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春秋時期的丞相制度,朱元璋為什麼廢除?


中國歷史上,丞相是變化最多的職位,一直忽立忽廢。一方面,皇帝想讓宰相幫他處理政務,同時又擔心丞相權力太大,有時變換名稱、改變職責。

春秋時期,有宰相之職,管仲就是宰相;戰國時期,各國都有宰相。秦統一天下,正式改名「丞相」,有時為了分權,設置左丞相、右丞相。漢朝與秦朝差不多,設置內廷後,丞相權力轉移到尚書台,漢哀帝時期取消丞相,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共同執政。漢獻帝時期,恢復丞相之位,其實就是為曹操專設的。三國時期,蜀漢設丞相,是為諸葛亮專門設置的,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廢了丞相。

魏晉南北朝,錄尚書事、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等各種官職,都可以看作丞相。

隋朝三省制,有三個丞相:內史省的內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唐改內史省為中書省,內史令為中書令,納言為侍中。都是三個人共同執政,避免權力過於集中。

宋朝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丞相。中間也經歷過左右僕射、左右丞相。

元朝的中書省是政務中心,皇子統領,下設左右丞相。

明朝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朱元璋在洪武13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政。但朱元璋的子孫精力不夠旺盛,就設置內閣處理政務,內閣大學時相當於丞相,內閣居首者為首輔。

清朝的軍機處是權力中心,軍紀大臣相當於丞相。

中國十大名(丞)相:管仲、李斯、蕭何、陳平、諸葛亮、房玄齡、寇準、王安石、張居正。


當胡惟庸被朱元璋滿門抄斬之後,丞相制度在中國便走向了它的盡頭。回顧中國的丞相制度,從最初的戰國時代到最後的明初,歷時一千多年。丞相制度的存在也極大的促進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的發展。那麼丞相制度從它的起源到,最終的消亡,都經歷了哪些演變呢?

三公九卿制,丞相制的起源與確立

戰國時代,天下紛爭。七國各國國君為了在這亂世之中存活、爭霸,爭相招攬人才,其中大才之人授予相國之位。丞相正是在相國的基礎上,慢慢演變而來。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國家軍政要務。雖然秦武王設立了左、右丞相,但是此時秦國的相國仍然存在。到了秦昭襄王時代魏冉出任的便是秦國的相國。所以戰國時期,丞相制度尚且還沒有正式的確立。

丞相制度的確立,還得歸功於秦始皇。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疆域之大,幅員之廣,早已不是之前的官僚體制所能管理。秦始皇在總結六國的官僚制度之後,以秦國官僚制度為基礎設立了三公九卿制。自此丞相制度正式在中國確立,並且為兩漢、兩晉、南北朝所沿用。

三省六部制,回收權力,限制相權

三公九卿制在實行的幾百年的時間裡,出現了許多由於相權過大導致皇帝成為傀儡的情況發生,如曹魏代漢、司馬代曹。其弊端展露無遺,在南北朝時期,為了限制相權。三公逐漸被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中書省、尚書省等部門。

隋朝建立後,將北周仿照周禮設立的官爵制度廢除,設立了以三省六部製為主體的中央官僚體系。到了唐朝之後,三省六部制進一步的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確立,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個里程碑,三省之間分工明確,效率極高。同時三省互相牽制,共同向皇帝負責,既分散了相權,又集中了皇權,為後世朝代所沿用。

「二府制」,兵權的回收

宋朝是建立在那場「黃袍加身」的鬧劇之上的,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後,對於兵權尤為重視。為了避免丞相或者大將掌控兵權,趙匡胤一方面重文輕武,另一方面在樞密使的基礎上設立了樞密院,與"中書"分掌軍政大權,號稱「二府」。「二府制」之下,三書省權力被分割,名存實亡,實際上早已是三省合一。按《古今源流至論》後集卷二《三省》的說法是 「國初三省長官第為空名,惟侍中有真拜者。」

廢除丞相制,皇權的集中

明清時期,中國的封建制度已經到了他最後的輝煌。縱觀明清時期,集中皇權始終是它們的主題。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之後,丞相仍然存在。而且這一時期丞相的權力巨大,皇權在這一時期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尚且能夠壓制住這些老臣、丞相。可是一旦他去世了,這些功高蓋主的大臣還能否效忠大明王朝呢?這成了朱元璋的一塊心病,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不被丞相擺布,朱元璋決定廢除丞相制度。而胡惟庸案,正好給了他一個借口。所以在處世胡惟庸之後,朱元璋就再也沒設置丞相了。實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也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古代中國進入了皇權高度集中的黑暗時期。

與其說是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不如說是一千多年來,歷朝歷代的共同推動之下,丞相制度才被削弱、瓦解、廢除。畢竟從它產生之後,「限制」就一直橫亘在它身上。


謝謝邀請。一般來說丞相的起源大家公認的是先秦時期,真正的設置了丞相。但是我們看一些電視里,把姜子牙和周公也稱為丞相,其實那個時候並沒有丞相這個官職,不過他們的權利和職責也差不多和後來的丞相一樣。最早設置丞相這個官名是在先秦時期的秦武王時期,大家如果看羋月傳會知道,就是那個舉鼎而死的秦王,樗里疾和甘茂分別為左右丞相。可能這兩個人比較陌生,後來的呂不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那時候也作相邦。秦朝統一以後就設置左右丞相,大家所知道的有大名鼎鼎的李斯李丞相。

秦朝以後丞相有時存在,有時候也不設置。有時候也有別的稱呼,比如大司徒,相國,宰相,中書令等等稱呼。要分析朱元璋為什麼徹底廢除丞相,先要分析丞相的職責是什麼。丞相是協助皇上處理國家事物的官職,幫助天子處理一切事物。也就是二把手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利十分的大。像國家的事物,軍事上的事物,丞相輔佐皇帝完成。什麼機要大事,皇上也是要召丞相和諸大臣商議。一般政務都由丞相決定,皇帝也要經常詢問丞相的意見,丞相有時候也可以駁回皇帝的詔令,持保留態度。還有任用官吏,向天子舉薦人才。管理律令刑獄事物。對地方官員也有考核誅賞的權利,在軍事和邊防也有一定的權利,全國的計籍和各種圖籍等檔案都歸丞相府保存。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治理全國政務的人。

這樣看來,皇權和相權必然會有衝突,特別是像朱元璋這樣有為的君主,能甘願受到丞相的制約,他肯定想政由己出,不想做什麼事都不能憑自己的意願,想幹什麼有時候還要受到丞相的制約,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而且很多的事物是不需要通過皇帝就可以丞相直接決定,不管丞相處理事物的好壞,皇帝心裡總歸不舒服的。他是一國之君,掌管生殺大權,肯定想集中所有的權利,由他一個人說了算。如果有別人可以行使你的部分權利,昏庸的皇帝可能會覺得輕鬆了許多,不用事事自己操心,還覺得有人幫助解決,自己可以輕鬆很多。但是有為之主可不是這樣想,他想的事做出千古的功績,讓後世所敬仰。而且也不希望有人可以對他的政令可以指手畫腳。所以在歷史上也不是朱元璋自己廢除丞相,很多的朝代也有廢除,或者改別的官職,不過也是反反覆復的存在著,只是到了朱元璋徹底的廢除了,後面就再也沒有丞相這個官職了。

朱元璋是歷史上殺害功臣比較多的一位開國皇帝,殺人之多,手段也很殘忍。為了讓他的子孫統治的更長久,把身邊的大臣能殺的幾乎都殺了。而且還為了他的子孫都能享受榮華富貴,設置了好多王,以及國家養他們的政策。所以明末國家財政緊張,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這些朱姓王。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當時是攻下一個地方,就殺當時的朱姓王,全國範圍內被殺的朱姓王成千上萬個。朱元璋為了子孫的統治可謂是想法設法,用心良苦。既然把開國功臣里武將殺了這麼多,是防止他們擁有兵權,興兵作亂。自古文臣武將要平衡才有利於統治,不管哪一方一家獨大,都不利於統治。帝王之術自古考驗的就是皇帝的御人之術,既要拉攏手下的人,也要打壓手下的人。更要防止哪一方一頭獨大,影響到了皇權。所以朱元璋也是防止文臣權利過大,正好也是為了子孫的統治,殺了這麼多人,一併把威脅皇權的人全部除掉。

歷史上眾多的帝王統治時期不設置丞相,和降低丞相的權利,都是為了皇權的穩定。像秦始皇死的時候,丞相李斯和太監趙高就可以篡改遺照,立胡亥為帝,而殺了扶蘇。中國古代最繁榮的開創者唐玄宗李隆基剛開始的開元盛世,大家都知道是任用房玄齡,杜如晦等賢相,因為這些賢相的輔佐才開創了開元盛世。後期的李隆基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相才導致了後期的昏庸,以至於發生了安史之亂,大唐險些亡國,而且從此一蹶不振 。可見丞相對國家的影響也是相當的大的。朱元璋的手段和心裡,是很難容忍手下的文臣武將干預朝政,更不願意他的子孫後代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朱元璋又是一個鐵腕皇帝,做事果斷,所以利用胡惟庸案一舉廢除了丞相。

丞相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皇帝需要得力助手來輔佐他,如果是賢能的君主,還可以唯才是用,保持國家的統治安穩,如果是昏庸的君主,有可能會導致皇權旁落,相權過大。所以丞相的消失也是皇權和相權的權利之爭,也是威脅到了皇權,必然被皇帝不能容忍。丞相是從好的開始,悲劇結尾,也算標誌著幾千年來皇權和相權相爭的一個結束。


為了奪權,保存在


從《自私的基因》可以知道,人類這個物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給基因打工,基因的目標就是存在、繁衍。

要存在,就要消滅一切潛在的威脅,廢除丞相制度,獲得萬代保全。只是要侵奪丞相的權力,或者說把丞相的權力上繳皇上,皇帝就心安了。

朱元璋有很嚴重的心理疾病,作為絕對的領導,都會有絕對的思想,任何有出入的想法對他來說都是恐慌,成天擔心就是你們這些飽暖思淫慾的列為臣工是不是在想要謀反!殺人對他來說,是平衡心理恐慌!

自信心爆棚的人都認為自己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本事,尤其是開國皇帝,實踐能力強,有想法,敢想敢幹,秦始皇、趙匡胤、朱元璋都是此類,他們都想在自己有生之年把後代一切麻煩在當下解決,畢其功於一役,排除一切風險,讓後代的子孫享福,殊不知最大風險的就是不冒風險。朱元璋之所以要廢除丞相就是想讓子孫萬代統治下去這一樸素的出發點。

丞相從來沒有廢除,只是改變了叫法

丞相廢除了,內閣誕生了,那內閣是什麼,不還是上傳下達嘛,跟丞相有什麼區別呢?只不過換一種說法而已。事實上歷代皇權創新都是換湯不換藥,內閣首輔照樣可以一手遮天,比如張居正,操縱朝廷,左右皇上,當然張居正還算有一定的功績。

朱元璋奪去丞相的權力最終還會被文官集團奪回來,文官集團不在權力大小上與皇帝計較,轉換戰場,在綱常道德上碾壓皇帝,與皇帝抗衡,形成君臣均衡體系。不錯,中國歷代皇帝事實上也就一個橡皮圖章,國家運作還是文官集團,尤其是以宰相為首的集團來運作,即使皇帝是個傻子,朝廷也照常運轉。皇帝雖然擁有無上權力,可以無所欲為,但關鍵的家事都不能自己決定,比如立太子,你想立哪個寵妃的兒子,可朝臣不允許,必須立長子,你不能反對,你一反對那不是反對朝臣的問題,是失信天下,挑戰數千年來的綱常傳統,長子繼承與其說是綱常,毋寧說是上天的決定,你敢對看,你可以消極怠工,但你不能忤逆傳統。

朱元璋以為他可以改變一切,實際上歷朝歷代所有的皇帝都得遵循代代積澱、約定俗成的傳統。所有的改變只是形式,內容難以撼動。至今如此


謝謝悟空邀請,首先,起源於春秋時期的丞相制度,朱元璋為什麼廢除?

秦朝以後丞相有時存在,有時候也不設置。有時候也有別的稱呼,比如大司徒,相國,宰相,中書令等等稱呼。要分析朱元璋為什麼徹底廢除丞相,先要分析丞相的職責是什麼。丞相是協助皇上處理國家事物的官職,幫助天子處理一切事物。也就是二把手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利十分的大。像國家的事物,軍事上的事物,丞相輔佐皇帝完成。什麼機要大事,皇上也是要召丞相和諸大臣商議。一般政務都由丞相決定,皇帝也要經常詢問丞相的意見,丞相有時候也可以駁回皇帝的詔令,持保留態度。還有任用官吏,向天子舉薦人才。管理律令刑獄事物。對地方官員也有考核誅賞的權利,在軍事和邊防也有一定的權利,全國的計籍和各種圖籍等檔案都歸丞相府保存。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治理全國政務的人。朱元璋是歷史上殺害功臣比較多的一位開國皇帝,殺人之多,手段也很殘忍。為了讓他的子孫統治的更長久,把身邊的大臣能殺的幾乎都殺了。而且還為了他的子孫都能享受榮華富貴,設置了好多王,以及國家養他們的政策。所以明末國家財政緊張,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這些朱姓王。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當時是攻下一個地方,就殺當時的朱姓王,全國範圍內被殺的朱姓王成千上萬個。朱元璋為了子孫的統治可謂是想法設法,用心良苦。既然把開國功臣里武將殺了這麼多,是防止他們擁有兵權,興兵作亂。自古文臣武將要平衡才有利於統治,不管哪一方一家獨大,都不利於統治。帝王之術自古考驗的就是皇帝的御人之術,既要拉攏手下的人,也要打壓手下的人。更要防止哪一方一頭獨大,影響到了皇權。所以朱元璋也是防止文臣權利過大,正好也是為了子孫的統治,殺了這麼多人,一併把威脅皇權的人全部除掉。

歷史上眾多的帝王統治時期不設置丞相,和降低丞相的權利,都是為了皇權的穩定。像秦始皇死的時候,丞相李斯和太監趙高就可以篡改遺照,立胡亥為帝,而殺了扶蘇。中國古代最繁榮的開創者唐玄宗李隆基剛開始的開元盛世,大家都知道是任用房玄齡,杜如晦等賢相,因為這些賢相的輔佐才開創了開元盛世。後期的李隆基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相才導致了後期的昏庸,以至於發生了安史之亂9大唐險些亡國,而且從此一蹶不振 。可見丞相對國家的影響也是相當的大的。朱元璋的手段和心裡,是很難容忍手下的文臣武將干預朝政,更不願意他的子孫後代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朱元璋又是一個鐵腕皇帝,做事果斷,所以利用胡惟庸案一舉廢除了丞相。

朱元璋是歷史上殺害功臣比較多的一位開國皇帝,殺人之多,手段也很殘忍。為了讓他的子孫統治的更長久,把身邊的大臣能殺的幾乎都殺了。而且還為了他的子孫都能享受榮華富貴,設置了好多王,以及國家養他們的政策。所以明末國家財政緊張,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這些朱姓王。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當時是攻下一個地方,就殺當時的朱姓王,全國範圍內被殺的朱姓王成千上萬個。朱元璋為了子孫的統治可謂是想法設法,用心良苦。既然把開國功臣里武將殺了這麼多,是防止他們擁有兵權,興兵作亂。自古文臣武將要平衡才有利於統治,不管哪一方一家獨大,都不利於統治。帝王之術自古考驗的就是皇帝的御人之術,既要拉攏手下的人,也要打壓手下的人。更要防止哪一方一頭獨大,影響到了皇權。所以朱元璋也是防止文臣權利過大,正好也是為了子孫的統治,殺了這麼多人,一併把威脅皇權的人全部除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有些幫助,有不完整的地方可以在下方留言關注哦,我的發表也有關於這些的介紹哦。


謝邀。

一般來說,中國古代的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都會考慮兩件事。第一,怎麼樣能讓自家的皇位坐的穩一些;第二,怎麼樣能讓自家的皇位坐的長一些,最好千秋萬世永遠不倒。

朱元璋是一位鐵腕君王,也是一位集權皇帝。他奪取天下以後,必然要加強中央集權,而丞相制度的廢除就成了強化君主專制的必然結果。開國皇帝之中,沒有一位在對待處理開國功臣的問題上有朱元璋那樣的果斷狠毒,幾乎將一干開國元勛屠戮殆盡,就是為了給他的後人清除潛在的威脅,達到完美接班的效果。

自古以來,君權和相權一直存在著矛盾,平時二者良性發展,國家機器也能穩步運轉。可一旦君權旁落,後果不堪設想,歷史上權臣篡位的例子不勝枚舉,王莽篡漢,曹魏代漢,司馬代魏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朱元璋不可能視而不見。朱元璋要建立一個強化的君主專制帝國,丞相就成了一個很大的絆腳石,所以必須廢除。從誅殺胡惟庸、李善長的案子中不難看出,廢除丞相制度是朱元璋勢在必行的一步,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了加強,但卻是歷史的倒退。


謝邀。丞相制度自秦朝建立到明初廢止,歷經一千六百多年。

其優長:在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下,輔助皇帝,處理日常朝政,決斷機要。保障國家機器有條不紊正常運轉。

其敝端:有時丞相權為過大,有與皇帝分庭抗禮之勢,而威協到君權。

唐宋時期某幾個階段,皇帝的聖旨須經丞相認可後才能發出,丞相還有駁回權。漢昭帝時,甚至大到能廢立皇帝。曹操丞相更是大權獨攬,讓自己的兒子篡漢當了皇帝。

朱元璋,要飯出身,帶淮西一干人參加紅巾軍起義,攻城掠地,數十年的拼殺,終於建立明朝,登上帝位。雖文化不高,但豐富的閱歷,使他深諳朝代興亡更替的道理。得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明初,實行了內閣制,丞相權力空前大,君權受到削弱。可謂物極必反。朱元璋尚感如此,後世子孫怎能駕馭呢?這是朱元璋最為憂慮的大問題。

明初四位丞相,李善長、徐達、汪廣洋、胡惟庸,有三個以謀反罪處死,直到胡惟庸後,朱元璋下決心廢除丞相制度。大權收歸皇帝一人,朝綱獨斷,事必躬親。

皇帝個人的修養、素質、稟性、興趣、愛好,也即賢明、昏庸、荒淫決定了皇朝興衰、萬民安危生存的決定因素。

明嘉靖帝、萬曆帝,一個一門心思在宮中練丹求長生不老,一個專心在宮中做木匠活,二十多年不上朝,出現了朋黨、閹黨、後宮沒完沒了的爭鬥,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清康雍乾盛世,幾個皇帝還是比較勤奮的,早朝不綴,也搞出了一個上書房,也就是皇帝的高級智囊團。雍正帝每天御批均上萬字。又成立了軍機處,皇帝直接領導下的小內閣。


謝頭條邀約。在歷史長河中,權利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皇權和相權矛盾也一直存在。只是明朝朱元璋時期達到了最大化。朱元璋稱帝時,設中書省,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胡惟庸從右丞相升左丞相後,就玩弄權術,不少文武官員趨炎附勢,投其門下,形成了一個政治集團,架空了朱元璋。眼看大權旁落,朱元璋殺心大起,便以專權枉法罪,誅殺胡惟庸及其黨徒,罷中書省,廢丞相制(起源於春秋時期的丞相制,至此終結)。總結原因如下:1.元朝權臣亂政的教訓。2.權力慾望導致的猜忌。3. 胡惟庸的專權跋扈。4.朱元璋因出身貧寒而存在的自卑心理。5.加強中央政權(皇權)。以上為朱元璋廢除丞相制的原因。此觀點只代表自己,與頭條無關。


推薦閱讀:

上聯:梅紅一點染詩骨,如何對下聯?
熟悉的陌生人,MOSCATO
大堡薦 | 巴爾幹不是「仇恨與分裂」的代名詞,它是「東方和西方」文化圈和文明的分界線。
中國書畫30家巡展廈門暨蕭峻藝術研討會紀要
才女「蘇小妹」在民間有哪些妙趣橫生的傳說?

TAG:明朝 | 春秋時期 | 朱元璋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