壟栽法,以利於排水,防治爛根。栽植樹樁的土壤,如是下山樁,最好選擇素心土,已養坯一年以上的樹樁,可用營養土。

地栽

磚圍地栽


盆栽:

採掘的樹樁除地栽外,也可選用泥盆、木箱、籮筐等栽培。容器的大小視樹樁的大小而定。底部留有排水孔,為了透氣性良好,可在底部墊層粗砂。盆栽有利於結合造型加工和精細管理。為了提高盆栽的成活率,可連盆帶樹埋在泥土裡,可保持盆土濕潤,促進生根和萌發枝葉。

連盆帶樹地栽


套栽:

野外採掘的老樁,根心枯空,樹齡老化,新陳代謝功能差,成活率較低,冬季易受凍害,可採取套栽法養坯。樹樁栽植地里或泥盆內,用塑料薄膜袋或其他袋狀物將枝幹套住,留出頂部芽點位置,周圍填土,待葉芽萌發後,再將套袋由上往下逐漸拆除。套栽法可以保濕保暖,有利於老樁的萌發更新,提高成活率。

套栽


利用瓦片培養懸崖式盆景樹樁


注意事項:

(1)樹樁剛栽時一般培土較高,成活後,生長旺盛期,樹樁基部易萌發新根,如不及時清除周圍壅土,日久新根越長越旺,而原來主根會逐漸被新根替代而死亡。所以栽植成活後,生長正常時,要及時除去培土,逐漸將主根露出,促進原根生長出更多鬚根。

(2)一般盆景根樁的培養,要按上盆時的姿態栽植,如斜乾式盆景則枝幹要傾斜栽植;懸崖式則枝幹要下垂,或栽植後利用頂端向上生長的習性,將盆栽樹樁傾斜放置,讓枝冠下垂彎曲。

(3)新栽樹樁剛成活時,切不可施肥,待生長正常時,逐漸施肥,促進枝葉生長。

(4)防凍防曝晒。

微信公眾號:樹蟲兒,幫你照顧小樹樁 !更多盆景技巧知識分享


最近挖了株刺梨,不知能否成活,現在倒是冒出了幾個芽兒,擔心季節不適造成假話,不能抽根過冬後枯死了浪費資源。如圖,如有好見意,求教。


推薦閱讀:

風信子種了一個月了,這樣正常嗎,是不是夾劍了?
朋友送我一盆墨蘭,我養了二年,就是不開花,什麼原因?
三角梅有重瓣的嗎?
你們知道映山紅什麼地方的貴嗎?
適合種陽台耐高溫還開花的花卉有哪些?

TAG:盆景 | 植物 | 科普一下 |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