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只臨古,不臨今人的」,這個說法對嗎?


古賢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的書法瑰寶,為我們學習書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學習門徑,帶來了許多方便。各種書體似乎都很完美,不可逾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各種書寫形式、體式都有人嘗試過,再變化,似乎已不可能。書聖王羲之、草聖張旭等已成為學書者的偶像,令人望而生畏。而當今,也出現了不少名家。他們的作品有的水平很高,也有一些有獨到之處。

那麼,學習書法是不是「古人」和「今人」的都可以學呢?

筆者認為,學書者需要學習古人,學習傳統,舍此,就會成為無根之木。

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你模仿的書家若是「上」,你也僅得「中」,若是「中」,那你就僅得其「下」了。而由於古人的書寫工具均為毛筆,書法也是從小的必修課,同時,對書生們的前程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再加上受制於科技水平,在書法上投入的精力巨大等各方面原因,很明顯,古人的書法即為「上」。我們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視書界,而不能坐在井底仰觀名流,不要做拾人牙慧者。現代人的書法可以觀賞、研究、參考、借鑒,但不可模仿。否則,路子走歪了,再走回頭路,難矣。

但需要注意的是,想學得完全像古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今人與古人因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個人的學識、經歷、修養、性情等不同,不可能學得完全像,得其精神足矣。

學古人,首先不可畏懼古人,認為他們高高在上,不可企及。不可被古人的完美所嚇倒,雖不敢奢望超越,但起碼應該有自己的風貌。否則,永遠只能做古人的奴隸。

其次,不可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一步。學傳統是為了打基礎,越雷池是為了創新。

歷代書法大家,無不是先「入古」,再「出古」的,這從他們各自的「書論」中,便可窺其中端倪:

唯初學者不得不摹,亦以節度其手,易於成就,皆須是古人名筆,置之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摹臨。 南宋.姜夔《續書譜》

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大要臨古人墨跡,布置間架,擔破管,書破紙,方有功夫。明.解縉《學書法》

臨池之法:不外結體,用筆。結體之功在學力,而用筆之妙關性靈。苟非多閱古書,多臨古貼,融會於胸次,未易指揮如意也。能如秋鷹博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筆之法得之矣!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先資政公曰:凡書未成家者,宜日與古貼為緣,無論何貼,皆足以范我筆力。清.梁章鉅《學字》

學書須步趨古人,勿依傍時人。學古人須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清.梁讞《平書貼》

學書時時臨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書細看,令入神,乃到妙處。惟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北宋.黃庭堅《論書》

學書一字一筆須從古貼中來,否則無本。早矜脫化,必規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繼采諸美,變動弗拘。斯為不掩性情,自辟門經。清.梁讞《學書論》

近人不知其用力所自出,專攻近體,可謂數典忘祖矣,焉能卓然以自立哉!清.范公勉《書法述要》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樓主所問的這個問題「書法只臨古,不臨今人的。這個說法對么?」這個問題問的真是好,這其實是在書法學習中最為困惑的問題之一,一般在了解了書法之後,面對當今的書法的發展,那麼多人在從事書法,但究竟應該取法誰,怎麼取法,如何臨帖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對於是否能夠取法今人,小編也有一些自己的學習的方法,也通過這個問題來簡單的和小夥伴聊一聊。

在古代的書法家的學習中,能夠看到古人的作品其實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的,大多數都是私塾老師或者自己家裡的父母親戚朋友等等的書法墨跡,其實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今人的書法,就連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的書法學習也都是先從今人開始學習的,所以說,對於書法的學習,並不一定就是古人的好,今人的也是有很多的可取之處。

那麼是不是可以不看古人的書法呢?也不能這麼片面,畢竟在幾千年的書法發展過程中,留下來的都是歷代認為的經典,並且也是在後世的客觀評價中逐漸留下來的金子,所以他們對我們的啟發還是很大,很有用處的。

最後,感謝邀請回答,如果感覺回答的有用的話,還望能給小編的回答點個贊,小編也會繼續努力。有其他的問題也歡迎大家多在悟空問答上提問,讓我們共同維護好這個交流的平台。謝謝。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學習書法,當然是以古貼為上。畢竟,古貼是經歷了歲月洗禮和多少年的積澱流傳下來的。凡是能夠流傳下來的,絕對都是絕世的珍品。 代表著書法藝術的極則。

但是,書法藝術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這也正是書法藝術生命力之所在。現代也有很多功力不凡的書法家,形成了個人的藝術風格。

比如以隸書擅長的康氏兄弟,大康、二康,任政,劉炳森,以歐楷見長的田氏二兄弟,無不形成了個人的書體風格。

這些書法家,都是值得大家學習。 而且,學習現代名家的書法,往往更方便一些。特別是處於當今的網路時代,通過微信群、視頻等方式,都可以得到自己心儀的書法名家的指導。

學習書法,只有不拘泥於古貼,多方涉獵,積極向現代書法名家學習,才能夠少走彎路,較快的提高自己的書法藝術水平。


書法臨古,想必大家都贊成。不臨今,說法有點偏激。優秀的書法作品,都可以拿來臨摹。只是

當今時代的優秀書法家也是從臨古開始練字的

,要麼臨摹柳公權的字,要麼臨摹顏真卿的字,要麼臨摹趙孟頫的字等等。而古代這些名家的字帖依然存在,且很容易得到,所以現在的人練毛筆字只需要從他們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帖練習就可以了,不需要臨摹今人的字帖了。如果古代這些名家的字帖沒有了,後人再練字當然只能臨摹今人的字帖了。


對,就是多臨古人的!


這話沒毛病!用毛筆書寫的「書法」當然是臨古人的。今人有用毛筆寫字的嗎?如果不臨古代書家碑帖,而臨現代「名人」範本,也未嘗不可。不按「套路」,「書興大發」可能也會寫出一手「好字」,但那隻屬「小聰明」,腦袋瓜子靈會模仿。書法家的功力,肯定是不具備的。至於那些用鋼筆等現代書寫工具寫的「書法」,雖然賞心悅目,更多屬生活中的實用範疇,不在此並論。


按道理說,觀今鑒古,古人和今人都應該學習。古人留下了許多不杇的書法。如張芝《冠軍帖》,鍾繇《宣示表》,索靖《月儀帖》。王羲之《蘭亭序》,懷素《自敘帖》,孫過庭《書譜》,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可謂流芳百世,晉唐書法,多有翹楚!明末(王鐸,董其昌)之後,鮮有大書法家的誕生。雖然於y,林s,啟g等人亦有好書法,但跟古人一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既然今人無大師,立意不高,臨摹的再像也難有突破。就像毛的書法,應比不上黃庭堅的。但大多數人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說法實在是幼稚…


我贊同,因為單從書法講,畢竟現在寫字沒有古時候那麼普及,即便是現在的書法家他們寫字的時間也遠沒有古時候的人多,所以無論現在哪個級別的所謂書法家,他們在寫字的功底上都不可能與古人同日而語。所以臨帖一定要臨古人不臨今人,但是今人的書法也可以看一看,畢竟三人行有我師,今人再不濟,他在這方面比你剛接觸要有經驗得多,有益的東西多少有點,還是可以借鑒。


謝謝邀請!個人認為,古代的大書法家,作品無可挑剔,但各有千秋,已經很難超越了。而近代的名家正是發揚繼承書法藝術的精華,並且展現自己的書法藝術風格而獨樹一幟。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歡的,符合自己的,就儘管去臨。不管古帖還是今人的,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謝謝。書法,古人說古古人曰:《師古而不泥古》。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出文件:"全面復興傳統文化"中說:《不復古不泥古》。臨古,臨今,不是哪個對,哪個不對的問題!哪個好臨哪個!哪個創新臨哪個!都好,都要臨!創新才是一切文化藝術包括書法的鮮活的生命力!簡化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用字,公民書法人公開的必須書寫簡化字,這是遵守國家規定,遵守國家大法,自娛自樂可以用繁或簡。要明確國家意識,一切行為首先要遵守國家規矩,愛國是第一位的!


推薦閱讀:

TAG:書法愛好者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