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中原王朝遭到北方入侵都可以偏安南方一段時間,為什麼明朝做不到?


歷史上偏安南方的王朝,除了南宋以外,還有南唐、東晉等,如果再往前數,也許還可以算上東吳。他們能夠偏安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有一點相同的是:北方或是戰亂,或是實力較弱,總之不足以一舉而席捲全國。所以這些南方政權可以憑藉著長江天險和有效的組合策略而實現共存。而南宋以後,這種防守優勢和組合策略就徹底失效了。

防守優勢的失效,是因為航海技術的成熟和海軍建制的完備。南宋能抵擋蒙元長達半個世紀,依靠的就是有效的城防和強大的海軍(南宋初能在南方立足除了岳家軍的超強野戰能力之外,以韓家軍為代表的海軍實力上超過金朝也是重要原因),而北方游牧民族,在馬上能縱橫天下,可往往到了水上就不行了,士兵暈船,不習水戰等等原因,往往被南方打得暈頭轉向,找不到北。於是,長江在很多時候就成了南北方政權的自然分界線。

元朝為了滅亡南宋,打造了一支巨大了的海軍部隊。這支部隊的統領幾乎全是漢人(包括北方漢人和投降的南方漢人),他們移植了宋朝海軍的建制,並且在裝備和後援上超越了南宋,最終在崖山海戰中,宋朝雖仍保留了相對強大海軍,卻最終被更為強大的元朝海軍所滅。

這就是活生生的經驗教訓。滿清入關以後,多爾袞就開始極力打造和擴大海軍規模,在加上追擊的主力是吳三桂這些最精銳的原明朝部隊,長江已不足為恃,兵力亦不足以對抗,明朝還想像以前一樣偏安已經是辦不到的事情了。

組合策略的失效,是說城防、議和以及聯合第三方勢力以對抗強敵的這種綜合性打法失效了。東吳靠聯合蜀漢、贏得長江控制權站穩腳跟,東晉和南朝是因為北方連年戰亂本來就實力不足以過江,南唐等南方十國政權也是一樣。南宋則比較複雜,是充分結合了一套綜合策略才成功實現偏安一隅並形成長期對峙的。遼金元打不過來,宋朝也打不過去。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宋朝城防和海軍實力強大,經驗老道,技術先進。

但到了明朝,這種組合策略就完全沒用了。城防方面,明末有紅衣大炮等攻城利器,城牆再高再堅固,大炮都給你轟塔掉。議和方面,滿清不像他們的先祖金朝,對吞併天下欠缺信心,清朝統治者以多爾袞為主,兼有雄心和戰略,南明想議和根本不可能。聯合第三方勢力,那就更不可能了,南明諸多小政權都忙著窩裡斗,根本聯合不起來,也沒有第三方勢力可以聯合。

歷史滾滾而進,形勢日新月異。所以明亡以後,南方就再也不能實現偏安了。而清亡以後,孫中山讓出大總統位置,蔣介石劃江而治的企圖破產,都有著這些客觀上的 因素在裡面。


這個問題的原因比較複雜,在百度上搜也應該能得到很多答案。個人認為有幾個關鍵因素:

第一,士大夫集團思想混亂,最顯著的就是東林黨人無原則、無底線的黨爭給整個文人的思想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很多人對滿清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第二,武將的腐化太嚴重。整個崇禎朝十七年,軍隊都處在作戰狀態,很多有潛力的武將紛紛隕落,剩下的都是一些明哲保身的,還有勛貴集團嚴重拖累了軍隊;

第三,皇權統治的崩潰,從崇禎最後幾年都能看出,皇帝已經沒有威信了,沒有號召力,這一點崇禎皇帝看的很清楚,所以他才不願意南下


簡單說說,宋末比明末強,清比金強,明末統兵將才損失殆盡,更是降將如雲。且南方亂成一鍋粥,弘光堅持不到一年,之後唐桂正統之爭,左良玉擁兵窺視江東,大順軍南下,大西攪渾水,鄭芝龍降清等等。


推薦閱讀:

情誼隆重:乾隆與富察皇后(孝賢皇后)故事史料探析(一)
十二章服 | 減到不能再減的「服裝史論」
伍子胥——春秋牛人亂談(一)
有愛有家就在喜唐
北宋滅亡和軍隊戰力

TAG:明朝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