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綠豆、豌豆等,為何成了主食中的美食?


雜豆是指除了大豆(俗稱黃豆)、花生等高脂肪豆類之外的澱粉質豆類,也稱食用豆,包括紅豆、綠豆、蠶豆、豌豆、豇豆、芸豆、扁豆、鷹嘴豆等。雜豆一般具有高澱粉(澱粉含量高達55~60%)、高蛋白(蛋白質含量一般都在20%以上)、低脂肪(1%左右)、低致敏性等特點。此外,與其它穀物相比,雜豆中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抗性澱粉的含量也相對較高。雜豆的升糖指數(GI值)大多在55以下,屬於低GI食品。

雜豆富含蛋白質,其蛋白質含量高於禾穀類糧食、牛奶、雞蛋和肉類;雜豆中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接近理想的氨基酸組成模式,特別是含有穀類蛋白質中缺乏的賴氨酸,與穀物搭配食用可提高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和生物價。聯合國大會第68屆會議宣布2016年為國際雜豆年,旨在提高公眾對可持續糧食生產組成部分——雜豆營養價值的認識,以實現糧食安全和營養。

雜豆的挑選和儲存技巧

雜豆中的脂肪含量雖然很低,但其中85%以上為不飽和脂肪酸,存放不當容易發生氧化哈敗。因此,選購雜豆儘可能在商超、農貿市場等正規渠道,並盡量選購預包裝雜豆產品。一次購買量不要太大,儲存時可將雜豆封在不透氣的容器中,在低溫處避光儲存。在挑選雜豆時還需注意以下事項:

1.看其外觀和色澤,選購無霉爛、無蟲口、無變質的雜豆。其中優質雜豆外皮有光澤,籽粒飽滿、均勻,很少破碎,無蟲,雜質率低。

2.聞其氣味,選購無異味或霉變味的雜豆。優質雜豆有正常的雜豆清香味,無其他異味。

雜豆含有抗營養因子

吃法有講究

雜豆食用應適量。常見雜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抗營養因子,如水蘇糖和棉籽糖等低聚糖、植物凝集素、植酸等,吃多了會出現肚子脹氣的現象,這是由於人體內沒有分解水蘇糖和棉籽糖等低聚糖的酶,這些低聚糖難以被人體消化,但進入大腸後可被腸道菌群發酵分解併產生氣體,從而引起腸胃脹氣。大量的抗營養因子會影響人體對豆類中營養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其營養價值。

另外「生吃蠶豆中毒」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生蠶豆中含有蠶豆嘧啶葡糖苷和伴蠶豆嘧啶核苷兩種核苷,攝入過量會導致機體發生溶血的中毒反應。因此,雜豆類的食材一定煮熟後再食用。


推薦閱讀:

自己做的豌豆涼粉怎麼有點澀?
水煮豌豆怎樣做才能好吃又好看?

TAG:紅豆 | 綠豆 | 豌豆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