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幫孩子選志願是一種什麼心理?


談到這個話題,我深有感觸,也有此經歷。作為孩子的父親,我認為大多數家長心態主要分為三種:

1.舔犢之情,發自內心,溢於言表。孩子從小寒窗苦讀,家長陪伴操心,終於迎來了孩子在其一生中面臨關鍵的幾個十字路口之一的重大選擇,自然是傾心而為,傾其所有,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更大的平台,將來能夠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很大的寬慰,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此時家長的心情如同自己要面臨重大選擇一樣,願意參與其中,獻言薦策。所以我非常希望做為考生或孩子應該體諒或理解家長的這種心態,常言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也就是這個道理。

2.幾乎所有家長都願意結合自己掌握的相關知識和社會經驗,甚至動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希望為孩子提供一些自己認為有價值、有論據的建議,認為孩子應該明白此舉是為了孩子著想,懂事的孩子應該也必須理解或聽從建議。當然,一些開明、有文化的家長會著重於結合孩子的成績、性格、興趣愛好。同時也會參考社會上現實當中的職業發展的利與弊,往往內心比較偏重於頭腦中的考慮結果,希望孩子能夠也認可自己的建議,最終達成選擇一致的結局。特別是有些家長由於歷史或自身緣故造成的一些遺憾,不希望這些在自己人生中的遺憾或悲劇在自己的下一代重演,就會現身說法地勸告孩子,一定要聽從家長的善意忠告,不要任性隨心或只考慮愛好而不顧家長的意見一意孤行。家長比孩子更加希望比較認可的選擇,能夠幫助到孩子的前途與發展,當然,也會考慮地域、經濟條件、孩子的身體條件等這些因素。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假如家長與孩子不能冷靜地進行理性判斷,往往令雙方尷尬或親情受到傷害,這也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但有些家庭確實發生了類似事件,也反映出了現實社會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一些不同的問題所在。

3.很多家長不希望由於自己的一時疏忽大意或自身理解偏差,為孩子提供了失誤或不太正確的建議與意見,類似事情一旦出現,可以想像得到家長的悔恨及受到的心靈打擊,甚至為此造成了家庭生活的極度混亂,需要太長久的時間淡化或彌補由此帶來的心理傷害和終身遺憾。

最後我想告訴廣大家長和孩子,建議在雙方都能夠採取比較慎重冷靜的心態、安靜和諧的環境、重點是看孩子的成績分數與興趣愛好及未來職業發展的打算、結合招生指南手冊、多了解相關政策與填報知識、提前了解院校及專業情況、適當聽聽孩子的班主任的意見、雙方暢所欲言地說出來自己的想法和依據,用理性、談心的方式進行交流溝通,共同努力達成一致的選擇結果,是最理想的結局。做為孩子,由於結果達成的一致,自己也充分表達了意見,自己以與家長平等的身份,親自參與到選擇志願的全部過程,其最後產生的結果也是自己認可的,那麼會經常感念家長的理解與用心良苦,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提醒自己要對得起當初的選擇與決定(生活里類似成功例子很多)。做為家長,由於結果是共同的選擇,加深了親情的紐帶關係,在孩子今後的成長道路上,必然會更加盡心地為孩子加油助力,從而促進了家庭關係的和諧,促進了孩子更加努力地向良性發展。要堅信:家長對孩子正確的愛,會讓所有的問題不是障礙。(完)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全城高考 | 招生考試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