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聰明和狡猾的界限是什麼?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張海靜,頭條號 心理健康專家海靜。

查閱了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釋。

聰明,褒義詞。是用來表達對待某事某物有著好的想法和正確的邏輯,一般是用來讚美的詞語。也可以形容某物有著某種與人類智慧共通之處,有著某種靈性,某種生命力。

狡猾,指詭詐不可信,狡詐刁鑽。

這突然讓我想到另一個詞:大智若愚。真正的大智慧,大聰明,似愚蠢,而真睿智。是比聰明還要聰明的境界。

我想題主,肯定是明白,「聰明」是好的評價,「狡猾」是不好的評價,只是困惑於:怎樣把握這個分寸?這個度?這個區別的界限?

我們經常說,量變引起質變。也就是說,做一件事情,積累積累積累,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性質的改變。

也就是說,性質,或者本質,才是判斷事物的區別。

記得小時候,老師和家長經常會教育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到底,這個好與不好的界限在哪裡呢?哪些行為是聰明?哪些行為是狡猾呢?我們先來看看不同的人,通常的表現,可能就會更清楚了。

狡猾之人:從自我利益出發,不惜損害他人利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利欲熏心。是非不分,黑白顛倒。

聰明之人:此類評價,更傾向於做事的靈活性,對問題的探索方法的多樣性,善於找方法。若是無害於他人,便會被人尊重,多用「機靈,靈活」等來形容。若是損人利己,那再聰明,效果再好,也會被人鄙視,便是狡猾之稱。

總結下來,界限就是,聰明與狡猾即善惡之分。

判斷一個人的行為和做事方式,參照他的出發點,原則和落腳點。


完全不是一回事!聰明,不僅僅是褒義,它能使用的場合遠超「狡猾」的反義詞。聰明,是指人的智商在事物把握處理中的運用表現,得當而且高超,帶智慧性。但聰明又並不等於智慧,智慧本質上指生命系統的功用,聰明更多指對人事的感應處理的技巧藝術,俗話說的「智商高」「情商高」大概地主要地是指這個層面。聰明的近義詞是「智慧」,反義詞是「笨拙」(我認為,不是「愚蠢」)。

狡猾,是貶義,是指陰而不見,不能公開表現的心計和行為,是很難抓逮住的,才稱狡猾。有時我們為了增強說話文章的感情色彩,往往泛化了狡猾一詞的使用範圍,「狡猾的敵人」,並非敵人都狡猾或愚蠢,這不過是修辭罷了。狡猾,一定是陰行其事,其最利害的殺著一定不明來明往,可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聲東擊西,陽奉陰違。這是兵家之法,用於競爭獲利。它的近義詞是「陰險」,它的反義詞是「愚蠢」。總之,狡猾的特徵是陰行其兵,暗中圖之,以陰招、陰力為殺招。它是不能曝光,曝光必敗的智計之一種,比聰明用處明顯狹窄了許多。


聰明和狡猾的區別不在智力上,而是在道德上。 有時,對聰明與狡猾的看法則是反映在不同的立場觀點上。 有時候,狡猾很可能是一種謀略,但是謀略過了頭非但不是謀略,反而是大大的壞了壞了。當然,為人處世少不了少許的狡猾,但是一個社會如果時時處處靠狡猾行事,狡猾的個人心態也就成為群體的本能。一旦人人都把心眼用到不正經的地方,人際生存環境勢必艱難。 狡猾是社會虛偽到了一定程度必然的心理變態。在虛偽的社會裡,人必須學會虛偽才能生存,但是真正地得到虛偽規律並運用自如者的人並不多,但是更多的人滑向狡猾的境地。狡猾作為一種存在形態之所以為世人器重,全是社會全面虛偽的必然結果。在日常交往中,一個說話直來直去便會被人視為大忌,很多人就是虛偽不得要領,而表現得地滑不溜稽、鬼鬼祟祟。一次,遇到一位多年沒有聯繫的朋友。當我問及朋友何處高就時?同學曲里拐彎說了一大堆,我也沒有搞清朋友現在幹什麼工作?事後,問及他人,才知道:朋友是一個大老闆。以後,再遇到類似這樣的「讓我猜猜你是誰」的事,儘管很不了解對方,我也只是含糊其辭,並切裝著很了解對方似的,惟恐怕對方感覺出來自己其實並不了解對方。 社會上一個人狡猾倒也無所謂,可怕的是大家都以狡猾為能事。在交往規則中,一個狡猾時,可能是損害大家利益的可惡行為,大家能起來共討之;一個群體一個社會,或以狡猾為能事,被懲罰的可能就是講實話、正直的本分人。一旦,社會老實人吃虧,狡猾人大撈好處,誰還會去做誠實的好孩子。一旦社會選擇了狡猾為生存規則,那樣的社會將讓人無所適從。


聰明是褒義詞,指的是人的智慧高。悟性高。狡猾是貶義詞,是指人心眼多,能看清時勢。二者沒有嚴格的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關鍵看觀察者的態度。有時人把聰明的人稱作狡猾。有時巴狡猾的人稱作聰明。????????


推薦閱讀:

二婚,老公對我孩子不好該怎麼辦?
七分靠命運,三分靠打拚,你相信命運嗎?
為什麼沈月這種類型更容易招女生喜歡(她的絕大多數粉絲是女的)?
家長把孩子壓歲錢騙走是什麼心理?
體罰孩子的後果到底有多重?

TAG:歷史片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