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認為醫生的月收入是多少?


醫生這個職業,干到老學到老,知識更新太快,大多數人都盯著10%的技術骨幹來說事兒,這10%的人大多數是三甲醫院的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和一些疾病的權威專家,他們師出名門,聰明大腦,學業鑽研,人脈也廣,收入也不是以工資為主的,就算沒有灰色收入,天天出去講課,也收入不菲。但是相對於IT、金融、製造等行業頂層的10%的優秀人才,收入對比也相形見絀。剩下的90%的醫生,也和大家一樣的,拿死工資吃飯,獎金分配標準各個單位也不是一樣的,從0到一萬,不能一概而論(一些數據沒法統計),但是工作壓力很大。

??下面是我對醫生現狀的分析,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討論大多數小醫生如何改變現狀

縱觀改革開放三十年之成果,大多數行業都步入了正規開放的發展,我國經濟形勢已經初具規模,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是醫療行業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大家都習慣於從醫患之間找原因,或者在醫療機構內部找原因,認為主要原因有:醫患之間缺乏溝通;醫德醫風滑坡;群眾法律意識在提高;患者對醫學的期望過高等等。出於這種認識,於是各大醫院的「醫患溝通辦公室」應運而生。但是醫患溝通辦公成立10年了,醫患糾紛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在「近十年間,醫患暴力衝突呈井噴式爆發」醫鬧殺醫現象此起彼伏,雖然醫療技術突飛猛進,但是,醫患矛盾卻是愈演愈烈,這是一個深思的問題。

政府對醫療改革,改之又改,但是卻總是有南轅北轍之象,讓醫生和患者這對共患難的關係,變成了相互對立的關係。在大政策上,政府的醫改文件,平易的是社會的矛盾平衡,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醫院環境的改善,醫療技術的提升,人民壽命的延長,但是,對於大多數醫生來說,確是壓力越來越重,收入卻沒有明顯的提升。

不管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營醫院,絕大多數都是以利益的提升為主,以醫生的奉獻,來提升經濟效益,而忽視了醫生的利益和權益。

而醫生本身的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的屬性,又決定了其小資產者的性質,在醫療改革中只是一枚棋子,無法左右改革的方向。

那麼在廣大的醫護工作者如何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才是每個醫務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去評議醫改,去評議患者。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現階段的醫療市場的情況。

醫療投入不足,且醫療資源配置不公,醫療風險保險機制缺失;

公立醫院聚集了國家醫療行業的主要資源,近十年的高速發展,基本上都擴展成了當地的龍頭行業,佔有了絕對的技術優勢,寬鬆的政府政策,造就了不少航母醫療體,鄭大一附院就是代表中的代表,但是政府的投資資金並不是很多,醫院雖隸屬於市業單位,但卻是企業式管理,自負盈虧,所以廣招病源,大小病通吃,來提高經濟效益,但是卻忽視了醫護人員的權益,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近些年醫生過勞死的現象尤為突出(這個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網路搜索到很多案例)。

那麼民營醫院呢?也好不到哪裡去,暫且不說X系醫院的坑蒙拐騙,一個正經的民營醫院的投入也是需要大量的資本的投入,所以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民營醫院的醫護人員加班加點也是常態,所謂的犧牲小家為大家。口號很響亮,可是現實很骨感(新招的畢業生我這裡工資水平800-1500,完不成任務可能還會扣工資,獎金就不要提了)。所以,不管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醫護工作者都只是掙錢工具,一個活生生的犧牲品。

那麼對於病人來說,醫改多年,並沒有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再因為醫療技術的改善,從醫人的技術的提高,把原來很多無法治癒的,致死、致殘的疾病,現在都達到了一個很好的治療效果,近些年我國人口平均壽命明顯提高就是一個很好的正例(當然,這也和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分不開的),但是這些技術的突飛猛進,也要是物質基礎的提升來做保證,物質基礎反應到社會現狀,也就是金錢上的衡量,試比之下,一頓飯幾百塊吃著,一瓶白酒幾百塊喝著,一盒煙幾十塊的吸著,看個感冒發燒幾百塊,你好意思貴嗎?所以說看病難,看病貴只是一個偽命題,只是社會現狀忽略了醫護工作者的奉獻,同時也忽略了矛盾的本質。

那麼現在中國醫療的情況就是,醫院要效益,醫生要效益,政府看效果,雖然政府投入資金越來越多,但是杯水車薪,效果不大,原因為何?從廣義上,大醫院的崛起,爭奪了中小醫院的資源,不只是醫療資源,還有人才資源,讓中小醫院技術力量趨於貧乏,信任度下降。狹義上是醫護人員的積極性被扼殺,無法積極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心境,不能發揮個人的能動性,人人居安思危。

再者,美國有醫療風險的強制保險制度而中國則沒有。在美國,醫療風險的強制保險有兩種:一種是醫生購買的,專門用於醫療事故的賠償;一種是患方購買的,專門用於醫療意外的風險救濟。另外中國的民眾所受缺乏感恩教育,沒有崇尚博愛和寬容,中國對民眾實行的是階級教育,崇尚的是暴力和恐怖。缺乏信仰,缺乏道德底線,有一種娛樂到死的精神??????!

醫生這個職業,干到老學到老,知識更新太快,大多數人都盯著10%的技術骨幹來說事兒,這10%的人大多數是三甲醫院的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和一些疾病的權威專家,他們師出名門,聰明大腦,學業鑽研,人脈也廣,收入也不是以工資為主的,就算沒有灰色收入,天天出去講課,也收入不菲。但是相對於IT、金融、製造等行業頂層的10%的優秀人才,收入對比也相形見絀。剩下的90%的醫生,也和大家一樣的,拿死工資吃飯,獎金分配標準各個單位也不是一樣的,從0到一萬,不能一概而論(一些數據沒法統計),但是工作壓力很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依靠政府投入來明顯改善基層醫護人員的工資待遇,還要任重道遠,依靠民營醫院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依靠資本運作來發財致富,也只是天方夜譚,因為資本本身的嗜血的屬性決定了它壓榨的本性。那麼我們廣大的醫生朋友們,應該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出路呢?


那個來電話的病人所在的連隊離我們家有五六里路。來通知父親的值班人員說:病很重,家屬都哭了。說完便回去值班了。一般白天父親就自己去了,這是後半夜一點多。為了壯膽,父親讓我和他一起去。因為這附近的狼很多,說起狼和人的事情,能說上半天。我提著馬燈走在前邊。我不害怕,因為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什麼叫害怕,我已經12歲了。途徑一塊三角地時,我看到幾個暗綠色的火球在那裡飄來飄去,我問父親,那是什麼?父親說,不要往那邊看。但是我知道,那塊地里埋著附近連隊去世的人。到了病人家裡,父親忙了半天。最後對家屬說,不行了。這是出血熱,應該早點去住院的。父親一點一點擦乾淨病人口鼻流出的血,幫著家屬給病人換好衣服……。回到家時,天已經亮了。這是小時候的一段記憶。 因為一直和父親學中醫,高中畢業後,到縣裡醫訓班學習了一年,後來在營部醫院做了幾年醫務工作。坐門診印象最深的就是看病人的口腔,聞病人的氣味,印象深刻。年齡大點的人,口腔的顏色和氣味,這裡就不講了,沒點奉獻、犧牲精神,一般人是受不住的。中醫是講望、聞、問、切的,欲要看病,先分陰陽,後分表裡,然後是四診、八綱,辯證施治。 後來,考上了大學,沒有學醫。家裡親屬學醫的很多,完全可以開個醫院了。 醫生本身非常辛苦,成為醫生的過程也非常艱辛。醫院的那個環境,一般人沒病是不願意去醫院的,醫生,護士要天天呆在那裡,面對著各種各樣的病人,而且要負很大的責任,我非常理解他們。病人有病的身體,膿血、排泄物,有些病是傳染人的,如sars病、艾滋病、傳染性肝炎等等。病人有病了,多數心情不好,家屬也著急。有些年輕的醫生在這樣一個環境里,時間長了也容易起急,加之病人家屬不理解,醫患之間出現一些糾紛、矛盾。這只是個別現象,抹殺不了,也否認不了醫護人員的作用和奉獻精神。一些人說人家醫生收入云云,很大一部分人,你給他這個收入,他也不一定去做醫生,他也不一定幹得了,因為他吃不了這個苦。所有希望大家換個位置想一想,要相互理解一下,誰都不容易。


謝謝邀請,一般看醫生多少職位,我一個普通的二級甲等醫院朋友才五六千,加上年終獎應該一年在十萬左右,如果是鄉村醫院的醫生在七萬左右,不過現在鄉村醫院的科室基本都是承包制,我們這裡的一個醫生在五十萬左右,再說,市級醫院的醫生,一般普通的,在十幾萬左右,如果是主刀的應該在幾十萬,我基本了解的情況是這樣。


醫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天天工作。

每月的工資都是底薪加上科室收入來算的。

比如這個月你參加了多少台手術,為科室增收了多少金額等等…

一個人分管十幾位病號,每天除了查房就是在寫病歷。

下面這張圖是我們科室領工資簽字時的場景


國家應該從體制上改革,讓真正勵志學醫的,優秀的人才學醫,畢竟醫生是醫人,不是以動物也不像修機器,所謂人命關天,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醫療隊伍素質良莠不齊,在大城市,高物價高房價的大環境下,很多醫生也是迫於生計疲於奔命,養家糊口而已(其他行業也一樣吧)。無奈中國國情就是這樣,面對13億的人口,國家不得不放寬政策—-醫學院擴招,即便這樣也不能滿足社會的醫療需求。美國醫生是經過大學四年後,成績優秀,勵志學醫的人才能選拔進醫學院,畢業後每天就看10個左右的病人,更多的是充當家庭醫生上門服務,而待遇基本最低在50萬/年起,試問在中國可能嗎?大醫院醫生每天看50個病人還有人擠破腦袋想加號,如果只看10個人,且不說病人病情耽誤,醫生早就被打死了……看50個人和10個的就醫體驗能一樣么?所以說醫患矛盾就此起彼伏,再看看社會的反響:說醫生收入高了,灰色收入什麼的,就憑醫生全年無正休的節假日,每周只休一天甚至半天的工作上,面對治病救人的巨大壓力,每月拿1萬多嗎?2萬多嗎?更何況現實遠遠低的多,正如文中所說,苦讀十年的醫學博士有可能不及一名剛畢業大學生,而和他們同齡的朋友早已事業穩定,家庭幸福。不說了,總之目前的醫療環境、醫生待遇,學醫真的不是明智之選, 作為一名普通醫生的真實感受。


這個我還算了解一點,因為我弟弟兩口子都是醫生。我弟弟是公派耶魯大學留學的博士,在湘雅普外,弟媳婦是碩士,湘雅麻醉。目前弟弟從耶魯回來近兩年,工資可能是三四千塊錢,但做手術的獎金應該是比較高的,還有這小夥子還算爭氣,出去能講講課,還在今年的aasld作了報告,這些應該也跟獎金掛鉤,平均下來一月大概能有兩三萬。但實話說,確實累的跟狗一樣,我就沒見他在家安穩呆過幾天,難得回家都是埋在書堆的,中外文獻一大堆。弟媳好點,沒那麼累,因為畢業早點,可能基本工資高點,能有一萬左右,獎金就不清楚了,不過肯定沒我弟高就是。

總之,醫生是一個高收入,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如果想當醫生,首先就要有把醫院當成家的覺悟,其次要有一絲不苟做學問的精神,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有把病人當成家人的醫者仁心,別總想著撈灰色收入,否則就別入這行。要麼你受不了,要麼你的病人受不了!最後還壞了醫生的名聲!至少我弟弟目前來說還是做的很好的,希望他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醫生職業較其它行業有所不同,其服務對象為病人,有救苦救難的菩薩之心,也兼有聰明智慧的妙手之術,只要有人類存在,有疾病的發生就要有醫生這職業。醫生的辛苦程度,道德高度,技術能力都超過普通行業,依據國外從業醫生的薪酬,國內醫生的收入也應是公務員收入的1.2--1.5倍。


前男友媽媽是廣州最好的三甲醫院某科主任,兼大學教授還是副教授,七八年前她五十多歲吧。稅後工資是2萬左右一個月,那時候我做房地產經紀的朋友年收十來萬,做銀行的同學月收一兩萬,做證券的學渣都牛氣衝天地包小蜜了。那一個牛逼醫生的日常是怎樣的呢?每天上班,上課,有時候有空可以回家做飯吃,有時候不行。晚上吃完飯,很多時候匆匆就要出門,因為有課或者要值班巡房。少數時候可以好好吃完飯歇一下,但是基本上都不能像一般人可以坐下來看電視啥的。有空在家基本上也是在書房,備課,寫論文,批改論文或者學生的作業,看各類學術期刊。星期六星期天很多時候都要值班,時間不是很固定,但是固定地沒時間。當時她兒子說她也是做了這麼多年,當了主任了,而且年紀也大了,才不用三班倒地排班。之前幾十年都要三班倒地輪值,很辛苦。外科醫生做手術的可能工資更高,可是算上工作時間其實人家賺的也真是辛苦錢。年輕人說不介意辛苦,那是你覺得所謂辛苦其實什麼時候頂不住了還可以停一下。但是醫生的辛苦是入行就要辛苦幾十年,你想想你願意嗎?

我一個同學讀了五年醫科,畢業跑去廣告公司做文員。我說你怎麼這麼傻?她說想進大醫院,系裡成績得進前三,還得有強勁的背景,才能得到面試機會。當然還有很多小醫院啊社區醫院之類的很缺人,但是工資待遇太低了。做幾年還是兩千多真是連自己都養不活。而且從小醫院跳槽到大醫院,相當於痴人說夢。所以很多醫學生要麼去做醫藥代表,要麼轉行。這簡直是教育資源的重大浪費。

醫生收入其實真的不高,收入高的一般都是瘋狂工作賺回來的辛苦錢。我說的是我知道的廣州公立醫院的情況,莆田系另說。好的醫生出去賺外快的話收入還是很好的。別說醫生,就是我認識的搞建築的,出去講課一天都一千多。不了解的人總說醫生賺錢多,了解以後你想想,你要是每天工作16小時,你也會賺很多錢的。


只要是三甲醫院醫生最低收入1萬以上


二三線城市,三甲醫院,三十歲左右,碩士學歷,比較好點科室,工資獎金約一萬大多,差點科室一萬左右,好點科室2萬開外。話說回來,醫生不靠工資獎金,不用患者紅包,最主要收入就是藥品和醫療器材提成,白的是單位發的,黑的是??發的,上班五年的大夫,年年百萬,所以說……看房看車……這回你知道了吧……


推薦閱讀:

講座一瞄 | 社會學如何觀察社會?以單位製為例
一個老實人,是怎麼被社會淘汰的?
我就想去大城市當個流浪漢
我找到中國造不出晶元,沒有真正高科技的真正原因了!
自如|熱點過去了,毒氣室過不去

TAG:社會 | 生活 |